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障碍的界定
所谓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为个性。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它表现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就被认为是正常的人格。而少数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的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与世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其人格偏离常态,即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也叫病态人格、变态人格、偏离人格、精神病人格等。严格意义上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何谓人格障碍呢?人格障碍指不伴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其患者对环境有相当严重的、根深蒂固的、不能更改的、不适应的反应,在知觉与思维方面产生适应功能的缺损,或增进自觉的痛苦,其行为倾向组成对自己对社会都不被允许的、不得体的行为模式。因此,人格障碍患者,常常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和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的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和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工作缺乏责任感,经常玩忽职守,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出违反法律或扰乱他人和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变态人格的特征
变态人格形成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故对它的认识不统一。但比较中肯的看法是这样的:变态人格是一种从童年或少年开始的,人格发育上的畸形;以反常的性格、很不稳定的情绪、与社会不相适应的行为和给周围的人带来一定痛苦为其特征。
变态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恒定不变。人格变态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缺损,认识能力良好,故应对其行为负有一定责任。变态人格也有称病态人格或人格障碍,但比较贴切而可避免误解的还是变态人格这一名词。有人提出到底人格变态者与正常人有何区别?它算不算是一种疾病?这种人如犯了法,是否与其他罪犯一样呢?
为了回答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现将变态人格总结为“三个不同”特征,进行区别:
1.变态人格与正常人的不同从情感反应、行为表现以及人际关系诸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变态人格与社会上大多数的正常人,即统计学上的均数模式,确实存在不同。总的评价这种人个性固执、怪癖、情绪不稳定、不易与人相处,并且其所作所为,常常可给周围的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或憎恶,他们往往给人一种“怪人”的感觉。
2.变态人格与精神病的不同从精神病学的原则来对照,显示变态人格与精神病不同。因为变态人格缺乏精神病的疾病固有特征,如从发生来讲,变态人格不清楚病因,没有发病的具体日期、疾病的演变和临床症状表现。这种人若让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学专家进行检查,也无法获得精神病的有关症状,临床上确实无法把他们归入精神病或神经症的诊断之中。
3.变态人格与正常人的犯罪行为不同变态人格的违纪行为,与罪犯不同。因为这种人犯法从犯罪学原则分析,缺乏明确的作案目的与动机,没有计划性与预谋性,也不与人串谋;从性质来对照,他们的行为多数仅是扰乱他人、妨碍社会秩序的******行为而已,很少有凶杀等的残酷行为发生。
三、人格障碍的矫正
人格障碍患者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人格障碍者易发生违犯社会法纪行为。据对监狱和少教所的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和成年人罪犯中,******人格占半数左右。
人格障碍父母及其偏离行为必然对子女产生有害影响,但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患者对子女的影响是不一致的。父母患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适应。父母一方患强迫型人格障碍,其子女常表现有间歇性排便控制不良,******人格双亲的子女有较高的精神科转诊率。父母间感情不和和家庭暴力所致的有害作用已得到公认。******人格父母的男孩常有品行障碍和严重违纪犯罪行为;他们的女孩性不检点,过早成婚,对所生的孩子缺乏热情,表现焦虑,常责骂或殴打自己的孩子。精神上扰乱儿童的父母有焦虑者并不少见。如父母患有恐惧症,子女也可出现怕上街和夜惊。
人格障碍的治疗是困难的。他们较少主动求医,而且目前的治疗仅可改善一时性的精神病发作,减轻社会和情绪功能不良或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对他们进行管理。药物治疗时,人格障碍的一些症状有效,然而没有哪一种药物是普遍有用的。心理治疗必须个别化进行,而且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应采用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父母的爱护、悉心照料和正确教养以及良好的环境,可减低人格障碍的发生。儿童大脑有较大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倾向经适当的教育可以纠正,如听之任之,发展下去可出现不正常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