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之手
28002500000031

第31章 罗思柴尔德家族日薄西山了吗?

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罗思柴尔德家族又一次重演了滑铁卢战役时的一幕,比日本驻英国使馆提前两天得知了对马海战的结果,于是又一次在股票和政府公债上大赚了一笔。

尽管罗思柴尔德家族如同金融帝国的皇族,但这个家族却和绝大部分犹太人一样,严格遵守犹太人的教义,在家族管理下的企业中都按照犹太教的规定在星期六结算,安息日则什么生意都不作,列昂内尔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思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但欧洲很早以来就有反犹太的传统,作为犹太人,罗思柴尔德家族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1820年,内森就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意志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教皇向罗思柴尔德家族借钱的时候,卡尔所提出的要求就是拆除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思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冷酷无情地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1833年,当伦敦宣布废除奴隶制后,列昂内尔即向英国提供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但他不愿意按照基督教的方式宣誓,而是要求用犹太教的方式手按在《希伯来圣经》、头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一些贵族因此表示反对,但迫于罗思柴尔德家族强大的势力而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属罕见。而在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又成为英国第一位犹太裔贵族和上议院议员,他同样坚持以父亲当年的方式宣誓就职。

自然,罗思柴尔德家族也热衷于资助犹太人事业,其中罗思柴尔德家族与犹太复国运动就关系密切,罗思柴尔德家族在法国的成员埃德蒙男爵(1845-1934年)就在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人移民提供了大约600万美元的援助,帮助他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以便尽快定居下来。在伦敦的家族成员沃尔特(1868-1934年)曾经就是英国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主席,也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经常在一起,他们一起商议如何进行犹太复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人在英国进行了频繁的犹太复国运动游说,这最终促使英国政府外交大臣贝尔福以致沃尔特·罗思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方式宣布了《贝尔福宣言》,最终促成以色列建国。

应该明确一点,犹太人财团是一个集体,而并非简单的某一个家族,在金融领域,罗思柴尔德家族建立了世界第一个银行集团,但早在罗思柴尔德家族崛起之前,华伯格家族就比他们早半个世纪成为欧洲金融业的巨头,只不过他们没有建立起银行集团;另外,紧随其后的欧洲首富赫希男爵也曾是欧洲金融界的大亨,就是在罗思柴尔德家族翻云覆雨的时候,赫希家族仍然是金融领域大鳄之一,1891年10月,赫希家族在自己的城堡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时间长达两周,当时威尔士亲王、二战时的首相丘吉尔的母亲等英国显贵均受邀前来,在5天的狩猎游戏中,共计捕杀了1.1万头猎物。华伯格家族和赫希家族都是犹太人,他们与罗思柴尔德家族及其他犹太财团共同组织成了一个实力十分惊人的犹太人集团,他们都对犹太复国主义十分积极,仅赫希在晚年就向犹太殖民委员会捐助了10亿美元。所以,要说罗思柴尔德家族资助希特勒德国这绝无可能,无论罗思柴尔德家族如何强大,也不可能违背整个犹太集团的利益,否则,家族会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是十分危险的。

为了防止遗产外流,犹太人有族内通婚的传统,家族的奠基人梅尔因此也为家族定下规矩,那就是也要按照族内通婚的传统缔结婚姻,后来渐渐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人通婚,但家族中大部分还是坚持遵守了老梅尔定下的规矩,在家族58对夫妇中,有29对为近亲结婚;家族内通婚的18次婚姻中,又有16次是在第一表亲(堂兄妹)之间。直到现代,这个传统才渐渐被放弃。在伦敦的家族主要成员伊夫林·德·罗思柴尔德先生在70岁的时候娶了46岁的琳·弗里斯特,琳·弗里斯特本人也是一家金融集团的董事长,两人在1998年苏格兰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相识,之后不久就举行了简洁的婚礼。同年,琳·弗里斯特成为“福斯特马克通讯公司”在欧洲新设分部的主管,手中掌握着10亿美元的资金,这是一家拥有深厚背景的公司,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是该公司董事之一——基辛格也是犹太人。

1812年,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奠基人梅耶去世,在死前,他立下遗嘱:

(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

(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

(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

另外,梅耶也定下一条严厉的规矩: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

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艾兹拉·庞德曾经公开指责以罗思柴尔德家族为首的银行家们为控制世界各国的银行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实际上,罗思柴尔德家族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家族在二战中损失惨重——由于纳粹德国掀起的反犹浪潮,使得家族在德国、意大利的许多资产被没收,维也纳公司也被纳粹党所接管,家族成员中也有多人死于这场战争。

二战结束后,法国的国有化政策也让家族在法国的业务陷入停顿,而冷战期间,家族在东欧和苏联的资产又被苏联接手。

罗思柴尔德家族尽管曾经不可一世,但经过二战的打击其资产和实力都大幅下降,如今,家族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参与大企业的收购兼并,对其资产进行重组,其主要业务仍然在欧洲。在亚洲新兴市场地区也有所参与,在香港设有亚洲办事处,甚至还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家族银行,但在2006年家族银行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足30亿美元,因而其总资本额也不会超过300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在世界投资银行中也只能排到第13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罗思柴尔德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相反,家族的生命力还是显示出很强,如今的家族成员与先辈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家族仍是全球十大财富家族之一,在英国拥有罗思柴尔德银行、十几家石油和有色金属公司,并且垄断着南非的采矿业;在法国拥有罗思柴尔德银行和“北方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另外,家族还拥有多家公司和中型托拉斯。家族的成员和一些动向也仍然是新闻媒体追踪的热点,2000年4月,家族第五代23岁的拉斐尔·罗思柴尔德突然死去,这立刻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主要新闻;2007年6月21日,98岁的盖伊·罗思柴尔德男爵去世,这同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天的家族掌门人戴维·德·罗思柴尔德男爵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老先生,但媒体经常注意到他的笑容中似乎总是含着一丝嘲讽,这也是一个和祖辈一样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曾经带着100万美元和三个助手重返法国,在短时间内就恢复了在法国的业务;而为了重振罗思柴尔德家族在欧洲的势力,他花费重金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精兵强将,如今他手下有550人,而庞大的摩根斯坦利、高盛这样的大帝国拥有数万员工,但罗思柴尔德家族仍然可以从容与之抗衡,戴维说:“要想招贤纳士,就得想办法让他们感到幸福,他们觉得幸福了,你又得想办法督促他们拼命干活,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