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自私,面对孩子不懂与人分享的情况,很多父母不是去找孩子的原因,不是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而是劝说别的小孩不要与自己的孩子争。也有一些父母发现孩子不懂与人分享的情况后,积极地采取行动,带孩子亲自去体验一些场景,教孩子学会分享。
作为父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让孩子懂得与人分享是最快乐的事情:
1.不要让孩子独享
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把家里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他一个人享用。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强化孩子的独享意识,把好吃的好玩的都据为己有。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从小时候起就知道把好吃的、好玩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2.及早对孩子进行分享训练
对孩子分享行为的训练可以从婴儿期开始。其训练方法有很多,比如:让孩子拿着镜子,父母拿汤匙,父母先温柔而愉快地将汤匙给孩子,然后再从孩子手中拿走镜子,这样反复地进行交换,就能使孩子学会与人的互惠和信任。
3.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机会
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比如让孩子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学着帮助或者照看比自己年龄小的小朋友,试着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4.父母首先要起表率作用
父母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别人,让孩子感觉到关心和帮助别人是件愉快的事,如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孤寡老人等。
5.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家里,家庭所有的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要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孩子从小懂得关心父母,关心长辈,懂得分享。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儿童年纪还小,但是已经能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了。
总之,父母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让孩子学会分享,使他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让孩子学会分享,让他懂得一个人的快乐是微不足道的,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让孩子学会分享,使他懂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97、腼腆羞涩,总爱躲在父母的身后
平日在家中孩子表现得很活跃,有陌生的客人来访时,孩子也可以表现得大方得体,即使要他即席载歌载舞,也不是问题。可是,孩子一旦身处陌生的环境,便突然害羞起来,看到陌生人更会躲在父母的身后,常常令父母束手无策。
【引以为戒】
周末,妈妈带女儿红红去公园玩,正好碰到好不久不见的朋友,妈妈和朋友寒暄后对红红说:“红红,快快跟徐阿姨打招呼”可是红红躲在妈妈的背后,不肯和许阿姨问好,也不敢抬头看人。
“红红,你为什么总爱躲在妈妈的身后?快过来,不用怕的,徐阿姨十分和蔼可亲的!”妈妈鼓励女儿说。
“红红长得真可爱,衣服也很漂亮,来让阿姨看看?”许阿姨笑着对红红说,但是红红还是躲在妈妈背后不肯出来。
“小妹妹,怎么还是不肯做声呢?我请你吃糖果好吗?”许阿姨又说。没想到红红“呜……”地哭起来了。
许阿姨顿时很尴尬,说:“真不好意思,把小妹妹弄哭了。”
“不,是我们不好意思才对,这傻孩子就是这么害羞,我也得想想法子才行。”妈妈不好意思地说。
【专家点评】
针对孩子腼腆、害羞的问题,国外的儿童心理学家曾在多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个小学生中就有2个腼腆的孩子,程度会因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别。其中60%以上为女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在自己家中活泼大方、能说会道,可一旦到别人家里或碰到生人,就会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成人代劳。对此,父母们也很是无可奈何:“这孩子,在家里挺能的,怎么出来就变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1-2岁时都要经历正常的害羞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出现的害羞属于一种正常现象。但当孩子过了这段害羞期,甚至到了学龄期仍然过分害羞腼腆,这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腼腆和害羞,虽和天生的生理因素有关,但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例如:当孩子表现出害羞或腼腆时,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给自己“丢面子”,就赶紧说“这孩子和腼腆”或“她是我们家脸皮最薄的”,好似给孩子贴上了害羞的标签,慢慢地“害羞”一是便植入孩子内心,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以后还会利用这种方式待人。
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胆小害羞的性格,与父母的少鼓励、多指责有很大的关系。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自信心不足,父母一味地指责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孩子自然就不可能变得开朗大方。
【教子有方】
对于初涉世事的大多数孩子来说,害羞感是他们和周围之间一堵牢不可破的墙。父母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打破这堵墙,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1.不要着急
面对孩子的害羞行为,家长不要犯“贴标签”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要理解孩子,采取循循善诱、增加锻炼机会等教育方法。
2.多接触陌生人
要训练孩子有较大的胆量,有效的方法是多带孩子外出见见其他陌生人。除此之外,父母也不妨鼓励孩子参与一些活动,尤其是一些与人接触的活动,例如话剧班、唱歌班。孩子有机会在众人面前演出则更佳。这除了可以训练孩子的胆量,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当他再次面对陌生人时,也就不会再这么害羞了。
3.带孩子多做客
要想让孩子告别害羞、告别腼腆,父母就必须给予她更多与人接触的锻炼机会。这其中,做客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做客前父母应先向孩子介绍一下造访的对象,让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女儿树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以这样鼓励孩子:“王阿姨特别想见你,她们家还有一个小哥哥,他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诸如此类的话,可以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树立信心。
4.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
腼腆的孩子往往自我感觉差,在社会活动中有一种“被抛弃”感。因此,父母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父母的教育就是要将孩子闪光的这一面继续发扬光大。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时,大方不扭捏的个性自然会水到渠成地形成。
98、无节制上网,难以拒绝网瘾的诱惑
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孩子上网成瘾已经不是新闻了。有些孩子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欲罢不能,难以自拔,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这对孩子在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引以为戒】
下面是一位父亲的求助信。
张老师您好!
我在网上看到您给很多人解答问题,很专业也很热心,我很感动,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真需要您这样的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
我儿子今年12岁,正在读寄宿初中。他现在整天不上课,不是上网吧就是在宿舍里睡觉,父母、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上个学期考试好几门不及格。除了上网玩游戏外他什么爱好也没有,我曾试着带他一起锻炼、郊游、摄影、逛书店,但他哪儿也不去,周末回家后就是睡觉。
原来他不是这样的孩子,在初一上学期之前,性格很活泼。但初一下学期突然回家不爱说话了,迷上了网游。一放学就自己呆在屋里,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关上门,作业也不做。原来我们以为是青春期的表现,但已经三四年了,仍不见好转。我很困惑。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他。我也曾试着和他在网上聊天,但效果不甚理想。
张老师请您帮帮我吧。
一位父亲
【专家点评】
染上“网瘾”的孩子,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欲罢不能,难以自拔,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这种疯狂的“网瘾”会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网瘾”还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有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与无节制的“网瘾”有关。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现实社会生活压力和自身人格缺陷的原因。
家长和学校把成绩看得重如泰山,绝大多数孩子程度不同地有压抑感和挫败感。无论成绩如何,父母的永不知足让孩子疲惫不堪,丝毫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因此导致孩子的厌学。学习压力越大的孩子,生活往往越单调,也就越容易出现上网成瘾的情况。
与现实中的失败和挫折相反,孩子在网络上体会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统帅千军万马指挥若定,可以以少胜多除暴安良,可以随心所欲主宰别人的生死。而且游戏中常会出现鼓励、夸奖的溢美之词,升级、闯关所带来的成就感大大满足了孩子在现实中对成功的渴望。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同样会患上“网瘾”。
有的孩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依赖性,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就是因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教子有方】
网络是获取这种能力的工具,计算机及其网络已经成为知识与信息的巨大载体,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将有利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所以不能因为网络上有垃圾,就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
1.和孩子一起上网
父母不要把网络得一无是处,严禁孩子接触网络,而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并和孩子一起享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仅可以与他们沟通互助,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
2.与孩子定下协议
小学生每天上网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中学生不应超过两小时,父母要和孩子约定好上网时间,以避免孩子无节制上网。另外,还要教孩子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告诉孩子不能在网上留下家里的电话,不能把自己家的住址轻易告诉网友等。
3.指导孩子上网聊天
网络聊天的自由随意和网络语言特有的魅力,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面对网络聊天,有的成人都无法自持,何况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在自我节制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和网友制定一个明确的谈话主题,选择情趣相投的聊天对象,还可以指导孩子用外语聊天,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外语水平。
4.注意网瘾前的征兆
一般看来说,孩子上网成瘾前的征兆是: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并连续1个月以上,不爱与父母说话,但坐在电脑前异常兴奋。这时,父母就要注意了,应该多关心孩子,主动交谈,了解内心想法。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刚开始沉迷网络的时候,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导致孩子陷入太深,错失教育的最有利时机。
5.耐心指导孩子走出网瘾
对于孩子的网瘾,父母可以巧妙运用递减法。比如,从原来每天上网6小时改为5小时,再改为4小时,逐步减到每天一两小时,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能急于求成,想一刀下去斩草除根,而应在循序渐进中收到成效。
99、疯狂追星,爱屋及乌不分良莠
如今追星是一种时尚,但很多孩子把追星看作生活中第一位重要的事,甚至比上课、做作业、吃饭还重要。在同学之间交往,谈论最多的是明星,他们对这些明星的一举一动包括一些个人癖好的了解,远远超出了对公式、定理、概念的了解,甚至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引以为戒】
小伟是一位13岁的女初中生,她崇拜的明星是郑少秋,爱他爱得死去活来。虽然郑少秋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位小姑娘,她也从来没有见过郑少秋本人,可是她整天想的和谈论的都是郑少秋。她对郑少秋的了解,要远远超过她的父母。
很快,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并且呈加速度下降。
一开始,家长老师都不知道学习退步的原因,还以为她在早恋呢。经过了解,非常器重她的班主任才从“死党”那里得知,原来她“爱”上了郑少秋。
她熟悉郑少秋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看过他拍摄的每部影片,了解他的饮食爱好甚至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