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6岁育儿百科全书
28032300000010

第10章 1~2岁育儿宝典(3)

宝宝胃口不好怎么办

宝宝的胃口为什么不好呢?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原因。

第一是宝宝进食的环境和情绪不太好。不少家庭没有宝宝吃饭的固定位置,只要妈妈煮好了宝宝的饭菜或点心,不管是在那种场所,也下管宝宝在做什么,抱起宝宝就喂,这样宝宝没有进食的准备,消化系统还未做好进食的预备性工作如唾液、胃液分泌等,胃口当然就要大大减少了。有些家长不让宝宝专心进餐,一边玩耍一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边走边吃,这样,在宝宝心目中,玩是第一的,而吃是附带的事情,也影响了进食量。有些家长依自己主观的想法,强迫宝宝吃饭,不吃完一碗饭,轻则挨骂,重则打屁股,甚至一手端碗一手拿着棍棒吓唬宝宝,这就使孩子把吃饭与挨骂挨打联系在一起,强迫吃饭又使胃里不舒服,因此觉得吃饭是件“痛苦的事情”,害怕吃饭,一看见吃饭就讨厌,就要跑走。时间一久,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

第二是宝宝肚子不饿。现在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家里准备各式糖果、点心、水果敞开让宝宝吃,宝宝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吃零食使宝宝的胃里总有食物存在,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到了吃饭的时候就没有食欲,尤其是饭前1小时内吃甜食对食欲的影响最大。吃饭前一小时应尽量避免宝宝吃零食。

第三是妈妈做的饭菜不符合宝宝的饮食要求,饭菜天天是一个模样,没有花样,例如鸡蛋天天吃,肉汤泡饭顿顿喂,菜式单一,色香味不足,或者是没有为孩子专门烹调,只把大人吃的饭菜分给宝宝一点,不合宝宝的胃口要求,从而也就提不起吃饭的兴趣。

第四是宝宝因为一些疾病的影响,(如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症、胃肠功能紊乱、结核病等等)导致食欲下降的表现,这些病要请医院的医生帮助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吃饭少的宝宝,家长可以先进行自我检讨,针对的教养方法、饮食卫生及饮食烹调等方面尝试着进行一些调整,观察一下效果。因为宝宝胃口不好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已成为一种不良习惯,所以在调整进食方法上不可以太过着急,但也不可心软,在进行宝宝进餐习惯改变时,哪怕1~2顿不吃饭也没有关系,过一会再补充些食物就行了,但是一定要逐步做到进餐的按时、按点、专心与温馨气氛。如果在家中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该做的都做到了,宝宝还不好好吃饭,那就要请医生帮忙了。

不适合宝宝的食物

对于宝宝来说,生硬、带壳、粗糙、过于油腻及带刺激性的食物都不相宜。有的食物需要加工后才能给孩子食用。一般来说,不适宜宝宝食用的食物有以下种类:

1.含粗纤维的蔬菜,如芥菜、金针菜等,因2岁以下小儿乳牙未长齐,咀嚼力差,不宜食用。

2.鱼类、虾类、蟹类、排骨肉等都要认真检查是否有刺和骨渣后方可加工给宝宝食用。

3.豆类不能直接给宝宝食用,如花生米、黄豆等,另外杏仁、核桃仁等这一类的食品都要磨碎或制熟后才能给宝宝食用。

4.易产生气体令肚胀的蔬菜,如洋葱、生萝卜、豆类等,宜少食用。

5.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辣椒、胡椒等应避免给孩子食用。

6.油炸食品和糖都要尽量少吃。

营养对身高的影响

现代青年都比较注重自己的身高和体型。有的家长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身高与营养的关系。

人体的身高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但与营养素确实是分不开的。身高取决于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骨骼的发育需要有钙、磷等无机盐、维生素D有及蛋白质的参与合成。这些营养素又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肉、蛋、奶中。这就不难看出,多吃奶制品和豆制品有及肉制品类的食物,对身高会有促进作用。

另外,还有专家经过实验认为,食用小麦比信用稻米更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宝宝饮食与营养知识

虽然如今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爸爸也不能宝宝要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了宝宝身体发育中所需的营养成分有的不足,而有的又出现过剩,使得宝宝不能健康地成长发育。

因此,父母应了解有关幼儿饮食与营养方面的知识,以及从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到了1岁多的时候已有5~8颗牙齿,消化功能和咀嚼能力都逐渐增强,但消化系统仍很弱。父母在宝宝的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一些要点:

每天除了主食外,如果宝宝还愿意喝牛奶,就应该满足他。牛奶是一种饮用方便又营养的食品,每天可饮用250~500毫升。但并不是说必须喝牛奶,如果幼儿饭菜吃得好,不喜欢喝牛奶也就无关紧要了。

另外与牛奶营养价值差不多的还有豆浆,价格也便宜,可试着与牛奶交替饮用。

宝宝的食量会因人因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就像一个人也可能今天吃得多,明天吃得少,这顿吃得多,那顿吃得少一样。宝宝同样也是如此,存在着差异,不要强求宝宝每顿吃一样多。从某一顿某一天的情况来看,宝宝的食量可能让人不太满意,营养上可能也不合理,但一般只要保持一两周饮食稳定平衡就可以了。

在1岁以后的宝宝,食量与1岁前的食量相比少了很多,有的家长会为此有所担忧,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在第一年内,也就是到l周岁时,宝宝体重可增加到出生时的3倍,但是在第二年里,宝宝的体重也许平均只增加2千克。由此可见,食量多少是以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为基础的。对于1岁多的宝宝来说,父母应注重饮食的营养是否全面合理,而不应看宝宝是否吃得很多,尤其是幼儿吃主食的量,多吃主食的饮食思想已经落伍,多吃点菜,少吃点饭,营养会更丰富合理,可以促进宝宝身体健康成长发育。

到了1~1岁半时的宝宝,一日以3餐2次点心为宜,点心时间可安排在下午和夜间,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随便给幼儿吃零食和小点心,吃得太多不好,会影响幼儿食欲和食量,时间久了还会造成营养失调,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这时的饮食应注意粗细搭配要合理。粗粮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铁、磷、钙等矿物质,还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纤维素,米仁中含淀粉质。这些营养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用的。此外粗粮中含纤维素丰富,利于排便。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以粗粮为主,粗粮毕竟难以消化吸收,也更不适合幼儿的消化功能。所以家长们应以标准米和面为主,粗细粮食合理搭配,防止出现维生素BI缺乏症。每餐中把多种谷类混合一起吃,也可提高营养价值。蔬菜和水果是幼儿不可缺少的食物,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同时应考虑宝宝的消化能力,以及宝宝的食欲。食物应做到细、软,如肉,不可切得过大,同时在烹调方法上应做到色、香、味俱全,当然这是以保护食物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进行的。此外在食物的配制上还可多样化。举常见的如鸡蛋可煮、可煎,还可做成鸡蛋羹、鸡蛋汤等。在如此丰富的样式前,幼儿的好奇心会增大,食欲也会随着产生。

在宝宝满周岁以后,饮食虽然与成人饮食基本相同,但幼儿对食物的适应仍是较差的。如刺激性的、油炸、过硬的、太甜、太咸、太粘的等,在夏天,凉拌菜幼儿不宜多吃。

宝宝不宜过食零食

宝宝爱吃零食,适量给宝宝吃一些零食,能够及时补充宝宝的所需要的能量,还可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要。但一定要适量,给食物的时间要合适,食物选择也要恰当,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

这时候的宝宝胃的容量较小,而活动量却很大,消化快,所以通常还没到吃饭的时间宝宝的肚子就咕咕叫了。这时可给宝宝一些点心和水果,但量不可过多,那些太甜太油腻的糕点、糖果、巧克力等不适合经常作为宝宝的零食,因为这些食物含糖量高,脂肪多,不容易消化吸收。在正餐前1小时内最好不要给宝宝零食,以避免影响宝宝的正常进餐。

有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宝宝是个小馋猫,一见零食就流口水,吃了还要,要个没完,但又同时说自己的宝宝饭量不如从前了。这是很明显的因果关系,宝宝吃了过多的零食,正常饭量自然就会减少了。以下有几个处理方法:

家长在给宝宝零食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控制好零食量,最简单的例子家长们不要把一大盒子的零食让宝宝看见,否则宝宝知道还有很多,便自然会吃了还要。

家里可放置一些装零食的小盒子,不要一次装满,让宝宝知道吃完就没有了,没有了宝宝自然也就不会缠着要了。此外,不要为了让宝宝达到某些要求就用零食去哄骗他,吊他的胃口。

家长也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选用一些强化食物作为宝宝的零食,但这样做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以防短期内大量补充某种营养素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中毒。

在宝宝吃完零食后,最好让宝宝喝几口温开水,这样可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蛀牙。

给宝宝吃水果要适度

水果多性寒、凉,而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多食水果易加重脾胃的负担,致使饮食失节,脾胃功能紊乱。水果并不是像家长想像中的那样什么都好,如:

一些水果如杏子、李子、梅子、草莓中所含的草酸、安息香酸、金鸡钠酸等,在体内不易被氧化分解掉,经新陈代谢后所形成的产物仍是酸性,这就很容易导致人体内酸碱度失去平衡,吃得过多还可能中毒。

一些水果可致水果病,如橘子性热燥,吃多了可“上火”,令人口干舌燥,过食会使人的皮肤与小便发黄及便秘等;柿子则会令人得“柿石症”,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等;还有荔枝,因其好吃,极易多吃,则导致四肢冰凉、多汗、无力、心动过速等;小儿还爱吃的菠萝,多食则令身体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头晕、腹痛,甚至产生休克。

一此水果还易引起水果尿病。水果吃多了,大量糖分不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而是在肾脏里与尿液混合,使尿液中糖分大大增加,长此以往,肾脏极易发生病变。

因此,小儿虽可以食用水果,但要有节制。

不可给宝宝乱用营养素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在各种营养素共同作用下平衡发展的。其中包含着7种营养素,这7种营养素缺一不可,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如果宝宝平时不偏食,不挑食,且能达到饮食的平衡就不会缺少某种营养物质,更不会造成对某种营养素的缺乏症。

如果父母对宝宝的喂养、饮食结构和育儿的方法不当则会导致宝宝的某些营养素缺乏症,若是长时间食用精米、精面就会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水果、蔬菜缺乏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又如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这样的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当的喂养方法。

但是在真正需要添加药品营养素的时候,需要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对症下药,要知道缺什么,补什么,补多少等,也应该知道营养素与主食是不同的,更不能随便相信电视广告。

而且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许多营养素都是不合格产品,所以父母在选购时要认真挑选,以防止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