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拿破仑的故事
28039700000002

第2章 军事启航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海岛上,小拿破仑一天天长大了,转眼他已经在岛上度过了9个年头。于是夏尔把约瑟夫和拿破仑送到法国奥顿中学学习法语。拿破仑生长在科西嘉岛,法语基础极差,但他以科西嘉人永不服输的性格顽强地战胜了困难。3个月下来,尽管拿破仑讲起法语来还带有科西嘉口音,但对法语的基础知识已经可以熟练应用。

夏尔很了解他的儿子。约瑟夫聪明但胆小,想让他读文科,将来可以担任神职,而拿破仑则威猛不羁,最适宜当军官。经过大量努力,1779年5月,夏尔把拿破仑送进了布里埃纳军校,该校是法兰西贵族子弟跻(ji)身军界的必由之路。

原本,拿破仑的第一志愿是参加海军,但在母亲的劝阻下,他最终改读炮兵职衔。而事实也证明,这个改变为其日后辉煌的军事生涯开启了一扇正确的大门。

当时在法国各地有12所这类皇家军校,专供贵族子弟接受预备役教育以获得军官委任状。各学校的录取名单由陆军大臣确立,行政上归教会管理。学生共有约100名,其中一半公费,一半自费,前者必须经过严格考试。公费生由王室开支,学制5年。学习科目很多,包括:写作、演说、法语、拉丁语、日尔曼语、历史、地理、数学、图画、舞蹈、剑术等。虽然看来不像个军校,仅是正式军校前的基础教育,但需要穿军装,校纪十分严格,五年学习期间,除非有很充分的理由,否则一律不准请假。拿破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公费学习机会,读书如饥似渴,成绩十分优秀,其中数学、历史、地理三门尤其突出,但由于其沉默寡言、秉性清高的性格,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再加上略带科西嘉口音的法语和勉强被皇室“认可”的贵族身份,饱受同学们的歧视和压迫。

在生活方面,拿破仑也过得十分清苦。由于父亲的挥霍无度,家境的日益拮据,拿破仑几乎没有一点零用钱,常常囊中羞涩。不过,这些不利条件也许能打倒一个意志薄弱的孩子,可对于年少的拿破仑来说,他绝不会为此而自暴自弃,反而会变得愈加坚强,学会了克服困难,积极面对。而在如何看待当时军校里蔓延着的放荡行为时,拿破仑更是嗤之以鼻,不肯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桀骜不驯的性格。

很快,五年的学习生活过去了,拿破仑已经成为了一位翩翩少年,学校给他的评语是:“拿破仑·波拿巴,生于1769年8月15日,身高只有1.66米,体格强壮,生性直爽,思想敏捷。擅长数学,通晓地理、历史,音乐、绘画、舞蹈,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军官。”

1784年10月,拿破仑以优秀的成绩从布里埃纳军校毕业后升入了专门培养军官的巴黎皇家军事学院。穿上炮兵团的蓝色制服,拿破仑显得神采奕(yi)奕,意气风发。根据惯例,入伍后他先得接受10个星期的基本训练,先当列兵,后当下士,最后升为中士。拿破仑很喜欢这种训练方式,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让军官接触军队最底层的生活,了解士兵的生活习性和部队的种种细节,从而更好地指挥军队。

不过,拿破仑在这里仍旧遭到了自费生们的蔑视,他也承认自己与那些法国贵族里的傲慢之辈格格不入,任他们对自己冷嘲热讽,也要维护自己可爱的故乡——科西嘉,虽然,他已有五年没有回去了。

令人无法预料的是,转年2月,其父卡尔洛因患胃癌逝世了,这使本来就很窘迫的家庭陷入了更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不仅没有为家里留下分文,还由于生前以期得到政府的津贴,而借钱种植了大片桑树苗(当时法国政府很想在岛上发展养蚕业),结果,一无所获。母亲莱蒂齐娅不仅背负了近9000法郎的债务,同时,还要养活六个孩子,这可绝不是普通女人可以承受的,幸亏,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而哥哥约瑟夫也没有什么能力,还很懒惰,不愿意做神职,又没有在部队谋得一官半职,最后只得进入比萨大学学习法律。这样,拿破仑自觉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拿破仑没有像哥哥那样让母亲失望,他凭着自己的勤勉,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就通过了全部考试课程,取得了一般学员要花费两三年时间才能被授予的军官资格。1785年9月,16岁的拿破仑和其它三位同学被一起任命为皇家炮兵少尉。其中一位叫马兹斯的与拿破仑的关系颇为要好;而那位叫菲力普斯的却与拿破仑势不两立,并在1799年的阿克围城战中击败过拿破仑。从这时起,一贫如洗的拿破仑终于有了收入,虽然年俸只有可怜的1120法郎,而他把大部分薪金都寄给了家里,自己只留下一小部分维持生活。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容许自己有任何一点额外的花销,比如娱乐、上酒馆等。他不与人交往,不想也不敢想进入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

他在一个小书铺租了一间屋子,一有空就借老板的书来读,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的求知欲异常强烈,认真地做笔记、写心得。阅读兴趣也很广泛,对军事、数学、地理、哲学等都普遍涉猎,对游记亦有独到的兴趣。他阅读了18世纪古典作家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并深受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作为一个16岁的少尉,他也喜欢浪漫主义的文学著作,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作品经常放在他的枕边。不仅如此,他还读过拉辛、高乃依、莫里哀等人的作品。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军事学的专注,尤其是研究炮兵学方面的论著。

服役一年之后,拿破仑终于被批准获得了半年的探亲假。1786年9月15日,他踏上了阿雅克修的码头,回到了阔别8年的家乡。在旧居,他热情地看望了母亲和弟妹们。最初的几星期,他陶醉在久别重逢的欢乐中,并常常漫步在怪石嶙峋的海岸之滨、郁郁葱葱的山谷之中。

当心绪平静之后,他开始考虑家庭大计。此时他家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因为父亲生前从事本来就不可靠的投机生意,现在,如果法国政府不肯表示宽容大度的话,那么,这笔投机生意无疑会使他们倾家荡产。拿破仑非常希望能从法国财政部门索回他家应得的一笔钱。于是,他决定去巴黎索取法国政府原来答应的种桑树的津贴,同时,他又给炮兵团寄去了目前自己不宜服役的医生证明,并顺利得到了批准。1787年9月,拿破仑乘船前往巴黎。可是,在巴黎他到处活动求情,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后只得又回到科西嘉度过了半年时光,并在家乡搜集资料,准备编写一本《科西嘉历史》。

1788年6月,拿破仑休假结束又回到了炮团。该团此时已调至奥松驻防。在奥松期间他生了一次病,变得十分瘦弱。身体好转后,他便到炮兵学校上课。校长是泰伊将军,他对拿破仑早熟的才能极为赏识,主动点了他的名,并让他负责调查研究由长管炮发射爆破弹的方法。拿破仑因此也有了机会和条件去学习本兵种中一切最新的战略技术。尽管他是团里最年轻的尉官。

除了执行公务,拿破仑还潜心自学,尤其喜读军事和政治方面的书籍。而每读一本书,他都会做笔记,至今,这些手稿还都保存完好。这些笔记涉及大量名著:比如孟德斯鸠、罗兰、马布利、米拉波、马蒙帖尔、比隆等人的作品。他研究了阿拉伯、土耳其、波斯、英国、瑞士的历史及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地理。他对文学的兴趣也很浓,看过高乃依、拉辛、伏尔泰的剧本,还读过《德·科曼热伯爵》、《协斯蒂夫的同代女人》、《保罗与维吉妮》等小说。

拿破仑还常常写些有关炮兵的观测和报告。他曾向严厉而又和蔼的泰伊校长呈上一份关于炮弹射程的备忘录,其严密的逻辑性和计算的巧妙令将军喜出望外。

拿破仑的学识与才华正在不断地积累中显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