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需要把握的12个处事方法
28011900000007

第7章 克制自己,别让财富迷住了你的眼睛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很老套,但却历久弥新。金钱财富是生活的补助,有了它,生活会变得更加滋润,但是也是因为有了它,生活变得很腐烂。财富往往是品德败坏和堕落的重要原因。财富与堕落、奢侈与邪恶,彼此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那么财富有错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它只不过是一个等待人给它命名的无声物,命名它为天使,它就行使天使的特权,命名它为魔鬼,它就借魔鬼之势作恶。

拥有财富,更要认识财富

渴望金钱、追求财富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如果对财富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必然被金钱淹没,或者变成一身铜臭,远离了人最基本的生命意义。

很久以前,兄弟二人在外经商发了大财,身背许多金银珠宝返乡。经过一座山林时,遇到一群盗寇,幸亏二人穿的衣服褴褛不堪,盗寇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别的路人身上,二人从旁边溜走,不料,弟弟在慌乱中被一根树枝挂在了布袋上,布袋破了一个小口,一枚铜钱掉了下来,弟弟顾不得捡拾,撒腿就跑。

强盗也已经注意到了二人绝非贫穷之辈,于是有几个人追了过来。眼看后面的追兵已到,可是前面却被一条大河流拦住去路,兄弟二人不得已只好决定涉水渡河。

哥哥对弟弟说:“水流太急,游到水中,若是觉得力不从心,就丢掉一点背上的金银珠宝,继续向对岸游;若再感到体力不支,就继续再丢,保住自己的性命最重要!”

弟弟点头,认为说得有理,性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此时,盗寇马上就要追到,哥哥急忙纵身入水,向对岸泅渡,而弟弟则从背带里找出一些金银首饰,四散着扔到了岸边,然后纵身跃入水中。没多久,强盗追至,看到岸边的金银,纷纷抢夺,在他们争执时,兄弟二人已经游远了。

弟弟游了一会,就觉得颇为吃力,于是扔掉一半背上的金银珠宝。到了水中央,仍感体力难支,又把另一半也扔掉了!

弟弟筋疲力尽地上了岸,回头一看,哥哥还在离岸很远的水中挣扎,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此时,弟弟大喊:快扔掉金银珠宝!哥哥听到喊叫,也想解开背着的包袱,扔掉金银珠宝,可是,他已经没有解开包袱的力气,最终落了个葬身水底的结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银财宝被许多人看重,重于泰山,重于人格,重于生命,结果在对金钱的过度追求中,丧失了人格,丧失了性命。等到终于幡然悔悟时,已为时过晚。

如何认识财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财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富指知识、人际、权力、金钱等等,凡是能够给生活带来物质或者精神享受的都可以称之为财富。狭义的财富就是指金钱。

从这个区分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财富,我们不能只局限于金钱,不能光看重物质享受,否则,就缺乏了从容的心境,在奢侈的豪华、淋漓尽致的挥霍中,局限了生命的活力。

一个富翁违法犯罪,要被判刑二十年。富翁想了一个办法,他与一个穷人打赌,说如果他能够在监狱里待足二十年,那么他的所有财产将全部归于穷人,穷人被这笔财富诱惑,就自动承担了富翁的罪过,走进监狱。监狱里的生活的确枯燥乏味,穷人只有与书为伴,开始,他过得非常艰难,只读一些低俗的戏剧小说,但是仍然很难打发日子,有几次他都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到最后,他所读的书全部是某些领域的高深读物,他完全沉浸于知识中,时间在他眼里不再空洞。转眼二十年过去,富翁看到败局已定,自己的财富马上就要转手他人,心里非常难过,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局势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决定雇人杀掉穷人,可是在他还没有动手时,穷人给他送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二十年的静心学习已经使我获得了巨额财富,我不再需要你的财富。

对于底层的百姓,财富是温饱,是小康。也因此,穷人非常看重富翁的财富,甘愿承受二十年的牢狱生活。但是通过读书、学习、静心思考,已经使他看到了更重要的财富,更宽广的财富领域,而金钱对于财富来说,则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世人有多少能够有这种清醒的意识呢?为了生活“富足”,为了一掷万金,为了人前显“贵”,几乎所有的人都忙碌于对财富的追寻。有的人靠智慧挣钱,靠勤劳挣钱,每一张票子都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他们的血汗,这些人最起码还能体会到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带来的金钱以外的乐趣,可是另一些人,则靠不正的来路赚钱,为了口腹之欲,为了表面的虚荣,甘愿沉溺于金钱的臭泥潭。也许他们认为自己是幸福着的,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一切喧哗尽去之时,难免有空虚的悲凉入侵骨髓。

对于财富,不要把自己囿于金钱的认识上,金钱只不过是财富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而已。拥有金钱的财富,也要用其他的财富,比如品质、仁爱、学识等,这样的人生才可以不被财富所抹杀。

上帝让所罗门从金钱、权力、智慧中选择一样,所罗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智慧。他凭着智慧生产、经商,使自己家的财产富可敌国。同时他又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深得民心。当老国王因病去世时,国内的百姓都推举所罗门做希伯来人的国王。他凭着智慧使人民安居乐业,征战四方,使得他在位的时期成了希伯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培根说:巨大的财富没有真正的用处,除非用来布施,剩下的就只有玄想了。据俄罗斯《俄罗斯报》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自己不会从政,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将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盖茨认为自己挣来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来说,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比尔·盖茨对于财富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入得金钱,又能出得金钱”。这种对于财富的处理方法才是给子孙的最好的财富。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之泽,三世而渐。意思是说君子的恩泽,最多能够在子孙后代中传及到第三代,到了第三代,就要慢慢地衰败了。家天下的中国先前各朝,不是展现着这种规律吗?如果自己不争气,对财富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那么前面一蹬腿,后面就跟着完。

实实在在的银两永远无法替代其他的财富,但却可以把其他的财富淹没,这也许就是盖茨如此驾驭这笔巨额财富的深意吧。盖茨希望他的子孙看见的是他的创业精神和智慧!他希望他的子孙用这种精神和智慧去创造自己的辉煌,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是否拥有金钱财富,都应该对财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可扔掉最重要的财富金钱,也不能被金钱抹杀其余的财富。如此,我们才会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财富的魅力不在拥有而在于运用

人的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对待这些钱。财富的最大魅力在于你如何运用金钱。

有钱就要花,钱要花在功名和善行上,因而特别的花销应视事情的轻重而定。一个人为了祖国就像为了天国一样,不妨做一些自我牺牲。然而一般的花销应当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不可勉强、铺张。

洛克菲勒是美国的石油巨子,他不但拥有超级财富,也非常懂得运用财富,因此,财富在他手里,魅力尽现。

在洛克菲勒还没有成名以前,他就很会理财。一次,公司打算盖间仓库,请来两个建筑工人。这两名工人是一对兄弟,哥哥叫查尔斯,弟弟叫哈瑞。工程结束后,兄弟俩便到洛克菲勒办公室去领工资。洛克菲勒对他们说:“赚了钱应该储蓄起来,现款如果到了你们手中,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公司的股票,作为你们的投资如何?”

查尔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当场便答应了。但是哈瑞不愿意,认为是洛克菲勒企图剥削他们,坚持要领现款。领到现款的哈瑞讥笑查尔斯,在他看来,自己的钱,拿给别人去投资,简直是傻瓜,他尽情地享受着,没多久哈瑞就把钱花光了。而查尔斯因为公司股票涨价,赚了不少钱,过不了几年便成为一个大富翁。

洛克菲勒鼓动查尔斯兄弟二人为自己的公司投资,的确对他的公司有利,他拉到的这种投资越多,那么他的公司运转也就会越顺畅。但是从查尔斯兄弟二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自己没有使钱生钱的能力,那么交给有这种能力的人,也的确没有什么坏处。否则,钱在自己手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有限的数额,总有花完的时候。

财富的魅力在于如何运用它。有的人,可以使钱变得更有价值,有的人,可以使钱变得更有意义,无论是哪一种,钱在他们那里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而是有着更广阔的涵盖,因此,他们总是能够令有限的生命享受到无限的财富。

有这样一位身价非凡的老板,他自己的开支非常有限,他抽的香烟很便宜,住的别墅也很普通,从他的穿戴,你绝对看不出他是富翁。但是他却非常关注慈善事业,在多个贫困山区,建立了多所学校,支持教育。有位记者评价他说:“他的财富,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社会财富,只不过他是个管理者。当然,从法律上讲,那财富他有着绝对的支配权。但是,作为一位本分的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他的财富融入了这个社会运转的齿轮。诸多的人们在这株大树下乘凉,同时还有诸多的税款润泽着社会。”若干年后,当他的学校里的孩子们走上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时,他的财富就会被无限扩大。

这是财富意义上的增值,还有就是价值上的增值,也就是理财投资等问题。人的一生,从经济独立开始,就要进行有计划的理财,财富运用得当,就会无限增值。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你应在每月月初制定出本月的支出计划,列出必要支出费用,控制好机动支出费用,将计划外的余款马上存入银行。这样就可以对自己的财务有清楚的了解,知道自己某一方面的开销是否过大了。下一步就可以考虑怎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者少花钱。这样财富在你手里就会积少成多。

同时,要做到有效地理财,必须了解各样投资工具的特性,好好地运用自己手中的财富,定下一个整体的计划去实行。

理财的成功不仅需要正确的财富观,而且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财知识、相应的投资能力和必要的理财技巧。理财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所必须面临的经济课题,为了让我们每一个家庭生活得更好,就让我们快乐理财吧。

“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四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人的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对待这些钱。财富的最大魅力在于你如何运用金钱。

不能把金钱视作人生的信仰

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也不可把金钱当做人生的信仰,那样你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啦。

老铁匠史密斯住在里兰老街上,经营着一个祖上流传下来的铁匠铺,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与左右的高楼商厦相比,史密斯的小店铺越发显得卑微破旧,不值一提,甚至还很煞风景。但是史密斯却过得优哉游哉。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眼睛微闭着,身旁是一把咖啡壶,怀里放着一只半导体收音机。

这样的经营方式所带来的收入,只够他喝咖啡和吃饭的。但是史密斯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因为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年轻的时候,金钱就不是他的信仰,现在,金钱对他则更没有多大吸引力,因此他非常满足。

然而这样的宁静生活却被一个文物商人打破。一天,有个文物商人看到史密斯身旁的那把咖啡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制壶名家的风范。对古董很在行的他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壶嘴处有一记印章,果然是名家杨格制作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杨格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英国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一位美侨手里。

商人立刻对史密斯说:他想以10万美元买下这把壶。史密斯对商人的举动很是吃惊,又听到这个报价,更是惊讶不已,但他还是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咖啡。

商人空着手走了,却带走了史密斯的悠闲与快乐,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六十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美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史密斯依然用这把壶喝咖啡,但是以前他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咖啡壶后,蜂拥而来。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的苦恼也不约而至。

不久,文物商人带着20万美元现金第二次登门,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史密斯眼花了,但是不久他就沉静了下来,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当众把那把壶砸了个粉碎。文物商人来不及阻拦,万分感叹,史密斯却笑呵呵地说:“我人生中可从未信仰过金钱哩。”

金钱的确是好东西,它能够买来许多我们需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把金钱视作人生的信仰。

对金钱的信仰,即认为一切价值都要用金钱来衡量,金钱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尺度。

许多人嘴上不说,但事实上却存在着这种信仰,每当他觉得孤弱无力,觉得受到伤害和委屈,就幻想用金钱来弥补。比如交战国双方造成了无数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毁灭了人类文明和美好事物。战胜国不可能向战败国索回失去的时光、士兵的青春、国家的损失。这一切,最终都是量化为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战争赔偿。

然而,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信仰,这与人的本性并不一致,因为它忽视了生命的需要,也忽视了对于某种特殊的生长的本能的倾向。它以一种错误的关于成功的理论,引导人们残害了自己的本性。它使人认为和取得金钱相反的愿望并不重要,其实这些愿望,一般而言对于人的幸福比收入的增加更为重要。它促使人们的品格和目标趋于完全一致,降低了人生的快乐,增加了紧张的感觉,使整个社会变得消极、厌倦、缺乏幻想。

人人都知道金钱的价值,但的确有人不知道金钱有时没有任何价值。在涉及感情、自尊、平等和自由的时候,金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它无法指导人们的生活。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金钱决不是万能的。不要将金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金钱也会有没有价值的时候,金钱也有买不到的东西,这些往往都是最珍贵的,是金钱不能弥补的东西。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钱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房屋”,但钱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珍贵首饰”,但钱买不到“心灵美”;钱可以买到“娱乐”,但钱买不到“快乐”;钱可以买到“美食”,但钱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钱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服从”,但钱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书籍”,但钱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钱买不到“君子之志”……

金钱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存的基础,但不可任凭自己的欲望,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信仰,那样做,就成了一名金钱的奴隶,自己走进了金钱的陷阱,丧失了人生的快乐。

财富如海水,愈喝愈渴

人的一生太短暂,与其背负着重重的行囊,不如轻装上阵,卸掉对财富渴望的包袱,丢掉一切欲望的重负,好好地享受一生。

有一个乞丐,他吃不饱、穿不暖,每天沿街流浪。看到身边穿梭着各种衣着光鲜、神态富足的人,他总在想,假如我手头要有十两黄金,我就不再有别的想法了。

一天,这个乞丐乞讨时,遇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他很喜欢这只狗,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第二天,他继续沿街乞讨,他看到人们聚集在一起看墙上的告示,一边看一边议论,乞丐上前一听,原来此地的一个富翁,丢了一只狗,便在全城贴出告示,悬赏寻狗。他央求一个人给他读了告示,上面写道:如有拾到者请速还,并付酬黄金一两。

乞丐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狗又路过贴启事处时,却听人们说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二两黄金。原来,大富翁寻狗不着,很着急,又增加了酬金数额。

乞丐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向前走的脚步突然间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乞丐连讨饭的兴趣也没有了,每天只盯在告示上,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了让人们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被活活地饿死了,而乞丐当然还是乞丐。

财富如海水,愈喝愈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一,就想得二,有了二,还想得三。正所谓得陇望蜀、人心不足蛇吞象。被唾弃了上千年的陈世美假如不是为了追求自己对金钱名利的无限欲望的话,就不会贪恋驸马爷的地位,那么以他的聪明才智,至少也可以回老家当个县太爷,生活一样美哉优哉。但是,正是因为他喝了财富的第一口水,却又想喝下一口,于是,越来越渴的他,抛弃了贤惠善良的秦香莲,结果不但掉了脑袋,还背了一个千古骂名。

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欲望就像无限循环的小数,永远没有尽头。明人朱载育有过一首《十不足》的打油诗:“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蹿蹿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面南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是对人的欲望的一个最形象的描述。

欲望太多,生活就会变得疲惫不堪,乐趣就会无影无踪。因此面对财富,有则笑对它,没有则不必贪求。《读者》上有一篇文章,讲到社会有新三毒:消费主义、性自由、成功学。说消费主义会导致恋物成瘾,性自由会导致纵欲成瘾,成功学会导致投机成瘾。其中的消费主义和成功学都是人心不足的成果,这其中就包括对财富的贪恋。

财富这种东西,你向上时会推着你向上,你向下时会赶着你向下,你不动时会鼓着你跟别人比,由不得你闲着,让你一辈子忙活,忙活一辈子。

富贵无命,懂得知足

富贵无命,要懂得知足。真正的富有,其实早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紧握拳头,就能拥有它!用你全身的动力抓住它吧!

在外国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对话的双方是一位亿万富翁和一个农夫,他们的话题是财富。

衣冠楚楚的富翁哭丧着脸说:“我是个穷光蛋!我是个穷鬼啊!”

着装朴素的农夫疑惑地问他:“你亿万家财,富甲一方,何必还要哭穷呢?”

“我不是哭穷,我实在是穷啊!”富翁接着说:“你看,水火该是无情的吧,总有一天难免要发生水灾或火灾,我的财富会被水火荡尽的!不肖子孙也会使我倾家荡产!还有贪官污吏会掠夺我的财富!以及盗贼土匪、金融风暴、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等,都可能使我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我怎么能不穷呢?”

富翁陷入了无限的悲哀之中,仿佛他的财富正在被人抢夺。农夫看到这样的情形,顿时觉得非常轻松,他忽然觉得自己变得非常富有。他说:

“你是天底下最穷的穷人,而我却是天底下最富有的富翁。我的财富不计其数,我的珍宝无与伦比。”

这时候,恰好征税的人来了,一听农夫此话,就要征税。税务人员例行公事地问农夫:“你有哪些珠宝和财富呢?”农夫说:“我的双手能劳动,我的身体很健康,我与妻子互敬互爱,我的儿女孝顺成才,我与邻里十分和睦,你说这不是我的珍宝吗?到了秋收的时候,我还会有很好的收成。更重要的是,我心里很愉快,每天都在幸福中度过。你说我怎么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呢?”税务人员和富翁听后,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你不愧是天底下真正的富者。”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个穷人?而我们又为什么是个穷人呢?答案很简单:缺少一颗富足的心。

人生的财富,不一定是银行里的存款,也不一定是指土地、房屋、黄金、白银、汽车、家电;快乐、知足也是真正的财富。有了这些“财富”,没有房地产,可以创造房地产;没有公司,可以创办公司;没有金钱,可以创造金钱……这些财富将使我们受用终身。

没有人希望自己不快乐,没有人不渴望自己碰上机遇,但是很少人懂得知足的力量,很少人明白快乐的真谛。富有变成了一种目的、一种动力,因此,人们不断地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富有之人。捞到财富的人,还想得到更多,没有财富的人,则哀怨叹惋。

在摒弃了“穷光荣”的思想观念之后,追求“富有”是人们共同的心态。物质财富是外在的,变化的,我们只是有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因此富贵无命时,要懂得知足。

因为看得见的财富只是人们用于吃喝玩乐的工具,而对于吃喝玩乐,富有富的豪奢,穷也有穷的境界。没有必要为了豪奢,而让自己变得很疲惫。知足的人,会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快乐地享受人生。

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心理,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穷人如果不知足,那么就会变得怨天尤人,仇富心里日益严重,自然很难获得财富;富人如果不知足,那么就会把自己变得很疲惫,心理承受更多的负债,即使拥有财富也会觉得没有财富。

其实人生在世,好多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无缘获得,只是我们的期望太高,往往在刚要接近一个目标时,又会突然转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结果总是跟在欲望后面跑来跑去,两手空空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伊索说过:“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欲望会拖累人的心灵,减少欲念就是为心灵塑身。

仙人掌是植物界的奇迹,同样是花草,别的花草几日无人料理就会枯萎,但它不同,即使无人照顾,即使干旱无雨,或者在热带雨林,它一样能顽强地生存。与其说仙人掌生命力顽强,倒不如说其所求不多。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也是这样,如果对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何愁不能活得天高海阔、大道坦然呢?

美国著名的汤普森医院大楼上有一句话,非常引人注目,这句话是“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这家医院为什么把这句话刻在大楼上呢?

原来,它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的遗言。1936年,在英国一次演出时,利奥因患心肌衰竭被送进了伦敦一家著名的医院——汤普森急救中心,他的疾病起因于肥胖,当时他体重385磅,尽管抢救他的医生使用了当时医院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他的生命。他在临终时不断自言自语,一遍遍重复道:“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汤普森医院的院长为一颗艺术明星过早地陨落而感到非常伤心和惋惜,他决定将这句话刻在医院的大楼上,以此来警示后人。

1983年,美国的石油大亨默尔在为生意奔波的途中,由于过度劳累,患了心肌衰竭,也住进了这家医院,一个月之后,他顺利地病愈出院了。出院后他立刻变卖了自己多年来辛苦经营的石油公司,住到了苏格兰的一栋乡下别墅里去了。1998年,在汤普森医院********宴会上,有记者问前来参加庆典的默尔:“当初你为什么要卖掉自己的公司?”默尔指着刻在大楼上的那句话说:“是利奥·罗斯顿提醒了我。”

后来在默尔的传记里写有这样一句话:“巨富和肥胖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的确,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欲望会拖累人的心灵。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可是大多数现代人依然还是过分贪婪,不知满足。其实,对于真正享受生活的人来说,任何不需要的东西都是多余的,他们不会让自己去背负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人如果想活得健康一点、自在一点,任何多余的东西都必须舍弃。

活在世上,有七情六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