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家庭理财好帮手
27950900000036

第36章 攻防型理财技巧(4)

艺术品在近年来价格迅速飙升,其中原因是什么呢?俗话说“盛世书画,乱世黄金”,艺术品价格火爆的原因,是近几十年世界的和平局势和蓬勃发展的各国经济决定的。人们在丰衣足食之余,追求和嗜好的品位也越来越高。

3.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艺术品投资的广告效应

对企业而言,投资艺术品市场,可以使消耗型广告费变为营利型广告费,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投资艺术品的最主要动力是艺术品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企业投资艺术品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买卖价格差异,还可以使企业形象得到优化。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基金来源于社会捐赠、投资实业等。后来,该会接受伦敦索思比拍卖行的劝告,从70年代中期开始进军艺术品市场,通过拍卖行吃进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并于1987年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待价而估。

70年代中后期,世界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这家基金会也在连续几个拍卖季节中,共投资1200万英镑,相继在不同的拍卖会上选拍子许多珍贵的藏品,包括绘画、瓷器、古董、古典书籍等。截至1978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用于艺术品的投资理财已达2000多万英镑,引起很大的震动。

80年代后期,该会的投资回报之日终于来到。1989年春季,基金会将一部希伯莱文版的古老《圣经》在伦敦索思比拍卖行拍卖,得款200万英镑,而此书在1978年购得时,价格仅为17.9万英镑。

1989年5月,香港索思比举行大型拍卖会,事前全部拍品总估价为1.95亿港元,而其中就有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委托拍卖的100多件中国元、明、清等朝的贵重瓷器,均为该会于1974-1980年期间通过投资收藏所得。结果,在拍卖会上实际拍卖金额达6000万港元左右,占了成交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在这次拍卖会上,铁路养老基金会的一只元代青花戏曲人物庭园图罐,以308万港元拍出,比1977年该会的进行14.3万英镑上涨了近22倍。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而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投资艺术品如投资理财股票一样,先入围先受益,因而投资理财回报率较可观。

1978年黄胄的画,一平方尺15元,买一幅4平方尺的画,带装裱,也只不过60多元。现在黄胄的画一平方尺2000元,一幅画少说也得8000元,从60多元到8000元,升值100多倍。1978年买一张李可染三尺见方的画为90元,现在同一幅画价为20万元,升值高达2000多倍。

现在的社会,哪一门投资理财能有这么高的回报呢?

高回报必然会有高风险,因此,初入行的人必须注意:

1.初介入者,要把握住“四多”的原则:多看、多问、多了解、多比较。

2.依据自己的财力确定自己的投资理财对象。

3.对艺术品和古董要有全面的了解,介入前,最好多读一些有关的书籍,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

4.投资艺术品,要做长线投资理财的准备,不要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

三、收藏品增值九大因素

1.发行量。一般来说,发行量越少,就越易增值,就越值钱,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2.存世量。存世量与发行量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发行量少的存世量很少,但发行量大的,存世量却不一定都大。由于时间长久或后期销毁、遗失、丢弃等原因,发行量虽大,却造成存世量较小,从而使藏品变得珍贵。

3.需求量。需求量很大,造成供不应求局面的藏品,即使发行量很大,或发行时间较短,也较易升值。

4.炒作因素。市场炒作,会使藏品价值上涨较快,但如果是暴涨的话,就应当谨慎了,因为人为炒作痕迹过浓,就会严重背离价值规律,导致暴跌。

5.题材。如果是热门题材的藏品,特别是较有政治意义或较有历史时代意义题材的藏品,很容易升值,如香港回归题材的收藏品。当然,其他题材很有特色的藏品也易升值。

6.种类。如果此类藏品属于热门种类(如无齿小型张、风光邮资片等),或虽还未热起来,但较有潜力,也大有增值的可能。

7.时间因素。一般来说,历史越久的藏品就越值钱。虽在炒作空气较浓厚的今天,有些老藏品还不如新藏品增值快,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藏品毕竟还是发行量和存世量较小,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的缩影。

8.设计因素。设计美观、较有观赏价值的收藏品也有增值的可能,因为早期搞收藏的人大都是因藏品的精美而乐于收藏的。

9.“原始股”。炒收藏品亦如炒股那样炒原始的能够赚钱,因为藏品刚发行时,基本上是按面值买的,所以亏本的机会相对较少。至于增值的快与慢、高与低,决定于多种因素,就看你的慧眼所选的“股”了。

四、字画唱主角

在收藏品的大世界中,字画一直起着主角的作用。西方主要是以名画收藏为主,东南亚则主要是以中国字画的收藏为主。但西方也有不少收藏中国字画的个人或团体,他们收藏的中国字画,虽然只是所有的中国字画的一小部分,但也不乏一些精品,这主要和近代中国字画的被掠、被盗以及不法商贩的走私有关。

现在所出现的中国早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有收藏价值,但让人头痛的是赝品太多,所以需要过鉴定关。

当代的书画收藏,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名家的作品或者正在成为名家的作品。中国的书画爱好者太多,会涂鸦的人不少。如果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原则,胡乱地收藏一通,注定是投资理财道路上的一步错棋。

当然,收藏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可供收藏的物品也五花八门。投资者完全可以撇开书画收藏而进行别的物品的收藏,这是收藏者个人的爱好和选择,别人无法评说。

古今中外的书画名家的作品几乎都有人仿制。仿制的作品出现在市场上就成了赝品,投资理财书画的朋友最恼火的就是遇到赝品,最怕的就是买到赝品。所以,对书画作品的真伪鉴定就成为书画投资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简单说来,书画作品的真伪鉴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印章或签名

印章是艺术品的证明物,是取信于人的东西,书画家以此表示确属自己的创作。由于印章的质地比较坚硬,所以许多书画家的某些印章可以延续若干年,甚至一生。一些书画家的印章虽多,但总是有限的,比起他创作的作品来说,那就微不足道了。所以,许多书画家的好多幅作品可能用的是一枚印章,这就为我们鉴别带来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鉴别印章来鉴别书画作品。

但仅靠印章鉴别有一个漏洞:印章的寿命较长,主入去世后,如果印章还在,别人很有可能将它盖在伪作上。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关于印章,也有太多的知识需要了解,诸如名属章、闲章、阳文、阴文、材料、篆法、印色等等。投资者必须通过阅读一些专门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籍,才能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近现代的一些书画名家开始重视起签名,这大约是对西方艺术家的学习。对艺术家的签名风格,尤其是对其中精细的独到之笔加以辨别,也有助于投资者鉴别艺术品的真伪。

2.关于材质

书画作品凭借一定的材质而存在,不同的材质,有其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材质上书画,显现的效果截然不同。西洋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的截然不同便是最好的例证。

时代的风尚也影响到书画家对材质的选择,宋代的书法家多用熟宣,取其光滑适意。这与宋代统治者歌舞升平,缺乏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分不开的。生宣是在元代受到书画家的青睐的。受绘画技法影响,中国早期的绘画多用绢,如南唐的宫廷画家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即为绢本,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偏重皴擦,用纸便于表现。

材质对鉴定有一定的帮助。前代的材质,后人可用,但后代的材质,前人绝对不会用。弄清材质出现的年代,至少可以排除用后代材质伪造前代书画的那些赝品。

3.题跋

题跋可分为三类,即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及后人的题跋。

题跋多是为了说明该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赞扬它的美。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而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

字画作品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作伪的情况。题跋作伪的手段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完全作假,其中又有照摹、拼凑、摹拟大意及凭空臆造四种方法,另一类是利用前人的书画用改款、添款或割款来作假。一般来说,伪造小名家的作品比较少,大多是伪造大家的作品。

4.收藏印

收藏印对书画鉴定也有帮助。一些大名家的作品,被许多名人收藏过,这些人就会在藏品上盖上他们的收藏印,依据这些收藏印也可以鉴定作品的真伪。

但收藏印和艺术家的印章一样,也不甚可靠。一来一些收藏家未必就是艺术鉴定家,他收藏的作品未必就是真品;再者,著名收藏家的印章,也定然是作假者极力仿制的对象。

所以,投资者只能凭全面细致的分析,不能只凭收藏印真伪来判定作品之真伪。

5.装裱

装裱是中国字画的一个特例。所以对装裱特点的分析研究,也可以找到一些鉴别真伪作品的依据。

中国各个时代的绫、锦等字画材料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也有作伪者利用装裱来制造假冒伪劣的,他们的做法是: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入内。

所以,收藏者也不能单凭装裱来判别真伪,因此:

1.购买名字画最关键的是要购得真品,所以对真伪的鉴别便显得很重要。通过拍卖会购买,是可行的一条路,不过价格上可能要高许多。

2.如果自己无法鉴定,不要购买辨别不了真伪的所谓名家作品。不能买黑市上的货。

3.弄清自己所要购买的作品是不是国家级文物,受不受国家保护。

4.名家作品的买卖流动性较差,所以购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未来的出货。

5.要注意风尚的转变。

凡·高生前作品无人问津,死后作品价值连城,但别的画家也可能反其道而行。尤其是新派画家更要小心,今天的名家,可能是明天的无名小卒。

6.投资理财名家字画要有长线投资理财的心理准备,最低限度5~10年为期。原因很简单,同一幅作品在很短时间里大幅度升值,可能性太小。

五、书画选择的四个标准

对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说,都存在一个购买艺术品的选择问题。

在浩如烟海的艺术品大世界里,投资理财哪个档次的艺术品,怎样把握住投资理财的依据,都是需要仔细琢磨的。

这就是艺术品的选择问题。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问题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学问,很值得研究的大问题。

学会了选择,也就是能从那些浩如烟海的艺术品世界中挑选出那些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可以说,这已经做到了成功的一半。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李自成的起义军千路北上,势如破竹,明朝官府军土崩瓦解。北方的许多达官显贵带上金银财宝,纷纷南逃。

当时,北方有个开钱号的大财主李原贤,一看农民军打到了家门口,放出的银子也收不回来了,便匆匆收拾行囊,只带了几根金条和收藏的几十幅董其昌的画,匆匆踏上了南下的逃亡路。

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帝吊死于煤山,明朝灭亡了。

但李自成也被满人赶出了北京,落荒而逃。

满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清王朝。

清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笼络入心,便大力弘扬汉学,字画自然也在其中。比较有名的四王便在这个时候粉墨登场了,但他们缺乏创新精神,以模仿前人为能事,明末的董其昌便是他们心仪的宗师之一。

四王便花高价搜购董其昌的作品,董其昌的许多作品都毁于战火。而李厚贤,因为收藏了几十幅董其昌的作品,他卖了这批画,所得的银子远远超过了他在战乱时损失的银子。

对书画作品的选择,具体说来,就是要把握四个标准:“真”、“稀”、“精”、“全”。

1.“真”

书画作品的真伪是最主要的投资前提。谁都知道,由于代笔、临摹、仿制以及故意的伪造,使书画作品鱼目混珠,在艺术市场上花大价钱买回来假货,不但失去了营利的机会,有可能连本也得赔进去。对艺术品进行投资,最起码的要求是货真价实,千万不能上假冒伪劣的当。这就是说,凡是想对艺术品进行投资,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定艺术品真伪的水平和技能,否则只有吃亏上当的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于艺术品的鉴定,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已探讨过这个问题,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一些专门书籍的阅读,加深自己的鉴别修养,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2.“稀”

“物以稀为贵”,在艺术品投资理财中更是如此。在艺术史上那些独树一帜的作品,更是艺术品投资理财中的极品,那些具有创新意义、首开先河的艺术品便有极高的投资理财价值。

《蒙娜丽莎》是稀世珍品,究竟能值多少钱呢?1962年到美国展出时,当时有人估价为l亿美元,现在能值多少,谁能说清楚呢?

一个名家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尽管他是名家,但因为数量多,其作品的价格可能要稍逊那些名气稍次,但作品数量少的艺术家。

3.“精”

一个艺术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他的高峰期和低落期,有他的得意之作和庸俗之作。艺术家比较得意的作品,一般都是精品,但也不一定。

以精为标准选择所投资的艺术品,并不意味着大家的一般性作品就没有市场。对许多中小投资者来说,根本无力问鼎标价高的艺术精品,艺术大家的一般性作品就成了他们追逐的目标。

以精为标准选择投资品的原则是,在相同或相似的价位下,应尽量从其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样,艺术品才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4.“全”

投资理术品,如八屏条和四屏条的字画缺少某个条幅,这种不全会影响其升值的潜力。对于单件艺术品而言,凡有破绽不够完美的地方,都称为不全。这类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将因为不全而大受影响。

所以投资者要避开“不全”这个误区。

六、购买艺术品的技巧

艺术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商品。特殊商品的交易,是大大有别于普通商品交易的。

投资者投资理财于艺术品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能否获得利润,也就是说能否卖一个理想的价钱,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受艺术品特殊性的影响,投资者只有趋利避害,才能达到目的。

投资者最关心的投资理财行为的保险性,即投资者不会上当受骗,不会购入假冒伪劣的艺术品。另外,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是有开支和花费的,减少费用,提高效益也是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

怎样购买,从什么地方购买,就成了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投资者的投资理财行为将更趋安全和保险。

有位刘先生自从本市开设了一个古董市场后,兴趣便转到了古董的收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