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造人生
27998500000039

第39章 不可听信谗言或片面之言

大凡犯糊涂或做错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都与行为人认识上的偏差或错误有关。因此,人生在世,要想避免犯糊涂或做错事情,除了要注意不断去提高自己辨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之外,还要注意切实做到不去听信种种谗言或片面之言。

谗言,就是挑拨离间的话。人生在世,之所以不可去听信谗言,是因为谗言所言的内容大都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只是所言之人有意歪曲事实,或有意陷害他人而说出来的那些带有挑拨离间内容的话。爱说谗言的人,常常是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或根本就是居心险恶的小人。他们说挑拨离间的话,总是当面不敢说而只是在背后说。而且,总是显得见不得阳光而又喋喋不休地信口开河。说谗言者,有时为了增强谗言的“效果”,他们也时常选择对象来说。比如,他想搞垮和陷害一个人,单靠他自己的能力显得不足时,于是就想利用别人的权威和势力去搞掉那个人。即总是寻找机会在有势力的人前说人家的坏话,并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以达到他利用他人的权势去除掉异己的目的。别看那谗言本来是见不得“阳光”的,且往往又显得那么的不起眼,但如果听信了谗言,则是中了说谗言者的奸计,甚至要被小人利用了,从而去犯糊涂或做错事情。

小小谗言,不容小视。本来,你不理它也容易,但一旦去理会它或听信了它,那就会给你带来很难挽回的损失了。正如民间所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所说的那样:“谗言不可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灭,夫妇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亲戚听之绝。”古人的这句话,绝非言过其实或只是危言耸听。人生在世,要注意不要去听信那些害人害己的谗言或片面之言了。

什么人最容易听到谗言呢?主要是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和一些能够摆布别人的较有权势的人。无所事事的人,容易成为那些心有郁闷或心生愤慨之情甚至是歹毒之人宣泄其心情的对象。因为你闲而无事,可能想凑些热闹,从而喜欢去听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并再把它们当做闲话传播出去。那些爱挑拨离间的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将谗言说给这些人听,以让这些人再为他们把那谗言广泛地传出去,从而达到他们挑拨离间他人的目的或达到其要想损害别人名声的险恶用心。而一些有权势的人,为什么也容易听到一些谗言呢?说白了,就是说谗言者,想利用你的权势将异己搞垮或打掉。那些小人,在未说出谗言之前,一般总是想办法缠在有权势的人身边并极尽奉承拍马之功夫,在了解了那有权势者的脾气和基本特性后并争取取得权势者对其信任后,才把他们的谗言说出来的。一旦那有权势的人听信了谗言,说谗者也就“心想事成”了——他们就极容易借权势者之手将所谗之人搞臭、打倒或铲除。或让所谗之人鹬蚌相争,而他小人就像那渔人那样得利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你听到有人向你说些挑拨离间的话的时候,首先不要去轻信它们,而且,如果你老是听到些谗言,你就要自问一下,为什么这人要向你说这谗言的呢,是不是真如同个“有缝的蛋”了,他是想利用我做些什么了呢,或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他所要的东西呢。要知道,凡谗言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无须要求你去反驳它,但至少你应该做到不去理会它,更不可去听信它的了。

再说片面之言。片面之言,虽然没有像“谗言”那样本来就带有恶意的挑拨及陷害他人的意思,但至少也是不能反映事物的实质或全貌的,不能反映事物或问题的真实性。所以,一个人如果听信了那片面之言,也是容易犯糊涂和干错事情的。前唐时期,太宗皇帝问宰相魏征:“朕作为一国之主,怎样做才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蒙蔽和少犯错误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词,就一定会糊里糊涂,而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大臣们才不敢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才了解得一清二楚。”从此,唐太宗便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才使得大唐王朝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盛世辉煌的“贞观之治”。这个典故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不去听信片面之言的重要意义,更启迪着现在的人们要能深刻理解古之贤人所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深刻含义,做事情要切实做到三思而后行。那个君临天下,事务繁忙、能干睿智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防止犯糊涂和做错事情,尚能做到不去听取片面之言而需虚心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为了不至于犯糊涂和做错事情,难道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呢。而且,如果你在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之后,觉得还未能清晰的了解事情的缘由和掌握了事物的真实情况的话,则不妨积极地投身到实践中去。因为“实践出真知”,如果你不去听信一面之词,加上你还善于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就一定会让你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也更有助于你去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更好地做好你所需要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