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28033100000059

第59章 造豪华车,让中国汽车走遍世界

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视察吉利集团,李书福对他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汽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李书福不能理解:“国家为什么不把我们作为一个民间造车的试验田?如果成功了,可以为民族汽车工业提供借鉴和经验,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国家承担一分钱。争论那么多做什么,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多年的努力终于换来收获的一天,2001年11月,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10天,“吉利豪情“登上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汽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中国多年合资造车的结果,不仅没有掌握国外车企的先进技术,更压抑了本土的汽车品牌。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基本上都有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它们在中国生产汽车的同时,占领了中国的汽车市场,现在中国的公路上,几乎成了汽车品牌的“联合国”,但是,里面很少有中国自己的品牌。吉利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

李书福用廉价汽车打开了国内市场。当时的吉利豪情和吉利美日,每辆价格都在3万多元,高档一点的吉利优利欧售价也才4万多元。超低价位引发了同类车的降价风潮,汽车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随后,李书福以低价策略将吉利打造成了拥有6个制造基地、年产30万辆整车的自主汽车生产商。

通过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同时,吉利却成为廉价低端的代名词,甚至有人戏谑道:“开吉利车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另外,因为全盘模仿其他汽车,吉利也是官司不断,李书福感到处境的尴尬,情绪十分低落。他见人就讲自己是怎么造出3万元轿车来的,有人说他快疯了。有一回,他与同事喝酒后号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抢,每天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

或许就从那时起,李书福暗中下定了收购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决心。与此同时,他也在改变自己的形象,过去他常常一身再普通不过的装扮,连30元以上的衬衣都舍不得穿,现在也穿起了名牌西装。

李书福认识到,中国的汽车企业在成长壮大时,不是技术环节跟不上,就是知识产权方面存在障碍。为了实现吉利的目标,弥补自身在技术和品牌方面的劣势,李书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海外并购之路。

2007年,吉利开始了全方位的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走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李书福顺势提出“造豪华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

吉利汽车十分重视技术革新和新车型开发,现在已有5大技术平台、42款车型正在开发,分别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生产基地、不同的时间节点,逐步推向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吉利已经进入了欧洲市场,出口自由舰、金刚、远景“新三样”,“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马上就停产了。

新开发的吉利熊猫,是用自主技术开发的一款高性能小型车,可以说是吉利豪华车的先驱。紧接下来的“小劳斯莱斯”,外形、底盘、动力总成、内饰完全是吉利自主研发的,从安全性来讲几乎接近绝对安全。比起英国的劳斯莱斯、宾利也毫不逊色。吉利从技术、品质、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创新能力、营销网络、广告宣传等诸多方面去支持这个品牌,将吉利的豪华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实施战略转型的第三年,吉利汽车销量达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一个全新强大的吉利汽车品牌形象正日趋丰满。

和吉利品牌的发展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李书福的“疯狂言论”:“要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正是这些言论和异乎寻常的行为,让李书福获得了“汽车疯子”、“汽车狂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