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23

第23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12)

典型的肺部病理变化分为4期:

(1)充血期:指发生于肺感染区最初的炎性反应。其特点是感染部位血流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它是免疫细胞激活和组织损伤之后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结果。这些成分包括组胺和前列腺素。杆状核细胞脱颗粒也能激活补体通路。补体与组胺和前列腺素一起扩张肺血管平滑肌,使局部区域血流量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这使血浆渗入组织间隙,引起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肿胀和水肿。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液体的积聚增大了氧和二氧化碳扩散所要经过的距离,从而降低了氧的扩散速率。因为氧的可溶性远不如二氧化碳,所以它向血液中的扩散很受影响,常引起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降低。在肺炎的第一阶段,因为炎症过程继续进行,血流量增加和周围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破坏使炎症向邻近组织扩展。

(2)红色肝样变期:作为机体炎性反应的一部分,在这一期,肺泡内充满红细胞、渗出物和纤维蛋白。

(3)灰色肝样变期:此期白细胞占据感染的肺组织。然后,发生纤维蛋白在损伤区域的积聚和细胞碎片被吞噬。

(4)溶解消散期:此期炎症和免疫反应消退,细胞碎片、纤维蛋白和细菌被消化,而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清除细胞起主导作用。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予细致的护理,适量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进食易消化或半流质饮食。深吸气以增加肺泡通气并降低肺不张发生的危险性。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热犯肺

恶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楚,无汗或少汗,咳嗽,胸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清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16克,荆芥12克,连翘13克,薄荷7克(后下),芦根35克,桔梗10克,前胡12克,黄芩、桑白皮各12克,甘草7克。咽喉肿痛者加马勃、玄参;口渴较甚者加北沙参、天花粉;咳嗽较甚加杏仁。

2.痰热壅肺

高热,口渴,咳嗽气喘,鼻煽,咳痰稠黄或带血丝,或见铁锈色痰,胸闷或胸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麻黄7克,杏仁12克,生石膏35克(先煎),甘草7克,苇茎35克,冬瓜仁、桃仁、桔梗各12克,鱼腥草35克。胸痛加玄胡、郁金、赤芍;咯血者,酌加白茅根、荷叶、山栀、茜根炭;便秘、腹胀者,去麻黄,加生大黄、芒硝(冲服)。

3.热入营血

身体灼热,高热夜甚,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外发斑疹,或见衄血,口干而不欲饮,舌红绛而干,苔焦黄,脉细数。

【治法】清营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黄连6克,银花16克,连翘12克,丹皮、郁金各45克,丹参7克,川贝母6克,天竺黄12克,生地16克,玄参、麦冬各12克。神志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四肢抽搐者,加石决明、钩藤、地龙,另服紫雪丹11.5克,每日2次。皮肤斑疹、衄血,加大青叶、丹皮、赤芍。

4.余热未清,气阴两虚

低热或五热,心胸烦闷,干咳或稍有黏痰,神疲乏力,声音低怯,口干燥而渴,舌质红,苔少或苔净,脉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兼清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石膏35克(先煎),淡竹叶12克,半夏、青蒿、地骨皮各12克,麦冬10克。

5.阳气虚脱

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昏迷,呼吸微弱,口唇青紫,脉微细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加味:红参16克,制附子12克,生龙骨35克,生牡蛎35克,炙甘草7克。口干唇燥者,合生脉散。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下列药:

(1)青霉素G,80万单位,肌注,每4~6小时1次。

(2)青霉素钠盐,每日200万~1000万单位,分2~3次静脉推注。

(3)氨苄青霉素钠盐,每日4~8克,分2~3次静脉推注。

(4)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每日1.2~1.5克,林可霉素(洁霉素)每日1.8克静脉滴注,轻者可口服。如2~5天无效可改用头饱唑林(先锋V)、头饱拉啶(先锋VI)均用2~3.0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用前应该作过敏皮试。

(5)还可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疗效亦佳。

2.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或头部置冰袋,也可用小剂量退热药。气急紫绀者给氧,干咳胸痛者可给磷酸可待因0.03克,每日3次,同时给棕色合剂或必嗽平口服祛痰。腹胀可口服吗丁啉或新斯的明。

3.休克型肺炎治疗

应采取保暖、护理、给予鼻导管吸氧等措施。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清开灵针剂每次8~10毫升,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

(2)穿琥宁针剂每次40~80毫升,加入液体中静脉滴入。

(3)双黄连针剂,静脉滴入。

(4)鱼腥草35克,鸭跖草35克,桔梗12克,甘草7克,水煎服。

(五)针刺穴位疗法

内关、大椎、肺俞、合谷、曲池、丰隆等穴。

(六)药茶疗法

(1)茶叶僵蚕散:茶末30克,僵蚕30克。将上2味共研为细末,用开水泡1小碗饮服。每日2剂,代茶频饮。本方有化痰、止咳、平喘之效,适用于肺炎之痰热证。

(2)橘红茶:橘红1片,绿茶5克,竹沥汁20毫升。将橘红、绿茶用开水冲泡,再入沸水锅中隔水蒸20分然后冲入竹沥汁即成。代茶饮。本方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炎痰热,咳嗽多痰,痰黏似胶,不易咯出者。

(3)清肺茶:石苇45克,旱菜30克。上2味煎汤代茶。每天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有咽痛、胸闷等症。可作为肺炎的辅助治疗,也可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4)清热止嗽茶:甘菊花、霜桑叶、炙枇杷叶各6克,陈皮、酒黄芩各3克,生地、焦枳壳各4.5克,鲜芦根10克。枇杷叶用纱布包好,其他药物共制粗末,一起煎汤代茶。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肺止嗽、养阴生津的作用。主治肺热咳嗽,咳痰黏稠,13渴咽痛,或有发热等症。

(七)饮食疗法

(1)大蒜糖浆:大蒜500克,白糖250克。先将紫皮独头大蒜去粗皮,捣碎取汁,加入白糖,再加冷开水和匀,制成500毫升糖浆。每次服20毫升,每日6次(每4小时1次)。本方有解毒消炎、止咳之效,可用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和其他类型肺炎。

(2)鲜丝瓜根连藤浸泡在清水中,经1整日后取出,洗净,榨取汁水即可。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本方有清热消炎之作用,可用于肺炎痰热证之辅助治疗。

(八)拔罐疗法

(1)大椎、肺俞、太阳、丰隆、尺泽、孔最、曲池、合谷、中府、天突、足三里、定喘。

操作: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用闪火法或贴棉法将火罐拔于所选的穴位上,然后留罐10~20分钟,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为度。每日选择3~5个穴位,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严重患者可每日2次。

(2)①膀胱经大杼至胃俞穴;②督脉大椎至命门穴;③胃经足三里至丰隆穴,大肠经曲池至偏历穴,肺经尺泽至列缺穴。

操作:先让患者采取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背部,在背部涂上适量的润滑油,用闪火法将罐拔于背部,沿膀胱经和督脉的经穴上下来回推罐,直至经脉上出现紫红色瘀斑为止。然后让患者仰卧位,再用同样的方法在所选的其他几条经脉上走罐。每次可选择2~3条经脉走罐,每日1次,重者可以每日2次。

(3)①大椎、肺俞、风门、定喘;②太阳、丰隆、尺泽、孔最;③曲池、合谷、天突、中府。

操作:每次拔罐选择一组穴位,每日1次,重者每日拔罐2次。先让患者平卧,将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每个穴位上点刺2~3下或用梅花针弹刺2~3下,然后立即在穴位上拔罐,一般留罐5~10分钟,使罐内拔出少许血液。取罐后,擦干净皮肤上的血液。

(九)敷药疗法

(1)肉桂12克,丁香10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15克,当归、川芎、赤芍、红花、透骨草各30克。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贮存备用。每次取适量的药末,用凡士林调成膏药,配成10%~200/的膏药,外敷背部或阿是穴(湿哕音处)。2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迁延型肺炎。

(2)白芥子、青皮、苏子各等量。上药放入锅内炒热,布包敷于炎性病灶在背部体表的投影区,每晚敷药20分钟(须体温恢复正常后使用),7天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肺炎迁延不愈者。

预防与护理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进一步发展。

(2)年老体弱者,进行肺炎疫苗接种或特异性免疫按种,对预防有一定意义;也可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以获得被动免疫,预防肺炎发生。

肺脓肿

肺脓肿是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继而发生组织坏死,液化和空洞脓液积聚。临床以发热、咳嗽、大量脓痰为特征。中医属“肺痈”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外感风热、风寒),邪从热化,蕴结于肺,肺受热灼,清肃失司,热壅血败所致。此外,若素有痰热壅肺或酣饮酒热,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伤及脾胃,以致湿热内盛,使机体易感外邪而化脓成痈。发病初期出现风热在肺卫的证候,继而蕴结酿脓,出现热毒蕴肺的证候。最后热壅血瘀,肉腐血败,化为痈脓,内溃外泄,咳出大量脓痰,如迁延不愈,必伤气血而形成邪盛正虚之证候。

现代医学认为肺脓肿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梭状杆菌和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菌等所引起。产生大量病原菌、防御功能低下是发生肺脓肿的两个基本因素。其感染途径为:吸入性因素,血源性感染,肺本身疾病,直接蔓延。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病人身体情况差,可少量多次输血。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初期

恶寒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痰,痰量渐多,胸痛、咳时尤甚。苔薄黄或白,脉浮滑数。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35克,连翘16克,竹叶45克,芦根35克,牛蒡子45克,薄荷7克,桔梗12克,浙贝12克。内热甚者加黄芩、生石膏,咳甚痰多加桑白皮、杏仁、冬瓜仁,胸痛呼吸不利者加瓜蒌皮、郁金、赤芍,烦热口渴加知母、花粉、沙参。

2.成痈期

高热寒战,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渴,呛咳气急,咳痰带血,胸满作痛,转侧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肃肺化瘀。

【方药】千金苇茎汤加减:苡仁35克,桃仁45克,冬瓜仁45克,桔梗45克,芦根28克,茯苓13克,山栀子45克,鱼腥草35克,银花16克,连翘12克,大青叶16克。邪热内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咳痰黄稠、酌配桑自皮、射干;痰多喘满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咯血者加生地、藕节、白茅根;咳脓浊痰腥臭味严重者,合犀黄丸化裁。

3.溃脓期

咳吐脓血,状如米粥,量多喔臭,胸满,心烦懊脓,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方药】桔梗汤合苇茎汤加减:桔梗16克,苡仁35克。苇茎35克,浙贝13克,冬瓜仁45克,银花16克,桃仁12克,黄芩16克,鱼腥草35克。热毒甚加败酱草、蒲公英、野菊花;咯血加藕节、三七;津伤加沙参、麦冬、百合、知母;气虚加生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阿胶。

4.恢复期

热退咳减,脓血痰减少,胸胁隐痛,气短,神疲。自汗盗汗,低热,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冬桑叶16克,石膏12克,杏仁12克,太子参16克,北沙参、麦冬各12克,桔梗12克,枇杷叶12克,甘草7克。低热加青蒿、地骨皮;食少便溏加山药、茯苓、白术。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抗感染

(1)青霉素钠盐每日800万~1200万单位静脉滴注,对青霉素治疗无效者可改用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或头饱菌素。

(2)林可霉素(洁霉素)每天18克,静脉滴注。

(3)甲硝唑(灭滴灵)每次0.4克,每日3次;0.2克静脉点滴,每日2~3次。

2.局部给药

常用青霉素40万单位经环甲膜穿刺或细导管插入脓肿滴注,每日2~3次。

3.对症治疗

主要为祛痰,可用氯化铵、必嗽平等药物。体位引流先用X线检查定位,然后病人采取侧卧位,使病变部位处于最上方,支气管近端处于低位的体位,每日引流2~3次,每次15分钟,亦可拍击背部以助排脓。

4.外科切除

对于急性肺脓肿引起大咯血危及生命者,慢性肺脓肿感染仍不能控制及并发病症者,慢性支气管胸膜瘘均应该考虑手术。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鲜败酱草、鲜蒲公英各150克,鲜紫花地丁35克,水煎服。

(2)鱼腥草35克,野荞麦根35克,竹叶16克,柴胡16克,水煎服。

(五)饮食疗法

(1)南瓜肉:南瓜500克,精瘦猪肉250克,生姜25克。先把精瘦猪肉切段,与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清炖至八成熟。然后把南瓜去皮、切块,放入锅中,同炖至烂熟,可加食盐、味精调味。佐餐,分顿食用。本方具有促进脓痰排出的作用,可用于肺脓肿溃脓期的辅助治疗。

(2)苡仁粥:苡仁粉30克,陈粳米50克。先将粳米洗净,与苡仁粉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500毫升,同煮成稀粥。每日早晚餐分服,10天为1个疗程。本方有化痰、排痰的作用,可用于肺脓肿成痈期和溃脓期治疗。

(3)沙参炖猪肉:瘦猪肉50克,夏枯草20克,沙参15克。先把猪肉切成小块或肉末,夏枯草和沙参分别用纱布包好,三者一起放入砂锅中,共炖煮至烂熟,去药1包,可以适当加调味品调味。饮汤食肉,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养阴清热的功效,适用于肺脓肿溃脓期,脓痰不多,身热口渴。

(六)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方法:选取肺及支气管、气管、鼻、头部、心、肾、输尿管、膀胱、淋巴腺、肾上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5分钟,每日2~3次。

(七)鼻疗

金银花25克,桔梗20克,半夏、黄芩、麻黄各15克,杏仁10克。将上药一起放入水壶内煎煮至沸,患者口鼻靠近壶嘴,吸入药蒸气。适用于肺脓肿,风热袭肺,热壅肺络证。

(八)药酒疗法

(1)瘦猪肉200克,人乳200毫升,黄酒2000毫升。一起放入砂锅内,用小火煮熟即可。顿服,吃肉喝汤。本方具有养肺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肺脓肿恢复期,身体虚弱者。

(2)金养麦30~60克,黄酒100毫升。共放锅内,加水400毫升,隔水蒸煮45分钟,去渣即可。每日顿服1次。本方具有化痈排脓的作用,适用于肺脓肿急性期。

(3)老丝瓜(去皮)、黄酒各适量。先将丝瓜放瓦上焙干,研为细末。每次取药末10克,用黄酒适量送服。本方具有化痰排脓的作用,适用于肺脓肿急性期。

(九)敷药疗法

大蒜100克,芒硝50克,大黄粉200克。将前二者共捣如泥,外敷肺俞穴和胸背部湿哕音处,2小时后去掉。再以醋调大黄粉敷8小时。本方适用于肺脓肿成痈期。

预防与护理

(1)增强机体抵抗力,在上呼吸道或呼吸道感染时及早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凡因各种病因导致神志异常,如意识蒙胧或昏迷患者,应防止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

(2)要注意让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变化,咳嗽情况,咯痰难易,痰的性状,并作好记录,要注意室内温度及湿度的调节,溃脓期要注意指导患者体位引流。

(3)要警惕患者大咯血,准备支气管镜,以便气道被咯血阻塞时及时进行插管抽吸血液,防止窒息。

(4)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少油腻,忌辛辣食品,多吃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