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壮的生命之旅——三文鱼
每年10月,成千上万的三文鱼在加拿大的佛雷瑟河口集结,然后浩浩荡荡地逆流而上,洄游到自己的出生地。在前进的路上,迎接它们的是无数急流和险滩、石壁与水坝,还有鲨鱼与鲸的血盆大口,渔民们密密麻麻的渔网。它们随时都有可能丢失性命,然而它们年复一年地与逆流搏击,前仆后继地走上这段悲壮的生命之旅。其实,不仅三文鱼,大多数鱼类都有这种特殊的洄游行为。它们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洄游呢?
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鱼类的长途洄游大多数是由水流的作用引起的。首先,对于幼鱼洄游来说,它们缺乏必要的运动能力,无法与强大的水流搏击,因而只能被水流“挟持”着移动。其次,水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许多成鱼的洄游。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鱼类身体两侧的感触器官——“侧线”对水流的刺激非常敏感,能帮助鱼类确定水流的速度和识别方向,所以不同的鱼类对水流的刺激作用的反应也不同,有的逆流而上,有的顺流而下。
贴士:三文鱼在跳跃的过程中身体会不停地撞击河床上的石头,它们的血管会不断破裂,身体逐渐变得通红,所以人们看到三文鱼在下游时身体的颜色会和到了上游的颜色不同。上游三文鱼就变成红色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鱼类的洄游除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外,也有可能出自鱼类本身的生理需求,这种洄游主要是在生殖期间进行的,被称为生殖洄游,三文鱼的洄游行为就属于此列。当鱼类的性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由生殖腺分泌到血液中的性激素就会发挥作用,迫使它游向沿岸水温高、盐度低的水域产卵。到达产卵地后,它们往往顾不上休息,成双成对地挖坑产卵。产卵完毕,才精疲力竭地死去。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太阳黑子对鱼类的洄游也有影响。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会影响太阳辐射出的热量和射出粒子的数量,而这种变化又会通过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水温变化。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太阳黑子活动强烈、大气温度和海水温度升高的时候,鳕鱼的洄游路线会受到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每11年产生一次强烈的活动,而鳕鱼的洄游路线也每11年变化一次,两者变化的周期相吻合,说明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雌雄体形相差最大的章鱼——紫毯章鱼
在动物世界中,雌雄紫毯章鱼的体积之差是最大的。雌紫毯章鱼的体重则至少是雄紫毯章鱼的40000倍,也就是说,雄紫毯章鱼只有雌紫毯章鱼的眼珠子大小。
贴士:许多潜水者都证明,章鱼绝不主动攻击人。它在迫不得已时,宁可用别的逃生方法,也不采取进攻行动。比如它会变色示惊或喷出“烟雾”,总之是想法设法离你而去,只求能尽快藏身到掩体中去。
雌雄紫毯章鱼的交配由于其不成比例的体积显得格外特殊。雄紫毯章鱼身上长着8条手臂,其中一条臂爪进化为装满了精子的性器官。遇上庞大的雌紫毯章鱼后,雄紫毯章鱼会从身上撕下那根装满精子的臂爪使之游向雌紫毯章鱼,并爬进雌紫毯章鱼的腮腔中。此后,雄紫毯章鱼继续随波漂流,其寿命非常短暂。雄紫毯章鱼的臂爪将留在雌紫毯章鱼的腮腔内,直到雌紫毯章鱼准备产卵时,才会将这根装满精子的手臂排出,挤出里面的精子来使卵子受精。
最毒的水母——澳洲方水母
世界上最危险的水母是澳洲的方水母,它的毒性比眼镜蛇毒还厉害。澳洲方水母一般分布在澳大利亚沿海,经常漂浮在昆士兰海岸的浅海水域。成年的澳洲方水母的体型有足球那么大,呈蘑菇状,颜色近乎透明。以水母为主食太阳鱼和海龟是它的克星。
澳洲方水母之所以获此怪名,是因为它的外形微圆,像一只方形的针。
贴士:若有人碰到方水母身上的微小细胞,可能会很快死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25年来因中方水母中毒而身亡的人数约有60人,可与此同时死于鲨鱼之腹的只有13人。
在澳洲方水母的身体两侧各有两只眼睛,可以感受光线的变化,它的身后则拖着60多条带状触须。这些触须正是澳洲方水母身上最可怕的地方,它能伸展到3米以外。在每根触须上,都排列着密密麻麻地囊状物,每个囊状物又都有一个空心“毒针”。一个成年的方水母的触须上带有的毒囊和毒针,足够用来杀死20人。
除此之外,澳洲方水母的触须上还有能识别鱼虾或人的表皮上的蛋白质感受器。一旦发现了猎物,澳洲方水母就会快速漂过去,用触须牢牢缠住猎物,并立即用毒针喷射毒液。
澳洲方水母的毒液一旦喷射到人的身上,人的皮肤上就会立即出现许多条鲜红的伤痕。而毒液会很快就侵入到人的心脏,人在2~3分钟内就会死亡,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
最毒的章鱼——蓝环章鱼
蓝环章鱼是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它体内的毒液可以在数分钟内置人于死地,目前医学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人被这种章鱼蜇刺后几乎没有疼痛感,一个小时后,毒性才开始发作。幸运的是蓝环章鱼并不好斗,很少攻击人类。如果蓝环章鱼受到威胁,它们身上的蓝色环就会闪烁,向对方发出警告,“蓝环章鱼”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蓝环章鱼主要栖息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
章鱼有100多种,有些种有毒,对人有危害。章鱼的颌像鹦鹉的喙,咬的力量甚大,能将触腕抓到的食物撕咬着吃。当它咬到目标后,就将毒液经唾液腺注入猎物的伤口。据报导,因被章鱼咬伤而毙命的事例有不少。其中之一是在澳大利亚,一位潜水者抓到一只小的蓝环章鱼,大小只有20厘米,觉得很好玩,让它从胳膊上爬到肩上,最后爬到颈部背面,在那里呆了几分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它朝潜水员颈部咬了一口,并咬出了血,没过几分钟,受害者感觉象是病了,两小时后不幸身亡。
澳大利亚这种有蓝色环状斑点的章鱼,蓝环章鱼尽管体型相当小,但是对人危害非常大。一只这种章鱼的毒液,足以使10个人丧生,严重者被咬后几分钟就毙命,而且目前还无有效的抗毒素来预防它。章鱼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伤者的伤口大量出血,且感觉刺痛,最后全身发烧,呼吸困难,重者致死,轻者也需治疗三四周才能恢复健康。
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它的体型只有高尔夫球大小,体表为黄褐色,因此很容易隐身于周边环境中。它们通常生活在海边,因为身体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这种章鱼个头虽小,但分泌的毒液足以在一次啮咬中就夺人性命。可以饲喂小鱼、蟹、虾及甲壳类动物,会用很强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痹猎物。在海洋中,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之一,被这种小章鱼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它尖锐的嘴能够穿透潜水员的潜水衣。但这种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
贴士:蓝环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大多数对人类的攻击发生在蓝环章鱼被从水中提起来或被踩到的时候。另一种头足纲动物——火焰乌贼也能制造与蓝环章鱼相似的毒素。
蓝环章鱼的毒素对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是非常致命的,一旦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被章鱼攻击后,毒素会在受害者体内干扰它的神经系统,造成其神经系统紊乱,从而致死。人一旦被蓝环章鱼攻击,它的毒素会侵害所有受人脑支配的肌肉,被攻击的人虽然神志清醒,却不能交流,不能呼吸。所以,一旦有人被蓝环章鱼攻击,要立即对其做人工呼吸,否则他会渐渐窒息。
蓝环章鱼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种血清素、透明质酸酶、胺基对乙酚、组织胺、色胺酸、羟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目前确认蓝环章鱼的毒素是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也可以在河豚和芋螺的体内找到。河豚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会阻断肌肉的钠通道,使肌肉瘫痪,并导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河豚毒素的毒性较氰化钠大10000倍,0.5毫克即可致人中毒死亡。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蓝环章鱼的毒素存在于它的唾液腺中,然而,它的毒素不是由基自身分泌的,而是由存在于唾液腺中的病毒粒子引起的。病毒粒子在自然界中是不能独立存活的,它寄生在章鱼的唾液腺里,当章鱼攻击其他生物时,病毒粒子进入到生物体内,而发挥它的毒性作用。
蓝环章鱼的体色可以显示它的毒性。蓝环章鱼的皮肤含有颜色细胞,它可以通过收缩或伸展,改变不同颜色细胞的大小来改变自己的体色。因此,当蓝环章鱼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时,它可以把自己的体色变为与周围环境色相同的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