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之手
28002500000005

第5章 圣赫勒拿岛

当罗思柴尔德家族利用欧洲战争大横财的时候,那位叱咤风云的欧洲统治者此时已经无法逃出死亡的魔掌了。

滑铁卢战役之后,拿破仑这位欧洲法兰西帝王,即使是在现代法国人眼中,他在法国历史上也是仅次于查理大帝和戴高乐总统,但他的死同样和一桩至今未解的阴谋有关。拿破仑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建者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他被流放于英属南大西洋小岛——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17时49分,他突然死在这个被称为植物天堂的小岛上,享年51岁。

拿破仑之死不但在过去、而且即使是在将来也永远是个谜,但种种蛛丝马迹表明拿破仑的死很难说是正常死亡,尽管他去世已近180年,但人们对他的死因仍然相当重视。按照所谓的官方历史记载,拿破仑是死于胃癌,但这种说法也始终是一面之词——当时的尸体解剖记录是这种说法的直接来源,但尸体解剖记录本身就值得怀疑,所以今天人们仍然对拿破仑的死有严重的质疑,而且,这种质疑越来越的得到证实。

在死因方面,拿破仑很有可能是死于砷中毒已经渐渐变得明确,这也得到了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德·孔戴—蒙托隆的支持,因为他的先祖很有可能就是投毒者。弗朗索瓦·德·孔戴—蒙托隆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被解开的拿破仑之谜》,在书中他披露他在祖居地的宅第中发现一个暗室,在里面找到一些回忆录,而这正是他的先祖德·蒙托隆伯爵撰写的一部关于圣赫勒拿岛生活的手记。此外,历史学家还发现了伯爵与同时流亡到岛上的古尔戈将军合写的8卷回忆录和一些信件,其中一封信可能就是拿破仑的亲笔信。他仔细研究了这些信件和回忆录,最终证实拿破仑正是被他先祖一点点地喂食小批量的砒霜而最终导致死于非命。

但这位法国历史学家反而用一种愚蠢地欲盖弥彰的手法为其先祖开脱,他声称德·蒙托隆伯爵完全是出于太过“敬爱”拿破仑了,以至希望用小批量的砒霜来让拿破仑逐渐变得身体虚弱,然后希望能得到英国人的允许让他重返法国治疗,这种说法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荒唐可笑。但他的说法却从另一个角度为拿破仑的死因提供了一个佐证,至少他祖先留下的回忆录和信件是可信的,而他的祖先很有可能已经背叛了他原来主人——德·蒙托隆伯爵一直是拿破仑最信任的仆人,他那时极有可能已经选择了新主人:英国人。

德·蒙托隆伯爵本人的回忆录看起来并没有说谎,看来他是想把历史真相留给后世。拿破仑几乎和所有帝王一样对谋杀有着天生的警惕,这点法国历史有着很明确的记载,拿破仑在进食前总是由他身边的仆人或者大臣们先吃,在一小时后没有异常发生他才进食,这点也得到了皇后约瑟芬的证实“皇帝觉得周围的东西全有毒。”而且,即使在拿破仑感觉自己可能身患疾病的时候也仍然如此小心谨慎,德·孔戴—蒙托隆在他的新书中也说,拿破仑的侍从医生安东马尔基曾讲过:“拿破仑虽然认定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但是对自己有可能被毒死的恐惧一直伴随着他。”最终,拿破仑在死前3天,还特地嘱咐他的医生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非常仔细地对我的胃部进行解剖。”这表明,拿破仑已经怀疑自己是被缓慢毒死的。这并非没有道理,即使拿破仑本人对医学知识并不十分了解,但他对自己身体的恶化程度显然也感到意外——根据拿破仑在1821年4月20日至5月5日这段日子的历史记载,那时,拿破仑的胃部疾病恶化的显然有些过快,他已经无法吃任何食物,体力迅速衰弱。拿破仑也说自己像是“被一种极度的饥渴所吞噬”。但即使这样,直到5月4日拿破仑尚未出现病危状况,那天,他居然还吃下了一些东西,喝了点糖水,并且没有像往常那样,进食后马上就呕吐出一种被医生称为“巧克力状”呕吐物——一些医生认为,呕吐巧克力状的东西和病情的突然恶化都使人们联想到了砷中毒的症状。

无独有偶,不久前,一个加拿大犹太商人向法国《快报周刊》透露,他愿意拿出50万美元来为拿破仑的尸体作一次毒物学检测,以便证实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究竟是被缓慢地毒死还是死于自身的某种疾病。

这位名叫本·韦德尔的加拿大商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而拿破仑皇帝尽管屠戮了整个欧洲,但对犹太人来说,他应该是一位值得怀念和感谢的人,因为他曾对犹太商人进行过保护,本·韦德尔先生的祖先就曾蒙荫,他依据祖先的要求而成立了拿破仑协会,主要就是从事拿破仑的研究。

其实,长久以来,很多人和这位犹太商人一样怀疑拿破仑是死于某种阴谋——他们这种怀疑显然已经不是空穴来风,不久前又有了确实的证据:在拿破仑死后,他的一些头发被送到英国哈威尔核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头发中砷的含量相当高,超过正常人的20-30倍,只有长期受到砷侵害的人才能达到这样的指标。砷的一种化合物,即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韦德尔先生据此撰写了一本名为《拿破仑是否因中毒而死?》的书,并且在2000年5月他还在法国参议院就此举行一次会议,邀请一些有名望的法国专家发表意见。

关于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囚禁期间的一些异常状况也表明这种阴谋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名叫斯滕·富尔舒沃德的瑞典牙医也曾得到一本拿破仑身边仆人的日记,其中记载了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时经常感到疼痛,他当时就觉察到有什么不对,也曾怀疑拿破仑是缓慢中毒。

于是,追查砷的来源成了拿破仑是否被谋杀的关键,但拿破仑身边的仆人马尔尚和拿破仑的医生都没有提到拿破仑当时服用的药物中含有砷的成分——当然,如果那位医生可信的话。此外,砷也并非只能从口进入体内,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居住的房间在1819年换上了一种新流行的壁纸,而这种壁纸涂有一种绿色染料,这种染料中就含有大量的砷,如果拿破仑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中居住的话,他就很有可能缓慢的吸入砷,最终导致死亡。

无论这种砷是来自壁纸还是有人故意小批量地喂服,不管是如何进入拿破仑体内的,结果都是要了这位君主的命——这成了佐证拿破仑死于谋杀最重要的证据,尽管此前人们也怀疑拿破仑死于异常,但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以往,人们尽管怀疑也只能接受所谓的历史:当时为拿破仑作尸体解剖的弗兰斯西科·安东马奇,一同在场观看的还有5位英国医生,所以通常认为在尸体解剖上做手脚不大可能,而解剖结果认为是拿破仑是死于胃癌,或者是死于慢性或急性肝炎,因为拿破仑在多年的征战期间不可避免地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他曾经长期下肢浮肿和小便困难;对他的尸体解剖也证实他患有消化道出血、溃疡,但这有可能是长期服用药物所致,因为这些药物中含有氯化汞和锑。

那么,为什么要谋杀拿破仑呢?

因为拿破仑一直是欧洲上空的一片阴云,英国、普鲁士、俄国等反法同盟对拿破仑的担心从来没有中止过,即使他已经被囚禁——然而他此前也曾被囚禁,但却成功地逃回了法国而再一次掀起战争。这让反法同盟相信,如果拿破仑这个幽灵再次返回欧洲,欧洲必然重燃战火,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有置他于死地,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睡得安稳。反法同盟的担心并非捕风捉影,在圣何勒那岛期间,拿破仑的确从来没有放弃过逃出去的打算,他曾经几次计划象逃出厄尔巴岛那样逃出圣何勒那岛。而且法国也一直有人希望拿破仑重新回来,甚至有一个人曾给拿破仑送来一盒国际象棋,其中一个棋子是空的,其内藏有一个逃出圣何勒那岛的路线和计划,但很可惜,拿破仑至死没能发现这个秘密。

英国人很清楚,拿破仑还很年轻,他的胃病似乎也并不能一下要了他的命,一个完美的办法就是加快他的死亡——逐渐在药物中添加小批量的砒霜不会让人发觉什么异常,但却能够加重胃病,而当人体内的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他一命呜呼,而拿破仑长期的胃病就成为最好的掩盖。

1806年10月23日,拿破仑击败了普鲁士,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把勃兰登堡门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拆了下来作为战利品送回了巴黎。1813年10月的莱比锡会战,也被称为欧洲的“民族之战”,因为欧洲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参与了这场战争,战争之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一种欧洲“解放者”的姿态进入巴黎。除了土耳其之外,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派出了代表参加战后的会议,但实际上主角只有四个:普鲁士、俄国、英国、奥地利。这是一次恢复旧秩序和分赃的会议,以至差点因分赃不均而兵戎相见——俄国与普鲁士主张由俄国独占波兰,而普鲁士得到萨克森,但英国和奥地利坚决反对,最后,阻止他们开战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的克制,而是一个消息:拿破仑那个魔鬼从厄尔巴岛逃了出来,现在法国又是拿破仑的了。于是,这四个大国只好迅速达成一致,亚历山大一世如愿以偿得到了波兰的大部分——事实很明显,没有亚历山大俄国根本就不可能打败拿破仑,于是,《最后文件》迅速签署。

1814年滑铁卢战役后,普鲁士又把女神和她的驷马战车索回——于是,欧洲的一切又恢复了原样,被拿破仑弄得支离破碎的欧洲其实就像一个瓷器瓶,实际上反法同盟只是将它短暂地重新沾了起来,稍有风吹草动这个瓷器瓶就会再次粉碎。滑铁卢之战后,欧洲国家组成了“神圣同盟”,这个同盟实际上就是近现代国际联盟、联合国的雏形,但它目的更为清晰和直截了当一些,那就是协调欧洲各君主国,镇压任何形式的革命,当然它的口号和今天联合国的口号一样响亮、动听:“以正义、仁慈、和平为宗旨”,而且,这个组织还是颇有效率的,它先后镇压了意大利、西班牙革命,自滑铁卢战役后整整100年,欧洲的瓷器瓶又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这个瓷器瓶再次打落在地。

尽管历史没有假设,但符合逻辑的假设总会让人感叹:如果拿破仑再次回到法国,那么欧洲很有可能完成两件事:欧洲可以提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欧洲很可能已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