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之手
28002500000008

第8章 条顿骑士团与容克贵族

在十字军东征中除了圣殿骑士团,产生的另一个著名骑士团就是条顿骑士团,其全称为“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Mariens in Jerusalem”,意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善堂骑士团”,拉丁文名称是“Ordo Teutonicus”(缩写为OT),所以通常被称为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主要来自德意志民族,成立于1192年,效忠对象也是教皇,当然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们曾经的口号是“帮助、救治、守卫(Helfen,Heilen,Wehren)”

1187年哈丁战役后,耶路撒冷被萨拉丁的部队攻占,罗马教皇于是再次发动号召,夺回圣城,这就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亲自率领德意志军团开赴小亚细亚,但这位有红胡子之称的皇帝在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死去,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担起了领导责任。1190年,十字军攻占阿科,一些德意志骑士就在此地建立了一个医疗机构,这就是后来的条顿骑士团。起初,它只是一个后勤医院,并不是一个一线作战部队,但在1198年,条顿骑士们以圣殿骑士团为榜样,把医院组织改造为一个军事修会,与当时的“耶路撒冷圣约翰善堂骑士团”(善堂骑士团)执行一样的职责,但这时的条顿骑士团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军事修会,它的实力也无法和圣殿骑士团相提并论,甚至也无法和善堂骑士团相比。

条顿骑士团开始蓬勃发展是在1211年,当时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邀请条顿骑士团帮助他镇压库曼雷人(Kumanen),回报是将罗马尼亚境内的一块地区送给骑士团作为封地。当条顿骑士团成功完成任务后,1225年就在这块封地上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而当初那位邀请骑士团的安德烈二世却很快毁约了,他下令驱逐条顿骑士团。被驱逐出来的条顿骑士团陷入了困境,他们无处容身。但这时又有一个机会出现了,那就是波兰康拉德公爵(Konrad von Masowien)向北扩张,但却被普鲁士人挫败,不但没能扩张反而丢失了一部分领地。于是他向条顿骑士团发出了邀请,但这一次条顿骑士团却不想重演在匈牙利的那一幕。这次,条顿骑士团总团长首先来到神圣罗马帝国,与帝国皇帝菲特列二世达成了协议,取得了皇帝的授权:“条顿骑士团有权占有康拉德赠予的土地和他们征服普鲁士人后获得的土地,对骑士团领地的进攻将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严厉惩罚。”此后,条顿骑士团开始名正言顺地占有被征服土地,康拉德此时才明白这是在引狼入室。为了遏制条顿骑士团,他急忙组织了一个普鲁士基督教骑士团,想要自行讨伐普鲁士人,但结果仍是失败。无奈,1230年他只好与条顿骑士团达成协议:条顿骑士团可以占有其征服之地。1234年,教皇格利高里九世(Gregor IX)又颁布了黄金诏书,承认骑士团对他们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要求他们将当地原住民基督教化。于是,从1226年开始,条顿骑士团开始了征服普鲁士的征程,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征战和屠杀,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终于成为普鲁士的主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骑士团国。1309年,条顿骑士团把总部从威尼斯搬到了普鲁士的马林堡,这里已经是他们的根据地了。条顿骑士团彻底征服了普鲁士人,并且按照教皇的旨意,改变了普鲁士人的信仰,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德意志人取而代之,但仍旧以普鲁士为称。

条顿骑士团也和圣殿骑士团一样成为一个商业-军事集团,并且已经完全拥有了普鲁士,成为普鲁士的贵族和土地拥有者。条顿骑士团中的许多人由此成为德意志土地上的容克,也就是德意志民族的支柱。

条顿骑士团在多年的战争中早已形成了严谨、善战的作风,其非常看重骑士荣誉,也对基督教的非常虔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今天伊斯兰教徒们的宗教仪式,那就是每天要祈祷五次。骑士团成员既是战士,也是修士,是持有剑和盾的僧侣,很多人保持清贫的状态,严守军人纪律和僧侣教义,这逐渐形成了条顿精神。

条顿骑士几乎全部由德国贵族组成,也就是说很多人来自容克家庭,而容克家庭也始终保持着条顿精神,这形成了独特的容克军官。这些容克军官保持着和条顿骑士一样的精神状态和军事素质,而容克贵族和普鲁士军队也因此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普鲁士军队实际上就是继承了条顿精神的一支高素质军队。容克贵族、容克军官和普鲁士军队由此形成了紧密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由同一的条顿精神所支配下的三条血脉,彼此相连。

所谓容克,是德语“Junker”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起源于16世纪,也就是普鲁士人消亡、德意志民族成为普鲁士土地的主人的时代。在德国,容克又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很多种,但其主体是乡村容克,也就是拥有土地条顿骑士贵族。

在条顿骑士征服普鲁士后,其中的许多人成为贵族庄园主,他们通过战争占有土地后,就向国王申请获得该土地的所有权,进而成为贵族。他们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条顿骑士领主的后裔,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16世纪,容克为了扩大谷物生产,以便大量出口到英国、尼德兰,大量强占易北河以东农民的份地,以农奴的劳役经营商品生产性的大庄园经济。1653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赐与容克以“完全支配”农民的权力,并给予免税等大量经济优惠。

在1807年开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击。19世纪以来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作为容克的经济基础的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在容克庄园中,雇农仍然处于半农奴的地位。这种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用资本主义剥削逐渐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方式,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容克的贵族利益与普鲁士的国家利益结合的非常紧密,且又有容克-容克军官-普鲁士军队这一内在联系,因而普鲁士早已形成了容克垄断军政的局面,或者说容克在统治者普鲁士,普鲁士也依靠容克而变得强硬。

容克这种土地经济、军队、政府高度统一的模式使得普鲁士无论是作战还是经济发展上都十分高效,这也使得普鲁士总能在战争中发挥出十分强烈的作用,并因此迅速崛起。在19世纪,容克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 土地,并且很多已经开始投资工厂,向资本经营模式转变,这使得容克贵族有了更大的实力。

容克贵族有一种十分明显的外向侵略倾向,这和它继承自条顿骑士团的精神有关。在容克贵族形成中有这样一种方式,即由于实行长子继承制,那么其余的兄弟就只能向家族以外寻求发展,而当时他们可以通过寻找一些无主的土地或者是有主的非本国土地,然后通过决斗的方式取得土地,再向普鲁士皇帝申请封号,这就成为一个新贵族,无疑这样的制度等于说是培养了侵略性。东普鲁士的形成就是这样取得的。

但这样的土地毕竟有限,要想再获得土地已经很困难了,此时,继承制度就不得不做出修改,其出路就是将贵族获得封号的途径改为在部队服役,这之后可以获得爵位,而这也形成了德国最早的职业军人。

在德国辨识容克贵族比较容易,因为容克贵族出身的德国人习惯于在姓之前加上“Von”(多译为“冯”)这一特殊标记,代表着贵族,表示其祖先曾获得过国王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