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易产生心理老化的感受。生理衰老进程的加速,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焦虑、死亡来临的惊恐。由于退休以后原来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活动减少,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及心慌等神经症综合症。部分老年人对于退休缺乏思想准备,不能妥善地安排空闲时间;或体力下降、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等加重障碍。
事实上,社会责任应由一代代的年轻人担当,“大江毕竟东流去”,老年人应能领悟社会的进步,顺应社会的需要,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
一些研究表明,退休前曾做过妥善计划的老年人,离退休之后的生活适应较好。退休计划一般包括经济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对保健方面的预先策划,以及对老年配偶的生活照顾等。一般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六个月,即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仍有许多老人,不能适应退休生活,离退休综合征表现明显。
一般而言,事业心强、好胜而善争辩、严谨而偏激、固执的人发病率较高;无心理准备而突然退下来的人发病率高且症状偏重;平时活动范围大而爱好广泛的人很少患病。女性较男性适应快,较少出现退休综合症。
“不活动是衰老及死亡的催化剂”,在离退休之前,作好了各种计划与心理准备,就会产生安全感,对退离原职泰然处之,适应良好。
作为即将退休的老年人,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要及早作好退休前的准备工作,计划好退休后生活安排、充实退休内容等。一般提前一至两年就要着手进行准备。
要克服心理的老化感和不爱活动习惯,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要做到“退而不休”,感到自己仍能做出社会贡献。
平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富有生气和活力。老年人在可能条件下也应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双方关系更亲密、融洽。有明显心理病症的时候应及时接受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
当然,社会对退休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权益,要使他们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85.老怀疑自己有病
疑病症突出的表现是过分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各种主观症状,反复就医,虽经反复医学检查和医生解释没有相应疾病,但仍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人对自身的健康一般都是很关心的,在-定情况下怀疑自己的身体不健康,担心患有某种疾病,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一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与观察,或者经过医生的检查就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放心了。而一些人则与此不同,他们虽然反复就诊、反复咨询,仍然不能消除疑虑,这很可能就是患了疑病症。
某女,40多岁,一次出差后因水土不服而引发呕吐、恶心等一系列症状。回家后她总感觉身体不适,觉得胃胀,且隐痛。根据自身的经验,她觉得这是胃蠕动缓慢,贲门狭窄,食物通过困难造成的。她觉得自己生病了,而且还得出结论自己得的是胃癌。
于是她整天唉声叹气,最后决定去医院检查。医生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这却使她更加怀疑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普通医院都检查不出来。接着她竟连续跑了十家著名医院。半年以后,她真的病了,她终于证实了自己有病。
所谓疑病,就是怀疑自己有病,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疑心病”。“疑心病”是指人疑心重,喜欢猜疑,但不一定是对自身健康的怀疑。
疑病症突出的表现是过分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各种主观症状,反复就医,虽经反复医学检查和医生解释没有相应疾病,但仍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疑病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个人素质等因素有关。易感素质是发病的基础。疑病症病人通常谨慎、敏感、多疑而又主观、固执。他们对自己体内的某些轻微不适,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紧张和恐惧,并努力寻找引起这些不适的原因。由于病人富于联想,又容易接受暗示,所以很容易与内脏轻微的感觉病理性联系在一起,并迅速地固定下来。疑病症病人在提供病史时滔滔不绝,并作“疾病日记”,惟恐漏了一点细微的症状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
疑病症是一种较顽固的慢性病,治疗应以精神治疗为主。但是,一般性的解释和说服,往往不易被病人接受,有时候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不必要的检查,其结果常常也会适得其反,助长病人产生“我得的是罕见病,一般性的检查查不出来”的病态心理。
因此要仔细寻找病人的发病原因,认真研究病人的病态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树立起病能治好的信心,然后再采取精神治疗。这种做法,对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疗效。
对疑病症患者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1.消除心理压力
利用各种途径证明其无病。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他并无躯体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顾虑。
2.完善个性
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固执、多疑、敏感、谨慎等性格特点。遇事总是过多地考虑悲观或不幸的一面,缺乏自信,这是疑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努力培养乐观情绪,提高生活信心是很必要的。要走向社会,同时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如养花、钓鱼、下棋、绘画等。还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活。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要多与朋友和亲人交流,培养幽默感,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
3.心理治疗
治疗疑病症的关键是“疗心”,因此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的疗效较好。
很多人迷信药物的威力,认为自己生了病只有吃药才能见效。医生提供药物,有时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药物能起到很大的暗示、安慰作用。可通过暗示、改变环境等方法。为了巩固疗效,主治医生要与其他医生、患者的家属取得联系,态度要一致,不能迁就病人的要求,给予过多的检查,也不能随便给药,以免强化患者的疑病观念和药物依赖。
86.患上了洁癖
有洁癖的人在挫折和沮丧心理发作时,往往不会对任何人吐露自己心情和不满,但会借不停的整理和清洁动作,作为表达自己心中烦恼思绪的方式,而且会近乎病态的做到劳累几乎要倒下的状态也不愿停止,这是一种自我折磨。
爱清洁,本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因此有“清洁仅次于圣洁”之说。但是,长期过分的爱干净,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就属于洁癖。洁癖是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小敏很爱干净,尤其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后洗手臂、胳膊,甚至肩膀,以至于皮肤都变得粗糙了。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
她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家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碰了什么东西,她就对那些东西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她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
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小敏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该怎么办?
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洁癖好像是很讲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其实洁癖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影响健康。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
很多人之所以会形成洁癖,与其出身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有些洁癖者的父母,往往就是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洁癖也可能反映的是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会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洁癖也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有些洁癖者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
由此可见,洁癖是当事人在其生活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有洁癖者要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加以克服。那么,具体来说应该如何克服洁癖呢?
1.明确洁癖的危害
致病的病原体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疾病的发作,适当地“脏”一点甚至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频繁洗手(衣)对预防疾病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病原体用肥皂是杀不死的。另外,即使没有得其他的病,强迫自己“讲卫生”也正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过于紧张和焦虑也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2.渐进疗法
把自己感到紧张、害怕的东西和场景,按程度轻重逐一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等。
3.极限疗法
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往其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边涂边用言语极力形容手已很脏了,直到自己不能忍耐睁开眼睛看自己的手到底有多脏为止。当睁开眼看时,会发现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思想冲击,说明“脏”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在刚开始时,这种疗法会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87.赌博上了瘾
赌博之所以能诱发人上瘾,是因为赌博可以赢利,迎合了参赌者的投机心理。赌赢了,促使他继续赌,想赢得更多;输了,想把损失挽回,也会促使他继续赌下去。
在工作之余,很多人都喜欢打打牌,搓搓麻将,偶尔赌点小钱消遣消遣,这的确能放松人的精神。然而,赌博一旦成瘾,就会侵蚀人的本性,让人妄想不劳而获,侥幸致富,结果输掉幸福,输掉人生。赌博成瘾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小刘交友不慎,学会了很多坏习惯。抽烟喝酒就不说了,最要命的就是学会了赌博。开始参加工作时,工资很低,打牌也只带点小彩头,好像对生活影响不大。但这些年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打牌的赌注也水涨船高,而且大大超过了收入的增长比例。
小刘十次打牌,起码有7次要输钱!现在不但没有一分钱积蓄,反而欠下了不少赌债。每个月的工资卡都是取得精光,还不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
他痛恨赌博,但又无法自拔。因为周围的朋友都喜欢打牌,如果不和他们一起玩,势必逐步疏远,到最后必然会被排斥在朋友圈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沉迷上了赌博。
小刘也自问:当年那个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的自己到哪里去了?
赌博之所以能诱发人上瘾,是因为赌博可以赢利,迎合了参赌者的投机心理。赌赢了,促使他继续赌,想赢得更多;输了,想把损失挽回,也会促使他继续赌下去。这对赌徒形成一种间歇性的强化机制。使他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而且,赌博中的激烈竞争能够满足参赌者的好胜心理。很多人参与赌博寻求刺激,借以暂时逃避家庭或者社会对自己的压力或责任,达到麻醉自己的作用。参加赌博无异于慢性自杀,赌博上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赌徒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大悲大喜的人物。赢钱时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甚至铤而走险。因此赌博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另外,参赌者赌博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缺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耗尽家庭财产,导致家庭悲剧。
赌博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戒除赌博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拥有坚定的意志,就绝对可以应付或克服赌博问题。你可以尝试以下的自我控制方法。
1.常想赌博把钱输光的害处
一定要想明白一点: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哪怕刚开始的时候赢钱,赌博最终只会把钱输光,时时刻刻记得这点,天天提醒自己。
2.手上尽量不要有钱
还没戒的时候,手上尽量不要有钱。即便是赌也应定一个限额,无论你正在赢钱或输钱,只要赌款达到所定的限额,便立即停止赌博。最好能建立赚钱和省钱的愿望,比如要存钱买房子娶老婆买车等等,让自己没钱去赌。
3.减少赌注
谁也很难一下子强制性戒除赌博,但是可以逐步的从减少赌注,减少赌博时间,到最后演变成纯粹的只打“卫生牌”,不再论输赢了。
4.远离赌局
结交良友远离损友,为自己构造一个尽量没有赌局的环境。同时,尽量避免出席任何赌博场合,培养其他可取代赌博的嗜好,打消赌博的念头。
5.多做有益的休闲活动
把时间用在比较有意义的活动上,可以起到一定的分神作用,不至于总想着赌。为控制精神压力,不妨定时做运动(如缓步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珈),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舒缓紧张的情绪。
6.养成记录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