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
传统丧葬礼俗,多数源自古代丧葬礼俗,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有所改革,但丧葬的礼节还是很多。传统礼俗中,沐浴是首先要做的。
凡正常死亡的人,尽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后一口气,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一般要先为其沐浴更衣,然后再将其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最后时刻,此谓之“送终”。因怕死后尸体僵硬,不便穿衣,另一方面出于习俗,认为没有来得及穿好衣服就咽气,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感到遗憾与内疚。有的当死者刚咽气,乘身子热的时候,就给“沐浴”,主要怕死者僵硬难穿戴。沐浴的时候,如死者是男性,则用男侍者,死者是女性,则用女侍者,民间沐浴讲究用“****”,这就是合手上硬币往井里投进去,烧纸后取水,意思是让死人的灵魂知道这不是给活人沐浴,而是让他干干净净到阴间。
穿寿衣
沐浴后要给死者穿衣,俗称“穿寿衣”。穿寿衣前要把死者的衣服全部脱掉,脱掉的衣服要上房顶风吹日晒,意思是让死者认识自己,实际上是晒掉上面的传染病,有的待出殡时,再从房上拿下来,葬入墓中。有的在封棺时,填入棺材中,死者的衣服必须是单数,普通人家穿五件,上衣二件,裤三件,有的人家穿七件,上衣三件,裤四件,值的强调的是:人死无论春夏秋冬一般都是冬装,女性要梳发,男性要剃头刮胡子,要把梳下的头发和剃下的头发包好,出殡时烧掉。然后戴上寿帽,穿上寿袄寿鞋,寿鞋底要钉七星,意为愿亡者脚踏星月,登天成仙。
寿衣的颜色,内白外黑,所穿之鞋有的在鞋头上缝上一颗珍珠,意为阴间黑暗,给死者带来光明,在鞋的底部衲出莲叶荷花,表示足踏莲花上西天。
寿帽要挽边,黑色帽,帽顶上用红布做成的疙瘩顶,意是驱除煞气,对子孙有吉祥之意。
寿衣的布料不能用带“洋”字的布料,因为“洋”字谐音“阳”字,寿衣是给死人穿的,带“洋”字的布料带有阳间的含义。无论寿衣、寿裤、寿鞋不能用皮的,怕下辈子转成牲口,也不能用缎子,因为缎子为“断子”的谐音。
寿衣的衬衣、衬裤、袜由孝女负担。
为死者穿寿衣者大都是长子,如果长子幼小就由亲戚中长者代替。
穿衣的顺序是由下而上,即先穿裤子,再穿上衣。
过去穿孝衣还要举行“套衫”礼仪,这就是举行先套穿寿衣的仪式,丧主穿履戴笠,立在椅上,手持麻绳伸直两侧右另一人与其相对,将寿衣一一套在丧主双手上,丧主即用麻绳将其系结。然后脱手则成全套,并口中说吉祥套语。
在传统礼俗中,寿衣在父母进入老年之后做好。子女为父母做寿衣。做寿衣的吉日是“五富日”。即将一年的十二月分成四组,一、五、九月选亥日,二、六、十月选寅日,三、十一月选已日,四、八、十二月选申日。或者选“天恩日”。俗语是:四香何日是天恩,甲子乙丑丙寅连。丁卯戊辰兼巳卯,庚辰辛巳壬午言。
小殓祭
更衣后,就在床下正面櫈上门板一类的停尸床,还要在床前设置一个临时的供案,上边放“长明灯”,(给死者到阴间照明)香炉(烧香用)。移饭碗也叫“倒头饭”,棉球棍叫打狗棍,为了防止“诈尸”,还要用麻皮把死者的双脚捆住,还要在死者口中放一硬币,叫做“口含钱”,意思是让死者上阴间的路上,过金桥银桥费,送把守阎王殿的大将用。一切安顿就绪,这时,孝子之帮忙的亲朋,把尸体移到设置的停尸床上,叫“移床”。移下床后,将死者脸上用一块红布盖住,叫“盖脸红”。用黑布挂一门帘,不能让人看见尸体,这时烧香祷告,叫“小殓奠”。小殓后家人要防止狗猫进入房间。
备棺
尸体“移床”后,就要为死者准备棺木,有的人家在父母进入老年时期,人活着就把棺木准备好了,做寿棺一般是在闰年闰月,因为闺是余数即余头送余日的积累,做好后,存放在庙里或较隐蔽的地方,放好后,啥时用啥时才能动,有的人家备好材板,等人死后,赶割棺材,有的人家棺材铺购买,贫穷人家有的用箱柜改装。
有的直接从棺材铺运棺,过十字、过桥、需散红布条或银纸条,回到门前朝棺材上摔碗一个,意思是不再吃家里的饭。
棺木用松柏木料制作,禁忌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但做柏木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怕遭虫打。分独幅、六头、八头、十二头(按板材说)棺材备好后要请画家油画,富者用金粉、嵌水,银玻璃等五色彩画,画的的内容大致是花边,用花鸟、山水、古玩组成。有的画人物:崔妇乳姑,陆续怀桔,文帝尝药,舜禹威干,鹿乳奉田,曾参宁家,闵损孝母,仲由负米,董永卖身,杨香缢虎,郭巨埋儿,王祥卧冰,孟宇哭竹,九令温席,斑衣娱亲,曹庄杀豹,毛义捧檄,伯愈泣杖等,二十四孝故事,能画几孝为几孝,在搭的灵棚两壁或出殡灵桌上有的也用。
棺木的档头,多数用柏木,以下是用松木。富户人家有的用柏木,叫“柏木棺材”,有的三寸厚板,五寸厚板。
棺材旧时叫“椁”,就是把尸体放入椁内,盖上去把门堵死,盖上去叫做“封椁”。后来庞涓要害孙膑,孙膑躺睡到柜里,用黄表纸盖脸装成死人的样子,才把孙膑抬出了关外。后来的人们都说这个办法好,就把“封椁”改成“棺材”。
入殓
棺材备好后,要将棺材抬放到灵棚前。
棺木内放干草7根(带根的),五色绸带,五色线各一把把,煤、石灰、锯木、枣儿、核桃、铜钱、或硬币1对、浦纸7张、锡铂纸7张,金色纸7张,银色纸7张,土坯1块。五谷:麦子、高粱、玉米、谷子、红豆,麻7根,以上备好放入棺材安好后,将尸体移入棺材内。入棺时间,讲究太阳落山以后,因为尸体不能见阳光。
入殓时,首向外,足向内,如死者妻或夫尚在,枕木要低看不见自己的脚,怕妻或夫一同去。尸体入棺后,死者头枕元宝枕头,足踩金山,称:头枕元宝,足踩金山。并用生前的衣服把尸体填实,再将亡人生前的文房四宝,书籍等常用之物放入,并根据亡人性别,年龄放入不同的殉葬物,包括金银财宝等物,不能让亡人“空着手儿来,空着手儿去”。凡是亡人从生前身上脱下来的东西都应殓入棺内,如放不下可以装袋。待出殡时一同埋入墓中。
遗体放好后。亲友要用筷子夹一个湿棉球按擦死者的眼、耳朵、口,最后擦脸后,用一小镜子照一照,转身摔碎。后给亡者左手一串喂狗饼,右手执桃条(打狗鞭),脸上盖好遮脸红布。遮脸红布,如供长寿者盖的,待钉棺时用桃条拉成条子,分给子孙戴上长寿。众人抬入灵棚内。内设有供桌,长明灯,烧香炉,瓷食钵以及供品,供席等饭菜,有纸扎的童男童女各一,男名得用儿,女名桃花儿,每天香火不断。明灯长燃,有专人添油,每天家人吃饭,先夹上一些放在食钵内。
搭灵棚
灵柩不能见阳光,必须有遮盖,这就必须搭灵棚,搭灵棚很有讲究,过去搭灵棚。工细绝伦,点缀有花鸟兽之形。起脊大棚有互栊、柁头、稳兽以及照墙、辕门等。灵棚的大小,主要看院落的格局。如果只能搭一个棚的院叫“平棚”,样式像古典宫殿,上边有一条脊。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搭上一座大棚,将这两层院子都罩上。灵堂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叫“一殿一卷,”即后院叫殿,前院叫“卷”。棚要搭的宏伟壮丽,犹如宫殿,使人望之,庄严肃穆,哀戚之情,油然而生。
不论贫富,人死亡后都要搭灵棚,灵棚搭的好与坏,在于家庭、地点、搭者技术高低和经济条件。
灵棚的装饰,挽联是必须有的,有长联,有短联,短联十几字,长联几十字。有的用白纸写,有的用布贴,黑底儿白字。灵棚顶上一般有四个大字的灵堂,如父亡灵堂联:永忆天伦,难忘手泽等。母亡灵堂联:慈云缥缈,难忘淑德,永记慈恩,秋雨添愁等。
灵棚内要设长供桌,一切都在供桌上摆,有家宴,供品、遗像、摇钱树、盆花等。在供桌的前面要有一小供桌,供烧香,点烛,长明灯,供桌左右铺干草,供孝男孝女守灵跪坐。
“挂孝”丧家在门扇上贴白纸,叫“挂孝”。父亡贴左,母亡贴右,父母双亡贴多张,意思是堵住门神,让死者的灵魂出去,不能让门神看见。
“砍引魂幡”,帮忙人到野外柳树上砍柳枝一根,曰“引魂幡”。并砍柳树枝杖(有几个儿子砍几根),长度一米左右,曰“哭杖”。“引魂幡”上挂三四尺左右的布条,男者用绿色,女者用黄色。布条上写死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和咒语,出殡时孙子拖着,作为领路标志。埋葬时连用哭杖埋,栽于墓桌后,并精心浇灌,有的数年后能成为参天大树。
写哭单。人死后,要请阴阳先生用白纸写“哭单”,写明死者姓名,出生年月日,死亡年月日,何日过七,何日出殡,何日重七,何日过百日,忌讳属象等。写好后,贴在死亡时住的门外墙上,让亲朋好友一目了然。
做纸扎
人死后,左邻右舍的妇女来帮忙,主要是赶做纸扎。
儿女做花圈1个,有的人家儿女各1个,纯白色,用竹扎成圈,用的确良纸做成白花,一张纸做一朵白花,共用八十张纸,花做好后一朵一朵别在竹扎成的圆圈上,中间做一个白色大奠字。做好后挂在灵棚上。
儿子做摇钱树。有几个儿子做几盆摇钱树,摇钱树上用金金纸,做成若干金元宝,像一株长黄金元宝的树。摇钱树树枝用酸枣枝剪接而成,用绿色纸2张,金金纸5张,皱纹纸1卷做树上的花花用。绿色做成树叶,金金纸做成金筒筒,用浆糊粘在树上,做好后供在供桌上。
女的盆盆花
一个女儿做一盆,做花主要用皱纹纸,3张纸做1朵花,1盆用5张纸,用1张绿纸做树叶,花要做成似开似不开的骨朵花。做好后放在供桌上,待埋葬时烧掉。
童男童女
用竹子或高粱秆做成男样1个,女样1个,并画上五官,穿上红袄绿裤。各用红绿色纸2张,做好后放在灵棚内。
纸轿
用高粱秆扎成轿状,用泥捏成抬轿的人头两个,画上五官,并用红绿色纸各一张为抬轿者做成衣衫,并穿上。女抬轿的端洗脸盆,男抬轿的拿毛巾,男童女童的名字紧用儿和得用儿。抬轿的做4个,轿前2个,轿后2个,抬轿人每人脖子上拴7个用白纸剪成的皮钱,作为抬轿人的报酬。轿里用黄纸做成金元宝做7个。做好后放到土里待烧纸时烧掉。
剪岁岁纸
按死者的岁数加天地各一张,一岁用一张白纸剪成圆形,中间有方孔并在一起。剪好后,每个角上贴黄纸做成三角形,叫“科儿”。“科儿”做好后挂在灵棚上,待烧纸那天闺女媳妇哭着把“科儿”贴到“岁岁纸”上。
破孝
破孝也叫拉孝布。就是把需要戴孝的男女的名单列出,按名单把白布拉好,拉好后各装在一个袋子里,并写清件数、村庄、姓名、辈分,待送孝时用。
儿子头脑孝三尺六
从中拉成一半
闺女头脑孝一尺八
从中拉成两块
孙子尾巴孝帽三尺六的一半
孙女一尺八的一半
女的死了,女家的舅父、舅妈、外甥、外甥女为人主,一头男、一头女、双孝帽二尺三的一半;一头女是一尺八的四分之一,并送孝布一丈四。男的死了,男家的人为人主也是双孝帽,一头男一头女、一丈四孝布。
其余送孝者,全是单孝帽一头男、一头女、一丈四孝布。
给父母辈以上的人送孝,一头男一头女只是送头上戴的,孝衣裤不送。父母辈以下的晚辈全送孝,单孝帽一头男一头女,一丈四孝布。侄儿、侄女、侄媳、侄婿、侄孙、侄孙女、侄孙媳、侄孙女婿、外甥男、外甥女、外甥媳妇、外甥女婿、堂侄男、堂侄女、堂外甥、堂外甥女、老侄男、老侄女、老外甥、表外甥女。也是一丈四孝布,一头男、一头女。
人主腰扎白带,其余腰扎黑带。
报丧
报丧也叫送孝。就是丧家的亲戚报告死讯、丧期、葬期。给人主家送孝,孝子的长子身穿重孝,提哭杖,前往人主家,进门见人先磕免罪头。人主接孝后,待送孝人走时,由亲戚的夫人泼一碗水于街。除人主需孝子亲自送,其他亲戚孝子孝孙不必出门报丧,而是由他们委托族人,乡邻,前往亲戚家报丧。送孝人临走时,要检点好被送孝人的姓名、门牌号数、孝衣件数,走了后,一切对头后才能进门,放下孝服,说明死讯时间、烧纸时间和出殡时间。
丧家在大门扇上两面贴白纸,并在门外,竖柳木枝曰“送魂幡”。邻居朋友看到后就知道此家有丧了。旧时,有的在大门口挂麻灯、柑灯、孝灯、大门灯等,还有的用鞭炮在村的大街小巷燃放,以示有丧了。
孝服
儿子、未嫁女对父,曾、重孙对祖父,妻妾对夫,孝服穿最粗的麻布、粗白布,不缝边,穿3年。
孙为祖父母,重孙为曾祖父母,粗麻布,粗白布,缝边穿3个月至3年。
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妹,已嫁女为母亲的伯叔父兄弟,孝服为熟麻布和白布,穿9个月。
本族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亲姑、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姐妹、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穿较细的熟麻布,白布穿5个月。
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姐妹、外姓中表兄弟、父母穿细麻布3个月。
父母去世后,孝子要披麻戴孝。全身上下穿粗麻衣或白布。不整边,腰间用麻扎好,头戴脑后有带的孝帽,脚穿缝上白布的白鞋,鞋不能连后边穿,要把后边踩倒,亡者是男踩倒左后边,亡者是女踩倒右后边,双亡者后跟全部踩倒。
孝女与孝男穿戴不同点是男头上有带,女头上扎箍,男用草鞋,女用布鞋。全缝白。
孝服由于孝的轻重不同,男分白兰青黄四色,用绒线折成小球佩之,男佩左腕,女扎头发,待至“除灵”后依次换其颜色,由粗麻换为“幼孝”,此称换孝服,父母之孝,古时候为须服麻布衣,不剃发,等到百日后开始剃发,至七旬换白面条,至百日脱孝。
在埋葬后,如第二天不去坟地者的其他亲戚要翻孝服,这就是把外面孝服脱下来在坟堆前滚3下后,不穿拿上。
送孝
男女都在的送孝布一丈四,送一头男孝帽,一头女孝,(二尺二的四分之一,一方有不在的送孝裤布七尺,男的加一头男孝帽,女的加一头女头孝。人主,死者的女婿,亲家送双孝帽,其余都是单孝帽。死者的闺女除一条裤外加八尺的白褂。重孙黄帽,帽顶上用红布做成“卐”字形。
打墓
墓葬有土葬、火葬等多种形式。旧时民间多数采用土葬。土葬看是往旧坟圩埋,还是请新坟地埋。如往旧坟圩埋,就要按照祖辈坟往下排。如请新坟地,就要选好墓地,按照请新坟的礼俗办理。
无论请新坟还是埋旧圩,都要在人死后的3天或4天打墓,旧时的打墓有“直圪洞”,就是按照穴位的深浅尺寸在平地往下挖。“金金葬”,就是用砖砌成砖床子用石板或砖彻顶。“大发旋”就是用砖砌成较大的床子,上面用砖砌出可以放多副棺材。“地坟头”就是从地下到地面用特制砖砌成塔一样。下面是塔底,里面彩画,上面露塔顶。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墓,都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民间采用直圪洞的为多。有的在埋葬的当天打墓,叫“见材打墓”就是棺材抬到地头才开始打墓,打好后就埋葬。
烧晚纸
烧晚纸是在出殡前的早一天下午至晚上,凡送过孝的亲属和街坊好友带4色礼祭品,纸1刀,蜡烛5支,香1把,锡箔1块,有的带罐头之类的供品,到灵前祭奠,孝子、侄、孙跪在灵前左侧,孝子媳、孝女、孙女坐在灵前右侧,来祭死者,有专门安排的人叫“陪奠”。“陪奠”的人有男陪奠2人,专门为祭奠的男者陪奠。女陪奠2人,为祭奠的女者陪奠,陪奠的人1人拿酒壶,1人拿酒盅,待有祭奠者,陪奠人先给点着香,然后给祭奠者倒酒3盅,让祭奠的人一盅一盅倒往烧纸的盆内,第四盅酒不往盆里倒,举一下放在供桌上,然后祭奠者跪叩3头。祭奠人起来后,陪奠的喊孝子孝孙“谢孝”。祭奠者是男的由男陪奠喊孝子孝孙“谢孝”,祭奠者是女的由女陪奠者喊孝女孙女“谢孝”。
如果是人主来祷祭,乐队的部分人要吹打上到村口迎接,孝男孝女,随同乐队在村口迎接。
送过孝的所有亲戚来齐后,由孝子拖上铁锹,将准备好的三角形(红袋)里面装的煤,石灰拖到出殡走的十字路口“取土”,装在红三角袋里,再由孝男孝女拖回,曰“装听枕”。这时“晚祷”算结束,孝男孝女可以自由活动一下。
来祭奠的亲属,可以回去了,有的直属亲或人主为了晚间的烧纸,就住下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要烧夜纸,由本族人用纸幡在死者生前住房四角和棺木从头到脚拖一下,并解开死者脚上的麻绳,表示已引魂出宅。众孝子随后号啕大哭,抬纸扎走到十字街头,跪半月形,焚烧纸马,纸轿,表示死者灵魂已乘马或坐轿升天。众孝子往回走时,不走原路,更不能回头张望,也不能哭喊,怕引回死者灵魂,但有的地方也有观看的。
葬日
出殡之日上午,亲戚朋友邻居都要送花圈供品,还有的送现金作为吊唁礼物。儿子亲家、人主家要送厚礼,有的三抬席、有的六抬席、有菜席、有肉席、有干鲜水菜席、有蒸炸面席等形式。可以说是食品技艺展示。席上插上各种各样的花称“插花筵席”,有几抬筵席,用几个食盒,每个食盒用两人抬着送到灵前祭祀,抬食盒的人根据道路的远近,丧家付钱,叫“解钱”。在食盒内还要有头脑一份(食品类),香酒两瓶,礼帐1块,冥资若干,其外还有花圈1个,食盒内有细单说明。侄儿侄女备的供品四瓶八罐,即:4瓶酒,8瓶罐头。礼单、冥纸币、现金若干和花圈。儿亲家还要准备布料1块。令其女在出殡时披挂。其他亲朋好友和邻居,有的送布料、有的送毛毯、有的送供品、有的送现金。中午十二时左右。亲戚朋友吊唁完毕,开饭。孝子孝女要在灵棚内与亡人共聚最后一餐,然后儿女等孝子要填食钵,填完食钵后,准备出殡。
下午,起灵前,要进行“公奠”,所有孝子亲戚,朋友依次在灵前鞠躬或叩头告别。公祭词:灵魂起驾,接望游宅,魂幡前引,永别阳间,儿孙后代,人旺财旺。
出殡前,棺木要封口,成箱也叫“封口”。“封口”是将预先打好或买好的7寸以上的铁钉7个和红布条,木匠师傅试好接口并压上红布条,用斧钉之。钉棺材时,孝子高声念爸“躲邪”,妈“躲邪”。
一点东方甲乙木
子孙代代居福禄
二点南方丙丁火
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西方庚辛金
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北方壬癸水
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中央戌己土
子孙代代如彭祖。
成箱后,全部孝男孝女跪在灵棚前叩头
起灵时,乐队奏哀乐,孝子孝女要哀嚎。排列出殡队伍,最前面的是“担钎足”的,内放纳灵馍馍、长明灯、食钵,阴阳备好的砖瓦、钎、足等。以下是“引明路”的,拉“引魂幡”的,“抱遗像”的,打“纸扎”的,打挽联,挽幛的,乐队。接下来是灵车,拉灵车的是孝子,由女婿护着孝子,曰“搀灵”。灵车由独龙棍或二龙棍绑架组成,上放棺木。男死者是一根棍,叫“独龙扛”,女死者是“独凤扛”。双亡是龙凤两根棍叫二龙棍。抬棺木的有十二抬,十四抬,二十四抬不等。灵前后面是车队,由孝女,儿媳坐在送殡车的前面,以下是侄女和其他女亲戚以及送殡的亲戚好友。行程讲究不“回头望”,不走重复路,讲究进北出南绕村行进。
逢路口有人围观,灵队暂停,由专门扛凳子的人放在棺木下面橙起,这时乐队开始吹奏表演,吹奏几曲后,送殡队伍继续进行,就这样吹吹停停,停停吹吹,一直行到村外,出村后,停灵合奠,乐停奏,客人返回。孝子们直送墓地,下葬。哭祭、烧纸扎、插引魂幡和哭杖,圆好墓后,孝子与一应人等,返回不走原路。孝子返回家门口有预先放置的一盆水,水里放核桃、枣和清水,盆上放菜刀一把。孝子须在水盆里洗手、磨刀、表示与死者刀割水清。回家后,众孝子在预先设置的神主牌位前,上香磕头,表示死者已成为神,俗称“安神”。
葬后
葬后第二天,孝子孝女等仍穿孝服到坟前设祭。叫“复二”。
以后,每隔七天都要上坟祭奠,祭品是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肉火烧,四七角儿(饺子),五七说儿,六七饼子,七七不用等的。如果其中一个七正是初七,十七,二十七即为重七,还得在原出殡路旁插纸旗,撒米滴水,死后百天谓之“百儿”,死后一年谓之周年。这三个日子近亲都要祭奠。三周年最隆重,亲戚朋友都来祭奠,头周年白色箱子,二周年黄色箱子。三周年纸扎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二人双亡的做三进三出的冥院一处。现代纸扎有小车、冰箱、电视机、楼房等。三周年后,每年的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清明节常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