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建筑
279429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趣谈(4)

我国古代房屋建筑从土墙草顶发展成砖墙瓦顶,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一大进步。历史上传说夏禹住的房子还是“茅茨”,到了夏桀才作“瓦室”,但由于考古者目前还未见陶瓦,因此夏代用瓦作屋可能性不大。

近年考古者在陕西岐山县风雏村西周早期宫殿遗址,首次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瓦和土坯。当时的瓦只用于屋脊上。到了西周中期,才用瓦覆盖房屋。

从这一时期的宫殿遗址的发掘来看,当时建筑的顶部全部用瓦覆盖。其中有带瓦钉的板瓦、筒瓦。瓦的各种纹饰,约有数十种之多。凤雏村附近的周代遗址中还发现了素面的半瓦当。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都发现过西周中、晚期的筒瓦、板瓦。这说明当时已普遍用瓦了。当时的瓦都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的,烧造的火候还比较低。瓦的制法是成圆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坯筒,人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古人称称瓦为“削”,削开后谓之“瓦解”。

战国时制瓦业发展很快,瓦的质量比春秋时为好。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一种大瓦,瓦身外面有黻黻纹装饰。黻黻纹是古代丝织物习用的一种图案,把它用在瓦上,仿佛瓦面上铺开了一层锦绣。有些又长又宽的黻黻纹大瓦,是屋脊上的“护脊瓦”或墙头上的“护墙瓦”。由于古代宫室顶脊和板筑的土墙,都要有遮雨的设备,因而把一块一块的大瓦接连覆在上面,这样不但可以防风遮雨,而且还有壮观檐的作用。有些大瓦上面还装有带兽纹的陶栏杆。

板瓦是仰铺在瓦顶上.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的筒瓦的瓦头。战国时,半瓦当都印有花纹,并有了圆瓦当饰乳钉纹地凹云纹。

瓦钉为菱形花式帽。秦国的圆瓦当上出现了卷云纹图案,这是从东周王城洛阳的半瓦当上发展而来的,并为统一后的秦所继承,沿用了很长时间。汉代,盛行一种用吉祥语句“延年益寿”、“长乐未央”等组成图案的瓦当。直到南北朝时,这种瓦当才为莲花纹、兽头纹瓦当所取代。

西汉武帝前后,开始把轮制技术应用到制瓦业中,泥条盘筑法逐渐被淘汰。北魏时,有了由“遗主”经营的瓦窑,下设“匠”(主管制瓦的工师)、匠下有“轮头”(用陶轮制瓦坯)、“削人”(分割瓦坯)、“昆人”(打磨瓦面)等工种。制瓦技术较高。我国的琉璃瓦就是这时出现的。但直到唐代,琉璃瓦还只是用于檐脊,而不用于整个殿顶,称为“剪边琉璃”。到了宋代,在若干绘画中才出现了满铺琉璃瓦的殿顶。唐代以前,屋檐前的板瓦没有“滴水”,唐代才开始有“滴水瓦”。板瓦有了滴水,和瓦当组合在一起,可以防止雨雪侵蚀屋檐和墙壁。辽代的滴水有的边缘呈波状弧线。元代的滴水则多由对称的海棠曲线合出下尖,使其平面略成三角形。这种式样为明清所因袭。

砖的出现比瓦为晚。砖的古名叫“甓”。但古文的甓并非都指砖而言。

未烧的土坯也叫甓,后来真正的砖出现了,但有一时期仍称甓。

最早的砖,有方形的、曲形的和空心的。方砖和今天瓷砖的用法有些相似,在室内多用于铺墁地面或包镶屋壁四周的下部。铺地砖多素面无纹饰,包镶屋壁砖多带几何纹图案。唐长安宫殿铺地的方砖多带有莲花纹。曲形砖作形,是专为包砌台阶用的,有的上面带纹饰,我国空心砖多作长方形扁平状,中空如形,表面往往有鸟兽、纺织物等纹饰。秦始皇陵出土一种大空心砖,空心呈椭圆,表面有龙纹。我国西汉时的小贵族。常用空心砖砌成墓室。

整齐划一的条砖出现于西汉武帝时,秦代使用不很普遍,条砖质量很高、坚实细致。汉代砖室墓的墓壁上,常砌有一种模制的浅浮雕图象的实心砖.一般称之为“画像砖”。其图象有收获、渔猎、煮盐、酿酒、宴乐、收租、车马出行、房屋等,多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反映。长江以南地区,用砖要迟一些,到东吴和东晋时才被广泛使用。

砖字出现较晚,从隋唐起,举凡墓砖、仓砖、塔砖等,都自铭为砖,甓字遂渐渐不为人所熟知了。

奇异的水泥

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里,出土了一处5000年前的混凝土地面。有趣的是制造这种混凝土地面的古代水泥,成分竟和现代硅酸水泥相同。这种水泥每平方厘米的抗强度为100公斤,相当于现在100号水泥。从剖面观察,混凝土下面用砂子和石粒的混合层作基础,上面铺着水泥和陶粒轻骨料制成的混凝土,表面还经过磨光,建筑方法与现代混凝土相同。混凝土中原始居民制造的骨料、中室质轻,有保温、隔音的特点。

古代宫殿的室内设置

古代宫殿的室外陈列有那么多讲究,宫殿的室内设置也有其礼仪之制。

这里也以北京故宫为主,略作说明。

“金”砖墁地其实,皇帝宫殿内的砖并非金砖,它是一种特制的细料方砖,质地密实,敲叩时发出金石之声,故称。另一说是砖烧好后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故而叫“京砖”,经过众人口传,演化成了“金砖”。故宫三大殿的铺地金砖,多是明代烧制,极为耐磨,而且越磨越亮。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用于殿堂明间的正中,穹然高起,如伞如盖。如在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其形式有方、矩、八角、圆形等。从所见材料看,最迟在汉代便已使用藻井。它除有装饰、级别意义外,又如《风俗通》言:“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有避火的意思。有的藻井在中部还有一个浮雕蟠龙,口衔一球(胎铜质,中空,外饰水银)。此即“轩辕镜”。而悬球与蟠龙又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挂轩辕镜,是为了表明皇帝是黄帝的后代,是正统的承继人。

屏风是古代的一种家具,古人云:“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邪,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李尤《屏风铭》)。

帝王们使用的屏风,自有一番特殊讲究。如西汉宫廷,就用了云母屏风、琉璃屏风、杂玉龟甲等,以后还有珐琅屏风、象牙屏风等。皆是价值连城,耗费巨大。

太平有象。象体大粗壮,性格温驯,而叉威严,其四脚立地,犹稳如泰山。因此在宫殿皇帝宝座旁立象;既表示了皇帝的威严,又象征社会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固。象身上驮一宝瓶,瓶内盛五谷或吉祥物,含有五谷丰登、吉庆有余或其他吉祥之意。

角端、仙鹤。角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兽,能日行18000里,通晓四夷之语;置其于帝座旁,显示皇帝是圣明之君,它才侍于其侧的。仙鹤亦为传说中的神鸟,它能青春长在,置其于帝座侧,是表明江山永世长存。

盘龙香亭香亭,初形为香炉,后发展为香筒,再进一步演变为香亭,即亭子式顶。亭下盘内燃放檀香,缕缕青烟从镂空的亭身升起,恰如置身云雾间。因亭子有安定之意,置其于宫殿内,可显示天下大治,国家安定稳固。

如意其制作讲究,颜色品种亦多,用材也考究,有金、玉、翡翠、水晶、珊瑚、玛瑙、密蜡、沉香木等。其图案多是吉祥如意,如寓长生不老的灵芝如意、五福捧寿如意、事事如意、岁岁平安如意等。如意有以上寓意,故它除作宫廷的观赏之物外,还每每当作礼品,互相赠送。

中国历朝皇宫建筑

中国的皇帝以国为家,富有四海,但他们的主要生活空间却是高墙围起的皇宫。若想了解帝王的生活,首先要从皇宫说起。

皇宫是帝王的居处所在,帝王的住所在其全部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帝王不是普通人,是被赋予并且自诩为具有神格的人,皇宫便起着把帝王和普通人分隔开来的作用。宫殿雄壮、华丽、肃穆,门禁森严,有着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象征帝王的神圣、威严和神秘莫测。

宫廷苑同既是帝王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帝王活动的产物。历代帝王,包括创业和守成的,都把营建宫室作为其生活中的重要活动。特别是开国君主,卸身戎马之后,使要立即营建宫室,这是他坐天下的必要工作。

由于不断的改朝换代,两千年来中国古代的帝都分布在六、七个城市中,每一座帝都,都建立了形制、规模相近的皇宫。然而今天人们能够看到的完整的宫殿,只有明清两代的紫禁城和清人关以前的沈阳故宫。中国古代木质结构的宫殿很难保持数百年。这些宫殿最大的天敌就是火,有时一座宫殿刚刚盖成,第二年便被火烧掉了。这些火,或者是由于平日不小心烧起来的、或者是雷电引起的;战争发生时,人为的纵火焚烧宫殿是最为严重的,它标志着居住在宫城里的一姓王朝的失败。

宫,有两个意思,一个指的是单一的一座宫殿;一个指的是由几个或众多宫殿及其附属物组成的宫区、宫殿群。

供皇帝生活听政的宫殿群用高大的城墙包围着,称为宫城。坐北朝南是其一贯的方位。宫城以南北为纵向分为外廷和内廷。外廷是皇帝举行大典,接见群臣,处理政事的地方。外廷由若干个大型宫殿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一般称为“前殿”,是皇帝举行即位、大赦、节庆等大典的地方。外廷的东西两侧是官员办公的低矮房屋。内廷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日常生活的地方。内廷的东侧是皇太子生活、读书的地方,称为东宫;西侧是皇后、皇太后、妃子们的居住区。古人认为,东象征春天,属阳性,故为太子宫;西象征秋天,属阴性,故为后妃宫。但事实上并非每个朝代都这样严格布置。官城南北贯穿着一条轴线,两侧排列的宫殿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表现出古人观念中的均衡秩序。明清两代宫城之外,又有一圈包围着它的供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居住的城区,叫做皇城。

秦咸阳宫——阿房宫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都城位于现在西安市的西北部。咸阳背靠大山,南临渭河。秦始皇的宫殿几乎铺满了整座城市。气吞山河的始皇帝动用了数百万的劳工为他修建宫室,包括为他修建死后的陵墓,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直到他死在巡游的路上,庞大的建筑工程仍然没有结束。

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将虏获的各国美女、钟鼓,纳入其内。还将收缴的各国兵器销还为铜,铸成各重一千斤的十二个铜人,置于宫中。各宫殿之间用复道相连。复道是封闭的走廊,秦始皇行踪诡秘,一是为保性命安全,再是听信方士的建议匿居深官,不令外人知晓,冀与仙人往来。

秦始皇构建的宫室,史称遍及成阳内外二百里,共二百七十座,复道相连。是否确实,不可详考。但阿房宫无疑是最大的宫殿群。建造工程浩大的阿房宫,是秦朝盛极而衰以至灭亡的转折点。阿房宫的建造构想来自于秦始皇炫耀威德的狂热心态。秦始皇在灭亡六国后的第九年,忽觉得威阳宫太小,无法容纳成千上万的各国旧贵族的朝见,更无以显示新王朝的气魄,遂决定在渭水之南营建朝宫。朝宫规模壮观,阿房宫是整个朝宫的前殿。阿房宫并不是这座宫殿的名字,当时名称未定,因前殿东西北三面以高墙为屏障,当时俗呼为阿城,阿房宫后来便成为这个宫殿群的称谓,阿房宫建筑在高大的台基上,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下两层,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树五丈旗,四周为阁道。以南山为阙(阙即宫之大门)。北阙门为磁石门,此门以磁石构筑,以防止藏甲怀刀的人进入门内。

自咸阳到阿房宫,宫殿一脉相连,中间横渡渭水,如同星象中阁道绝汉抵营室(绝,横渡之意。汉,即银河。营室,星宿名)。这是秦始皇有意为之的。中国古人认为,天国高于人间并和人间一一对应,天帝也有自己的宫殿。星象中的许多星宿,是以宫殿的意义命名的。于是,中国历代宫殿的形制和命名往往与星象有关系。譬如,天上有被认为是天帝寝官的紫微星宿,那么人间便有紫禁城。

秦宫中,有供皇帝游乐的各种设施,史书记载不详,但也可从中略见一斑。长安宫中有酒池、鱼池。酒池上设有平台,上有肉炙树;鱼池引渭水流注,可以行船。苑囿中设兽圈、虎圈,供皇帝赏玩。咸阳宫中有一支精巧的机械人乐队,不知是哪位巧夺天工的艺匠制成的。这支乐队有十二枚铜人,列坐在一个筵席上,坐高约三、五尺,分别手执琴、筑、竽、笙,身披色彩缤纷的丝缎,宛如生人。席下有铜管,高数尺,其中一个是空管,管中贯有一条绳子,旁边立两人,一人吹管,一人扭绳,则琴筑竽笙并作。其效果几乎与真人演奏无异。

秦朝虽然因为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而灭亡,但秦朝的宫室并不是历史上最为华丽、壮美的,这与当时建筑技术、工艺水平及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关系。

西汉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秦朝二世而亡,项羽的一把毁灭性大火在咸阳连烧了三个月,当年雄视一切的王朝在大火中消亡,秦始皇苦心经营的营室也被焚毁殆尽。数年之后江山易手刘氏,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住进了尚称完好的秦兴乐宫。之后,刘邦开始建筑自己的宫城——长乐宫与未央宫。长乐宫位于长安城的东南角,未央宫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后建的未央宫规模壮丽。当时,刘邦从外还京,见丞相萧何正指挥营建末央宫,刘邦抬眼见工程相当浩大,不禁怒火中烧,质问萧何:“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儿以重威,且无今后世有以加也”。刘邦听后默然,点头称是。萧何道出了宫室之壮丽对于皇帝的意义。

西汉初年的宫廷苑囿,比较而言尚不算奢侈,因而它无法满足好大喜功的汉武帝的需要。于是他大兴土木,增修了明光宫、建章官,并修缮、扩充原有的富室。至汉武帝时代,汉代宫室在精美、舒适方面已经超过了大公无秦代,规模较之秦代也不为逊色。

长乐宫,周围二十余里,有鸿台、临华殿、温室殿及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长乐官的前身是秦兴乐宫,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惠帝以后的汉帝居未央官。

未央宫,周围二十八里。利用龙首山的地势为台殿,高出长安城。前殿东西五十丈,周围台殿四十三崖、宫十三座,池一个。武帝修缮后的未央宫,以香木为栋檬,以杏木作梁柱,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椽端上以壁为柱,窗为青色,殿阶为红色。殴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黄金制作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清风袭来,发出玲珑的声响。

未央富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钓弋等殿,又有殿阁三十二,包括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温室、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飞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等。又有天禄阁、朱雀堂、画堂、甲观等。

宣室,为未央宫正堂,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汉文帝曾在这里召见一代名士贾谊,二人盘坐于席上,谈至深夜。作为一名外臣,能在皇帝的居处被召见,实是难遇的恩宠。

温室殿,在未央宫殿北,皇帝冬天取其温暖居于此殿。温室以椒涂壁,再饰一层文绣,以香柱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地上铺以毛织地毯。

清凉殿,也在未央宫殿北,皇帝夏居之殿。清凉殿以画石为床,设紫瑶帐,殿内盛夏时仍清凉无比,如同含霜。

桂宫,也是皇帝日常居住的地方,位于未央宫北,用紫房复道与未央宫相连。桂宫内有武帝所喜好的四件宝物:七宝床、杂宝案、厕室屏风、列宝帐。所以桂宫又叫四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