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8招提高利润的秘技
28044200000016

第16章 不花钱的监督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监督这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有紧迫感,又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洛克忠告

广义上,监督成本是指责任人对特定对象人群的作为或不作为实施的监查和督导行为,旨在为某一目的的实现提供过程监控。比如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对受托人实施的监督、管理者对公司职员实施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对特定企业行为实施的监督等。狭义的监督成本仅指,公司内部管理者对企业权力管辖范围内的职工实施的监督,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监督成本。

监督不一定非得花钱

无论企业规模是小还是大,作为老板和管理者,都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成本去监督企业的员工,监督他们是否按时考勤、是否按照正确的工艺流程作业、是否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等,这些成本付出必不可少,但它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可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监督成本到底需要多少?如果太少,某些环节可能监督不到位,监督效果受到影响;如果太多,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钱是花了,但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

当然,监督成本也是可以节省下来的。

日本是一个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人口有1亿多,但它的经济总量却是世界第三位。对比我国,人口接近14亿,创造的经济总量也比日本高不了多少,也就是说,每年一个日本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10个中国人创造的财富。

日本企业的多款产品在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技术含量颇高,其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结于日本企业对成本的有效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被资源匮乏这一外在环境“逼出来”的成本控制。

多年前,有个朋友在一家中日合资的汽车制造企业工作。一个周末,我们约出来喝茶聊天。先是寒暄了几句,彼此就开始聊起了最近的工作。

这位朋友在该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主要负责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已经有5年工作经验,“日本企业有个共同的优点,就是把成本控制得非常严格,杜绝一切浪费。”这位朋友深有感触的说道。

“说来听听”,因为都是财务从业者,我也很想听听不同行业中有关成本控制的具体运用。我问他:“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构成大概怎样?”

“这可不能说呀。”他微笑着说。

我突然停顿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后知后觉,“不好意思,差点把这事给搞忘了。”我们俩都会心笑了笑。

到底把什么事搞忘了呢?

因为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产品的生产成本这类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不能随便对外披露。但我依然很好奇,把今天喝茶当成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能不能够举个例子?你们到底是怎样控制成本的?”

这位朋友思索许久,然后说到:“公司高层有个共识,该花钱的地方,绝不吝惜,不该花钱的,绝不浪费。在我们公司当中,最花钱的地方就是研发和设计,每年都会对研发和新车设计投入大量的经费,这些方面的预算在董事会也比较容易通过;而董事会对其他方面的支出预算会审查得很严格。”

他喝了一口竹叶青,然后继续说:“我们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一般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他们都是和下属员工在一个很大的开放式办公室里面工作,办公位置倒是有讲究,一般来说,部门领导都是坐在离门最远的地方,差不多都在办公室的最深处位置。”

“这是出于什么考虑?这与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好像完全相反,尤其是国有企业,领导的办公室一般都是独立的,又大又宽敞。”我察觉到了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悬殊差别。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监督员工的工作,减少监督成本。有些员工性情比较懒惰,喜欢上班开小差,比如聊天、煲电话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如果说请假、矿工等是显性缺勤的话,那么人到了办公室,却没有好好工作,则属于隐性缺勤。领导坐在办公室的最后一排,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每个员工的工作状态,他出门办事,几乎要从办公室的最后一排走到第一排,员工到底在干什么工作,一目了然。这个小小的做法,省去了企业大量的监督成本,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监督越简单越好

从上述这家日资企业的管理实践来看,在有些地方,反而是“越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办公室一个小小的改变,为该公司省去了大量的监督成本,这其实就是一种低投入或零投入换来的效益,而对比国内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层级越高,往往办公室也越大越豪华,认为只有这样才足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身份。下属职员为了找领导签字、审批、汇报工作,还得整幢楼跑上跑下,就在这些过程中无形地浪费了很多时间。

更何况,日资企业的这种做法对员工来说,注重的是过程监督,而非事后评价。对比国内企业,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制定一整套事后考核或评价体系,姑且先不讨论这个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单就数据获取和指标计算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考核结果不理想,不仅意味着员工工作成效不好,那企业的产品质量肯定也不会是最好的。同时,员工还得受罚,这又降低了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对员工都并非好事。

相反,如果过程监督做得好,员工取得好的业绩也是水到渠成的,员工得到奖励,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更何况类似于这家日资企业的做法,这种监督还不用花钱,何乐而不为?

“商学院点拨——广义的监督成本”

正如本节开篇所说的那样,管理者监督员工发生的成本只是监督成本中的很小部分,由代理问题而产生的成本则是最主要的监督成本。通常而言,由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权导致代理问题的产生,享有经营权的管理者并一定为股东利益拼尽全力,而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这被称为代理问题。因此,股东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动机,就必须采取行动去监督和激励管理者的工作,这些行动就会发生各种形式的监督成本,也就是代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