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春“孙马大战”使全垦区垦地工作几陷于停顿状态,之后又遭遇流匪窜扰,入夏又逢旱魃肆虐,秋季又有淫雨为害,复连遭河渠汜滥。全年遭受环境、天时打击,严重影响了该年的各项工作。虽然全垦区种植面积没能达到预期目标,然经多方努力补救,对于播种工作并未呈现重大贻误。该年自半种面积达1300余顷,与原计划全垦区种植面积相差数十顷至百顷;各连队自种面积普遍在20顷至25顷左右,与原计划的30顷相差三五顷。
一、种植种类及面积
(一)种植种类及原种面积
1.全垦区种植种类及面积
1934年全垦区的作物种类有小麦、燕麦、荞麦、豌豆、扁豆、蚕豆、黑豆、糜子、黍子、谷子、高粱、胡麻、籽瓜、马铃薯、特种作物、其他作物等。自半种面积约为1300顷,自种面积共达650余顷,其中糜子占地150顷,面积最大;小麦、豌豆、胡麻占地面积位列二、三、四位,其种植面积分别为130顷、120顷、110余顷;其余各种夏秋田总计占自种地140余顷。半种面积共达630余顷,仍以糜子种植面积最大,占地200余顷;胡麻为第二位,占地120顷;特种作物为第三位,占地80顷,其余各项作物共占地230余顷。
2.各连队种植面积
1934年全垦区27个连队种植面积共为1358余顷,其中自种面积与半种面积各约为650顷、708顷。就单个连队而言,419团7连的自半种面积最大,为121余顷;自半种面积最小的是409团7连,仅15余顷。自种面积最大的为屯垦第四队,为38余顷,最小的是屯垦第三队,仅9余顷;半种面积最大的是419团7连,为101余顷,410团7连半种面积最小,仅2余顷。
3.军官屯垦队种植种类及面积
军官屯垦队各队组员均系出身军官,能力较强。为充分发挥个人耕作能力,办事处订立了《军官各队农事经营办法》,采取各组员单独经营垦地。各队所有划拨的垦地中,除队中留有少数公田外,其他均分配给各组员耕种。
1934年军官屯垦第一、二、三队种植面积共为140余顷,播种作物种类以糜黍类所占面积最大,达70余顷,几乎占播种全面积的一半;次为豆类,达30余顷,占全面积五分之一弱;再次为胡麻,达20顷左右,其余他种作物均不及5顷。
1934年军官屯垦第一队有组员62名,各组员共种地53余顷,平均每人种地80余亩。各组员中耕种面积在150亩到170亩之间的有2人;百亩至150亩的有15人;80亩至百亩的有18人;60亩至80亩之间的有14人;40亩至60亩的12人;不及40亩的有1人。种植种类以糜黍类占的面积最大,达23余顷,次为豆类,达13顷余,其他种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均在10顷以下。第二队共有组员61人,各组员耕种面积共39余顷,平均每人不及70亩。各组员中种植面积在百亩至120亩之间的有5人;80亩至百亩的有18人;60亩至80亩的10人;40亩至60亩的19人;20亩至40亩的7人;20亩以下的有2人,大多数均达四五十亩。各组员中种植种类亦以糜黍类占的面积最大,达19余顷,其余他种作物均在5顷以下。第三队共有组员65人,各组员种地共50.50顷多,平均每人将近80亩。军官屯垦三队中以第三队各组员耕种面积较为均匀,多数俱在七八十亩左右。组员中耕种面积达百亩以上者仅2人,40亩至30亩的有2人;40亩至50亩的有3人。种植种类亦以糜黍类占的面积最大,达29顷左右,占种植全面积五分之三;次为豆类、胡麻,均达七八顷,其余他种作物俱在5顷以下。
各队经营公田的收入除供各队公共开支外,还用于发展团体事业及公共利益。第一、二队在临河、永安堡合组一新村,公田合在一起划拨;第三队垦地在五原境内,另组一新村,也有公田划拨。1934年第一、二队公田共有4顷,二八分股,共分得80亩;第三队公田种植面积13余顷,对半分股,分得地亩6余顷。
4.407团2营种植种类及面积
407团2营本在包头河西驻防,因黄河南岸的东大社一带选有一部分垦地,故兼事屯垦。但该处多年以来因山洪暴发,土地冲刷,淤泥过深,难施耕种。昔日所修渠道久已淤废,无法引用,若不整顿就不能施行耕种。1934年屯垦队除积极剿除匪患外,还彻底修理渠道、坝堰,所修渠道除灌溉若干民地外,其灌溉地面积可供一个营三个连的土地使用。该营一年来兼事种植。
(二)灾情损失
1.全垦区受灾情况
1934年夏秋垦区接连遭受阴雨、酷旱、暴雨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垦区各种作物的生长,也减少了作物的收获数量。
各种作物的实存面积中以糜子的面积最大,为19928余亩,占全面积的25.69%;次为小麦,面积为13044余亩,占全面积的16.84%;又次为豌豆,面积12072余亩,占全面积的15.57%;胡麻面积11740余亩,为全面积的15.14%;其余各种作物面积均不及5000亩,所占百分比均在6%以下。
2.各屯垦连队受灾情况
1934年全垦区27个屯垦连队各种作物播种面积自半种统计为135850余亩,中经潮浸、虫啮、酷旱、水淹等灾害,至收获时实存108510余亩,除半种花户分得亩数外,各部队自身实得亩数则为77540余亩。
3.军官屯垦队受灾情况
1934年各队作物受灾面积中因糜黍类种植面积最大,故受灾面积亦较大,各队原种70顷中受灾面积达18余顷,约达四分之一;次为豆类,原种30余顷,受灾达13余顷,约达三分之一;再次为胡麻,原种20顷,受灾9余顷,几及二分之一,为各种作物受灾最重者;又次为小麦,原种为7.60余顷,受灾达3.50余顷,亦将及原种半数。
军官屯垦三个队种植面积共为140余顷,因遭遇灾情极重,受灾面积达47余顷,实存夏秋田仅95余顷,受灾面积约及原种面积三分之一。第一、二队的公田悉数被水淹没,颗粒无收,第三队情形尚好,灾害并不严重。各队中受灾面积以第一队为最重,原种53顷中受灾面积达29余顷,存留仅24顷左右,受灾面积超原种面积一半以上;第二队原种39余顷,受灾为9顷,实存尚达30顷左右,受灾面积达原种四分之一;第三队灾情较轻,原种50顷,受灾仅及9余顷,实存尚达40顷左右,受灾面积占原种面积五分之一弱。
1934年军官屯垦各队公田均为半种,其中原种1394.5亩,历次受灾共为746亩,实存648.5亩。第一、二队原种面积全部受灾,第三队原种994.5亩,受灾346亩,实存648.5亩。
二、作物收获数量
(一)全垦区收获情况
统计全垦区自半种作物面积77540余亩,共收获杂粮10610余石,平均各种粗细杂粮每亩收获量约合一斗五升左右。收获粮粟中以糜子为大宗,4460余石,占全收获量42.07%;次为豌豆,其收获量为1890余石,占全收获量17.87%;再次为小麦,其收获量为1400余石,占全收获量13.27%;其余各种作物收获量都在千石以下。
(二)各连队收获情况
1934年各种杂粮收获数量如以连队为单位,则以屯垦第五队为最多,收获杂粮数量达1430石;以屯垦第三队为最少,收获杂粮数量仅140余石。各连队普遍收获杂粮数量多在250石至300石之间。
(三)百川堡收获情况
1934年百川堡垦殖联合办事处所辖各队收获杂粮。三个师垦队及办事处公田共收获各种粮粟2192余石,麻25斤。73师垦队收获粮粟数量最多,为807余石。
(四)军官屯垦队收获情况
1934年三个军官屯垦队共收获杂粮1868余石。第一队全队各组员收获共356余石,平均每人收获杂粮为6石左右。组员中收获数量在5石以下者几占半数以上,达33人;5石至10石者有18人;10石至20石者9人;收获在20石以上者仅1人。第二队全队各组员共收获603余石,平均每人9石,组员中收获量在5石以下者有10人,5石至10石者有18人;10石至20石者有32人;20石以上者仅1人。第三队全队各组员收获杂粮为908石,平均每人约14石,组员中收获量在5石以下者仅2人,5石至10石者有11人;10石至20石者有43人,占全队组员人数三分之二以上,20石以上者有9人。
三个军官屯垦队作物收获数量共为116余石,其中第一、二队公田全部受灾,故没有收获,第三队没有自种面积,半种面积为324.25亩,收获作物116.55石。
总的来看,1934年军官屯垦各队种植面积、受灾面积以及收获数量等情况,以第三队为优良,第二队次之,第一队最差。第三队每人平均种植在80亩左右,多数俱在七八十亩,30亩至50亩者仅5人。受灾面积亦以第三队为最轻,全队仅9顷,占原种面积五分之一弱。收获数量亦当推第三队为最优,平均每人收获量14石,10石至20石者有43人,占全队组员人数三分之二左右。第一队全队种植面积不少,但各组员种植面积差距较大,其受灾亦较重,超过原种面积一半以上,其收获量各组员平均数较低,仅及6石左右,组员中一半以上人数收获量尚不及5石。第二队的种植面积、受灾面积及收获数量等情况均位于第三队之下,第一队之上。
(五)407团2营收获情况
1934年407团2营种植作物种类有高粱、莜麦、胡麻、黑豆、豇豆、玉蜀黍、糜子、谷子、黍子、荞麦、麻子、黄豆、马铃薯、小黍子、小糜子、蔬菜。马铃薯收获数量为25000斤,其余作物共收获342.3石。
三、作物收获价值
(一)全垦区收获情况
1934年全垦区各项作物收获总值为86700余元,特种作物烟草售价为最高,为28500余元,占总额32.93%;糜子次之,为18700余元,占总额21.64%;再次为豌豆,为11510余元,占总额13.29%;小麦值11450余元,占总额13.21%;其余价额都在5000元以下,其百分比也都在5%以下。
(二)各连队收获情况
各屯垦连队各种作物的收获价值以屯垦第五队最高,共达8069余元;以屯垦第一队居第二,达5987余元;409团第1连及屯垦第六队均各达5000余元。第410团第7连因水灾过重,各项作物淹没殆尽,故收获物折价仅900余元,其余各连队概约在2000元至3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