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千奇百怪,为了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它们自身进化出各种非凡的本领和身体优势,比如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猎豹,大象庞大的身躯让其他动物不敢捕食它们,为了适应沙漠环境,骆驼的身体机构不怕风沙等等。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动物本领等着我们去发现。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
长颈鹿是全世界最高的动物。它们体态高雅,相貌清秀,长着一条优美的长颈,大而突出的双眼灵活转动,视野可达360度。长颈鹿白色的皮肤上布满了棕黄色的斑块,相互交织成网状,看上去非常美丽。它们四肢纤长,走起路来十分优雅。
长颈鹿生来就有2米高,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的婴儿了。在最初的4—5个月中,它们会被聚集到一起,由专门的成年长颈鹿来看护它们,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一样。大约一岁半左右,它们才会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长颈鹿的个子大,相应地,它的舌头也很长。长颈鹿的舌头比一个成年人的前臂还长,达46厘米。这条长舌头能很轻松地卷住2—6米高的树枝上的叶子,再送进嘴里慢慢享用。
贴士:长颈鹿是谨慎胆小的动物,每当遇到天敌时,立即逃跑。它能以每小时72公里的极快速度奔跑。当跑不掉时,它那铁锤似的巨蹄就是很有力的武器。成年长颈鹿的蹄子足可以将狮子肋骨踢断。
长颈鹿的长脖子由比人手臂还粗的肌肉支撑着,而且它们的前额有一块很坚硬的角状头盖骨,这样一来,它们的长颈就相当于强大的铁臂,头部就成了无坚不摧的铜锤,抡动起来,谁也难以抵挡。曾有人亲眼目睹一只长颈鹿将一头大羚羊的肩膀击碎,使其一命呜呼。
长颈鹿除了长长的脖子外,最显著的就是那身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像棕色的圆点,有的像交错的枝条,有的像锯齿。每一只长颈鹿都有自身的图案,就像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长颈鹿凭着长颈和长腿的优势,能很容易地吃到树上2—6米高的树叶。若发现敌情,它们会迈开长腿飞奔而去,时速可达56千米,长脖子起着平衡和调整步伐的作用。长颈鹿的长颈和长腿还是有力的进攻和防御武器,同时也是能够起到降温作用的“冷却塔”。
饮水对长颈鹿来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因为每次饮水时,它们都必须把前面两条腿尽量叉开,或者干脆跪在地上,显得十分吃力。所以每饮一次水它们都要起身4—6次来休息,同时还要观察四周是否有敌害逼近,因为狮子常会趁这个时候发起突然袭击。因此,群居在水边的长颈鹿通常不会同时喝水。
北极最大的肉食动物——北极熊
北极熊属于熊科半水栖动物。它的头部较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除保暖外,还有助于在冰上行走。北极熊全身覆盖着厚厚的、雪白的毛,同北极的冰雪融为一体,是它们很好的伪装。北极熊生活在冰冻荒凉的北极地区,行动迅速,活动范围很大,常见于离陆地和浮冰几十千米以外的水中。北极熊在北极是最大的肉食动物,常常捕食其他生活在北极圈的动物或在水里面捕鱼为食。
北极熊全身长满了雪白色的毛,像一件多功能服装,既是一件密实的防水服,又是一件羽绒大衣,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另外,洁白的颜色也起到了掩护的作用,便于它们在白茫茫的北极大地上捕猎。不过,别看它的毛是白色的,可是它的皮肤却是黑黑的。
虽然北极熊看上去笨笨的,一副可爱模样,但它们可是极地的王者,除了虎鲸,它就称霸北极了。北极熊最爱吃海豹,看见海豹之后,它会捂住自己黑黝黝的鼻头,这样就与周围的白色世界融为一体,然后慢慢靠近,最后突然出现在海豹面前。海豹数量有限时,它会把海豹吃得干干净净,连地面的血液也不留下。
北极熊的嗅觉非常灵敏,据说其灵敏度是狗的7倍,3千米以外燃烧动物脂肪发出的美味,它都可以闻到。一般来说,北极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跃,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这时候的北极熊往往毛色发亮,性情活泼,但到了严冬时节,北极熊的外出活动将大大减少,毛发便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光泽,性情也萎靡起来。它们寻找避风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频率渐渐降低,身体开始进入似醒非醒的局部冬眠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有效保持体力,同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又可立即惊醒,应对变故,非常适合其残酷的生存状态。
贴士:在野外生活的北极熊寿命大约有25—30年左右,圈养条件下自然会活的更长,已知最长寿的北极熊是位女士,它生活在底特律动物园,到1999年已经活到了45岁。
科学家发现,北极熊喜欢做格斗游戏。游戏的双方一般个头相仿。在嬉戏时,它们喜欢互相拥抱,在雪地上跳“华尔兹”。有时它们也站起来互相挥拳推搡,直到筋疲力尽时,它们才伸展四肢仰卧,或蜷缩身体呼呼大睡。
世界上曾经最大的象——猛犸象
虽然古哺乳动物猛犸象与现代象体型相似,但它们并非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中。据研究,它们曾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人类对猛犸的身体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具有极强的御寒和保温能力。
猛犸在鞑靼语中为“地下居住者”的意思。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大小与现代的象相似,身强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骨较现代的象更加短而高,头特别大,嘴部长有一对弯曲的大门牙。通常一头成熟的猛犸,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虽然身高不高,但身体肥硕,体重为6—8吨。与亚洲象相近,上门齿长1.5米左右,向上、向外卷曲,无下门齿,臼齿由许多齿板组成,齿板排列紧密,约有30片。猛犸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达9厘米。猛犸象生存在冰河世纪,出现在距今80万年前,在距今40万年前灭绝,在极地附近的冰原上觅食与生活,因皮肤外面披着厚厚的长毛,又被称为“长毛象”。
猛犸标本的一次大发现是在2002年8月的萨哈尤卡基尔地区,一对猎人父子在一个湖边发现了一具冰封地下长达万年的化石。这是一个让世界学术界震惊的发现,甚至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因为它出土时,象头和左前脚保存非常完整,不仅皮肉俱存,还保存了浓密的象毛,是罕见的皮肉保存完善的猛犸象本体。
贴士:从侧面看,猛犸象的背部是身体的最高点,从背部开始往后很陡地降下来,脖颈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表皮长满了长毛,其形象如同一个驼背的老人。
新生代的中期和晚期,长鼻类动物发展成为曾经显赫一时的、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家族。它们主要沿着两条路线进化:一条是进化主线,即经由古乳齿象进化为现在的象类;另一条则为进化的小分支,逐渐演化成恐象类,早已灭绝。
在快进入近代以前,象类分为三个种类:剑齿象分布于南方和热带地区,古菱齿象占领亚热带的中部地区,而猛犸象则成为再往北冰天雪地的地方的霸主。猛犸象与今天的大象有亲缘关系,但比现在的大象凶猛得多。成年的猛犸象凭借庞大的体型称霸平原。科学家们声称,猛犸喜好对任何在它看来是“威胁”的动物发动突然攻击,对手往往在“醒过神”来之前就已被碾死。因此,猛犸象无疑处于整个食物链的顶端,但是猛犸象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发育成型,因此,年幼的猛犸象常常成为凶猛的捕食动物的攻击对象。
是什么原因让这种体格强大的猛犸象在距今一万年的时候突然灭绝呢?对于猛犸的灭绝原因,一直以来存在两种猜测:气候灭绝说和人类屠杀导致灭绝说。为了解决这一争论,美国一个考古学小组对这两种学说进行了检验。他们推断,如果猛犸是由于气候变化灭绝的,那么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猛犸应该与人类同时存在,并且仅仅是在气候改变发生后才走向灭绝。而如果是人类捕杀导致了猛犸的灭绝,那么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猛犸的灭绝时间应该与人类进入这一地区的时间相互吻合。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猛犸是死于人类猎杀,而并非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了这些动物的灭绝。研究人员发现,一旦人类占据一个地区,那么猛犸象的化石记录便在这一地区停止了。当人类迁徙出非洲后,在他们的栖息地留下了死亡猛犸的痕迹。研究者指出,对人类缺乏吸引力的地方,如热带雨林,往往是使现代象幸存下来的避难所。
为解决争议,专家们做过很多研究,找出了许多的原因,归纳起来,猛犸灭绝是源于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外因是气候的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致使其活动区域缩小,猛犸象因草场植物的减少,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开始面临饥饿的威胁。内因是猛犸象本身的生长速度缓慢,不利于种群延续。以现代象为例,从怀孕到产崽需要22个月,而猛犸象生活在严寒地带,推测其怀孕期会更长,幼象的成活率极低。离现代越近被人类和猛兽捕杀的数量越多,当它们的生殖与死亡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其数量就会迅速减少直至灭绝。大自然的淘汰规律,对猛犸象也同样是公平的。在新生代的第三纪末期也发生过相似的情况,当时大量的原始哺乳动物走向灭绝,被现代动物的祖先所取代,猛犸象的祖先就是在那时登场的,而后来轮到猛犸象让出地盘了。猛犸象整个种群的灭亡标志着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
世界上最大陆栖动物——大象
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其外部体型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扇状的耳朵,长鼻柔韧而肌肉发达,具有缠卷功能,这也是它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它隶属哺乳纲长鼻目象科,长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灭绝,仅余象科1科2属两种动物——非洲象和亚洲象。
象头大,耳大如扇,肩高约2米,体重3—7吨。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象的长鼻呈圆筒状,几乎与体长相等,可自如伸屈。鼻孔末端有开口,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捡拾细物。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有1个。上颌具有1对发达的门齿,终年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四肢粗大如圆柱,膝关节支持着巨大身体不能自由屈曲。象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象的被毛稀疏,身体呈浅灰褐色。
非洲象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亚洲象在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但现在分布范围缩小,生活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
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栖息于多种环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而雌象则作为首领,安排着每天活动的时间、觅食地点、行动路线、栖息场所等。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规模上百只的大群。象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可达225公斤以上。象的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视为家畜驯养,可供骑乘或服劳役。
亚洲象又名大象,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经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缓坡和树林间活动,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炎热时喜欢水浴。
亚洲象比非洲象的体型小一些,耳朵也相对较小。象的睫毛比较长,影响到视力,所以视觉较差,但听觉、嗅觉敏锐。
一般一个象群的数量少于30只,它们居无定所,每天在首领的带领下四处寻找食物。大象的食物主要是竹笋、嫩叶和野果。由于它们的消化能力不强,吃进去的东西仅能吸收40%左右,其余的大部分都以排泄物形式排出体外。为了维持庞大身体的需要,它们一天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用于觅食。
大象生活离不开水,有时为了寻找水源,它们会长途跋涉,找到之后便开怀畅饮一番。大象喝水时先用鼻子吸取,然后送到嘴里。它们的鼻子里生有瓣膜,因此水不会流到气管中。
象群中,成年的雌性只在交配季节才与雄象在一起生活。大象的繁殖期不固定,孕期为20—22个月,这是哺乳动物中最长的,每胎产1崽。刚刚出生的小象体重可达100公斤,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一般9—12岁性成熟,寿命为70—80年。
在古代历史上,人们曾将象训练为战象,印度就曾凭借战象击退了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侵犯,保卫了自己的国土。现在在南亚地区,许多居民都将象驯化成自己的工具,泰国甚至将亚洲象训练为“出租车”。大象一般性格温顺,易于驯服,但是它们对侮辱伤害自己和同胞、破坏自己生存环境的人会产生强烈的愤恨,并寻机报复,在野外发生的野象伤人事件多半源于大象寻仇。由于环境破坏和偷猎,野生大象的数量一直在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际间已经启动亚洲象保护计划,并不断加大实施力度。我们期待着这些举措能尽快发挥实效。
贴士:大象的求爱方式比较复杂,繁殖期到来时,雌象便开始寻找僻静的场所,用鼻子挖坑,建筑新房,然后摆上“礼品”。前来求偶的雄象四处漫步,用长鼻子抚摸雌象,接着它们用长鼻互相纠缠,有时把鼻尖塞到对方的嘴里。
非洲象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生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体长6—7.5米,尾长1—1.3米,肩高3—4米,体重5—7.5吨。目前象的最高纪录为一只雄性,体长达10.67米,前足围1.8米,体重11.75吨。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米,重约107公斤。同亚洲象一样,非洲象孕期约22个月,每次产1崽。个体一般13~14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成年象比较强悍。
目前发现的非洲象分为两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见的非洲草原象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论雌雄均有长而弯的象牙,性情非常暴躁,常常主动攻击其他动物。非洲森林象个体较小,一般不超过2.5米高,耳朵较圆,象牙质地更硬,和亚洲象相同的是前足5趾,后足4趾。
大象是动物界最独特的物种之一。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它的体型上:作为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它能长到4米高,重达7吨,是犀牛(排在第二位)的两倍。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是它的外形,尤其是那长长的鼻子和巨大的耳朵。但是人们可能很少注意到大象另外一个奇特的地方——它们身上的毛发极其稀疏。要知道99%以上的陆地哺乳动物都有皮毛,身披毛发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但大象是罕见的例外。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