(七)按摩疗法
适用于肝脾肿大者。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双手拇指伸开,其余四指并拢屈曲呈半圆形,双拇指相对,用左右手尺侧小鱼际及掌根部着力于腹部正中,掌内侧稍悬拱起,双手并合呈半圆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揉并逐渐扩大范围,每次30圈。然后点按脾俞、胃俞、膈俞、太冲、足三里、章门穴,每穴按摩1~2分钟,以上手法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连续按摩1~2个月。
(八)饮食疗法
(1)生地茅根饮:鲜白茅根、鲜生地各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茅根、生地分别洗净,一起捣烂取汁,加白糖调味冲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滋阴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白血病肝肾阴虚证和热毒炽盛证。
(2)莲藕饮:鲜茅根150克,鲜莲藕200克,青黛粉胶囊适量。先将茅根洗净,切碎;莲藕洗净,切片。然后,一起水煎取汁。每日1剂,早晚送服青黛粉胶囊,每次1克,每日2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白血病热毒炽盛证和瘀血痰阻证。
(3)阿胶鸡蛋汤:鸡蛋1枚,阿胶6克,龟板18克,淡菜9克。先用500毫升清水煮龟板、淡菜至200毫升,取汁去渣后加入阿胶炖化,冲入鸡蛋汤中,煮熟即可。每日1剂,顿服。本方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使用去白血病气血两虚证和肾阴虚证。
(4)核桃泥鳅饮:核桃5枚,泥鳅5条。核桃带壳洗净,与泥鳅一起煮熟即可。吃核桃肉和泥鳅肉,饮汤。本方具有活血补肾的作用,可用于白血病瘀血痰阻证。
预防与护理
(1)注意口腔、肛门、皮肤等部位清洁护理。
(2)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定时空气紫外线消毒,地面要清洁消毒,如有条件,居住结晶病房或空气层流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又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疾患,其临床特点是粒细胞显著增多,脾脏明显增大,绝大多数具有相对特异的ph标记染色体,病程较缓慢。本病属中医“虚劳”、“瘫积”、“血症”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内伤、饮食失节、邪毒侵袭、气滞血瘀有关。其主要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都结,气机不畅,脉络壅滞,瘀血内停,久积成块;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相搏,血行不畅,瘀块内生;邪毒入侵,中伤脏腑,气血失和,“气塞不通,血壅不流”,邪毒内聚,客阻经络,久则经络闭涩,结块成形。
西医学病因参见“急性白血病”。根据不同细胞系列,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多毛细胞白血病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本章主要介绍慢粒。
治疗
(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气滞血瘀型
脘腹胀满,胁下有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苔薄,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延胡索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乌药12克,枳壳12克,青黛35克。
2.正虚瘀结型
积块坚硬,疼痛不移,神疲怠倦,不思饮食,消瘦脱形,面色萎黄或黧黑,自汗盗汗,肌肤甲错,妇女闭经,头晕心悸,唇甲少华,舌质淡或紫暗,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扶正补虚,化瘀散结。
【方药】气血两虚兼瘀者,用八珍汤加味:党参16克,黄芪16克,自术12克,茯苓16克,当归16克,白芍16克,熟地28克,桂圆肉35克,青黛35克,阿胶12克;气阴两虚兼瘀者,用麦味地黄汤加减:麦冬35克,生地16克,五味子12克,山萸肉12克,山药35克,枸杞12克,黄芪35克,党参16克,赤芍12克,青黛35克。
3.热毒炽盛型
胁下肿块继增,硬痛不移,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晦暗,骨节剧痛,壮热持续,汗出不解,口渴喜冷饮,衄血紫斑,或便血、尿血、尿黄、便干,或烦躁不安,谵语神昏,舌暗,苔灰黄,脉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味:水牛角65克,生地25克,玄参16克,赤芍12克,丹参16克,丹皮13克,金银花16克,知母12克,连翘16克,白花蛇舌草35克,肿节风35克,七叶一枝花35克。
壮热不退用白虎汤加味。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化学治疗
(1)烷化剂:白消安(马利兰)对慢性期有效率高,副作用小,给药剂量为每日口服4~8毫克,分1~3次口服,用药2~3周左右,白细胞下降、脾缩小,可适当减量。初次治程需4~6周,如停药后白细胞又渐增多,可以重复使用。大多患者需要维持治疗,维持量为2毫克,1~3天口服。长期口服马利兰要定期查血象,以防止骨髓衰竭。
(2)羟基脲:对慢性期也有效。常用量为每日2~3克,分2次口服,为防止细胞过多的破坏引起尿酸性肾病,应同时加服别嘌呤醇0.1克,每日3次并补充水分和利尿,待白细胞下降时可减量。以后用小剂量维持。每日1~1.5克。
2.放射治疗
作用不及化学疗法,现已很少使用。
3.骨髓移植
当前认为HLA相配的同胞兄弟姐妹间骨髓移植是较有希望的治疗手段,但要争取在慢性期早期进行;自身骨髓移植最好在Ph染色体转阴后进行。
4.干扰素
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能使多数患者血液学缓解,Ph染色体受抑制从而得以无病生存。剂量每日30万~50万单位,肌肉或皮下注射,每周2~3次,连用数月。也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三)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当归芦荟丸,每次口服1~2丸,每日3次,腹泻者加服红枣5~6枚,每日2次,有效率约80%,有效成分为靛玉红。
(2)青黛片,每日3次,每次2~4片,口服。
(3)土大黄35克,猪殃殃35克,紫草根35克,丹皮1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预防与护理
(1)加强劳动保护,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同时还要注意平时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节制烟酒,注意饮食洁节,调节情志,避免劳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和抗癌能力。
(2)在饮食上,患者应多摄取合有率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调理以扶助脾胃功能,以提高机体对治疗的耐受性,争取更好的疗效。
§§§第七节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常见的好发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常累及皮肤、关节、肾、心血管和神经等多种重要脏器和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多数起病缓慢,呈亚急性和慢性经过,少数为急性。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现认为红斑性狼疮系一广谱性疾病,局限性盘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两极端类型,中间有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和深部红斑狼疮等。属中医“红蝴蝶疮”、“虚损”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当,七情内伤、劳倦过度、房事损伤,饮食失节,六淫之邪外感,尤以热毒之邪为主导病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经络交阻,热毒内扰,病机错综复杂,出现上实下虚,上热下寒,阴阳气血脏腑失调为本,毒热为标,热毒之邪瘀阻经络,伤于脏腑,蚀于筋骨,燔灼阴血而致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明,近研究证实本病是以各种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至于其造成免疫障碍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1)遗传:SLE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近亲发病率高达5%~12%。
(2)药物: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药、保太松、金制剂等;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英钠、异烟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
(3)感染:SLE与慢病毒(c型RNA病毒)感染有关。从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血清对病毒的抗体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黏病毒等。
(4)物理因素: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重,少数病例且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病变,约1/3SLE患者对日光过敏。寒冷,强烈电光照射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有些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曝晒后可演变为系统性,由慢性型演变成急性型。
(5)内分泌因素:本病女性显着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
(6)其他:精神紧张和创伤等都可诱发或加剧本病。
虽然SLE病因目前不太清楚,是多因性的,但其免疫发病原理还是比较明确的,目前普遍认为SLE主要是抑制T细胞(Ts)缺陷所引起的自体免疫病。患者的Ts细胞在数量上及功能上皆低于正常,导致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体抗体,引起免疫复合体型及细胞毒型变态反应,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和多系统的临床症状。
SLE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结缔组织的黏液样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和坏死性血管变。黏液样水肿见于疾病早期,发生在基质;纤维蛋白样变性是自身免疫球蛋白,补体和DNA等抗原以及纤维蛋白混合构成的嗜酸性无结构物质,沉积于结缔组织而成,像结缔组织变性;中小血管壁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甚至坏死,血栓形成,出血或局部缺血等病变,构成坏死性血管炎。在内脏器官可见苏木s素小体,是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的胞核受相应的自身抗体作用后变性所形成的嗜酸性均匀团块。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去除各种诱因。包括各种可能的内用药物、慢性感染病灶、避免刺激性的外用药物以及一切外来的刺激因素。避免日光曝晒和紫外线等照射,特别在活动期,需要时可加涂防日光药物如3%奎宁软膏、复方二氧化钛软膏、15%对氨安息香酸软膏等,其他寒冷、X线等过多暴露也能引起本病的加剧,也不可忽视。对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青霉胺、抗生素和磺胺药要合理使用。
患者应节育,活动期需避免妊娠,若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宜争取早作治疗性流产。树立乐观情绪,生活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预防感染。
(二)中医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
相当于急性活动期。面部蝶形红斑鲜艳,皮肤紫斑。伴有高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抽搐,关节肌肉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35克,知母12克,黄连7克,山栀仁12克,黄芩12克,玄参16克,丹皮12克,天花粉12克,生地16克,连翘16克,生甘草7克;毒热盛者可加生大黄12克,芒硝12克(冲服);低热不退者加银柴胡12克,地骨皮16克;高热抽搐用羚羊角0.3~0.6克冲服。
2.气阴两伤。斑疹暗红
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无力,自汗盗汗、面浮红,关节痛,足跟痛,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解毒。
【方药】生脉饮合一贯煎加减:太子参35克,麦冬12克,五味子7克,北沙参12克,枸杞12克,生地25克,甘草7克,天花粉16克,赤芍16克,丹参16克,蒲公英16克,紫草12克。
3.脾肾阳虚
面色无华,眼睛、下肢浮肿,胸胁胀满,腰膝酸软,面热肢冷,口干不渴,尿少或尿闭,舌质淡胖,苔少,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全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丸加减: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16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炙黄芪16克,党参16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
4.脾虚肝旺皮肤紫斑
胸胁胀满,腹胀纳呆,头昏头痛,耳鸣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北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25克,茯苓25克,白术12克,炙甘草7克,郁金12克,党参16克,淮山药25克。
5.气滞血瘀
多见于盘状局限型及亚急性皮肤型红蝴蝶疮。红斑暗滞,角栓形成及皮肤萎缩。伴倦怠乏力。舌暗红、苔白或光面舌,脉沉细。
【治法】行气活血消斑。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7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熟地25克,白芍25克,丹参25克,丹皮12克,生黄芪25克,紫草16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轻型病例
可用氯丙嗪,每日0.25~0.5克,口服,也可用雷公藤多甙每日1~1.5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服用。也可用小剂量强的松每日15~20毫克。
2.重症病例
(1)皮质类固醇激素为首选药物:适应急性暴发性狼疮,或有肾、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受累者。强的松重症者每日可用40~60毫克。个别病例可用大剂量强的松每日80~120毫克。一般从大剂量开始,病情好转稳定约1~2周,可开始逐步减呈至维持量约每日5~15毫克。一般每周减5毫克,直减至每日20~30毫克时,减量速度宜更缓慢,多数患者于1年后能以每日10~15毫克以下剂量维持。如在减量过程中症状在反跳,则应试用减量前的剂量加5毫克予以维持。
(2)冲击疗法:强的松龙1克静注,连续3天,后改为强的松每日100毫克,3~4周内递减至维持量每日5~15毫克。用于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重症溶血性贫血等病人。
3.免疫抑制药
一般不为首选或单独使用用此类药物治疗SLE。主要适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耐受长期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狼疮性肾炎和脑病。激素副作用需减少剂量者。
(1)环磷酰胺,每日1~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2)硫唑嘌呤,每日1~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此类药物一般在单独应用激素效果不好时,可选一种与激素合用。副作用有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损害,易发生继发感染,长期应用引起不育,免疫功能低下,脱发等。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四衣汤:露蜂房12克,蝉衣12克,凤凰衣12克,蛇蜕12克,生甘草12克,土茯苓16克,忍冬藤35克,生地25克,牛膝12克,车前子16克,治疗8个月,病情可稳定缓解。
(2)黄芪35克,枸杞16克,玫瑰花12克,凌霄花12克,千里光16克,乌梢蛇16克,鱼腥草25克,白茅根35克,玉米须35克,太子参3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6个月。
(3)雷公藤:冲剂及片剂均有效,雷公藤多甙每日1~1.5毫克/千克体重。有效率达70%~80%。
(4)昆明山海棠片,每次3片,每日2~3次,有一定疗效。
(五)针刺穴位疗法
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气海等穴位,每日1次,以补法为主,留针30分钟,有强壮作用,提高抵抗力。
(六)饮食疗法
西洋参10克、大枣3枚、山药30克,水煎服,日1剂。
预防与护理
(1)低盐饮食、
(2)避免日晒广照使用光感作用的物(无花果汁、独活、白芷)。
(3)宜晚婚节育。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关节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