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拿破仑的故事
28039700000022

第22章 东山再起

拿破仑的退位似乎意味着欧洲的平和,至少暂时呈现出这样一种“团结”的气氛。而就在枫丹白露签订的第二天,已四十四岁,身体微微发胖,一向纵横捭阖的拿破仑面对这种使其屈辱的结果选择了服毒自杀,幸而未遂。最终,这位被废黜的曾驰骋欧洲的皇帝接受了被流放厄尔巴岛的命运。

1814年4月20日上午11点,枫丹白露。拿破仑向老近卫军们发表了感人的告别辞。这让许多老近卫军想起了以前和皇帝在战场厮杀的一幕幕。之后,拿破仑以坚定的步伐走出枫丹白露宫,坐上马车离去。跟他走的有一部分侍从,以及俄国、奥国、英国、普国的特派员,护送他南下。

4月28日,拿破仑在圣拉斐尔登上“无畏号”英舰,5月4日在厄尔巴岛首府波托费拉约上岸,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按照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只被允许携带400名武装警卫。但许多老近卫军坚持追随皇帝流放。3个星期后,700名老近卫军在康布罗纳将军的率领下,由陆路行军到达厄尔巴岛,伴随他一起生活。

厄尔巴岛位于意大利半岛与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岛之间的地中海上,离托斯卡纳沿岸不过几英里之途。岛上仅有居民数千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

厄尔巴岛环境不错,拿破仑开始好像还挺满意岛上的生活。他像管理军队一样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能量投入到这个小小的王国里。他组织了一个微型国家,修建了海港,组建了一支小舰队,在波托费拉约建造了一座都市房屋,又在桑马提诺修了一座乡间别墅。

但这个囚徒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当初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退位,但我不屈服。”拿破仑立志在这个小岛上,重新开始一番大作为。首先,拿破仑发现岛上的交通非常不方便,虽然岛不大,但是本来不远的地方却需要走较长的时间。于是,他召集手下和当地的一些村民修建了铁路。除此外,还大力鼓励种植桑树。同时,振兴其凋敝的铁矿业,因为,铁矿一直是该岛的主要资源。另外,我们不得不赞叹拿破仑对自然的远见——他一再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尽心维护岛上的环境卫生。这与21世纪的我们所提倡的不正好一样么?总之,不论从哪方面看,战争与法国都不可能再属于他。

除此外,他还通过训练、检阅、演习,保持由800名老兵组成的那营人马的健康体魄和旺盛的斗志。每天一大早,他在岛上的小径上骑马奔驰,身后跟着几位军官。他的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活动场地越小,他越爱奔走。

拿破仑还组织了一个正式的随从班子。贝尔特朗就任大元帅,德鲁奥为军事总督,康布罗纳为近卫军司令,佩鲁斯为总监督员。4名内侍从地方显贵中选定,弗洛·德·博勒加尔为首席医生,另又挑选了35名仆人和100匹马。

记得刚到厄尔巴岛10天后,拿破仑就效仿遥远的杜伊勒里宫的仪式,举行了一次聚会。出席这次聚会的人五花八门。应邀的还有50名普通市民和商贾出身的妇人,一个个装饰可笑,举止笨拙。拿破仑神情严肃地在这个有名无实的宫廷前出现,显得和蔼可亲、兴致勃勃,与所有的男女宾客说话。

拿破仑盼望着玛丽·路易丝和儿子到来,给她写了很多信。可是,他完全不知道但玛丽·路易丝把孩子托付给梅特涅,又抛弃了丈夫的荣誉,选择了一位叫奈珀克的将军,在奥地利过上了不光彩的生活。

拿破仑在事业坍塌崩溃后,仍不能忘记给约瑟芬争得一份不菲的财产所得,作为自己对往日情怀的珍重。但是此时的约瑟芬,却早已把拿破仑抛出了自己的记忆之外。

约瑟芬看到拿破仑这棵大树倾倒,再不能作为她终身的依靠,便马上来到女儿奥坦丝身边,把马尔梅松宫变成了一个奢华的社交场所。她在这个场所内开始广泛结友结帮,一时间,打败她前夫的敌人们纷纷乘着马车,来到这座香艳富华的宫内充分享乐。其中,亚历山大成了最殷勤的、最受约瑟芬重视的客人。但是,约瑟芬最终呑下了自酿的苦酒。8月24日,宴会后她****着肩膀陪同亚历山大在花园中散步到深夜。年龄使她耐不住这场风寒,由风寒引起发烧咳嗽,最终因肺炎不治而亡。

拿破仑在岛上居住时,他的母亲和妹妹卡罗利娜也随同到岛上伴他一起生活。有意思的是拿破仑还发生过几次短暂的艳事。

一位自愿为厄尔巴岛效劳的意大利少校的妻子引起了他的兴趣。此人是科隆巴妮夫人,拿破仑把她给了卡罗利娜当女伴,两人的暧昧关系不甚明显,且持续时间不长。另一位是贝尔里尼夫人,她是西班牙人,长得一点也不漂亮,但却活泼、迷人,尤其是舞姿非同凡响。最后一位是美丽动人的莉兹,曾得到过皇帝的宠爱。她不忘旧情,于一个早晨来到了波托费拉约,现称莫洛伯爵夫人。

拿破仑也把她安排在卡罗利娜身边,与她又恢复了昔日的特殊关系,但十分谨慎。

拿破仑到厄尔巴岛后的头几个月,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和单调。从1814年的秋天,特别是从11月、12月起,拿破仑就特别注意地打听一切有关法国和当时刚开始的维也纳会议的消息。这些消息清楚地表明,复辟了的波旁王族及其周围的人的所作所为,比预料的更加轻率,更加荒唐。

患老年痛风病的国王路易十八本人是一个谨慎的人,但是从他的兄弟查理·阿图瓦、随同波旁王族一齐回国的那些流亡者以及这位查理·阿图瓦的儿子安古列姆公爵和别里公爵的行动看来,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过任何革命,也从来没有存在过拿破仑。他们的领土和革命前的一样,就连对旧王朝的虔诚与驯服也一模一样。但是他们很快就确信,要摧毁拿破仑设立的机构是绝对不可能的,拿破仑所创立的一切都是不可触犯的,甚至荣誉勋章也都保留下来了。

同时,在帝国崩溃和大陆封锁取消后的几个月,工商业资产阶级就怨声载道了,波旁王朝的政府连想也不敢想进行坚决的关税斗争来反对英国人。如果说,资产阶级当中有谁稍微愿意迎接波旁王朝,那就是知识分子。但是这些受过18世纪启蒙文学和自由思想熏陶的有教养的人们,很快就不满于僧侣们在波旁王朝宫廷中、行政管理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强暴专横。在外省有的地方,官吏是由教会挑选和推荐的。

波旁王族及其亲信的地位和威信日益发生动摇。由于他们无力恢复旧的统治、取消革命时期和拿破仑时期制定的民法,他们就用言论、文章、暴躁的鼓动、傲慢的行为去挑唆农民和资产阶级。他们的恐吓和挑拨使整个社会政治形势更为动荡。几乎全体士兵群众和大部分军官,都认为波旁王朝是强加到法国头上来的祸害。

拿破仑领导他们取得空前未有的胜利并使他们享有光荣。对他们说来,拿破仑不仅是一位光荣的英雄、伟大的统帅和半个世界的主宰,同时也是士兵兄弟、小队长,他记得他们的名字,用拉拉他们的耳朵或胡须表示自己的善意。他们始终觉得,拿破仑爱他们,正如他们爱拿破仑一样。

军官们不像士兵们那样仇恨波旁王族。他们被战争弄得筋疲力竭了,他们在寻求安宁。但是波旁王族在政治上不相信这些军官,认为没有必要保留这么多的干部,立即让很多军官退休,只发给他们一半津贴。

波旁王朝用白旗代替了革命时期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三色旗,这也激怒了士兵和军官。对于拿破仑手下的士兵来说,白旗是流亡国外的叛徒的旗帜。他们还听到消息说,波旁王族还想剥夺农民的土地。

拿破仑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也知道其他的情况,他得到了关于维也纳会议的消息。他看到,君主们和外交家们要分他的巨额的财产,但是无论怎样分也分不成,并且从法国夺去的他征服的领土,引起了大家的贪欲,使过去的同盟者争吵不休。

梅特涅、路易十八和英国议会对于拿破仑住的地方离法国海岸太近感到十分不安,曾经商谈要把他迁到更远的地方去。但是从厄尔巴岛传出来的是最令人放心的消息,拿破仑几乎足不出户,非常安静;他非常友好地与英国代表坎贝尔进行了谈话,并且告诉他说,现在除了他的小岛,什么东西都不能使他感兴趣。

还在1815年2月初,拿破仑就决定回法国,他要恢复帝国。他坚信整个军队会仍然像以前一样对待他,除了那些在1814年4月劝说他必须退位的元帅之外,还有像达武这样的元帅,无论是退职的还是正在服役的,都鄙视和憎恨波旁王族。他也确信,现在也有许多人十分不满路易十八国王。他懂得并且恰当地估计了农民的情绪,意识到农村中的惧怕心理在日益增长。

1815年2月13日,拿破仑会见了一位青年文官,其实这位不速之客叫弗勒里·夏布隆。他是拿破仑支持派派来的密使,他化装成一个意大利水手,带着外交大臣巴萨诺公爵马勒的消息来到厄尔巴岛。

巴萨诺公爵委托弗勒里·夏布隆对拿破仑皇帝详细地讲述法国国内正在增长的普遍不满的情绪、从国外回到乡村的贵族们的无耻行为,以及军队几乎都认为只有拿破仑是自己合法的君王,根本不想承认路易十八国王。报告是十分全面的。其实,拿破仑在巴一萨诺公爵的这位使者到来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很多事情。

在这之后,拿破仑立刻召见了当时在厄尔巴岛上始终跟随他的贝尔特朗将军、德鲁奥和康布罗纳。贝尔特朗和康布罗纳听到他的打算都十分高兴,德鲁奥则怀疑能否成功,但是拿破仑告诉他,他现在不是想打仗,也不是想实行****统治,他只是希望使法国人民成为自由的人民。

他立刻给将军们发出命令和指示。他说他不是以武器去征服法国,而只是想在法国出现,宣布自己的目的,要求恢复自己的王位。他是十分相信自己的名字的号召力的,他认为整个国家一定会不经过战争、不试图抵抗就马上拜倒在他的脚下。因此,没有武装力量不能成为他恢复王位的一种障碍。为了返回巴黎,拿破仑做了周密的安排,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在十分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巧合的是,这时岛上唯一负责监视拿破仑的联军特派员尼尔·坎贝尔上校要离开厄尔巴岛休假两个星期。拿破仑立刻命令自己的3位将军在2月26日把一切准备就给。

2月26日下午在波托费拉约城,厄尔巴岛的1100名士兵全副武装地向港口开去,并且登上了小船。士兵、军官、将军和拿破仑在小船上各就各位,在夜晚7点钟,小船队顺着风向开往北方。

第一个危险就是可能碰见经常包围着厄尔巴岛的英国和法国的皇家军舰。这些船只留在那里是为了以防万一,监视厄尔巴岛。

一只法国军舰很近地驶过,船上的军官甚至用话筒和拿破仑所乘的横帆二桅船上的船长互通了几句话。军官问道:“皇帝的健康如何?”

船长回答说:“很好。”这次相遇就这样结束了,因为士兵们都躲藏起来,皇家军舰上的人,谁也没有发现什么。很幸运,根本没有碰见英国人。

船队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三昼夜,终于靠近了法国海岸。这一刻,拿破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神色却显得极为凝重。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以生命为赌注而做的最后一搏,一旦输了,就再也没有丝毫机会了。

1815年3月1日凌晨3点钟,小船队在法国海岸儒昂港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