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育状况
4岁宝宝发育特征
1.体重
4岁小儿的体重增长逐渐缓慢,一年约增加1.5~2千克。为4岁以上小儿测量体重时,应让小儿取站立位,两手自然下垂,家长不要扶着小孩,小孩也不可接触其他物体或扭动身体,以免影响准确性。
2.身高
4岁以上小儿身高的增长速度仍较快,平均每年增长6厘米。测量4岁以上小儿身高时,要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两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和两肩脚间几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然后测量。当底板与颅顶点接触,同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正确,然后读立柱上数字,精确到0.1厘米。
3.头围
4岁的孩子,由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头部看上去显得特别大。测量头围时,小儿取坐位或立位,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前方或右方,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从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出头围数字,精确到0.1厘米。量时软尺要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如有小辫子,则将辫子分开,勿把辫子或蝴蝶结压在软尺下,影响读数。
4.胸围
4岁以上小儿测量胸围时要取站立位,测量时被测者处于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前方或右前方,用左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者胸前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经右侧腋窝绕背部,再经左侧腋窝回至零点,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读数,精确至0.1厘米。
影响孩子体格发育的因素有很多,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以营养、疾病和内分泌功能状态对孩子生长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果孩子的身高、体重与一般标准有出入,父母也不必焦虑,可以从各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判断其是否属于正常生长发育情况。
5~6岁宝宝发育特征
1.身高和体重
5~6岁的男孩的平均体重为17.80千克,女孩的平均体重为17.50千克。相应年龄的身高男孩为107.9厘米,女孩为107.7厘米。
2.心脏、大脑、胸、肺的发育
4~6岁孩子的心脏发育较迅速,脑的发育也较快。5岁孩子心脏的重量比出生时重4倍,但容量仍较小,负荷力较差,所以还不能让孩子进行长时间的或剧烈的活动。
3岁孩子脑的重量已是出生时的3倍,约为1000克,到了5岁时脑的大小和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功能也不断趋向成熟,但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单纯的或过多过久的活动容易引起疲劳。由于他们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所以往往表现得易激动、好活动、自控能力较差,有时玩起来达到入迷的程度,连吃饭、睡觉都不顾了。所以家长要注意防止孩子过度兴奋和疲劳,不能任其自然。
这个年龄段肺部弹力较差,胸腔狭小,肋骨是水平的,因此呼吸较浅,呼吸次数比成人多,因此需要注意幼儿生活环境中空气要流畅,并注意躺、坐的姿势,以免妨碍胸廓的正常发育。
3.出现扁桃腺肥大现象
扁桃腺肥大(增殖腺肥大)是一直困扰着3岁到小学低年级孩子的问题。这是由于扁桃腺、增殖腺及淋巴腺等均属于淋巴系统,而这个年龄又正好是淋巴系统发育最为快速的阶段。
如只是肥大则无妨,但倘若患上扁桃腺炎,且有发高烧、鼻塞、流鼻涕、咳嗽、打呼噜,一直张嘴不闭时,则应请专门医生检查治疗。
宝宝的运动机能特点
3岁的孩子走路时基本上能保持身体上部正直,两眼直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并会前后自然摆动。但是步伐还不够均匀,节奏不明显,此时应训练孩子听信号有节奏地走和听信号放快或放慢速度走的练习。
4岁以上的孩子,运动机能更进一步完善。孩子的肌肉开始能够支持自己的体重。他们能跑善跳,会灵活地抓起东西,垂吊、攀登和连续起跳等需要肌肉耐力的运动开始迅速发展。到了5岁时,孩子已基本掌握了主要的全身运动,开始能够把几个运动要素统一成为一个行动,于是就有可能做出复杂的动作。因此,玩球、跳绳以及爬攀登架、翻单杠等游戏活动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盛行起来。
手的运动也日趋熟练,大部分孩子4岁以前就已经能够做抓、捏、画等基本动作。4岁的孩子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游戏并能生活自理。一般来说,女孩的手腕柔软些,在穿脱衣服方面的自立要早于男孩子。5岁孩子的手指不仅能自由活动,还能用力操作和迅速地活动,能不断做出新动作来。
如能玩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玩具,能用油泥做出形态逼真的小动物或小人儿。手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幼儿创造活动的基础,与智力的发育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频繁使用手和手指的机会,促进小儿运动机能及智力的发展。
5~6岁时,神经系统的发育已接近最后完成阶段,运动也较以前更为剧烈,已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所以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摔伤了。
手足功能发达,能与眼睛协调配合,出色地做一些很细小的事。能用绳子打结、使用筷子、站着穿短裤,还会做弹玻璃球等游戏。
所有这一切都跟家庭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如那些有老人的家庭,总觉得让孩子随便玩有危险,因此管束过多,保护过度,从而使孩子无法自由、尽情地玩。这样做限制了孩子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智力和机能的发展。
5~6岁的孩子能从自己的动作所带来的变化中得到无限乐趣,因此他们可整天东跑西颠,无一刻安宁。这个时期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是由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决定的。
这段时间内儿童运动机能发展过程为:两腿会作交换的跳跃,会跳绳;能整齐地收拾玩具,会用锤头钉钉子;穿衣、脱衣自理,会系鞋带;会临摹三角形,能画出有六个组成部分的人像。
宝宝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一般来说,小儿的思维是从l岁以后开始产生的,3岁以前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性思维,也是人类的初级思维。
小儿在这个时期进行的思维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及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他们只能思考直觉的或所接触的事物,离开了直接感知或接触的物体,离开了动作,思维就中断。
他们的思维概括只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加以分类,而不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常常发生错误。
此时,因生活范围的扩大了,儿童不但接触家庭和幼儿园的各种事物,而且接触到更广泛的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因而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而深刻;同时,儿童的认识兴趣也日益发展起来,表现得很好奇,爱提问;另外,儿童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也给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前提。
4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就在3岁前思维水平的基础上由低级向较高级水平发展,即具体形象性思维。所谓具体形象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这时他们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来理解事物间的关系,如通过不同高度的桌椅理解“高”、“低”的词,通过不同厚度的书本理解“厚”、“薄”等词。
而如果离开实物或图片只是口头上讲解,他们就无法理解什么叫“高”、“低”,什么叫“厚”、“薄”。因此,在这一阶段,成人可以利用画册、图片或实物给他们讲故事、说明简单的道理,他们是能够接受和理解的。
儿童的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跟他们知识经验的不足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稚嫩是分不开的。当然,在整个儿童发育过程中,思维的特点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才逐渐向更高级水平发展。
宝宝想象力逐渐丰富
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经验的丰富和活动的复杂化,特别是游戏活动的扩展,想像力逐渐丰富起来。他们能模仿爸爸、妈妈做家务,学着幼儿园老师的样子给小朋友上课,还能用几把椅子围起来做“家”,把小凳子摆起来做“火车”等。此时的模仿因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可以较全面、较稳定地表现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某种活动。
不过,幼儿此时虽然想像的内容逐渐丰富了,但他们想像的特点仍以无意想像占主导地位。无意想像是一种最简单的、初级形式的想像,它没有预定的目的,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像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而有意想像则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它是按一定任务而进行的想像活动。
这时期幼儿的想像还常常跟现实分不清,即他们还不能把想像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他们的想像主题容易变化,不能按一定目的坚持下去,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有时个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如一会儿想像自己是个解放军,一会儿想像当了医生,一会儿又幻想自己长出双翅飞上天去。
另外,幼儿往往以想像过程为满足,并不真正注意它是否是真实的。例如,他们在听故事时,一边听,一边进行想像,生动的形象在他们头脑中呈现,他们感到极大的满足,等故事讲完了,还要求继续讲下去。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时期孩子的想像以再造想像为主,很少有创造成分,大部分是模拟成人生活中的某些个别动作和活动。
随着幼儿心理的发展,在良好的教育环境的作用下,孩子的想像逐渐向更高水平发展。
宝宝初步形成时空概念
宝宝在两三岁时,时空概念还很模糊,这是由于4岁以前的小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外界较少,很难掌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时间和空间抽象的概念。
小儿到了4岁以后,随着与外面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生活内容逐渐丰富,经验也不断增多,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在空间知觉方面,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4岁幼儿逐步学会辨别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他们能知道自己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放在哪里,家具摆设的位置,还会独自到邻居家去玩,独自回来,并能准确地完成大人的一些吩咐,如妈妈叫他把皮球放到桌子下面,把糖果放到盘子里等,他们均能做到。但这时期的孩子还不能辨别左右方位。
在时间观念方面,4岁的幼儿已逐步地掌握了早、晚,今天、明天,白天、黑夜,上午、下午等概念。例如,他们知道“早晨”就是吃早饭以前;“晚上”就是妈妈下班的时候;天亮了,能够看到外面事物的时候,就是白天;而天黑了,必须靠灯光才能看东西,人们大部分已进入梦乡的就是黑夜。但这时期的孩子对较远时间如“前天”、“后天”等概念还不能掌握。
宝宝有了独立意识
4岁以前,幼儿的心理活动更多的是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影响。然而到了4岁以后,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脾气“犟”起来了,变得不听话了。如有的孩子在外面玩,妈妈喊他回来吃饭,他理也不理,还是固执地玩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4岁以后的孩子,随着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他们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活动量逐渐增大,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探个究竟,同时,这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对是非的判断以自己是否愉快为依据,他们不再完全依赖成人共同活动了,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能力和水平去模仿成人的活动。这时的宝宝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在活动中,他们自己商定主题、角色和规则。成人对这些干涉过多,孩子会表示反对。
从表面看起来,幼儿不听大人话了,其实,这正是他们开始形成个性的时候,其突出表现就是在行为上独立性和目的性的增长。这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表现。
这时,如果父母仍希望幼儿像婴儿那样顺从,忽视他们身上已经产生个性的“花纹”,幼儿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抗”。有的心理学家提出的所谓“3岁危机”就是指幼儿比较独立的个性受到了阻碍。这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害的,因此,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孩子要和邻居的同伴一起游戏,父母应当予以支持。孩子进行一些独立活动,如洗手绢、玩玩具等等,父母要给予鼓励。
对于一些过高的要求,如上街、过马路,到河边、海边玩等,就要既肯定他们天真良好的愿望,又不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要给他们讲明道理,指出危险性,或用“代偿”的办法,创设另一种发挥独立性的天地,使孩子不致出现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宝宝情感特点
4岁幼儿的情感还和婴儿的情感差不多,他们的全部情感都表露于外,高兴了就笑,急了就哭;对喜欢的人寸步不离,对不喜欢的人不去亲近。他们的情感没有丝毫掩饰和虚假,既纯又真。
这阶段孩子的情感还不稳定,他们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感、情绪的感染和影响。例如,别的孩子大声叫嚷时,他也跟着大声叫嚷;别的孩子表现惧怕的情绪,他也表现惧怕的情绪。
4岁孩子的情感还很容易冲动。他们还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时常表现出眼泪未干又笑得很开心。例如,当他们得到玩具时,会高兴得笑出声,而当玩具被别人拿走时,又会急得大哭起来。
总之,这时期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意识性或有意性很低。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儿童经验的增长,5岁左右的孩子会逐渐地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也会逐步增长起来。例如,在他生气和着急时,不一定哭闹;高兴时,也不一定笑出声来;当他看到同伴哭时,他可以表示出关心、同情,用手绢帮助别人擦眼泪,而自己不会像以前那样跟着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