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之手
28002500000004

第4章 罗思柴尔德家族大手笔投机

大诗人拜伦曾写过一首四行诗来讽刺犹太银行权贵:

是谁让新与旧、痛苦与欢乐并存于世?

是谁让政界人士变得那样巧舌如簧、八面玲珑?

是拿破仑的双倍英灵?

还是犹太人罗思柴尔德和同僚克星斯汀·霸菱?

德国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思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作为欧洲最具实力的银行世家,罗思柴尔德家族在最辉煌的时候曾经控制半个世界的财富,这个犹太家族在银行、石油、有色金属、采矿等许多行业都是终极幕后操纵者。

曹操有句名言:“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在金钱面前,无论多么富有,似乎总也没有满足的时候。

从16世纪开始,罗思柴尔德家族来到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聚集区,并且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居住了2个世纪,直到18世纪,这个家族才时来运转,奠定家族基业的就是梅耶·罗思柴尔德,其原名为梅耶·阿姆谢尔·鲍尔(Mayer Amschel Bauer),后改名为罗思柴尔德,在德语中为红盾之意。

梅耶出生于1743年,起初在汉诺威银行学习金融研究,20岁时返回法兰克福,但并未从事银行业务,而是做起了古董买卖。在从是古董生意期间,他的门店上挂着一个红色的盾牌,也就是罗思柴尔德之意,渐渐地,人们习惯称之为红盾家族。

在这一时期,欧洲各王室十分热衷于收藏古钱币,梅耶于是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心血,他亲自编辑了《古钱手册》,并且加注了详细的说明,然后邮寄给王公贵族们,他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古董店成为王室指定的交易商,以便成为垄断者。然而,这些信件绝大部分都如石沉大海,但梅耶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继续邮寄,终于,他得到了黑森王国威廉王子的认可,梅耶接下来以近乎赠送的价格将一批古代钱币和徽章卖给威廉王子,而威廉王子给他的回报就是成为王室指定古董经销商,并且,王子为他介绍了一批王公贵族,由此,梅耶成为威廉王子及王室的私人代理。威廉王子拥有价值约为2亿美元的财富,是欧洲的巨富之一,他的财源主要来自两项业务,一是在其领地内征收盐税,而这个贪得无厌的人用以提高盐税的理由则是令人难以下咽:威廉是个极其好色之人,他有众多的情人,也就有众多的私生子,而每出生一个私生子他就提高一次盐税,结果他共计有70个私生子,盐税因此提升了70倍;另一个财源就是雇佣兵业务,其最大的客户就是英国,因为拥有庞大殖民地的英国需要大量的军队前往世界各地,尤其是北美殖民地。威廉所提供的黑森雇佣兵就是英国殖民军中一股重要的力量,而威廉是把雇佣兵当作了货物来出租给英国,每一个士兵他收取51萨尔(旧德意志货币),每死亡一个还要再收取51萨尔,理由是货物死了一个就少了一个,将来就不得不补充一个,因此,受伤3个也按照死去一个算,也要收取51萨尔。由于德意志雇佣兵的确是欧洲最优良的雇佣兵,为此,英国也愿意出这个钱。梅耶取得威廉的信任之后,也的确为其鞠躬尽瘁,曾经数次为其执行过机密任务,也曾数次帮助威廉脱险,而最重要的是梅耶经营管理威廉的财务即严格遵守诺言又能为其获取巨额利益,因此威廉也将其许多重要业务都交于梅耶,梅耶由此也获得了威廉九世的独家放款协商权,经营高利贷业务。

25岁这年,梅耶又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授予的“帝国皇家代理”的头衔,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代理人,而他的业务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古董行业,早已深入到棉制品、烟草、酒等利润丰厚的行业中,当然,还有银行业。就这样,到40岁时,梅尔已经是法兰克福的首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发生的大事就是拿破仑战争。拿破仑从法国掀起的战争却迫使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德意志诸邦节节败退,威廉王子为了躲避拿破仑的攻击,不得不离开法兰克福前往丹麦。在他走前,他将300万英镑交给梅耶保存,而这300万英镑则为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梅耶很快将五个儿子分派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这几个欧洲核心国家——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十分宏大的计划,那就是赚取整个欧洲的财富。当拿破仑第一次失败被放逐后,威廉王子返回欧洲,梅耶立即将300万英镑及利息完整地归还给了威廉,也由此在欧洲各王室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借用威廉王子的巨额资金,梅耶此时已经在欧洲铺开一张大网,但他同时要建立的还有一张网,那就是情报网——梅耶已经先欧洲银行家们看到了一个现实:即谁能先获得一步情报,谁就能首先获益,而这首先获得的利益绝非是一星半点,因为欧洲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股票等金融体制,在现代社会谁都清楚,谁能在股市里获得先机,那就意味着大笔的金钱。梅耶要想赚取整个欧洲的财富,就必须要有现人一步的情报,只有这样,他分布在欧洲各个国家的五个儿子才能协调一致地按照他的计划运作。在那个没有无线电的年代,要想建立一个高效的情报网并不容易,梅耶为此颇为了一番心血,部署了家族内的专业信使,编制了只有家族成员才能翻译的密码,每一个家族成员也都有自己特定的代号,如梅耶的代号就是“阿诺迪”,威廉王子的代号是“戈德斯坦”,甚至连一些特别的投资行为也被赋予专门的代号,如在英国的投资就被称为“鳕鱼干”,后来,当罗思柴尔德家族的业务延伸到了美洲之后,他们之间的联系仍然沿用这一高效情报网,当时,欧洲许多王室都已经知道,罗思柴尔德家族拥有欧洲最高效的情报传输网络,以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宁愿使用该家族的网络而不用英国政府的邮政系统。

拿破仑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改变欧洲的政治、军事格局的时候,也为罗思柴尔德家族创造了席卷大笔财富的机会。1815年6月18日,整个欧洲都在盯着滑铁卢,伦敦证券交易所内更是气氛紧张,人们都在翘首等待滑铁卢战役的结果,这将决定英国及欧洲的经济走向。但交易所内的人们并没有盯着政府的邮差,而是盯着罗思柴尔德家族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们都知道罗思柴尔德家族的消息比英国政府的消息要更早、更准确,然而,这些投资者们忘记了一个道理,在股市里,准确消息和欺骗是孪生兄弟。精明的罗思柴尔德家族没有理由不用这一消息赚取金钱。

罗思柴尔德家族凭借完善的情报网,果然在威灵顿公爵得知战役结果的同时就知道了战争结果,但身在伦敦坐镇指挥的内森·罗思柴尔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1777~1836年)比英国政府提早一天得知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却立即抛售英国公债(Consols)。其实,当时在滑铁卢两军决战的战场周围分布着许多罗思柴尔德家族雇佣的间谍,他们时刻注意这战场的变化,随时将战况传给下一站的信使。这些信使往来于滑铁卢和远离战场的罗思柴尔德家族情报中转站,再由这个中转站迅速传递给罗思柴尔德家族。到了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叫罗思伍兹的谍报信使亲眼看到了法军即将失败的一幕,于是没有等到战争完全结束,就立即骑马奔向布鲁塞尔,之后又转往奥斯坦德港。这里有一艘持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思柴尔德家族快船。当时海峡中风急浪高,且是深夜时分,尽管有船也有通行证,但却没有水手敢在这样的天气里穿越海峡,罗思伍兹于是立即拿出2000法郎的高价终于雇佣到一个水手。6月19日清晨,快船终于抵达英国福克斯顿岸边,内森已经亲自等候在那里,他当即拆开了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就立即策马直奔伦敦证券交易所。

在交易大厅里,他坐在被称为“罗思柴尔德支柱”的那张椅子上,面无表情,而等候在大厅里的人们则密切注意着他的脸,急切地想从这张木头一样的脸孔上寻找到一丝一毫关于战争结局的信息,但那张脸仍然如同雕像。直到他安稳地坐在椅子上之后,他才向家族的交易员传递了一个眼神,家族各交易员则立即不声不响地走到交易台前,开始抛售英国公债。

内森的抛售立即引起交易所内的恐慌——“威灵顿战败了!”,顿时,大批投资者争相抛售手中的政府公债,但罗思柴尔德家族的代理人们却悄悄吸纳这些政府公债。

第二天,当英国政府正式公布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后,英国政府公债顿时飙升,此时交易所内的投资者们才知道上了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当,然而为时已晚——内森在这场欺骗性交易中赚取了20倍的利润。由此,罗思柴尔德家族一举成为英国政府公债的最大持有者,成为英国政府的大债主。罗思柴尔德家族由于持有大量公债而可以操纵债券市场,并由此直接影响英国的货币发行量,换句话说,罗思柴尔德家族成了英国经济的控制者。家族也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罗思柴尔德控制了英国政府公债也就意味着控制了英国的税收,因为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筹集的,而偿还公债则是靠政府税收,当英国人在向英国政府缴税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向罗思柴尔德家族缴税。另外,更重要的是,英国并没有中央银行,英国政府需要向苏格兰银行借贷才能维持政府财政的运转,而罗思柴尔德家族早已控制了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向英国政府发放贷款自然也要附有利息,利率是8%,所有本息均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中掌握了大量公债的时候,也就等于控制了公债市场的价格,同时也等于控制了英国的货币发行量,因而,结果也就等于控制了整个英国的经济。

罗思柴尔德家族在英国席卷英国公债的故事在法国也得到了重演,也是先散布对法国不利的谎言,导致法币大跌,而后罗思柴尔德又控制了法国市场,法王路易十八不得不向罗思柴尔德家族借贷,法国金融由此也落入罗思柴尔德家族手中。至于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发源地德国则早已是家族的囊中之物。当英、法、德三个欧洲最主要的国家成为罗思柴尔德家族的金融领地后,整个欧洲也就都成为这个家族的金融猎场,从1804年到1904年这100年间,罗思柴尔德家族利用各国政府公债就获得了13亿英镑的财富,以致于19世纪的欧洲都已公认罗思柴尔德家族是欧洲的第六帝国,即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匈帝国、普鲁士和罗思柴尔德家族,当时估测,罗思柴尔德家族能够直接影响欧洲一半的财富。

罗思柴尔德家族的五兄弟因此也成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幕后老板,老二所罗门(Salomon Mayer Rothschild,1774~1855年)在维也纳,与当时欧洲的政治大腕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私交甚好,整个奥匈帝国的权贵们几乎都与他有经济上的来往,有的是将财富存放在他的银行里,有的则与他进行种种交易。他的核心是位于维也纳的S。M。Rothschild and Sons银行。

老三内森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在英国贵族和政府要人中他有良好的口碑,他能够在英国制造业中心曼彻斯特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拿到大宗货物,然后运到欧洲大陆再以两三倍的价格卖出。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伦敦,从棉布生意开始做起。当时,拿破仑正在横扫欧洲,许多德意志贵族逃亡到了英国,其中就有威廉王子。威廉王子到了伦敦之后,一方面为了赚钱,一方面也为了支持英国反击拿破仑,提供了大笔金钱,委托内森购买英国债券,内森立即借机深入到债券和股票领域中,借助家族高效的情报网,内森很快在股票市场获得巨额收益,为威廉王子大赚了一笔,内森本人也已经成为伦敦金融市场中的大鳄,而他又将赚取的巨额利润转而为英国政府提供军费,由此也与英国军界建立了良好关系。

老四卡尔(Calmann Mayer Rothschild,1788~1855年)在那不勒斯,他是意大利的金融大鳄。散乱的意大利政坛不像英国、法国那样完整,但大多数地方贵族都与卡尔保持密切的关系,从地方官到梵蒂冈的教皇都与卡尔明里暗里做着各种交易,因而他相当于意大利地区财政中枢。

五弟詹姆斯(James Mayer Rothschild,1792~1868年)1811年来到巴黎,与法国政府内的实权人物关系良好,他甚至直接参与政府各部的政策制定,因而也就能左右法国政府的政策,自然因此而获益匪浅,在他死前,他所控制的财富已经与法王的财富不相上下。他的核心是位于巴黎的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银行。

五兄弟中的老大阿姆谢尔(Amschel Mayer Rothschild,1773~1855年)继承了其父梅耶的职责,在法兰克福担任五兄弟的总联络人,他同时也是奥地利男爵、普鲁士秘密的商业顾问和资助者,也是巴伐利亚王室的财富管家,他一生获得了无数勋章,这些勋章与其说是一种名誉表扬,不如说是金钱发出的闪光。他的核心是位于法兰克福的M。A。Rothschild and Sons银行。

由此,五兄弟以遍布欧洲几个重要城市的银行为核心,建立起世界第一个银行集团。“只要你们兄弟凝聚在一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与你们竞争、伤害你们,或是从你们身上渔利。你们合在一起将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大的威力”,这是老梅耶于1814年6月24日给内森的信中所言,因而五兄弟并没有瓜分家族的财产,而是团结在一起,这使得家族没有分裂。

罗思柴尔德家族自然不是简单的欧洲资本控制者,资本与政治历来密不可分,罗思柴尔德家族经常与各国政要们一起制定政策,有时也直接利用资本的力量帮助某一个国家在一些事上取得成功,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帮助英国收购了苏伊士运河。1875年的一天,罗思柴尔德家族的第三代、内森的儿子列昂内尔在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德累斯顿(他也是犹太人),在席间,列昂内尔忽然收到法国罗思柴尔德家族一家银行的电报,告知埃及国王因财政困难,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苏伊士运河股票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列昂内尔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德累斯顿。这位首相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控制苏伊士运河的难得机会,于是马上召开内阁会议,结果会议一致同意抢购运河股票,但英国一时却拿不出这么多钱,为此只好请求列昂内尔提供帮助。列昂内尔也当机立断,决定帮助英国控制苏伊士运河这一重要的战略要道,于是由罗思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顺利抢购了埃及国王所出售的股票,列昂内尔也由此赢得英国民众的支持。

到19世纪中叶,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1854年,英国与俄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他为英国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