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教育里,孩子是不能接触钱的。但今天的社会进入了商品社会,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现实中处处充满了消费诱惑,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弱,于是在对待金钱问题上孩子不知不觉犯了错,例如大手大脚花钱;盲目攀比,摆阔;甚至认为金钱就是一切。对此,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以免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
56、爱慕虚荣,要用就用名牌货
今天的孩子几乎成为商业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追逐名牌,吃“肯德基”“麦当劳”,喝“星巴克”“上岛”,穿“阿迪”“耐克”,玩“史努比”“米奇”。名牌代表时尚,年轻人追求时尚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过分地追逐名牌,追逐高消费就不能提倡了,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引以为戒】
据报载,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两个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自己家中的5万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3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
晓彬是浙江人,他生活在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爸爸下岗后做点小生意,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晓彬几乎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母爱。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爸爸从来不让晓彬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晓彬都会有。他觉得孩子已经缺少了母爱,如果在物质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爸爸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而对晓彬提出的要求也从不拒绝。晓彬在小伙伴中间算是很气派的一个,他感到很满足。从学校,晓彬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爸爸和老师的眼里,晓彬始终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自从上了市里的初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的同学和他以前的同学家庭条件不一样。现在同学父母都是高收入者,花钱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精品。相比之下,晓彬显得非常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由此,晓彬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心理,他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爸爸要很多钱,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起初爸爸总是大方地给他,但后来爸爸实在承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晓彬见爸爸这个经济来源断了之后,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晓彬开始偷同学的钱,几次偷盗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加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同学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专家点评】
名牌,应该说它是时代的产物,标榜着质量、科技、时尚,而对这一切,青少年是最敏感的群体,他们以时尚为荣并非坏事。但是,如果不顾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过分地追逐名牌,追逐高消费,就不能提倡了,而这也恰恰是让父母们头痛不已的。
然而,客观地讲,爱慕虚荣的高消费的情形反映在孩子身上只是表象,根子却来自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同伴群体等环境的影响。
舆论误导,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现在拜金主义的潮流席卷全社会,媒体、广告中不断标榜的富豪生活,自然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使人崇尚钱和地位,认为有钱就是英雄,并把名牌当做一种财富、地位的符号,争相追捧、炫耀。
由于现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有求必应。不管是孩子穿的,还是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有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有,绝不能比别人家的低。于是在家长这种无意识的纵容之下,孩子的物质欲望无限地膨胀。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频繁,孩子在体验中长大,他体验多了节俭就学会了节俭,体验多了奢侈就学会了奢侈。很多父母尽力去满足孩子不断膨胀的消费需求,即使下岗了也要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这种超出家庭经济能力去迎合孩子物质要求的做法,结果是很负面的。它不仅不会让孩子感恩,让孩子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理解父母赚钱的艰辛,反而会让孩子的欲望像无底洞一样,永远难以填平。他们会变本加厉,贪婪地向父母伸手,变得冷漠而自私。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地受到同伴的影响。当他们看到同学们花钱大手大脚、穿着名牌时,往往不自觉地就会攀比,加入到过度消费的群体中。
【教子有方】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爱慕虚荣,总要买名牌货时,千万不要急躁、空口说教或以命令的形式禁止。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
1.教会孩子明智消费
父母在引导孩子明智消费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一位父亲曾带着6岁的孩子逛了3家商店,目的是买一辆物美价廉的自行车。最后,父亲用省下来的10元钱给孩子买了一副向往已久的乒乓球拍。这位父亲的做法很聪明,他用行动明示给孩子:买东西是有价格差别的,省下的钱是可以买更多东西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了节俭,学会了明智消费。
2.父母要在消费上给孩子做出榜样
学会合理与适度消费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做好这件事并不需要什么深奥的理论,关键在于父母事事处处要在消费上给孩子做出榜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盲目地同别人攀比,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为,都要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标准。
3.平时多给孩子讲不爱慕虚荣的道理
平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多给孩子讲不爱慕虚荣的道理。告诉孩子,拥有名牌并不等于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靠自己力量取得的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育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东西,而不要为了同他人攀比,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4.对孩子的过度消费敢说“不”
现在有一些父母在超越自己经济能力的情况下过度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这种做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某些消费要求说“不”。如对孩子过于频繁的要求,采用延缓兑现的方法,让孩子心理上感觉到,每一件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符合家庭财力的可以买,相反就不能买。孩子如果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一定要坚决拒绝,并耐心说明拒绝的理由。
57、压岁钱是自己的,原意怎么花就怎么花
压岁钱应该怎么花?恐怕所有孩子都会肯定地答道:“家长送的压岁钱,应该自己花!”的确,大部分孩子认为压岁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于是买高档玩具,打通宵游戏,泡网吧,和哥儿姐儿们上高档餐馆大吃大喝,互相摆阔、攀比。
【引以为戒】
小婷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今年春节时收到了1000多元的“压岁钱”,在妈妈的引导下,女儿主动用部分“压岁钱”到书城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看的书。看到女儿正确消费,爱书、买书,妈妈心里就特别高兴。
而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弟弟强强则不然。他刚刚拿到压岁钱,就约了几位同学在一家肯德基集合,然后自豪地说:“这餐我请客!”说着强强从口袋中拿出三个红包,各自抽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交给收银员,换来大堆美味食物。
吃饱以后,他们又开始逛街。在某名牌商店,强强为自己买了一身六百多元的衣服。然后,强强又到一家网吧上网玩游戏。
晚上很晚,强强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爸爸屈指一算,强强这天竟然花费1000多元,差不多等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于是,爸爸很生气地对强强说:“压岁钱怎么可以随便浪费,你看你今天花了多少钱!应该向姐姐学习,买些有助于学习的东西。”强强则不以为然,对爸爸说:“压岁钱是他们给我的,我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是吗?”
爸爸被强强气得说不出话来。
【专家点评】
过年时节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过去,“压岁钱”只是长辈们发给孩子们的一种象征性的礼物,少则数元多则数十元,主要是图个热闹、吉祥。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压岁钱”也水涨船高,有的孩子春节期间从长辈和亲戚那里得到的压岁钱达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但是,有些孩子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笔钱,不知道珍惜,大手大脚地消费“压岁钱”,玩游戏、逛街、上高档餐馆等,这实在有违大人们向他们发“压岁钱”的初衷。
面对种种不良现象,也许很多家长会认为,压岁钱也就一年一次,所以就算孩子胡乱花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孩子开心,这点压岁钱就随他们去花吧;也许有的家长会异常愤怒,并强行没收孩子所有的压岁钱,从此不让他们与金钱打交道。
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过度的消费行为,会令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胡乱消费的习惯;“没收”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仅使“压岁钱”失去意义,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家长失去了一次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与消费观念、培养优良品德和自立精神的大好机会。
总之,身为父母不能“占有”和“没收”孩子们的“压岁钱”,但也不能过于放任,任由孩子很快地将压岁钱胡乱挥霍。只要父母正确地予以引导,他们就会主动地将“压岁钱”花到有意义的地方。
【教子有方】
孩子的压岁钱,如果家长一律没收,孩子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对家长不满;而如果把压岁钱完全交由孩子管理,不闻不问,孩子则会认为钱来得容易,就大手大脚地去消费,买高档玩具、玩电子游戏、偷偷去网吧……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
1.借机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交往
孩子收到压岁钱时,父母应尽量让孩子明白,大人不是无缘无故给他钱,而是对他成长怀着希望,用压岁钱对他健康快乐、长高长大表示祝福的心意。所以接到压岁红包,一定要谢谢亲戚朋友,一定要对亲戚朋友有所回馈。
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压岁钱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等长辈购买生日礼物或节日礼物等。
2.交学费
每年孩子的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压岁钱储蓄起来,或是为新学期做准备,或是为自己日后上大学做教育储备。
3.购置学习用品及益智玩具
实用便捷的学习用品能促使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孩子学好功课;而益智玩具有助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当然,要避免盲目购买高档玩具。
4.用于献爱心活动
父母还可以利用“压岁钱”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适当地捐助“希望工程”,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同龄人奉献爱心,帮助失学少年儿童上学,开展“一帮一”活动等,这种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博爱之心。
给长辈或孤寡老人买赠礼物也是孩子爱心精神的体现。在长辈或孤寡老人生日或一些有意义的节日,让孩子用“压岁钱”买点经济而有意义的礼物,能很好地培养孩子敬老的美德。
5.投资理财
其实压岁钱的作用,除可给孩子购买一些喜欢的东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作为理财训练的工具。家长绝对有必要让孩子到银行以自己的姓名开户,参加储蓄或购买国库券,支持国家建设,同时培养孩子理财和节俭计划开支的良好习惯。
总之,无论如何处置“压岁钱”,家长只能在一旁提供一些建议,给孩子讲清楚道理,至于到底把钱花在哪方面,最后得按照孩子的意愿,由他们自己说了算。父母采取命令的方式是不适当的,也是抹杀孩子财商自由发展的一种做法。
58、零用钱得来容易,花起来没节制
现在父母似乎越来越喜欢用零用钱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于是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这些钱来得容易,孩子花得也就容易,轻轻松松几十、几百就甩了出去。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不懂节俭的坏习惯。
【引以为戒】
请看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消费:
在一个星期天的生活记录:早上9:20起床,匆匆吃过早餐后,就约了三个同学一起去网吧玩,中午的午餐是在麦当劳里解决的,这个孩子点了128元的食品和伙伴们一同享受。午饭过后,几个孩子又去逛了逛体育用品商店,他又给自己买了一个125元的篮球,而事实上他已经有了两个篮球,同时又买了两双58元一双的运动袜。下午3点钟,他们又在网吧里玩了会儿游戏,然后几个孩子各自打车回家了。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天的花费竟然高达300多元。
【专家点评】
现在父母似乎越来越喜欢用零用钱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于是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这些钱来得容易,孩子花得也就容易,轻轻松松几十、几百就甩了出去。教育学家的疑问是,孩子现在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等将来他们长大后发现挣钱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容易怎么办?做“月光族”吗?做“啃老族”吗?因此,父母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孩子勤俭的性格,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教育学家不停地在向社会呼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然而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孩子手里大都拿着来自父母和亲朋给的零用钱,衣袋里装着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且家长又不教孩子怎样使用零用钱,于是孩子们就开始任意挥霍:去歌舞厅、游戏厅,甚至抽烟,这些学生虽属少数,但金钱的影响已经严重地腐蚀了他们的灵魂。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父母给孩子零用钱也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因为零用钱是承认和满足孩子的合理经济需求,对于每个小孩的生活和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但他们同时强调要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教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钱,利用零用钱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给孩子零用钱,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用钱,也就不能看作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培养孩子文明、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同时也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培养其责任心和自立能力的一个途径。
【教子有方】
家长怎样给孩子零用钱,孩子怎样使用零用钱,这对孩子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小事。
1.零花钱的数额应当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
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家庭经济条件多好,为孩子花钱都要有节制,并且心中有数。零花钱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定值,主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及其一周的消费预算来确定。这些开支包括:买零食,孩子日常必需的开销,如车费、午餐和学习必需品的费用,再增加一些额外的钱,以便为存钱创造可能性。对于过生日时的钱、过年的压岁钱等,大多超出了孩子平时零用的数额,父母应建议孩子把钱存人银行,千万不能任其无节制地使用。
2.家长要走出误区
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零用钱时往往存在着误区,比如有些家长把零用钱与对孩子的奖惩挂钩,而有的家庭,在孩子学习得到好成绩时就给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