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假设提问
咨询师收集所要访谈家庭的信息,把它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明确的假定。咨询师通过假设给家庭照镜子,即提出看问题的多重角度,让来访者自己认识自己,或者让来访者将病态行为与家庭里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家庭行为模式的改变,促进家庭成员的进步。
例1:如果一个孩子在外地上学,我们希望爸爸多回家,如何用假设提问呢?
可以对爸爸这样假设提问:“假如你每月增加回家的次数,结果会怎样?”
例2:—对夫妇一直想离婚,由于他们的孩子阵发性心脏病而把离婚的事先搁一边。他们来咨询的主要问题是,现在应不应该离婚。
咨询师这样提问:“你们二位设想一下,要是你们的孩子没有那些阵发性的心脏病,你们去年提出的离婚问题今天大概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例3:“假如从现在开始,爸爸不再去玩麻将,你妈妈发火的机会会更多呢,还是会少一些?”
在治疗中可以有多个假设,假设多了,思路就会多一些,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也会多一些。
(四)循环提问
当着全家人的面,轮流且反复地请每一位家庭成员表达他对另外一个成员行为的观察,或者表达对另外两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看法;或者提问一个人的行为与另外一个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如问A有关B和C的关系,或家庭成员彼此相互作用的方式。
如问孩子,“你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们家里的哪个人常常第一个去安慰她?”
如想了解夫妻关系时,也可问孩子,“你的父母关系怎么样?”或“你对父母关系怎么看?”
面对孩子的问题,可以问爸爸妈妈,“你们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
(五)资源取向与阳性赋义
资源取向是指我们要关注和扩展家庭的资源。要相信来访者有能力解决他自身的问题,来访者比咨询师更了解自己的问题,他的系统已经具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只是他没有发现。他来求助,是因为他暂时对自己的问题缺乏了解,因而感到迷惑;他的问题系统处于一种僵化的、没有生机的境地,感到“无助”。这时候,如果咨询师像医生看病一样开“处方”,告诉病人,他得的是什么病,该吃什么药,并不能帮助来访者,因为这样做只会使他将自己的责任推给咨询师,而自己永远是被动的,需要保护、教导和施舍。
家庭系统式治疗则着力于“促进系统成员的自主自立”。对于治疗来说,来访者起主导的作用,是来访者自己决定他是否要改变,而不是咨询师。所以咨询者的任务只是和来访者探讨哪些他能做到,哪些他还没有尝试,引导他挖掘自己的潜力,建立自信,从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家庭治疗中还要多进行阳性赋义。在家庭治疗中,“阳性赋义”是指咨询师要对所谓的“病理性”行为从当前积极的方面重新进行描述,使家庭给这个行为一种新的意义,或使家庭发现这个行为可能具有某种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中的互动模式会得到重新塑造。它不是找问题,而是找资源、找优势,达到让来访者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一个懒惰的老公通常被认为胸无大志,可以阳性赋义为他较安于现状,不会因事业压力而得病。
又如:脸红有什么好处?从抑郁中你得到了什么益处?
(六)家庭雕塑
在家庭治疗中,位置反映关系,通过位置的改变可以对家庭关系进行扰动。
这是一个37岁女性来访者摆的箱庭。她拿了一个男人玩具(放西面,用沙子稍掩其脚下)代表丈夫;拿了一只低着头的羊放在丈夫对面,代表自己;拿了一匹马代表儿子。三个人的位置成三角形状态。
这里可以使用“雕塑”技巧,让来访者在箱庭中呈现家庭互动模式及家庭沟通的信息。低着头的羊,给人很谦卑、弱势的感觉,咨询师可以问:“能给我讲讲你现在家庭的故事吗?”然后试图让来访者靠近先生,让她内在有力量,最终让三角关系变成夫妻并行的模式,让孩子在前或在后——和爸爸妈妈稍有一点距离。
(七)好奇心
在家庭治疗中,我们时常要保持好奇,每个好奇都可以转化为问题,而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引起一个扰动,使得来访者并不仅仅是回答,而且在回答的时候不得不去进行以前没有进行过的思考。
如:理解性的好奇,带着家庭一起好奇,“在你考试焦虑的问题上,父母是怎么交流的,他们怎么会那么紧张?”
如:干预性的好奇,“你是怎么将父母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的?”
(八)对情欲的关注
对家庭每一个角色情绪情感的关注,是家庭治疗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当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助感,咨询师要能及时捕捉妈妈的这种情绪状态,对其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九)家庭人际的边界
在每个家庭中,成员间的角色互换需要兼顾许多因素,分寸的把握要适中,否则其中一角色的不满意,造成另一角色的被动或不知所措,比如:婆媳之间的关系边界的把握,丈母娘和女婿之间的分寸,等等。
(十)现场
在咨询现场,家庭成员当时当刻的认知的领悟、行动上的改变,都是家庭互动关系朝向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发展,例如:孩子对父亲的理解、关心,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等等。
(十一)作业
1.水枪
当父母吵架生气时,孩子可以用玩具水枪来调节气氛,以中断父母之间的不愉快行为。
2.记红账(记秘密曰记)
“人人都爱听好话”,听到表扬能使人保持良好的心境,进而诱导出积极的行为,系统家庭治疗中利用“人人都爱听好话”的这一原理,设计了记红账治疗技术,要求家庭成员对彼此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不准记差表现和症状,直到下次会谈时才由咨询师当场宣读。这是一种积极诱导。
3.悖论
把看上去逻辑合理的说法引向荒谬。
如:当孩子不想做作业时,就装作头痛的样子;当父母吵架时,孩子就不吃饭。
又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关注,孩子在家学习时,总是对其进行“监视”,弄得孩子非常反感,亲子关系很紧张。咨询师可采取要求父母加大关注孩子行为的方式,结果父母感觉负担重,从而放弃了“监视”行为,由此改善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4.交替
角色的扮演或替换,让对方去觉察他人的不易。例如:父母做孩子的事,孩子当家长负责管家,等等。
五、箱庭家庭治疗的应用实践
箱庭家庭疗法的应用实践包括家庭评估、家庭治疗、夫妻治疗、家庭咨询师督导,这些临床实践的开展,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家庭评估
箱庭家庭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家庭评估工具,它通过制作箱庭和对箱庭作品的分析讨论,能清晰呈现家庭互动模式和动力关系。
比如:有一个家庭箱庭作品中,呈现出母亲和儿子的玩具互为联系的特别多,而父亲的玩具只局限在一个角落里,与他人无关联。这可能意味着母亲和儿子平时互动关系好些,父亲可能平时缺少与儿子互动的意愿或互动的能力。
2.家庭治疗
在箱庭家庭治疗中,家庭成员共同进行一场心灵的旅程,制作中共同经历,共同表达制作的感受、共同分享每一个细微的体验等,能让成员间贴近真实地沟通,让平日里因表达不到位而形成的误会、防御和对抗化解,为治愈、成长创造契机。
咨询师在陪伴过程中,留意每个成员在箱庭制作中的表现,看夫妻如何互动,亲子如何互动,家庭内部的权利如何分配,彼此间是独立工作,还是相互引导或跟从,对他人是接纳还是排斥,人格特质如何等。咨询师可根据家庭关系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咨询方式,如针对亲子关系中过分卷人家庭的,可让家庭成员间各自做独立的箱庭,促其各作反思;而对那些亲子关系疏离的家庭,可以让家庭成员合作,共同制作家庭箱庭。
例如夫妻关系的咨询。夫妻箱庭的制作,可以体现夫妻生活中互动的方方面面。玩具的种类及位置摆放,制作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表现,体现了夫妻关系及情感互动模式,如依赖或独立、纠缠或疏离、亲密与陌生等。河流、障碍物、篱笆等的放置与处理,可能表现夫妻之间的问题和资源。同时,箱庭也可以帮助夫妻在彼此分享中互相体验,提高夫妻双方对家庭关系和情绪的感受能力。
箱庭家庭治疗实操案例
一例三口之家箱庭家庭疗法实操案例
诊疗档案
母亲:47岁,教师。
父亲:49岁,教师。
儿子: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家庭状况
母亲自述:我们夫妻俩是大学同学。处对象时,他主动追求我的,很坚持,不懈地追求。几经波折,我们才走进婚姻。婚后因工作两地分居,我们彼此沟通很少,儿子出生后我们才调到了一起。
两年的分居生活,丈夫染上了打麻将的劣习。贪玩、输钱,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我们本是白手起家,房子又是租的,生活本来拮据,仅有的生活费时常还被丈夫输掉,为此,我们之间吵架不断。孩子上小学时,丈夫单位分了一套单元楼房——总算居有定所——我们之间的冲突相对少了一些。
孩子小学阶段,生活方面的照顾完全由我承担,丈夫很少过问,我也没有太指望他。
孩子上中学时,上了丈夫所在的学校,因学校的老师都熟悉,孩子只要有一点事儿做得不对劲,他就觉得给自己丢脸了,就打骂孩子,有时甚至当着老师和学生的面斥责孩子。孩子的学习成绩原来是班里前10名,后来变得逆反、上网、逃学、打架——曾把班里的孩子打伤,家里为此赔了5000多元。
我多次劝说,希望丈夫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始终没能奏效。沟通失败,我只好选择了沉默。
孩子是自费上的重点高中,花掉家里三万元钱。和同事的孩子比起来,丈夫的心里有些不平衡,不顺心时会指责孩子以前的过失,孩子听得不顺耳了,就会和他顶撞。家庭矛盾又在不断地升级。发展到三口人只要一说话,就火药味十足。三人每天都是板着脸不说话,即便是吃饭时也没有交流。
儿子高一下半年,一天,一个同学喊他绰号,他便火冒三丈——平时常练习打沙袋的他——只一拳就将同学的鼻梁骨和眼眶打塌,治疗费、赔偿费花了五万多元。
这样一来,父子的关系也就更加恶化了。平时父子两人几乎不说话,只要说话就是对抗,严重时会动起手来打生死架。然后儿子就出走,几天不回家。
孩子上大学是以特长生名义上的,各种费用非常高。在短短的几年间,儿子又花了家里十多万元。对此,丈夫心里很不甘,内心里一度很恨这个儿子。
儿子上大学走了,父子的对抗关系没有了,我们之间的矛盾又增加了。
我性格温和,是个事业型的女人,我们身边的人都说我比丈夫强,这样,丈夫就有了自卑心理,对我控制很严,经常限制我参加社会活动。在家里,丈夫有洁癖,常因为生活细节与我发生争执,我每天都感到身心疲惫。
现在即便是孩子放假回家,我们三口人也很少沟通。每天三个人是各自为政:孩子在自己屋里上网,我在房间里上网,丈夫在客厅看电视。
这种日子我过得好累,丈夫也不满这种生活,我们想改变这种状态,却苦于没有好的办法。前几天,一位朋友提醒我,让我找心理咨询机构,说也许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我就来了。
电话接待来访
2010年2月15日,我在咨询工作室接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她说话声音有些颤抖,且语速也比较快。通过她的叙述,我初步了解到她的家庭在沟通上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们很久,她希望通过我们专业咨询机构的帮助,使得其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改善,家庭生活趋于和谐。
我详细了解了他们家庭的现状后,看他们的求助愿望那么强烈,涉及的内容又在我们的咨询范围之内,于是我答应了她的请求,并约定2月16日(周二)下午5点30分为他们三口之家提供家庭咨询。
咨询的准备
周二那天,我和助手小刘提前半小时来到了咨询工作室。我俩穿着得体,整理好房间的相关设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好了全身心投人咨询工作的准备。
咨访关系的建立
5点30分,他们一家三口带着希望如约来到了咨询工作室。
我热情地将他们迎进了接待室,并给他们端上了热茶。
“你们吃饭了吗?是乘车来的,还是步行来的……”我很自然地与他们聊着。
这时,我向他们作自我介绍,并表示:“很高兴今天能和你们一家人见面,同时也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这里是一个让你们放松、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对咨询中你们所表达的一切我们均给予保密。”
接着来访者也分别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情况。
母亲说:“我是一名老师。我很要强,做事情力求完美。工作很忙,感觉自己总是身心疲惫,他俩对我很不理解,每次沟通起来都很难,我常因此而苦恼。”
父亲:“我也是老师,在事业上我没有太大的追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平时很爱玩,妻子就是不理解我,常为琐事与我争吵。”
咨询师问:“爱玩是什么意思?琐事指什么?”
父亲:“我偶尔爱打个小麻将。加之,我这个人爱干净,在生活的细节上,对妻子的一些做法看不惯,我忍不住会责怪她,时间长了,我们的矛盾也就多了,彼此交流也变少。”
儿子说:“我叫XXX,今年20岁,从小父母管我就很严格,总要我好好学习,稍不如意就严加斥责我。他们常常用他们的思维模式要求我,我做事他们也不放心,我都长大了,他们很少让我自主做事。这些年我的确给他们惹了不少事,也花了家里不少钱(沉默一会儿)。其实他们说我也白说,我听不进去,更不愿意与他们交流,因为没法与他们沟通。”
咨询师:“好的,通过你们三个人刚才的介绍,我对你们家庭的现状及每个人都有了一些了解。随着咨询的进行,我会更多地了解你们,你们彼此之间也会有新的了解。”
按照咨询流程,我将一份知情同意书交给了他们,这样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了解我们对来访者有哪些保护。
他们彼此传递着看。看完后父亲没作声,母亲和儿子几乎同时问道:“这录音、录像是怎么回事啊?”
我说:“咨询是需要寻求督导的,也就是要找水平更高的咨询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如果我们能够给督导老师提供录音、录像资料,督导老师就能直观地帮助我们,同时也更好地帮助你们,我表达清楚了吗?”
“嗯,明白了,那这会是保密的吧?”听完我的解释后,母亲询问道。
“一定会保密的,在录音、录像前,我们需要征得你们的同意,未经你们的许可,我们是不会将你们的任何资料,透露给第三者的……如果没有疑问,那我们现在就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一份你们保留,另一份保留在我们咨询档案室。”
“我从对你们的谈话中得知,你们以前没有接受过咨询,那你们想象中的咨询是如何进行的呢?”
母亲接话题,用探寻的口吻对我说:“我想象中,我们把问题告诉给你,然后你给我们一些意见,指点和告诉我们怎么做就行了,一次就能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