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家庭理财好帮手
27950900000037

第37章 攻防型理财技巧(5)

因为买卖古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刘先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是采用了速成式方法学了一点,但远远不够用。于是便买了几本专业性非常强的书,闲下来的时候便刻苦攻读。

掌握了一些古董知识的后,刘先生颇为自负,仿佛一夜间就成了一个古董理财师,买古董再也不找别人鉴定,自己觉得差不多便拍板成交,后来竟上了大当,吃了大亏。

一次,古董市场上来了几个土里土气的农民,这些农民操着外地口音,卖的古董也无非是从乡间收购来的瓷器、钱币、铜饰等等。刘先生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没什么兴趣,便随便问了问,这一问来了兴趣,因为这几位农民商贩的东西很便宜。

几个商贩见刘先生谈起古董来头头是道,也引为知己,推心置腹地谈论起来。从闲谈中这几个农民道出了他们认识一个盗墓人,说这个盗墓人手里有“宝”。但他们拒绝进一步透露“宝”的详情。在刘先生的再三要求下,商贩才说出“宝”是一尊一尺左右的陶人,说上面还有彩。刘先生听后,立刻意识到这陶人可能是汉代的随葬陶俑,这可是真正的宝贝呀!

一连好几天,刘先生都缠着这几个商贩,要商贩引见他去认识那个藏宝人,看看那个陶人,如果价钱合适,他就买下来。

商贩答应带刘先生去看看,并叮嘱刘先生不要把这事告诉任何人。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商贩带着刘先生乘坐一辆农用三轮车来到了市郊一个废弃的砖瓦窑里。不一会儿,另一个商贩领来了那个所谓的盗墓者。借着昏暗的手电光,刘先生仔细地察看着从几层包装纸里取出的陶人,这个陶人和刘先生看过的图片上的陶人一模一样。淡淡的陶彩也若隐若现。

果然不假!刘先生下了买这个陶人的决心。

经过讨价还价,刘先生花了三千元买下了这个陶人,这是两天以后的事。

半个月以后,刘先生拿这件事在几个藏友间炫耀,一个人对他说:你该不会买回了赝品吧!我就吃过这个亏,你最好还是请理财师鉴定一下。一句话说得刘先生心凉了半截。

疑惑不定的刘先生请来理财师,经过理财师鉴定确认,刘先生买的这尊陶人确实是赝品。

刘先生沮丧得半天没说一句话。

通常而言,购买艺术品渠道一般有:

1.从古董市场上买

这需要投资者有比较高的鉴别真伪能力,如果鉴别不了真伪,那么就应该避开这个渠道。现在的一些大都市,如北京、天津、西安、成都等都有古董市场和古玩店铺,投资者也可把这些地方作为了解知识,增长见识的地方。

2.从拍卖行通过竞价方式购买

在拍卖行投资艺术品一般能确保作品的真实可靠性,通过拍卖行的宣传,投资影响较大。从拍卖行购买的不利因素是,由于竞买,艺术品的价格比较高。

3.从收藏者手里购买

有些人因为种种因素手头上收藏着艺术品,现在由于某些原因想把这些艺术品换成现金,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方便。从收藏者手里购买,价钱比拍卖会和画廊里的标价都要便宜,但仍然不要忘了鉴别。

4.直接找艺术家或其亲朋好友购买

这种购买方式一般无须担心买到赝品,而且价格也较合理,让投资者乐于接受。

5.从字画研究机构或美术院校购买

投资者可以到美术院校或各地的字画研究机构购买艺术品。美术院校及字画研究机构为了搞活本单位的经济,常常举办一些非正规的艺术品出售活动。这些地方虽乏精品和珍品,但在价钱上却让投资者非常开心。

七、艺术家的选定

艺术家灿若群星。

对于当代的投资者来说,可供选择或购买的古代字画作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范围越来越狭窄。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只能在现、当代的艺术作品里选择投资对象。

但现当代的艺术名家也非常多,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这似乎给投资者出了一道难题。选定哪些艺术家的哪些作品作为投资对象?

结合投资者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便不难找到这道难题的答案。

投资者选择购买谁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在竞争的艺术家市场中,判断和预测谁的作品更受顾客欢迎,更能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巨大的增值潜力。不管艺术品市场如何风云变幻,波浪起伏,这应该是投资者选择购买那些艺术家作品的一个不变的定律。

当然,中国的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其他国家的艺术家的作品作为投资对象,但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相对而言较高,尤其是一些巨匠的作品,价格十分昂贵,一般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达不到。况且,中国投资者对国外艺术市场行情及艺术观念、技法远不如对国内情况了解,所以,中国的艺术品投资者还是不要好高鹜远的好。

投资者投资于现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选择艺术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价格是否能为自己接受;二是看是否有增值潜力。

具体到对艺术家的选定,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艺术领域的老前辈

这批艺术家主导中国美术发展史,在地位、艺术史及画风等方面均已被世人认可,作品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由于他们的身价已高,一张画投资额往往动辄十万、百万,占用较多的资金。投资者在资金需较快周转的情况下,应谨防为艺术家名气所累,避免选择这类艺术品作为投资对象。

2.中老年艺术家

投资理财此类艺术家不妨可就其作品、价格、产量来评估。其中又以其作品是否已被普遍收藏为最重要,若只有寥寥几入收藏,则表明没有被社会所认可,最好不对其投资。由于这些艺术家大多有较大名气,其作品价格的高低成为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名气大、价格比较低的作品自然受读者的欢迎。而就此类艺术家的产量而论,宜精不宜多。现在的艺术家越精工细琢,投资价值越大,今后越有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投资此类艺术家作品的好处在于艺术家已有较大声誉,但作品价格却又不太高。

3.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

投资理财这类艺术家作品的好处是不必花费太多,但作品是否有升值潜力,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投资于此类艺术家的作品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要充分预期到将来的艺术市场潮流与该艺术家的风格是否相合,要对年轻艺术家的实力有较充分的把握。

如果投资者眼光准,看准了“千里马”,投资此类艺术家无疑会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艺术品应该注意:

1.投资者选定艺术家不是最终的目的,选择艺术品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不能以人论画,以人论字。

2.艺术家的名气靠不住。

有些人靠关系、人情卖艺术品,在世时作品价位很高,去世后则不名几文。

3.没有一点名气的艺术家的作品也不可靠。

作品长期不见进步或过分杀价才能出品者,不是理想的投资对象,投资者要予以判断。

4.不要过分偏爱老艺术家的作品,不要轻视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偏爱老艺术家而轻视新手无疑是投资者的一个误区。有些人年龄大了,但终生碌碌,艺术平平,并无多大造诣;相反,一些后起之秀,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对新生事物接受得快,其作品往往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极大的升值空间。

八、把握进入市场的机会

对艺术品的投资理财,同样和投资于股票、房产、珠宝一样,机会,确切的说是介入的时机显得非常重要。

一些大投资理财家获得巨大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把握住了机会。

一般而言,在一个政治比较稳定的社会里,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但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大动荡的岁月里,两者便发生了不平衡。乱世岁月,官方和民间的收藏无法保存,人们食不果腹,便大量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此时,艺术品价格便宜,若有资金和收藏条件,是艺术品投资理财的好机会。

“文革”时期,把艺术品视为“四旧”、“毒草”,把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收藏者纷纷抛售自己的藏品,一时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一落千丈,几十块钱就能买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80年代末,西方各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等国家,还有香港、台湾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期,艺术品投资理财十分活跃。此后,西方经济不景气,一连数年,人们削减支出和投资,艺术品投资受到影响,于是近几年国际上的艺术品交易并不景气。经济萧条虽然也冲击艺术品市场,但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艺术品投资仍是最好的保值方法。

机会,可能丧失也可能被抓住的机会,对艺术品投资能否成功起着莫大的作用。

在艺术品市场上,可以查明5~10年间字画价格变动趋势,在拍卖市场的拍卖记录中,也可以查明字画价格的走势。我们可以把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间艺术品的价格变动做成一个曲线图,进行回归分析。只要一位名家的作品价格在10年间维持上扬,而且上扬的幅度很大,这时,投资者就可考虑投资于这位名家的作品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艺术品的标价也是一个应该弄清楚的问题。画展和画廊中的艺术品的标价,是由艺术家自定的,因此,要注意这些价格的市场接受能力。这一点可以从画家个人展出中看出。也就是说,不仅要看销售价格或者成交价格,也应看艺术作品的成交量。如果艺术品的成交数量高并维持标价,表示市场能接受这类作品的价格;反之,打折销售或成交有限,只能算是有行无市。投资者凭借着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便能看出哪些作品受人们的欢迎,从而确定自己的投资理财目标。

但字画的价格也受许多变动因素的影响。如艺术家的名望和地位、艺术家的处世原则和方法等。了解艺术家的状况,有利于把握其作品的变动趋势,及时地把握投资理财的时机。

对艺术品的价值动向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也是投资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投资者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盲目跟风是错误的,如果一味刻意追随,可能要吃大亏。背离潮流而走入死胡同则更不足取。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的预见和判断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前些年,我国许多艺术家追求一种中西合壁的艺术作品,因为在港台,一批在海外留学归国的学子,崇尚这种非中国传统又不是纯西方绘画风格的作品,于是带动了这方面的创作。一时间,此类艺术品比较热销,然而,在几年之后,抽象绘画过多过滥,供大于求,于是价格下跌,人们的审美情趣又转向传统和功利(文化艺术领域的回归与复古倾向)。若投资者不看准这一市场动向,则必然导致亏本。走在别人的前面,是投资者必须拥有的思维逻辑。

改革开放以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一时活跃起来。

为了加深台湾同胞对大陆文化现状的了解,大陆有关方面组织了阵营强大的书画展览前往台湾展出。

展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些国画大师的作品受到台湾民众的深深喜爱。国画大师李可染便是其中的一位。

为了更多地了解画家的有关情况,以便介绍给台湾民众。台湾《联合报》特派出一位资深记者前往大陆采访李可染先生。

不凑巧的是,当记者好不容易赶到北京的时候,才听接待的人说李公已辞世。当时,因某种原因,李公辞世的消息并未向外界公布,因而知之者甚少。

投资观念很深的记者探知这一情况后,便立即赶往荣宝斋等寄售李公作品的画廊。见许多李可染的画仍挂在那里,价格丝毫未变。

记者大喜过望,便立刻致电台湾,倾全家之所有,将大笔款项电汇北京,将李可染的作品悉数买下。一个月后,当港台及海外人士得知消息赶往北京时,李可染墨宝已踪影全无。

而那位记者,随着李可染画价的攀升,很快便成了富翁。

九、投资古瓷器的技巧

“如果你不了解中国的瓷器,你就不了解中国。”一位西方汉学家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他至少表明了一点,中国瓷文化的源远流长,制瓷业的博大精深。

中国的制瓷史差不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灿烂。

对精美瓷器的收藏,是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共同嗜好。客观地说,这些人对推动中国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瓷器和书画作品不一样,书画作品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瓷器,除了其艺术价值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外,它还有实用价值。

一件精美的瓷器,有极大的增值潜力。

1988年5月在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个红色的瓷瓶以1550万港元成交,轰动一时。但这件古玩四五年前由原主在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上得到时的价格,仅为40万英镑。

真正的一本万利。

这样赚钱的好事不会太多,但只要收藏的是真正的名瓷,风险小并且收益可靠。

有志于投资理财中国瓷器的投资者,首先应该大致了解一下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对各个时代的特色瓷器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以保证不犯常识性的错误。

1.陶和瓷的区别

人们爱把陶和瓷连在一块,称作陶瓷,但陶和瓷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陶器一般是由易熔黏土烧制的,烧制温度较瓷器低,一般不超过1000~C。器表没有釉或只施有低温釉,胎质粗松,故有吸水性,敲击声不脆。

瓷器是由瓷土作胎,表面施高温玻璃质釉、经1200~C以上的高温熔烧,胎质烧结,变得不吸水或吸水性很小,敲击时可发出金属般的清脆的声音。所以古人形容瓷器之美时,说它“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2.制瓷业始于商代。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瓷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青瓷、白瓷。白瓷的出现,为后来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唐代。制瓷业的兴盛期,代表是北方邢窑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的青瓷,称为“南青北白”。

4.宋代。制瓷业空前繁荣起来。这个时期,全国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宋代瓷器品种繁多,创立了多种优美的造型。釉色运用工艺高超。

5.元、明、清。制瓷业继续发展并走向高峰期。这几个朝代制瓷业的中心是江西景德镇。元代继承唐宋以来的成就,烧制成青花、釉里红等精品瓷器。此外,还成功地烧制出多种颜色釉,为明清两代瓷器的更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清的主流是青花瓷,另外,明清还发明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

中国制瓷业的工艺水平在清朝前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投资瓷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瓷器是易碎品,投资者不可忽视瓷器的保存。

2.投资古瓷器,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要多看货,多比较,多读一些指导性的专业方面的书籍,不要急于求成。要买,要注意有选择,买精品。

3.要重视真伪鉴别。

由于近几年兴起了收藏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造假者越来越多,而且造假者的工艺手段也越来越高,投资者如果不重视鉴别,很可能上当受骗。

4.避开那些人为炒作的,价格昂贵的瓷器,投资于那些有收藏价值的特色瓷器。

5.投资瓷器后,最好购买一份财产保险,否则一不小心损坏了,可能就此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