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作品的延迟性解释是非常有利于提升来访者自省能力的,而且咨询师也可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五、箱庭疗法为什么会有治疗效果
1.箱庭疗法始终把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放在首位,称之为“母子一体性”。
在实施箱庭疗法过程中,咨询师以母性态度,关怀、保护和接纳来访者,将其视为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有自我治愈力的人。
2.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给人自由、放松、休憩的感觉,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自由、释放、保护的空间。这一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可以使来访者的自我治愈力得以充分发挥。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倾向,但这一自我治愈力有时因各种原因难以发挥其旧有的机能。箱庭制作本身的三重保护功能(咨询师的陪伴、咨询室的物理空间、沙箱),使得来访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得以发挥。
3.普遍无意识的心象。通过使用箱子、沙和玩具制作的箱庭作品,可以将人的心象充分地表达出来,而心象是指由意识与无意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相互交错,产生的被视觉所捕捉的映像。这样,通过象征、投射的作用,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来访者回归到婴儿般整合的状态,便会滋长新生力量,抵制消极力量,并得以保持、促进个体的自我整合。
4.玩具的象征意义。箱庭疗法使用各式各样的玩具或物品。玩具或物品本身接近于现实之物,构成三维空间。梦、理想的境界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等,可以通过箱庭疗法这样的三维空间表现出来。
5.箱庭制作过程本身,就是来访者心理能量的再生、转化、疏通的过程,更是知、情、意、行动改变和真实体验的过程。
箱庭疗法的理论渊源
一、荣格分析心理学与箱庭疗法
荣格对分析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区分出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一)个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主要由各种情结构成,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独特的。它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忽视或压抑,从意识中消失了。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童年被压抑的记忆、人际间的冲突和道德焦虑等;还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太相干或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面,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潜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会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个体潜意识的重要特点之一。当个体具有某种情结时,会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如:一个沉迷于绘画的人,会浑然忘我,舍弃许多安享生活的方式或钱财,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乐在其中。
(二)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对集体来说,或多或少是相通的。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它有别于个人意识,由于它的存在不像个人意识那样来自于个人的经验,因此不是个人习得的东西。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完全是通过遗传而存在的。就是说,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心理中就已经具备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所以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例如,我们都有一个长期留传下来的经验,就是一听说到“蛇”,就会害怕,这不是说你现在看到这个东西才害怕,不是个人经验,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民族的共有的东西,这是集体无意识。又如,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安宁,以及对太阳崇拜,这些意识都是人类共通的。
(三)原型与原型心象
按照荣格的说法,原型就是存在于每个人集体无意识之中的,不被我们意识到的,没有形式的,抽象的内容。这个内容不会被我们感知,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式的存在,但它始终影响和指导着人的意识和行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如在箱庭游戏中、积极想象中、意象对话中,才会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原型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现自己,我们也只有通过对象征的分析和解释,才能更好地认识原型。
在箱庭治疗中,从玩具的选取,图形的塑造,到最后呈现的整体作品,都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原型。就像我们的某些记忆一样——存在于我们内心,但是却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当你想起来的时候,这些记忆的形象才会浮现。原型也是如此,只有当它被触及的时候才会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即以画面的方式出现时,我们才可能意识到。所以说,原型是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给呈现出来,或者说,就是集体无意识通过原型呈现出来。
原型是表达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心象就是把原型的内容变成了图案。
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这些原型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水平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其中有四种原型最为突出,即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1.阴影
阴影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遗传下来的最隐蔽的、最深层的、最原始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它与弗洛伊德的“本我”有些相似,阴影包含了人类先祖具有的一切野性冲动、邪恶,不能被社会接受,因而这些内容是个体自认为不可显示出来的。
在心理意义上来说,阴影并不完全只是消极的存在,意识到阴影存在本身,已经具有某种积极的意义。觉察自己的阴影,达到某种心理的整合,是心理分析工作过程中重要的目标。
阴影常寻求向外部投射,男人倾向于把自己的阴影(否认和动物性情感)投射到其他男人身上,同样女人也倾向于把自己的阴影冲动地投射到其他女人身上,从而引起不愉快的感情。
阴影反映在箱庭作品上,常常是怪兽、妖怪、邪毒的人或动物的形象,整体场面是令人恐怖的、担惊的。
2.人格面具
从分析心理的意义上说,人格面具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我”,我们所表现给别人的“我们自己”。我们的人格面具并非就是我们真实本来的自己。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的一面,是为了给别人良好的印象,被人认可而包装的面目。每个人可能有好几种不同的面具,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个样子,和朋友在一起是一个样子,和自己在一起又是另一种面具了。人格面具能够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部分。
人格面具与阴影是相互对应的原型意象。我们倾向于掩藏我们的阴影,同时也会倾向于修饰与装扮自己的人格面具。当我们让自己认同于某种美好的人格面具的时候,我们的阴影也就愈加阴暗。两者的不协调与冲突,将带来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与障碍。
3.阿尼玛
阿尼玛是用来形容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的原型意象。
阿尼玛有两种功能:让男子具有女子气,提供男性与女性交往的模式。荣格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要想让人生活得和谐平衡,必须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性质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展现。如果一个男人只展现男子气,那么女子气就会始终留在潜意识中,他的无意识就有一种软弱、柔顺;但如果一个男人过分突出阿尼玛,就会显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有的甚至表现为异装癖、恋物癖,或成为富有女子气的同性恋者等。
4.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被阿尼姆斯所占据的女人,则会失去很多女性的色彩。但是能够辨析与关注其存在的阿尼姆斯的女性,则能够从这种原型的意象中获得积极的力量。
箱庭中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和自我像一起出现。通过来访者的解释,可以看出其无意识中的异性倾向的特征。
二、投射理论
“投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归属到别人身上,如对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心理特征的归属,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它是把一种存在于自身的品质或态度无意识地归咎于别人,或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投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投射是可以对抗焦虑、消除痛苦以免除自责或压抑的痛苦的手段。例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会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但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于是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丢斧子的故事。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便观察那人,看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那人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丢斧子的人在上山的时候,
发现了丢失的斧子,第二天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理投射的作用。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后,他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
一位心理大师曾说过,人们往往错误地以为,我们生活的四周是透明的玻璃,我们能看清外面的世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是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着我们生命的内在历程、价值观、自我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不是外面的世界,看到的仅仅是自己。
在箱庭疗法中,来访者内心的投射就体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体现在不同的玩具的摆放位置上,体现在整个箱庭作品所形成的心象中。
荣格说过,“投射是自发的和无意识的”。来访者在选择玩具时,会无意识地对它认同,会赋予玩具以象征意义,所以咨询师可以根据来访者所选玩具及心象的呈现,来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