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火红人生
27928000000017

第17章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记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经理、山西省建材行业劳动模 范李逸

见到李逸,是在我到他们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采访完毕的六个多月以后。

六个多月前的那一次采访未能见到李逸。当时,中条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里的其他领导说他到北京出差公干去了。据说,他是要到北京去报批一个大项目,那是厂里将要上马的大项目,而且迫在眉睫,这真的是一件大事。所以,我那次在他那里未能见到他,对我说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人们都知道,我来到曲沃县境内的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是专门来采访他的,遗憾的是未能谋面。这样,我只能在采访完别人后就匆匆离去了。直到6个月后的今天,才见到了他。

这次是在太原与他会面的。

李逸是来省城太原开会的。在他参加完一个与他们企业有着密切关联的会议后的第二天,他给我打来了电话:

“喂!你是李老师吗?”

他说话时的声音压得比较低,而且很虔诚,显示出了一种对我的尊重与歉意。因为我那次到曲沃,他就说好要来太原与我见面,完成那次没有完成的采访。但他就是这次见面的承诺,也已等了足足有六个多月。

“李老师,我在太原开会刚完,你有时间吗?如果有时间,我们在一起聊聊。实在对不起,我一直忙于工作,耽误了这么长的时间。”

我随口告知他,我今天有时间,在哪里谈,请他决定。

他很爽快地说:

“我就在五一广场附近的‘天一宫’宾馆,请你中午一起用餐好吗?”

我随即爽快地答应了。

等我中午赶到宾馆时,才知道,他还在忙工作。在席间我看到,他正在与山西省经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谈项目,当然,在席间我也看到了几位山西省经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他们之间有什么合作项目及进展情况,我没有再去询问。

让人感到奇巧的是,山西省经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这位领导的老公,恰恰又是我的老朋友,于是,在我的建议下,把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那位朋友也约来了。这当然很巧,但也很高兴,我与山西新闻出版局的这位领导也有几年未谋面了。我们很熟,在席间喝了不少酒,大家都很愉快。

唯一的遗憾是,李逸竟然滴酒不沾,他说他从前很能喝,比我喝得还多、还猛,但现在不行了。他说他的肝脏出了毛病,有了号,而且是3个号。这让我很震惊,也很意外。这样忙碌的工作,像他这样的身体能顶下来吗?

我在观察着他的状态,从外表上看,他身体很壮,他上衣是穿着一件衬衫,我问他,你穿这样薄不冷吗?他告我说,他里面穿了一件保暖内衣,还拉开衬衣让我看。真的是,这是一个常年忙于工作的人,是一个很难让自己休息下来的企业领导。但看起来他面色红润,是一副很健康的身材和体格。

他为了让我喝酒尽兴,专门安排他的办公室主任陪我喝酒,他说他在下午回去的路上自己开车,让办公室主任陪大家喝。这样的安排,也真的让我感动了,他的办公室主任我认识,六个多月前去他们那里采访召开座谈会时就见到过,我记得那次他还发了言,也算是一个熟人了。

饭后,我在他的房间里开始了没有完成的采访,接着六个月前的采访进行。

他是一个很实在的人

“天一宫”宾馆,以前我曾经来过,这是太原市内地段比较好的一家宾馆,也是位居中档的一家宾馆,完全是中式的装修风格,里面典雅的设施,让人感到了一种舒适。

我在他入住的房间里与他攀谈起来。正午的阳光射进房间,室内充满了一种暖意。

这时的我,才下意识地打量起李逸来。

李逸是个中等偏下的个头,也就是一米七的个头。李逸说他的体重是84.5公斤,看来他的体重超标了。他告诉我,他出生于公历的公元1970年5月4日,按农历算,他是3月29日的生日。他是个70后。

李逸告诉我,他的祖籍是山西运城稷山县人,他的家乡是稷山县黄华古镇,父亲是一名林业工程师,在县里供职,已退休。他的母亲一直在家里做家务。他告我,他父亲今年才67岁,母亲65岁。

我们由此谈到了他的经历,他说得很简单:他的小学、中学都是在镇里上的,也就是他的老家村里上的。等他上高中时就到了稷山中学,上大学是考进了西北轻工业学院,那是在西安就读的。他还在西北科技大学读完了博士研究生,那是哲学博士学位。他在上学期间是一帆风顺啊!在学业上是一路辉煌啊!

他说:

“我从学校一毕业就走进了当时的建材行业,直接走进了当时的水泥企业,而且一直工作至今。”

我听完他的这句话,沉默了半晌,真的,他走的路太直接了,也真的太顺利了。

他从学校直接走进中条山新型建材集团公司的大门,一直干到现在,一路走来,他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了这家水泥厂的当家人。当时,他经过分配是先进入到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水泥厂工作的。他从一般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层干部,然后是副总经理,然后是总经理,他曾先后在生产车间实习。先后担任过班长、化验室副主任、煅烧车间主任、化验室主任、生产副厂长、侯马分厂厂长、新型建材公司副经理、一直做到经理。在他们集团没有“总经理”之说,他们这里的经理就是总经理。这就是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李逸的人生经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平凡。他从进到曲沃,去过侯马,然后返回曲沃,就再也没有离开曲沃。在他的工作历程中,他经历了从立窑到旋窑的水泥生产升级过程。他亲身经历了中条山水泥企业的不断革新和升级换代,从这家水泥企业的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他都是这里最知情的人,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言谈中,他和我说到了他们厂的发展历史。

他告诉我,他所在的这家水泥企业,是在2002年建成投产的,投产后,当年生产水泥20万吨。到了2006年,厂里上了新项目,那是一条日产水泥熟料2500吨的生产线。

李逸说:

“我从进厂时的技术员做到了化验室主任,而后,我在28岁时提升为副经理,2008年做到了这个厂的经理,那是我们中条山有色冶金总公司下面最年轻的经理。在我担任经理以后,我并不敢停息,我们必须开拓前进。在2007%年,我们厂又上了一条日产熟料4000吨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上马,我所在的厂由此成为临汾市境内水泥产量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如今我已经年届四十,是个不小的数字了。这么多年,我就是在这家水泥企业度过的。”

他在说话间流露出一种感慨,我认真地看了看他的面部,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精神的人,眉宇间流露出一种自信和智慧。古人说四十而能立,他真的能立起来了,在一家这样的水泥企业当一把手,那是一副不轻的担子啊!他居然能挑得这样轻松和成功,确实必须有着超人的智力和胆略才成啊!

我问起他的家庭,他告诉我,他的妻子在曲沃县教育局工作,那是一位人民教师,年龄比他小一岁,她已经是39岁的高级教师了,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现在职业,是国家公务员,李逸告诉我,他还说出了他妻子的名字叫吴婧,他告诉我,他家的住房面积是133平米。

由于李逸下午还要赶回曲沃,而且我们在他的下榻处已经聊了有一个钟点,我就在仓促中说了一句,你休息一下赶路吧!他才解脱了。

他告诉我的最后几句话那应该是很重要的,他说,他们厂的产值是4.5个亿元的人民币,他们厂的利税达到了5000万元,这在曲沃县是排名第四位。

其实,据我的了解,李逸在很早以前就被上级单位破格提升为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水泥厂的生产副厂长,那时,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水泥生产机立窑的生产工艺,他在生产副厂长的工作岗位上,在他指挥生产的同时,看到了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和发展,尤其是看到了国内水泥生产行业的更新换代,尤其在沿海,已经是在超前发展了。但在内陆许多省份,仍然抱残守缺,面对这种形式,看到的是很严峻。特别突出的是,许多企业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很多,摆在了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李逸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开始了新的尝试核心的策划。

2003年底,李逸在经过报请上级批准后,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水泥厂侯马分厂开始启动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几百万元的投资。李逸在担任侯马分厂的厂长后,大胆创新。这个厂在2004年投入生产后,侯马分厂产销两旺。2005年,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大好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李逸提出要上马新型水泥干法熟料生产线的建议。这个建议引起了上级公司的大讨论。

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一个集矿山开采、选矿、冶炼为一体的大型矿山集团企业,他们有着50%多亿资产,他们主要集中在以铜为主的产业链上。对于李逸提出的上马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的意见,经过反复酝酿,反复讨论,甚至是争辩,才最后做出决定:在2006年上马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这是一次新战役,是一次创新的战役。这个新项目的上马,是整个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一次大飞跃,大进步,大发展。由此奠定了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大跨越的起步。

这个项目起步很快,是在2006年五月开工的,那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和奠基仪式。同年6月18日开始土建工程,9月14日开始设备安装,2007%年2月10日开始送电,3月27日开始举行点火庆典仪式,3月29日各系统独立试车,4月12日2500t/d生产线全系统联动无负荷试车及负荷试车,4月28日回转窑升温烘炉,5月4日出熟料,并进入试生产阶段,6月15日开始出水泥,6月18日成功举办了投产剪彩仪式并经过了调试生产。

在这整个过程里,李逸作为主持生产线全面建设的驻工地经理,用他最大的魄力、智慧、心智、完成了这个很大的动作和作业,他带领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光辉的使命。他全身心地主持了这条在当时山西南部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与施工。工程完成后,各方面的评价随之而来。这条生产线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偏居一隅的中条山有色冶金公司水泥厂内小立窑水泥一下成为了摇身一变,跃居成为山西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正由于此,山西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已经实现了达产达标,日产熟料2700吨以上,水泥产量2000吨以上,可以生产通用32.5、42.5、52.5、32.5R、42.5R、52.5R等多样性的各个品种的水泥产品。这些优质产品走向市场,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和赞扬。这里产品全部供应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使用,由此填补了临汾市高端水泥市场的空白,山西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建设,而李逸由此成为了知名的闯将。中条山牌水泥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荣誉。

水泥生产上去了,牌子闯出来了,但李逸仍然保持低调,他说:“质量要胜人,价格要低人,服务要感人。”

李逸的这种语言真的很感人,他是出自肺腑的心里话,他没有半句虚言,他代表了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全体员工的心声,也表达了建设者们的豪言壮语。李逸的多年来的出色表现让人们信服,也让人们看到了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出路和前景。全厂员工由衷地佩服他,也由衷地信服他带出来的这支敢于打硬仗的队伍。

很正常地,李逸获得了许多先进称号。人们称他为“拼命三郎”,他的锐意创新和大胆开拓,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他先后获得了临汾市先进个人,成为了劳动模范,生产标兵。他还成为了曲沃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所在的企业,也获得了由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办公室授予的“山西省建材行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们的工厂被曲沃县授予了利税大户的称号。

诱人的厂区

我在中条水泥集团采访了好几天,让我受感动的有许多事情。其中之一是在厂区内看到了这里的优美环境和管理者的匠心。

我在办公楼内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许许多多发人深思的标语口号,那都是些哲理名言,但却通俗易懂,也容易让人反思。正因为如此,我在走廊里人真的像观光一样看着这一切。

有一句话,很大胆地说出了一条真理:

“不愿奉献的人无权要别人奉献。”

还有: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这是一句寓意非常深刻的人生格言,也是人生的座右铭。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让人深思不已:

“公道为官德,正派是人品,做官如做人,谋事先思民。”

“原则是铁,方法是棉,公道正派,润物无声。”

可以说这些都是些警句,在鼓励着人们前进。

对于人才,在他们办公楼的墙上也有叫人深醒的话语,那是一种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到位:

“留住人才就是留住未来。”

只说不做是虚干部,只做不说是实干部,又说又做是全干部,善说巧做是好干部。

“言之有度行有规,正己及人见慎微,从我做起身先卒,以身自率鸣心扉。”

“命运负责洗牌,而出牌的是我们自己”。

“多思考点,少抱怨点,多奉献点,少埋怨点。”

“情、理、法,勿忘法为先,权、钱、责,勿忘责为贵。”

那每层楼的要紧处,醒目处还有许多,都放在让人看得到的地方,对这个单位的干部群众起到一种启发诱导和警示作用。我在那里的几天内,几乎每天上下楼都在观察和品味这些标语的寓意和它所产生的影响,确实不可低估它的作用和效力。这是强大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足以说明这里的领导者的匠心和水平。

这里的许多标语口号,装饰很精美,在办公楼里的墙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一种高雅的点缀。看出来,这里的这种文化含量,是一种领导者思想和文化水平的体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的体现。我很看重这种文化与素养,这对整体提高员工的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后来,这里的办公室的同志说,这是李逸一手策划的,有许多标语口号是出自他的手笔,出手不凡啊!思想境界和水平跃然墙上,从中可以看出了李逸的深思熟虑和卓尔不凡。

那是一次现场会

我记得是去年夏天,我曾经在这里参加过一次现场会,那是一次由山西省建材行业办举办的现场会。

在那次会上,是李逸总经理所管辖的中条水泥集团利用余热搞起了发电,那是山西第一家用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的企业。李逸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而且大大地节约了厂里的电费开支,成为山西所有水泥企业中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的领头羊。

在那次会上,因为李逸是在忙着会议上的事,没有来得及说话。但是,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很精明的人。那天,来自山西建材行业的许多厂家,都在听取和了解李逸关于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经验介绍,李逸那天是穿着工作服出场的,还戴着安全帽,一副工厂领导的装束,很干练,也很得体,开完大会,他还带领大家走进车间,到现场参观。

那时我第一次到中条有水泥集团,对这里的环境很陌生。但是我看到,这里的厂区很开阔,而且也很大气,厂里的办公楼右侧,是一大片厂区,比肩而立的、蓝色的、粗大的桶状物耸立在办公楼的右侧,成为这家水泥企业最壮观而神圣的标志。那些成片的厂区内的桶状物构成了这家水泥厂的生存基调,向人们倾诉着它正在运转着的高昂旋律。其实,它在年复一年地向人类吞吐着、奉献着大批量的士敏土,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构建着人类的居住环境和交通文明。从而形成了这家工厂文明生产的交响乐。

在这片土地上,作业现场人行梯子规格化,通风系统合理化、管线敷设标准化、作业现场人行通道通畅无阻、各种物件摆放合理整齐、各种安全设备设施齐全可靠、安全警示牌位置得体醒目、色调符合安全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厂里的绿化让人赏心悦目,道路两旁绿草铺地、花团锦簇,鲜花的香气洋溢在厂区上空,弥漫在人们心中。这个工厂的绿化系数已经达到了30%以上,绿地面积也真的是一种装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优越的环境。它在告诉人们,今天的工厂式花园工厂,人们在花园中劳作,是一种享受。美好的环境可以让人们忘记疲劳和忧郁,给人们带来愉快和幸福。

厂区的办公楼是一坐并不很高的楼体,是一个只有五层高的工作场所。就是这座楼,指挥着这个工厂的文明生产和运作,生产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办公楼窗明几净,玻璃窗户在阳光下闪烁着灿烂的光韵,办公楼明丽而诱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家管理的很好的工厂,从中可以看到这家工厂管理者的水平和匠心。

办公楼的右侧,在一座高台上,横卧着一个巨大的圆形半球体,浅褐色的色彩使厂区内增添了活力和欢乐气氛,刹那间让工厂变得庞大和壮观起来。

在这个球体的右前方,是这家企业的生活区,一大片色彩一致的平房摆放在平展的土地上。生活区内有运动场地,也有职工宿舍,还有其它生活设施,诸如职工食堂就在这里,这一大片生活区,并不散乱,摆放得颇为整齐和雅致。

由于是现场会,来自省内各地建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建材行业管理人员有三十多人,大家都住在了曲沃县城的曲沃宾馆里。一早开车来到厂里开这次现场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学习中条山有色冶金公司水泥厂的余热发电。这是山西省内第一家水泥企业纯低温余热发电的项目,这是在山西省内的创新之举,是山西省内水泥企业纯低温余热发电的领跑者。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新成绩。

我们走进了车间,车间内也很干净和整洁。

李逸向参会人员介绍着纯低温余热发电的诸多技术指标和相关数据,实际上,他们是很好地使用了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利用电厂的废镁渣、煤矸石做原料,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利用水泥余热纯低温进行发电。李逸还谈到了与地方电网的接轨并网的问题,由于是大会活动,我并没有时间和李逸单独交谈,只是中午在他们厂内就餐时才有一个碰杯的机会。

那天也只开了三桌饭,就在他们职工食堂的包间里。那天我们是在一个包间里,饭菜很可口,也很丰盛,大家在对这家工厂赞誉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经验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满载而归,尽欢而散。

这只是很短暂的停留,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它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是一个管理得很好的企业,是让人从中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企业,应当说,这里有着一个很强的管理团队,而且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因而成就了他们的许多理想和美梦。真的很不错。我带着很不错的印象离开了中条水泥集团公司。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水泥企业

对于中条山水泥集团,我了解得很少,我只知道他是中条山有色冶金公司的下属二级公司,是一家国营企业。

经过我的这段采访,了解到这个水泥企业是从2002年才开工建设投产。2006年又上新项目,一年后建成投产后年产就达到了200万吨水泥的产量。由此达到了建设工期、调试速度、产品产量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水平。后来又成为了山西省首家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企业。

在水泥生产方面,仅在2007年投产的半年时间里,就实现了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利润达到400多万元,产值近1400多万元;到2008年,这家水泥企业的销售收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500多万元,实现利润2300万元,产值达到了28000多万元;2009%年,又是一个新台阶,销售收入达到了25000多万元,实现利润3300多万元,产值一路飙升,达到29000万元。2010%年,前面已经从李逸总经理的采访中得知,厂里产值达到了4.5亿元人民币,利税达到了5000万元。

三年后,他们已形成了与曲沃盛源粉磨站、襄汾腾达水泥厂、三泰水泥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了临汾市境内最大的水泥集团,进而成为了山西南部主要水泥生产基地之一、山西省内最大的水泥企业之一。

这个企业不仅在自身建设上做出了成绩,而且在回报社会中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为繁荣地方经济和共建和谐农村也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本着“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原则,吸引当地社会能力进行采矿运输,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支付当地运输采矿农民4000万元以上的运费和工资等各项费用。大大地支持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步伐。为了当地农民运输车辆的畅通,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还出资500万元修成了高标准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村人口和运输专业户的出行和运输。这个企业还为当地农村修建水塔,可以使当地农民稳定地得到自来水供应,便利了农村人口日常生活。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还从当地村镇范围招用农民工42人,目前这家公司劳动力中有10%使当地人,另有本地运输车辆80台在跑本企业运输业务,占到全企业运输车辆的40%以上。

正因为如此,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还获得了县里授予的“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这是一个年轻而有作为的团队

我在这里采访,看到了这里的许多新气象,得出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年轻而且有作为的团队。

一是厂龄年轻;二是职工队伍年轻:全厂员工60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32岁;三是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平均年龄也很小,只有44岁,是一个团结战斗的团体。这个班子的领头人、总经理李逸只有40岁的年纪。

李逸是带头人,他也确实是在带头干。

李逸常说的一句话是:

“一个人,要有一点精神,才能不断进步;一个企业的领导团队,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带领企业走向兴旺发达。”事实也是这样,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中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份工作,才取得了公司的良好业绩。

李逸是个没有星期天的人,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切从公司的发展出发,这就是他的宗旨。

这个企业的精神状态很好,他们面对水泥行业的竞争和挑战,成为这家企业“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着产品“做优、做精、做强、打造水泥航母”的企业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他们在理念上保持先进,在管理上实现科学管理,突出核心能力,带动整个企业向着高、精、尖的目标跨越。

为了强化管理,他们投资300多万元购进微机控制电液式水泥压力试验机、进口x荧光分析仪等高新设备30多台套,建成山西省内最先进的水泥实验室,配备专业技术骨干,并以实物质量比国家标准高出一个强度等级的质量标准,严格监控每个工序产品质量。与此同时,他们组建了以质量检验为主导的质量监控中心,成立了集团公司诸多二级单位唯一的市级技术中心,将单纯的质量检测机构改变成为监控生产全过程的中央控制室。同时建立健全各类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树立质检部质量管理中心的绝对权威。依据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先进的工艺条件、完备的均化设施,着重抓好均化设备及岗位人员的管理,加强进厂原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的均化,强化均化效果,确保质量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他们还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日常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在管理上始终保持着高起点、高水准,这使他们的管理和产品质量能够一直保持着先进和优良的状态。

从2009年起,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本着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不断借鉴了先进工艺配料方法,成功地采用镁渣配料方法生产水泥熟料工艺,使本企业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熟料3天强度达32Mpa,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3.5Mpa,28天强度达到58Mpa,比2009年同期提高3Mpa,2010年生产水泥熟料掺加量比2009年各种水泥熟料掺加量降低5%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目前已经申请取得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增值税优惠政策,年减免税费1000多万元。

李逸的用人策略

我第二次来到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后,在这里整整待了三天时间。

那也是事有凑巧,侯马市恰好邀请我在那里参加了三天的侯马古都文化节高层论坛,也即是一次讨论侯马如何转型跨越发展的专家研讨会。邀请的专家来自首都北京和山西省城太原及西安等地。散会前,山西省建材行业办联系了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总经理李逸,李逸派车专程到侯马平阳宾馆来接我。

不巧的是,那天我并没有见到李逸,接我的人说他出差了。我在厂里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安排下,开始了对李逸的采访。

我见到了厂里的许多中层负责人,他们给我讲述着李逸的作为和处事。

厂里人力资源部部长马卫国告诉我,这是个只有330名员工的水泥企业,这个企业近十年来没有进来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新人。这就使这家工厂出现了人才断层。马卫国说:

“李总2008年上任担任总经理,2008年~2009年就引进了本科学历的知识人才21人。这21人中,有信息化管理、水泥专业、机械专业等方面人才。在这21人中,有些是中层管理人才、本行业的优秀人才,短短两年就引进了三人。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真实写照啊!”

马卫国指着在场的一名部长说:

“在场的席部长这样有着本行业专长的人才就引进了三位,这就是我们李逸总经理的用人方略。”

这个话题说开来,大家也就有了讨论的内容。大家谈开了李逸在厂里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质检部长席刘奎说:

“李总思想比较超前,用人方面善于用别人的优点,不拘一格,他是在讲道理,人尽其能。他从集团公司、闻喜县、天王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调来了一些人,胆大,敢用人,会用人是他的特点。”

还是马卫国接着说:

“李总为了搞好厂里的技术培训,专门把办公楼的整个五层作为培训基地。那是180平方米的大厅,厂里在那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巡检人员等等。他从安全抓起,在这两年内,走出去培训,开研讨班,尤其是向先进企业学习,成为厂里的培训方向。”

马卫国接着说:

“李总曾经派我们的5个人去四川成都拉法基水泥厂学习,那是中国西南水泥第一大户,我们厂的五个人在那里学习管理;2008年,我们厂又派人到武汉理工大学学习一个月,那是一次短期培训,对水泥进行动态掌握,这六个人回来后上了我厂的第二条生产线。那是一条日产3200吨水泥的生产线;2008年,李总又派六个人去洛阳中国水泥协会培训中心中水技术网学习,还派3个人到郑州参加遥控技术培训班学习;2008%年派8个人到兰州参加化验室主任培训班,其中也有车间主任和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在培训方面做出了许多选择,而且也舍得出人、出钱。”

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做了不少。

他接着说:

“我们厂最新的大学生是武汉理工大学水泥专业的四个人,那是在李总到武汉举办的招聘会上招来的。”

那是一次很有趣的招聘会,李逸总经理的天才演说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李逸在这家大学的招聘会上发表了短暂的演讲,那是个人魄力的展示,也是个人魅力的展示,那四个大学生竟然跟着李总来到了山西曲沃县的这个县城郊外的水泥厂里工作。

我听完这样的介绍,真感觉到在李逸身上有一种魔鬼般的演说才能啊!于是我决定会一会来到这里的几个大学生们。

与大学生们在一起

果然,在我的要求下,厂办副主任王建给我找来了四名大学生。我们在一起座谈,确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会议室里,这几名大学生坐在了我的面前。他们是来这里工作的大学生中的一部分。

他们几个全是男性,而其中有三个是来自湖北的大学生,另外一个是来自陕西。这四个人的名字是:

吴济武,湖北黄冈县人;

刘海波,湖南永州人;

陈万金,湖北武汉人;

鲁新伟,陕西咸阳人。

他们坐在我面前时,我感到了一种震惊。离开了南方的老家湖北,来到了被人们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山西,最少是水土不适应吧,再就是山西的经济不发达、收入低、观念落后也是人所共知的啊!还有一条是有人认为,山西人的生活水平要比南方相对低一些。再就是来到山西的这个小县城,等等等等。那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里,这家水泥厂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工作目标所在地啊!

已经定位在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质检部的刘海波先打开了话匣子。他说:

“我家里人说,自己的事自己决定。当时我们班是30个学生,毕业后,只有十来个就业,我是其中的一个。其他人中,有十来个人考研,5个人待业,有5个人去了广东东莞工作,也有个别女同学去了浙江南方水泥厂工作,还有两名同学是学硅酸盐的,他们回到了家乡的水泥厂工作。那家水泥厂设备、技术都不理想。我来到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工作,是看中了这里是2007年新建的水泥企业,作为专业对口,我选择了它。当然,这里的设备先进,是从国外进口。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水泥生产工艺、管理方面是属于中上等水平。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国有企业,如果是私企,在那里工作的人个人自由就会少些。”

刘海波顿了顿,喝了一口水,接着说下去:

我曾经听了冀东水泥厂的招聘演讲,听完了他们的演讲,不知为什么,让我失去了信心。

“李逸总经理召开的是小型的招待会,李逸总经理演讲时,听起来很轻松。我们这些武汉理工大的学生听起来很入耳,作为一个厂长来到这里,还有中条山有色冶金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也在现场,这让我们很受鼓舞。李逸总经理强调说,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正在发展中,在建二期工程,前景很好,有着广阔的天地,大学生们在那里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这对我们是极大的诱惑。”

刘海波告诉我,他和吴济武、陈万金当时就决定了到这家国营水泥企业来工作。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觉是,对国营企业有好感。他们说,私企没有多少人情味,管理方式就像做生意,随意性比较大,生活圈子局限性太大。所以他们选择了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来工作。把自己定位在这里。

参加座谈会的另外一名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张垠说,他是运城夏县人,今年28岁,来这里后分配在生产部工作。他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公司都给每人配备了电脑,在宿舍可以上网,可以查资料,整个办公楼的五层是他们的活动场所。

他们来到这里后,感觉到这家公司员工们的思想蛮开放的。他们对于李逸总经理的印象很好,说李逸对人才比较重视,没架子,也没有代沟,说话有共同点。

在座谈中,这些大学生们对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回避,他们说,现在他们的宿舍是六个人一大间,大约有30多平米,是过去的办公室。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宿条件会有改善,而且不会太久。他们在这里有食堂,企业有补贴,他们个人每天吃饭花十元钱,一个月才300元的伙食费。应该说,这些大学生更注重的是,他们所学的专业在这里与工厂实际更接近,更能学有所用。

鲁新伟说,他们大学毕业的全班25个人中,他是在2008年来到这里的,他们班的其他人中,有5个考研,有3个到了四川长江液压制造公司工作。其他的人各有出路。鲁新伟认为,国企能够注重职工的权利,也能注重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挥和科技方面的发展,而私企就差远了,所以他选择了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工作,他现在公司的生产部就职。

听完了他们的谈话,我很有感触。今日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面,更多考虑的是人性化的、人格化的环境和条件,还有发挥专长的实际可能。他们对地域的选择放在了第二的位置。

我从中想到了李逸在用人,注重人才方面的许多做法,他是把人才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伏下更多的潜力和后劲,在这样远离大城市的地方,能够把大学生吸引到这里,这就是管理者的魅力啊!

李逸是个超强者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命脉,质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为了质量,李逸使出了他的所能。抓经营、抓管理、保质量、创品牌,围绕的中心还是质量,达到的目的是效益。

李逸在这些方面都是强者。

他首先抓住的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并且把他形成合力,然后实施在各项工作中。他很注重高标准,也有严要求。这个团队,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这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他们始终处于领跑的第一线。他们始终在思考着公司的发展机遇,在排解着各种难题和麻烦,在不断探索着公司的发展前景,规划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不断总结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终于让自己的企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从永济水泥厂来到这里的原料车间主任高永振说:

我是今年从永济清华水泥厂调来的,来到这里,感觉到这个企业发展势头很好,我所在的原来的单位一直使用立窑生产水泥的企业,比较原始,可能会被关停。我来这里后,才知道这里是临汾市最大的水泥厂。而且还比较现代化,有其在科学管理方面,比其它单位更为出色。

“就拿我在的原料车间说,那是一个直径80米、能堆放3500吨石灰石的大仓库,那里是让原材料变为生料的仓库,那里是平铺、直取,是循环的、自动化的,这是投入400万元,在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

高永振接着说下去:

我们还有辅助原料堆场,那是120米x60米的堆场。在这里堆放煤、煤矸石、废渣、镁渣的场所,这里有自动堆放机、自动取料机在操作,安装有空调和降温设备,那是很先进啊!

利用废渣和废料,用来生产水泥,这是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特色之一。而用来操作的机器设备,那是比较先进的。4.6m×10m+3.5的烘干仓中御式烘干机,用来磨碎生料、熟料,可以磨成粉,设备和技术都是先进的。这都是在李逸总经理手里亲自抓紧建起来的。

高永振告诉我,李逸总经理的工作时间表是比较固定的,他在每天早晨的7:20来到办公室。在这里,负责生产环节各个部、室,生产技术骨干每天在这里开早会,协调生产各个环节,安排当天的生产任务,每天早上总有20来个人在这里参会。而厂里的工人们是在每天早晨7:40上班,他们是每天要提前二十分钟到现场,天天如此,就是周六、周日的早晨,早会也照常进行。这个惯例是从建厂以来就一直坚持下来的。

在这个早会上,照例是要汇报前一天的生产运行情况、销售情况,由中央控制室主任汇报。汇报的内容还有:原材料进厂情况,各种标号水泥、熟料销售情况。在早会上,各车间、部室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在会上解决、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在一般情况下,会议结束后都要下去检查,到车间、部、室去检查,但李总不一定在那一个岗位上出现。他有时会半夜三四点钟出现在生产第一线的岗位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他办公室的灯光晚上八九点钟还在亮着……

李逸善于思考,也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他提出来的口号常常是带有哲理性的,常常发人深省。比如:“成本要低人,质量要胜人,价格要引人,服务要感人”。坚持“做优、做精、做强、打造水泥航母”。这是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长期凝聚成一种企业精神,形成了一种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着企业的前进。

抢商机、占市场,打好销售战

李逸在抓好生产质量、产量的同时,他紧紧抓住了市场销售这一关。李逸常说:

“命运负责洗牌,而出牌的是我们自己。”

其实,在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李逸的思考,那就是对市场的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在水泥市场的主动权,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这应该是李逸无时不在考虑的重要问题。这种产品成为商品,商品成为资金来源,然后再投入,再产出,这应该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李逸在这个问题上一点也不含糊,他始终在考虑着把握市场营销的主动权,不断赢得商机,以最好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这也是重中之重。李逸并没有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也没有把自己的思维停留在经营管理上。

他首先为自己的产品定位,用“中条”牌水泥的信誉度以及旋窑生产出的高质量水泥为起点,凭着多年来形成的“中条”水泥品牌的优势,更靠着“统一质量,统一品牌,集中销售,单独生产,独立核算”的经营之道,确定了适销对路的产品营销策略。他们在曲沃、侯马两个分厂进行销售整合,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完整的销售网络。并且与有着经营实力的曲沃圣源粉末站、襄汾腾达水泥厂、三台水泥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起了以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为轴心的水泥集团。

李逸常说,一个完全的企业,做的不是产品,而是销售。因此,拥有一支道德素质高、业务素质精,敬业爱岗的营销团队是做好销售、赢得市场的关键。李逸把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销售部作为公司的对外窗口,抓好销售部的人员配备和培训,以提高销售部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基准,打好销售仗。

在销售部,首先是要把现有人员进行整合,把有战斗力的、有朝气和能力的年轻人放在第一线,到现在为止,销售部的人员平均年龄也成为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所有部门中最年轻化的部门,销售部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

与此同时,他们抓住了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确定责任制,完善各种销售制度,规范经销商和客户案管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实行了严格的问责制,同时开展了奖励制度,赏罚分明,极大地调动了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以制度约束人,以行为教育人,以相关规定激励人,使这个销售团队在销售领域里很快亮剑,打出了一片天下,做出了辉煌的成绩。到目前为止,销售部的销售半径已经延伸到150公里,并扩展到7个大区,形成了50多个销售网点,还建立起了100多人的业余销售队伍。几年下来,他们陆续建立起以四川省、甘肃省为重点的外省销售区;以山西忻州、介休等地为目标的外地销售区;以临汾本地为重点的销售区,运行着覆盖式销售网络,由此奠定了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庞大的、由近而远的销售辐射网。

在打销售仗的开始期,李逸是带着市场销售部长张锐的三名销售骨干进行了市场调研。他们的足迹踏遍了临汾市及其周边的17个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全盘出动,打了一次强硬的销售战。在这场战斗中,李逸亲自挂帅,坐镇临汾主战场,而且带病坚持在第一线,他白天会见客户,宣传自己的品牌,在推销产品上大打主动仗。到了晚上,他才有时间输液治病。在他的带领下,销售队伍越战越强,他们团结一心,冒酷暑战高温,把临汾各县市的所有工程进行了摸底排队,确定了36家重点用户,并将这些用户进行了划区域的市场细分,并由此确定的责任人,在此基础上,销售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年11月份,他们取得了水泥、熟料双双突破三万吨的好成绩,那还是在2007年的时候。

到了2010年,水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来自本省运城威顿、河北冀东的水泥销售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对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水泥销售的网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影响到销售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以李逸为首的公司决策层,对市场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他们决定扩大销售队伍,把销售网点工作细化到临汾市的各市、县、乡镇,采取灵活的多种销售策略,并通过多种销售渠道,进行所涉及地区的工程普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划分区域,确立重点用户,明确了责任人和服务人。就这样,凭借着“中条”牌水泥的品牌和市场信誉,这种市场信誉是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凭着这种诚信声誉,他们再一次拓宽了临汾市场。他们以比周边同类水泥每吨高出30元的价格,占领了临吉高速、临长高速、临汾北外环高速、大西铁、中南通道等国家和山西省重点工程市场,还有临汾民用住宅楼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依托网络宣传,将“中条”水泥远销到四川、陕西、甘肃等省。

2010年的这一次大型的销售出击,稳固和扩大了原有的市场销售渠道,“中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提高。2010年6月份,中条水泥销售一举突破了10万吨,达到了十万三千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而2010年全年销售水泥150万吨,比2008年的年销售70万吨、2009年的年销售水泥100万吨、2010年销售了水泥150万吨比2009年超额了50万吨,极大地调动了本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外运散装水泥,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装备了大型散装车辆70多台,袋装运输水泥的车辆100多台,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面对的是社会汽车运输公司,有运输公司统一调配车辆,这些车辆中,有一部分是附近村庄里的老百姓购回私家车在跑运输,这也是帮助村里人富起来的一种办法,是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让我想起来了,我来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第一天,我们乘坐的小车就是从许多大型运输车辆的夹缝中钻进来的。那么多的运输车辆在那里排队等候装水泥,实属罕见,这是我在其它我曾经走过的水泥厂见到的,也是一种奇观。

销售部副部长郭吉选说:

“我们企业每天销售水泥、散装水泥3500吨的样子,最高时每天销售水泥、散装水泥达到3800吨。从2006年开始,我们企业销售的水泥从不欠款,每吨售价为260元,每天收入近百万元。我们的熟料,每天销售1800吨。面对大型的工程,阳城——翼城高速公路;闻喜——垣曲高速公路;临汾——吉县高速公路;长治——临汾高速公路;临汾——大宁一级路面;闻喜东镇——陕西合阳高速;大同——西安高铁等等,我们面对公路、铁路等大型通道工程和许多大客户,每天大部分散装水泥,有公司的运输车送货到工地。李逸总经理把销售工作放在了第一的位置,销售部配备了29名能打能拼、年轻力壮、思维敏捷的工作人员,活动在销售战线,在水泥质量和信誉度很高的前提下,销售成为了很重要的抓手。在我们企业,职工都能在这里待住,职工队伍很稳定,不存在跳槽的问题发生。”

郭吉选副部长说得很肯定,他也很为此自豪。我听着也在赞叹,这是李逸抓在了点子上,为厂里生产出的高质量水泥找到了出路和通道,这样的企业肯定能发展起来,而且会越发展越好。

财务部长郝金环说:

“财务工作也是李逸总经理一手抓,他主要抓成本控制,他经常了解情况,进行成本分析,他对成本控制是比较严格的。每个月进行成本分析,对各个车间的原材料消耗进行摸底,并且再找相关人员想办法,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对于资金的使用,采取了预算管理,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在治理环境上的大手笔

李逸在抓好生产和销售的同时,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节能减排和环境的治理工作。他也在厂区内打了一场环境整治的保卫战,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公司的后勤部长秦俊平告诉我,仅2010年3月份,在每年都有投资和整治的基础上,又投入了十五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如果加上人工费用,那是20万元的数字。

秦俊平说:

“到2010年,我们在工厂区内和周围,已经绿化、香化、美化中看到了成果。现在整个厂区内,有12个品种的树木。今年种的是桃树、法国梧桐、绿皮桐、雪松、白杨树、小龙柏树等,数量达到1500棵。到目前为止,种树的总量已经达到了4000多棵,绿化面积达到了300多亩。我们原来还栽种了冬青、塔松、红叶梨树、大塔松等,还种了不少樱花树。在施工中,全部由本厂的职工进行作业,实施了机械挖坑,成活率在92%左右。”

秦俊平顿了一下,接着说下去:

“建厂时,第一次绿化花掉了100多万元,绿化面积达到了300多亩。我们种的草坪,一开始便实施了喷灌,全部自动喷淋,使用经过处理的厂内污水进行浇灌。在水池内,我们还建设了养鱼池三个,共有1000平方米的水面。2009年放养了鱼苗,鱼已经长到了二斤多重。”

秦俊平的话真的打动了人,我在院内看到的满目葱茏,让人赏心悦目的场景,真是这个企业环境保护的成果,让人从中品尝到了现代化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

关心职工生活是李逸的一大要务

李逸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在用人上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抓生产、抓销售上也常出重拳,在技术革新和节能减排上不断出奇制胜,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舍得投入而且卓有成效,在生活上他也懂得关心人、爱护人,在关心职工生活方面也用心良苦,动了一番脑筋。

李逸非常关心职工的生活,他非常关注厂里职工的生存环境,这种关心,要从厂里生活用水的事说起。

原来,厂里的生活用水质量不过关,也就是没有达到用水的最低标准,水里的含氟量高,在人们长期饮用后,容易使牙齿发黄,而且长期喝下去,极容易患骨质疏松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7%年底,厂里果断地投资了一部分经费,购回了一套科学处理水的仪器设备,在经过水处理器的处理后,使这里的水质有了很大变化,水质完全达到了纯净水的纯度。经过临汾市有关部门的专门化验,水质已经完全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在解决水质问题后,为了解决全厂职工的饮用水的方便,企业又动用了一笔资金,为每个单位和相关办公室全部配置了饮水器,这就使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的饮用水科学化,上了一个新档次,这是一次饮用水的质的飞跃。就这样,全厂彻底解决了多年来未曾解决的职工的饮水问题。

对于厂里的职工食堂,解决职工吃饭问题,李逸也是用了心思,花了大力气的。

在食堂改制前,食堂是由私人承包的。那时的情况是,饭菜价格太高,而且无法保证饭菜质量,食堂内部的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也很不理想。当时的经营者,只是片面地从盈利出发,不从职工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考虑,造成了食堂管理和伙食不受职工欢迎的这种局面,工人们接受不了,而且反映比较强烈。

鉴于此,李逸和企业的领导层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经过了班子成员的反复的酝酿和讨论,决定对食堂进行改制。

改制,分成了两步。一是首先投入了10万元资金,对食堂内部进行了全面的装修、美化、改造,对食堂内部的所有墙壁进行了全面的粉刷,对食堂内部的厨具、炊具、碗柜进行了清洗、消毒和保存,这是一次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过程。在此基础上,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给单位每个职工购回并发放了一套不锈钢餐具,供职工们日常使用。在这些程序进行完毕后,这里基本上做到了职工食堂用品的卫生和合格。

对于食堂内部管理,他们实行了包餐制。他们请来了有一定水平的六名厨师,进入食堂改制运营中。企业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实行包餐、包工资、包饭菜质量。还让他们持平经营。而且提出,所做饭菜质量和价格,必须让职工满意。规定了每天早、午、晚三餐,要适应企业内部工人们三班倒的就餐需要。职工的家属也可以在食堂就餐,这样下来,职工和家属加在一起的人数,总共应该有500人就餐,这是个庞大的数字,而每餐到位的人数就应该有150人左右。

改制前,这个企业的每个工人平均每月就餐消费需要花去450元~500元,消费不算低。而在改制后,由于食堂面貌大变,卫生条件大改观。而每名职工这时的每月消费,只要有270元就可以了。他们平均每天花去的餐费只有8元之多。

改制后的食堂采购工作,由食堂管理员、厨师长、后勤部长共同完成。他们差不多每天要到附近的襄汾县菜市场采购,那是一个很大的菜市场,完全可以满足供应。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到临汾市、乡宁县、蒲县、新绛县等地菜市场进行采购。这就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和品质优良。

这样的大动作改制,食堂给职工带来了福利和卫生,职工们满意了,一心把劲用在了生产和工作上,使企业面貌发生了新变化,产生了新动力。

在解决了食堂改制后,李逸开始解决单身职工和集体宿舍的问题。他们决定把办公楼的4层~5层作为宿舍,工人6个人住一间房,大学生们四人一间,同时从大门外的民间租房,也是每4人一间。所有宿舍解决空调和暖气设备,同时把网络延伸到宿舍里,虽然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离县城距离较远,但都能在宿舍里上网,做到了家家有网线,个个能上网。

在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生活区内,还有一座二层楼,那是结婚后的夫妻房,也就是双人宿舍。对于住在这里的职工,不收房租,每家每月可免费使用150度电,超过后收取费用。

以李逸为总经理的领导班子成员,对于职工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心,这样做的后果是,免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全力扑在了工作上,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企业内部关系更加和谐,极大地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这支队伍越战越强、越战越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抓好管理,不断前进

李逸在管理上真的是一把好手。他同时又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他敢于创新,敢作敢为。

在公司管理上,他首先实行了经济责任制考核。他们打破了传统工资界限,实行了工资与产量、利润挂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他还狠抓干部层面的管理,对企业中层干部实行双重考核:任务指标考核、职工打分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干部在工作中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李逸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带领企业职工攻克了一道道难题,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在不断进行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中,不断抢滩占领市场,引领企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李逸和他所在的企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各方面的赞扬和表彰。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生产的“中条”牌水泥,先后荣获“山西省优质产品”“国家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的荣誉称号。他所在的企业多次获得中条山有色冶金集团公司的模范单位、红旗党委、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称号;2008年,他们企业被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和“全省建材工业先进集体”的称号。他们所生产的水泥产品被山西省质量与品牌协会评为“山西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用户满意产品”;2010年,中条山新型建材公司一举进入了山西省建材行业三十强企业行列中。

李逸本人,获得的荣誉也很多,但他现在是曲沃县人大代表、山西省建材行业劳动模范。他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获得了人们高度的评价,也成为本企业职工的学习榜样。

尽管如此,李逸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停下来,他仍在拼搏,仍在学习,仍在前进中。在他的前面,路程还很遥远,需要他做的事还很多,愿他在今后的前进中继续努力,创出一片新天地。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探索之路也是没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