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之手
28002500000018

第18章 “40室”

1915年5月7日,这是一个星期五,这一天的纽约港仍然像往常一样喧嚣,一艘绰号“海上灰狗”的商船即将由纽约返回英国的利物浦,这就是肯纳德海运公司(Cunard)当时引以为豪的“鲁西塔尼亚”号。然而人们没有想到,这却是一场悲剧航行,当它横越大西洋即将到达英伦三岛的时候,却突然于爱尔兰南部的老金塞尔角(Old?Head?of?Kinsale)附近被2枚德国鱼雷击沉——这正应了当时任海军部长的温斯顿·邱吉尔的一句话:“对我来说它只不过是又一个45,000吨重的活鱼饵而已!”

“鲁西塔尼亚”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914年8月)正式交付给英国海军的,然后再驶往利物浦港的加拿大码头(CanadaDock),在这里又给这艘船装配上了12门6英寸口径的舰炮,当时这艘船实际上是被作为后备巡洋舰的,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邱吉尔参观利物浦时顺便视察了“鲁西塔尼亚”号,就是在这时他说了那句更像是预言一样的那句话。

1915年5月12日,下午2点10分,当“鲁西塔尼亚”号航行到爱尔兰南部的老金塞尔角时,此时距离爱尔兰金塞尔镇只有10英里,一艘德国潜艇突然向它发射了的2枚鱼雷,一枚击中了“鲁西塔尼亚”的船首部,另一枚击中尾部,这艘庞然大物只用了20分钟就沉没了,过快的沉没速度导致船上的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转移到救生艇上,结果共有1,201人死亡,其中有128人是美国公民。发射鱼雷的德国潜艇是U20,在发射完鱼雷之后,它围绕着正在迅速下沉的猎物转了几圈,然后就离去了,于5月13日回到了威廉港的基地。

尽管“鲁西塔尼亚”号事件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愤怒,但威尔逊总统明白,这还不是开战的时机,这有两个主要原因:大战刚刚开始,过早投入战争对美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它现在要做的是利用这个时机大发战争财;再者,尽管“鲁西塔尼亚”号惹火了一些美国人,但美国社会还远远没有到愤怒到支持总统发动一场大战的程度,而且,威尔逊需要为第二次竞选作准备,他可不想这个时候拿他的政治前途冒险。为此,他只是向德国发出了态度强烈的照会,但实际上他仍然坚持他的中立政策,如同他在费城的演讲时所说,“自尊者不屑动武,正义之邦不必以武力使人信服其主义。”

然而,实际上,德国非常清楚如果美国卷入战争那么德国就必然失败,因此,德国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招惹美国的,它甚至在发动攻击前在报纸上刊登过广告,目的是告诫中立国的人不要乘坐参战国的船只,而且,广告在“鲁西塔尼亚”号从英国出发前就已经刊登出来。

实际上,在德国与英法大打出手的时候,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也在考虑怎样做才是最有利的。

美国总统及幕后统治集团非常清楚,美国必须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崛起之路,但这还需要一根导火索,因为从美国参议院到美国民众仍然深受孤立主义的影响希望远离战争,他们可以支持总统对战争双方贩卖军火,或者提供其他援助,但十分不情愿送自己的儿子去遥远的欧洲战场。

因此,这必须再制造一个阴谋,以激起美国民众愤怒,就像美西战争前对西班牙人的愤怒那样。

1917年,当欧洲的战争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任何一方只要得到美国的帮助就必然能获得胜利的时候,英国人突然转交给美国总统一封信,英国人说,这是英国人截获并破译的、德国外长亚瑟·齐默曼发给墨西哥总统的一封密码电报,这就是被英国人至今吹嘘为“情报史上最伟大的密码破译事件”,因为这封电报和鲁西塔尼亚号这两个事件最终促成了美国决定参战。

就在不久前,2005年10月17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他们发现了这封88年前的电报的打印原件,这是由一位研究英国国家通信总局历史的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历史学家发现的。英国国家通信总局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代号为“40室”的英国海军情报破译组,当时由一个绰号叫“眨巴眼”的海军上将雷金纳德·霍尔领导。这份被发现的文件的页首上就有一行霍尔上将手写的文字:“这是交给佩奇博士(时任美国驻伦敦大使)阅览的文件,请将内容呈报美国总统。”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霍尔上将会按照规定下令将把很多与此密码电报有关的文件一起销毁,因此人们通常认为这份破译后的电报打印原件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善于制造意外的英国人再一次让人们感到了惊喜。《每日电讯报》为此大呼小叫:“真是太偶然了,这个发现令人激动不已。”

1917年1月17日。当时英国海军情报机构利用截听世界各大洋海底电缆及无线电监听等手段截获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这是一份由1万个词和词组组成的外交密电,与1000个数字码群对应。密电的发出者是德国外交部长亚瑟·齐默曼,首先要传送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然后继续传送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亨尼希·冯·艾克哈尔特,最后再呈交给当时的墨西哥总统瓦律斯提阿诺·加汉扎。

这封密电是英国从德国通往美国的大西洋海底电缆中截获的,但当时英国没能及时破译出来,因为电报使用了新的0075密码系统,而英国目前还没有破译出来这套密码系统。然而英国人后来说,这要感谢德国驻华盛顿的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先生,因为他犯了一个小小的低级错误——这位大使接收到电报后就用新的0075密码译出,然而在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时候却使用了旧的103040密码加密,而这套旧的103040密码系统英国人早已破译,因此,这封应该属于绝密的外交电文就这么轻易地到了英国人手里。

当然,按照英国人的描述,这个故事还有许多色彩。英国人说,其实即使是最新的0075密码系统英国人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因此,根据破译出来的一部分英国才知道这份外交密电应该包含有相当重要的内容,因而,必须要拿到全文。于是,擅长特工战的英国人派遣了一名特工潜入墨西哥电报局,想法设法弄到了这份电报地全文,并悄悄复制了一份,然后迅速送往“40室。令40室”破译人员惊喜地是,这份全文竟然是用老旧的103040密码加密,于是电报全文一字不漏地得到破译:德国将在1917年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这次德国潜艇攻击的范围将扩大到包括中立国在内的、任何驶往英国的海上运输船。同时,为了阻止美国因此参战,德国建议墨西哥在此时对美国发动战争,德国承诺会提供帮助,墨西哥有可能从美国手中夺回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三州。此外,德国还希望墨西哥能够说服日本共同进攻美国,以便能够使这个打击美国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英国在破译了这份电报后立即就把电报全文出示给了美国驻伦敦大使佩奇,随后,大使又将电报全文发送给了美国总统,2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得知了电文内容。3月1日,威尔逊对美国公众公布了电报,结果不出所料,整个美国被激怒了。而这时美国又想起德国潜艇在1915年5月7日用鱼雷击沉一艘“鲁西塔尼亚”号事件,那丧生的100多名美国平民此时再一次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4月6日,美国国会也不再阻止美国参战,顺利地通过战争决议。

然而,这封电报显然是英国伪造的,目的也就是促使美国参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实际上是处于战争状态,尽管日本和美国的矛盾早已不可调和,但无论日本还是美国都没有彼此发动进攻的意图,尤其是日本,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很清楚自己还不具备向美国发动攻击的实力;如果说日本对此无能为力,那么墨西哥更是如此,在历次美国和墨西哥战争中,墨西哥可以说屡战屡败,墨西哥实际上也早已承认了美国所占领的土地,它既无力也不想要回来,一个强大、繁荣的美国这时对墨西哥来说显然要比一个敌对的美国要好得多。墨西哥无论从军事上、经济上都根本不具备挑战美国的能力,更不要说重新夺回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德克萨斯;至于说到德国的支援,德国此时已经深陷欧洲战场的泥潭,自身难保,这谁都看得一清二楚,它能提供什么样的援助呢?

美国总统威尔逊也并非如此简单地相信这就是德国人的真实意图,而是借风点火,顺水推舟,让美国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