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8招提高利润的秘技
28044200000024

第24章 一张发票可以避多少税?

“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二是税收。”

——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

税收是企业重要的一项成本,比如所得税。在我国,目前的基本税率是25%,也就说是,当企业每赚取4元钱时,就得向政府支付1元钱。如果加上其他一些税收,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等,毫无疑问,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费将大于1元。

如果能够减少税收开支,则是为企业创造了利润。难怪就有专家把税收作为除收入、费用之外,可以为企业来带利润的第三条途径。

税收筹划

能不能够减少税费开支?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现在中,的确有不少的企业通过一些方法正在规避税收。首先需要申明的是,这些企业减少税费开支,并不是做假账,更不是偷税、漏税。那这种方法是什么呢?这种方法叫税收筹划。企业对待税收,要向对待销售产品一样,千方百计,尽可能多地避免缴纳一些可以不必缴的税。

税收筹划是一种策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策略。对手是税收法律,很多人一听到法律就害怕,“怎么可以去和法律火拼?那是国家制定的呀,弄不好,会受到处罚的。”

这种担心并无不道理,现实中偷税、漏税,最后被判刑的活生生案例也很常见,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少缴税,就是在赌运气,抱着侥幸心理,如果没有被查出来,就是万事大吉;如果被查出来了,就只好自认倒霉。

给所有人都造成了一种假象,少缴税的话,以后肯定是要被惩罚的。的确税法关于偷税、漏税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并且可以不限期的追究责任。

造成这种假象还有一个原因是,媒体一般都只报道被法律惩罚的那些偷税的新闻事件,而对像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如何避税的,媒体报道较少,不是因为不想报道,而是由于外界很难取得公司内部的数据。

绕个圈,少税收

无论怎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合理规避税收也是行得通的,这里举个小的案例。

一家展览公司组织了一场展览会,参加这次展览会的每家展览商需要向展览公司缴纳费用0.8万元,共有50家商家参加了这次展览会,同时该展览公司需要向场地出租方缴纳10万元的场地租赁费。

如果不考虑其他方面费用的话,展览公司实际可以赚取的利润是30万元(0.8×50-10),根据我国现行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展览公司需要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但营业税并不是根据展览公司实际赚取的30万元缴纳,而要根据总收入40万元缴纳,也就是说展览公司的营业税为2万元(40×5%)。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合理地减少展览公司的营业税呢?

其实只需要对“收款模式”做一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一定的费用,那这又是什么模式呢?

方法很简单,原来的收款模式是,各展览商向展览公司缴纳0.8万的展览费,展览公司共开出50张发票,金额共计40万元;同时从缴纳场地租赁费时取得一张金额为10万元的发票。

新的收款模式是,各展览商只需向展览公司缴纳0.6万元的展览费,但还得向场地提供商缴纳0.2万元的场地租赁费,这就是新的模式,表面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税收就已经减少了。

参展的商家依然支付0.8万元的费用,并无影响。

场地提供商依然收到10万元(0.2×50)的场地租赁费,只不过,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以前只需开出一张10万元的发票,而如今需要开出50张每张0.2万元的发票,但这些工作量的增加,是非常值得的。

展览公司却只收到30万元(0.6×50),但无须另外向场地提供商10万元的租赁费,这样的话,展览公司拿到手的钱还是30万元。

在新的收款模式下,展览公司只需缴纳1.5万元(30×5%)的营业税,就小小的改变一下收款模式,就可以为公司节约了0.5万元的税收,并且这种少缴税是没有什么违法风险的。

从上面这个小的案例能够看到,从形式上,多开出一些发票就减少了税费的支出,仅仅是增加了一些财务上的工作量,但本质上,是企业在工作模式上的一些改变。

实现同样地目的,可以有多条道路,在财务上也并没有差异,但税法可能对每条道路的征税情况却是不一样的,企业应当清楚地分析每条道路对企业税收和利润的影响,选择一条利润最大化的路。

“商学院点拨——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主体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有目的的选择能够减少企业纳税负担的行为方式,实现纳税主体利润的最大化。

纳税筹划有别于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偷漏税,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或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税收筹划具有如下特点:①合法性;②综合性;③事前性;④积极性;⑤目的性;⑥收益性。

税收筹划是一种合法的纳税主体筹划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强调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主体要积极申请税收减免,不符合优惠条件的纳税主体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享受优惠。

(2)推延纳税时间。有些纳税方案尽管不能减少纳税总金额,但可以改变纳税金额的时间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后期纳税金额较大的方案,这可以减少纳税金额的现值。

(3)改变行为方式,符合税收优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