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搏意味着死亡的来临。然而因急性原因所致的心脏停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为使心跳、呼吸恢复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近年来,人们发现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呼吸和心脏的恢复,其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而且只有脑功能的正常恢复才能称为完全复苏,因此有了心肺脑复苏。
一、如何进行现场紧急心肺脑复苏
实施心肺脑复苏时,应首先判断伤员的呼吸和心跳情况,一旦确定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心肺脑复苏。
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最短的时间,将伤员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使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的通畅是一切人工呼吸能够生效的先决条件,也是复苏工作后首要任务。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气道开放三步法:头后仰、张口、推下颌。
二、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主要步骤如下:
1.应先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一手压迫于伤员前额保持头部后仰,同时以拇指和食指将伤员的鼻孔捏闭,另一只手托下颌。
2.将伤员的口张开,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吸完对准伤员口部用力吹人。
3.看伤员胸部起伏方为有效。
4.脱离伤员口部,放松捏鼻孔的拇指、食指,看胸廓复原。
5.感到伤员口鼻部有气呼出。
6.连续吹气两次,使伤员肺部充分换气。
三、心脏复苏
判定心跳是否停止,可摸伤员的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无搏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伤员必须平卧,必要时还可将下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伤员背部必须有坚实的地面或其他物体支持。主要步骤如下:
1.急救者用一只手的掌根部按在伤员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另一只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双手手指均应向上方翘起,不能平压在胸壁。
2.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体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挤压,使胸骨下陷4厘米左右。
3.略停顿后在原位放松,但手掌跟不能离开心脏定位点。
4.连续进行15次。心脏按压。
5.再口对口吹气两次后按压心脏15次,如此反复。急救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治疗,一定要及时呼叫120或送伤者去医院。
四、进行人工呼吸时的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一定要在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
2.向伤员肺内吹气不能太急太多,仅需胸廓隆起即可,吹气量不能过大,以免引起胃扩张。
3.吹气时间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五、心脏复苏注意事项
1.防治并发症。复苏并发症有急性胃扩张、肋骨或胸骨骨折。肋骨软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损伤、肝破裂、冠状动脉刺破(心脏内注射时)、心包压塞、胃内反流物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等,故要求判断准确、监测严密,处理及时,操作正规。
2.心脏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和按压频率。试验研究证明,当心脏按压及放松时间各占1/2时,心脏射血最多,获最大血流动力学效应。而且按压频率由60~80次分增加到80~100次/分时,可使血压短期上升60~70毫米汞柱,有利于心脏复跳。
3.心脏按压用力要均匀,不可过猛。按压和放松所需时间相等。
(1)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回到正常位置;
(2)心脏按压节律、频率不可忽快。忽慢,保持正确的挤压位置;
(3)心脏按压时,观察伤员反应及面色的改变。
六、心肺脑复苏有效有哪些表现
1.颈动脉搏动。心脏按压有效时,可随每次按压触及一次颈动脉搏动,测血压为53/8千帕(40/60毫米汞柱)以上,提示心脏按压方法正确。若停止挤压,脉搏仍然搏动,说明病人自主心跳已恢复。
2.面色转红润。复苏有效时,病人面色、口唇、皮肤颜色由苍白或紫组好转度红润。
3.意识渐恢复。复苏有效时,病人昏迷变浅,眼球活动,出现挣扎,或给予强刺激后出现保护性反射活动,甚至手足开始活动,肌张力增强。
4.出现自主呼吸。应注意观察,有时很微弱的自主呼吸不足以满足肌体供氧需要,如果不进行人工呼吸,则很快又停止呼吸。
5.瞳孔变小。复苏有效时,扩大的瞳孔变小,并出现对光反射。做心肺脑复苏时,必须经常观察瞳孔,瞳孔缩小是治疗有效的最有价值而又十分灵敏的征象。如果扩大的瞳孔通过复苏仍未缩小,通常说明复苏无效。
某日下午4时40分,某小学学生李某等3个同学,像往日一样结伴而行。走着走着,李某的书包不慎甩落到距公路5米多高的电厂水库边。李某到坡下去捡书包时,不小心脚下一滑,落入10米多深的水库中。听到“救命’喊声,附近群众赶来将李某捞起。此时,年仅8岁的李某已落水近10分钟,脸青面黑,不省人事,没了呼吸和脉搏,无论大家怎么拍打,都没一点反应。
正在此时,刚下班回家的信用社主任胡某骑摩托车从这里经过,急忙跳下车来,一边指挥大家为小孩进行“倒水”,一边俯身为李某做人工呼吸。过了10分钟,李某的脸色开始有所转变,并有了微弱的心跳和脉搏。胡某一边打电话给最近的村医生,一边驾起自己的摩托车将李某送往镇卫生院。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8岁的李某终于战胜了死神,平安脱险。
一般认为,心跳、呼吸均停止6分钟以上为临床死亡,不过如果对心搏骤停的人及时采用心肺脑复苏,就有机会挽回其生命。止血外伤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主要到医院救治,外出血是现场急救重点。
现场止血方法有哪些: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种,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领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用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领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3)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受伤一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4)指压枕动脉,适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防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肽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
(2)指压挠、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的合支,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3)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趾)动脉,阻断血流。
(4)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
(5)指压胜前、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胜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胜后动脉。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方法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分钟。
三、加压包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方法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较大而深的伤口。方法是: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人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至对侧包扎固定。
五、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厘米处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止血带塞入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2.气性止血带。常使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肽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
(3)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宜。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
(4)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0~15分钟。
(5)标记使用。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可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记。
3.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不要长时间用绷带结扎,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0~15分钟,以防通端肢体缺血坏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岁的女子搭乘一辆出租车。细心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突然发现,女乘客双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伤的伤口,鲜血直流。见状,他一边用手压住伤口帮该女子止血,一边迅速报警。
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迅速冲上去救治。经医生检查发现,女子双手腕部伤口长约3~5厘米,伴有活动性出血。幸运的是,由于止血及时,而且未伤到肌膨,该女子没有生命危险。
掌握简单的止血技术,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人。
骨折及固定
一、如何判断骨折
看受伤部位的外形有没有变化,多数(不是所有)骨折受伤部位的外形都有改变。
1.头骨碎裂,尤其受到重物打击,头骨会出现凹陷,这是“颅骨凹陷性骨折”。如凹陷很厉害,还会压迫大脑,使脑损伤。
2.四肢骨折,断骨分离,还发生错位,会发现伤肢缩短(伤肢比健肢短)、弯曲,甚至折成一个角度。
骨头折断一定会痛,伤处还会肿起,但要注意伤处不能动,移动后会引发剧痛。病人自己一动断骨,会感觉出一种断骨之间互相摩擦的声音(医生称它为“骨擦音”),这也是骨折所特有的征象。
二、骨折急救有哪些要点
1.处理伤口
(1)对于出血伤口或大面积软组织撕裂伤,应立即用急救包、绷带或清洁布等予以压迫包扎,绝大多数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有条件者,在包扎前先用过氧化氢和凉开水清洗伤口,再用酒精消毒,作初期清创处理。
(2)对伤口处外露的骨折断端、肌肉等组织,切忌把它们送回伤口内,因为已被污染,会将细菌和异物带进伤口深部而引起化脓性感染。如有条件,可用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暂时包扎,送到医院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3)骨折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肿,即使起初包扎得很好,也会变得不舒服,所以每隔30分钟要重新包扎一次。
2.固定断骨
及时正确地固定断骨,可减少伤者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的继发损伤,同时也便于伤者的搬运和转送。
(1)固定断骨的工具可就地取材,如棍、树枝、木板、拐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但其长短要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或不使断骨处错动为准。
(2)如一时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
3.适当止痛
骨折会使人疼痛难忍,特别是有多处骨折,容易导致伤者发生疼痛性休克,因此,可以给伤者口服止痛片等止痛处理。
4.安全转运
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将伤者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救治。
(1)转运伤者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撞伤处,以减少伤者的疼痛。同时还要注意伤者的保暖和适当的体位,昏迷伤者要保持呼吸道畅通。
(2)抬运伤者时,要多人同时缓缓用力平托;运送时,必须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担架或绳床。木板上可垫棉被,但不能用枕头,颈椎骨折伤者的头必须放正,两旁用沙袋将头夹住,不能让头随便晃动。
(3)脊柱骨折或颈部骨折时,除非是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否则应让伤者留在原地,等待携有医疗器材的医护人员来搬动。不要随便搬动骨折患者。如果病人的意识已经丧失,最基本的处理是保证呼吸道通畅;若没有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三、上肢骨折如何急救
上臂、前臂和手处的骨折,都属上肢骨折。
(1)用一块夹板,捆绑住上臂。请注意手的姿势,应该贴胸放置,比较自然。
(2)用大三角巾把手臂兜住,使伤肢悬吊在颈部。
(3)再用另一块三角巾,把上臂和身子固定在一起。
1.上臂骨折:上臂只有一根骨头,名叫“肽骨”。人在跌倒时手或肘着地,暴力直接冲击在上臂上面,或者人在投掷时用力过大过猛,都有可能使防骨承受不了,发生断裂。
(1)判断方法
①上臂肿、痛,出现畸形。
②病人不敢活动上臂。
③按伤处,马上引起疼痛。
(2)急救措施
①边牵引,边放好伤肢的位置。
牵引的做法是:一手握住前臂近肘弯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握前臂的一手,慢慢地用力,往下的方向拉(假如病人站着)。拉时,必须顺着伤肢原来的位置成一条直线,切不可猛然拉动。握住病人手腕的一手,要逐渐把前臂一点点地弯曲,使患者的前臂弯成直角(于是前臂就垂直于上臂),并使上臂渐渐向身体靠拢,病人伤肢手心紧贴胸壁。这样做,伤肢不会痛,且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医生称这种姿势为“功能位”)。固定包扎时,要一直保持这种姿势。
②用夹板固定伤肢。
用两块夹板把伤肢夹在中间,使伤肢不能活动。夹板最好有长短多种,按病人上臂长度来选用。为了贴住伤处不痛,每块夹板贴住伤肢的一面,最好放上棉花垫或旧布块(紧急时,干毛巾也可以),外用绷带或布条缠好。没有夹板,树枝、木棍、雨伞等,都可代用。
用于肽骨骨折的夹板,应一长一短(宽约8厘米,一块长约46厘米;另一块稍短些,从腋窝到肘弯的长度即可)。在短的一块夹板顶上裹一块棉花垫或毛巾,夹在腋窝内,顶住腋窝;另一头在肘弯之上,板面贴住上臂的内面。长的一块贴在伤肢外面。再用两块三角巾折叠成条,将两板缚住,结头朝外。另找一块三角巾(布条、绳子都可代用),兜住前臂,吊在颈项上。手掌应贴胸,比肘高7厘米左右较好。为了避免伤肢随便移动,再找一块三角巾,把伤肢和胸壁一起捆住,接头打在腋窝前面。
2.前臂骨折:发生前臂骨折,多因受到外力的直接冲击,或跌倒时手掌着地引起。
(1)判断方法:前臂不能活动,又肿又痛;如果断骨错位,还能出现小胳臂扭转、折成角度等畸形。
(2)急救方法。
①牵引:一手握住病人的上臂,顺着前臂的方向往上拉;另一手拉住病人的手,也J’顶着前臂的方向向下拉。拉时要缓慢而轻,逐渐加力,使两头断骨离开。前臂伸直之后可以固定。
②夹板固定:用宽约8厘米,长约46厘米的两块薄木片,两板各裹上棉花(同上臂骨折相同)。一块放在前臂的手心面,一块夹在前臂手背面,两块夹板把整个前臂夹住(包括手在内),两块三角巾折成宽条(或用布条),把夹板捆住。接着一手捏住上臂,另一手握住两块夹板,轻轻将前臂放平(即肘弯弯曲),手心贴胸,手应略高于肘。用宽三角巾把前臂悬挂在颈项上。
如果一时找不到木片,可用书报代替。找几张报纸或几本杂志,用这些书或报围住前臂,一头从肘弯以内起,另一头包到手指,用三角巾把它捆好,再用大三角巾把前臂悬吊在颈上(手心朝胸)。注意点和用夹板固定法相同。运送和上臂骨折相同。
①将大卷书报叠在一起;
②书报卷裹住伤肢。
③用布条或手帕捆住;
④再用大三角巾兜住整条胳臂。
3.手腕骨折:常见的腕部骨折从侧面看,整个手腕不是平直的,成锅铲状畸形;此外,还有肿、痛,腕关节不能活动。牵引和固定的方法,和前臂骨折相同。
手指骨并伴折:容易出现畸形和畸状活动;稍一移动伤指,可以听到“骨擦音”,并伴有肿痛。
急救方法:
①牵引:一手握腕,不动;另一手捏住伤指远端,顺着手指方向轻轻拉开。然后找干净棉花或柔软布块,揉成拳头大小的一团(用纸团也可以),外面包上一块干净布片,让伤指轻轻握住,将伤手用绷带包扎起来。
②固定:以三角巾兜住前臂,悬吊在颈项上。但要注意手心朝地,伤手高于肘。
四、下肢骨折如何急救
1.大腿骨折:大腿骨,医生叫它股骨。跌伤、暴力打击或者受车辆撞击等,都可引起股骨骨折。
(1)判断方法
①下肢不能活动。
②骨折的地方很痛,一动就会疼痛难忍。
③可能出现畸形,折成一个角度,腿往外扭转。
④伤肢比健肢短。
⑤有时还可能有伤口,成开放性骨折。
⑥重伤病人可同时有休克出现。
(2)急救方法
①牵引手法:一手先托住伤腿足跟;另一手拉住足背,顺着大腿方向(这是指病人仰卧时的方向)牵拉伤腿,用力要大,但须缓慢,一点点地加力,要移动它,必须用不同的方式做牵引:双手托住伤肢的脚脖和脚背,用力拉向自己。
如果要提起伤腿,除了一人牵引,还需要有一人在大腿下面和小腿肚处托住,然后再提起。
②夹板固定:先将伤腿伸直,和健肢并拢,两肢碰在一起。用4~7块三角巾(叠成宽条)或宽布条(围巾、毛巾也可以),一条放在心口处,一条放在大腿根,一条放在膝盖,一条在小腿。三角巾都要摊平,压在身子下面,两头在身子两旁外露。
找两块窄长木板条(一块较短)。每块木板的一头用棉花垫(毛巾或叠好的布块)包住。长的一块塞入腋窝,短的一块塞入胯下。两块木板,正好夹住大腿的内外两面。如没有两块木板,有长的一块也可,但需多一块三角巾,把双足捆绑在一起。
用几块棉花垫,塞在肢体旁和脚脖处,以免突出的骨块相碰产生疼痛。接着,分别给每块三角巾的两头打结,固定夹板。
③搬运方法:找三个人,并排单腿跪地,跪在病人同一边的身旁。一人托头和上背;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住大腿和小腿。一齐起立,一起放下,将病人仰放在担架上,然后抬送至医院。
2.小腿骨折:外力打击或从高处跌下时脚着地,或者脚着地后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判断方法
①脚往外扭。
②受伤后的小腿比没受伤的小腿短。
③伤处肿、痛,不能活动。
(2)急救要点
①牵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②夹板固定的做法:找一块长木板条,一面垫上棉花或衣服,外缠布条,用来贴在伤腿的外方或下方,夹板的一头放到大腿上部,另一头放到足跟。用四条三角巾分别放在大腿,膝盖上、下方,脚脖子上方,连腿带夹板一齐扎紧,注意固定带放置的位置,一条在脚脖,另在膝关节的上下各一条,再在大腿根处放一条,一共4条。夹板外面要用布块或软毯裹住。
如用两块夹板,夹住伤肢的内外两面(板和腿之间一定要垫好棉片或布块),这样,更牢靠,更结实。
③运送:病人应该仰卧在担架上,运送至医院。
五、脊柱骨折如何急救
由于脊椎管内有脊髓,如有损伤常会引起截瘫。
(1)判断方法
①从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着地。
②重物从高空直接砸压在头或肩部。
③暴力直接冲击在脊柱上。
④正处于弯腰弓背时受到挤压。
⑤背腰部的脊椎有压痛、肿胀,畸形。
⑥双下肢麻木,活动无力。
(2)急救方法
①如伤者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硬拉强拽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应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
②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两侧。使其固定不乱动。
③如胸腰脊柱骨折,应使伤者平部硬板床上,身体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面前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似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④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止并发症,特别要以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途中应严密观察。
六、肋骨骨折如何急救
(1)观察
①神志是否清楚,口鼻内有无血、泥痰等异物堵塞。
②前后胸有无破口。
③有没有呼吸困难。
④有否血胸和气胸。
(2)判断方法
①单纯骨折。只有肋骨骨折,胸部无伤口,局部有疼痛,呼吸急促,皮肤有血肿。
②多发性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吸气时胸廓下陷,胸部多有创日,剧痛,呼吸困难。这种骨折常并发血胸和气胸,抢救不及时会很快死亡。
(3)急救方法
①单纯肋骨骨折,急救应做的处理是:固定胸部。准备宽约七八厘米,长约病人胸围3/4的橡皮膏三四条。请病人尽量呼气憋住。急救者迅速将橡皮膏从下胸粘起:将一条橡皮膏从健侧(即非骨折的一边)后背肩胛骨下方粘住一头,将橡皮膏拉紧,顺着胸廓转到健侧****附近。这时,可让病人呼吸几口气,再次尽力呼气后憋住,将一条橡皮膏自下往上地粘贴,下一条橡皮膏应压住上一条橡皮膏两三厘米。
②多发性骨折用宽布或宽胶布围绕胸腔半径固定住即可,防止再受伤害,并速请医生处理。
③有条件时吸氧。
④遇气胸时,急救处理后速送医院。
2003年12月11日,两辆汽车在高速公路相撞,造成5人受伤。一位路过的医生见状,立刻打了报警电话,并对伤员采取了必要的现场急救措施。其中一名伤员下肢骨折,必须用夹板固定,但是当时又找不到材料,情急之下,这位医生找来一块汽车上被撞掉的硬质残片作为夹板,对伤员进行了急救处理。伤口的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动和松紧适度,并尽量注意无菌操作。
用绷带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一、环形包扎法
绷带卷放在需要包扎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缠绕,第二、三圈做环行缠绕,并将第一圈斜出的绷带角压于环行圈内,然后重复缠绕,最后在绷带尾端撕开打结固定或用别针、胶布将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扎法
先环行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渐渐地斜旋上升缠绕,每圈盖过前圈的1/3~2/3成螺旋状。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做两圈环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处,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此点反折向下,此时绷带上缘变成下缘,后圈覆盖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伤包扎。
四、头顶双绷带包扎法
将两条绷带连在一起,打结处包在头后部,分别经耳上向前于额部中央交叉。然后,第一条绷带经头顶到枕部,第二条绷带反折绕回到枕部,并压住第一条绷带。第一条绷带再从枕部经头顶到额部,第二条则从枕部绕到额部,又将第一条压住。如此来回缠绕,形成帽状。
五、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四肢各关节处的包扎。于关节上下将绷带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来回缠绕,例如锁骨骨折的包扎。另外,目前已经有门的锁骨固定带,可直接应用。包扎前,首先做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然后再用绷带包扎。
六、用三角巾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分为普通三角巾和带式。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时操作简捷,且几乎能适应全身各个部位。目前军用的急救包,体积小(仅一块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
①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头顶部和两侧面、枕部的外伤。先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前额正中,在底边的中点打结放在枕部,然后两手拉住两底角向下颌包住并交叉,再绕到颈后的枕部打结。
②三角巾帽式包扎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然后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枕部,再将两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适用于面部较大范围的伤口,如面部烧伤或较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顶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两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后在前颌部打结。在眼、鼻和口处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单眼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往下1/3处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端绕经枕部向健侧耳上额部并压上上端带巾,再绕经伤侧耳上,枕部至健侧耳上与带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结固定。
⑤双眼三角中包扎法。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带形三角巾从头后部拉向前从眼部交叉,再绕向枕下部打结固定。
⑥下颌、耳部、前额或颈部小范围伤口三角巾包扎法。先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部。将带形三角巾放在下颌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经双耳分别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额部交叉,然后将短端经枕部、对侧耳上至领侧与长端打结固定。
(2)上肢三角巾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平铺于伤员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并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颈后打结。顶角反折用别针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扎法。先将三角巾放在伤侧肩上,顶角朝下,两底角拉至对侧腋下打结,然后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边中点,另一手持顶角,将三角巾提起拉紧,再将三角巾底边中点由前向下、向肩后包绕,最后顶角与三角巾底边中点于腋窝处打结固定。
腋窝三角巾包扎法,先在伤侧腋窝下垫上消毒纱布,带巾中间压住敷料,并将带巾两端向上提,于肩部交叉,并经胸背部斜向对侧腋下打结。
①下腹及会阴部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包绕腰部打结,顶角兜住会阴部在臀部打结固定。或将两条三角巾顶角打结,连接结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两端围腰打结,下面两端分别缠绕两大腿根部并与相对底边打结。
②残肢三角巾包扎法。残肢先用无菌纱布包裹,将三角巾铺平,残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对着顶角,并将顶角反折覆盖残肢,再将三角巾底角交叉,绕肢打结。
不要马虎包扎小而深的伤口,否则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到医院注射防感染药品。
张宇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但在一次户外探险中发生意外,差点丧命。当时,他在爬山时不慎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滚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动弹不得,他心想:“坏了,可能是骨折了。”于是急忙用手机报警。在救援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为了减轻疼痛,张宇用毛巾将受伤的手臂包扎起来。半个多小时后,救援人员赶来将其送往医院。由于包扎及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
伤员的搬运
搬运伤(病)员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术之一。搬动的目的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危险地带,纠正当时影响伤(病)员的病态体位,减少痛苦,减少再受伤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搬运伤(病)员的方法,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器材和人力而选定。
如何对伤员进行搬运:
一、单人搬运法
适用于伤势比较轻的伤(病)员,采取背、抱或挟持等方法。
二、双人搬运法
一人搬托双下肢,一人搬托腰部。在不影响病伤的情况下,还可用椅式、轿式和拉车式。
不要让昏迷病人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空息;不能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三、三人搬运法
对疑有胸、腰椎骨折的伤者,应由三人配合搬运。一人托住肩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两下肢,三人同时把伤员轻轻抬放到硬板担架上。
四、多人搬运法
对脊椎受伤的患者向担架上搬动时,应由4~6人一起搬动,2人专门负责头部的牵引固定,使头部始终保持与躯干成直线的位置,保持颈部不动。另2人托住臂背,2人托住下肢,协调地将伤者平直放到担架上,并在颈、腋窝放一只小枕头,头部两侧用软垫或沙袋固定。
不要随意搬动脑出血病人。应使其平卧,抬高头部,并马上叫救护车。
五、担架搬运
在没有现成的担架而又需要担架搬运伤(病)员时,需要自制担架。
(1)用木棍制担架。用两根长约233厘米的木棍,或两根长约200~233厘米的竹竿绑成梯子形,中间用绳索来回绑在两长棍之中即成。
(2)用上衣制担架。用上述长度的木棍或竹竿两根,穿入两件上衣的袖筒中即成,在没有绳索的情况下常用此法。
(3)用椅子代担架。用扶手椅两把对接,用绳索固定对接处即成。
(4)毯子担架法。
材料:两根木棍、一块毛毯或床单、较结实的长线(铁丝也可)。
方法:第一步,把木棍放在毛毯中央,毯的一边折叠,与另一边重合。第二步,毛毯重合的两边包住另一根木棍。第三步,用穿好线的针把两根木棍边的毯子缝合一条线,然后把包另一根木棍边的毯子两边也缝上,制作即成。
不要让心源性哮喘病人平卧。因为平卧会增加肺脏淤血及心脏负担,使气喘加重,危及生命。应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
六、车辆搬运
车辆搬运受气候影响小,速度快,能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尤其适合较长距离运送。轻者可坐在车上,重者可躺在车里的担架上。重伤患者最好用救护车转送,缺少救护车的地方,可用汽车送。上车后,胸部伤员取半卧位,一般伤者取仰卧位,颅脑伤者应使头偏向一侧。
运送患者时,应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注意患者姿势,给患者保暖。
2007年3月,某县境内发生车祸,司机被夹在驾驶室内,当时几位过路人拽着司机的腿把司机硬从座位上拽出来。由于当时司机双腿骨折,在生拉硬拽中,司机被痛昏过去。当120到达后,伤者已处于休克状态,非常危险。
错误的搬运可能会使伤员在搬运途中伤情加重,甚至失去生命。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才能在急救中保证伤者的安全,从而达到有效的救治目的。
肚子痛的治疗
肚子痛是中小学生常见病,原因多种多样。
伴有急性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的腹痛时,可考虑是胃肠炎、肠炎、食物中毒。
腹痛剧烈,大便中混有血液,脸色不好并有呕吐时,可考虑是肠套叠症或疝绞窄。
有黏液血性便,里急后重时可考虑是赤痢。
开始时腹痛,渐渐出现恶心,继而发烧时可考虑是阑尾炎。
如果怀疑是重症,要马上去看医生,如果只是有些肚子痛,则不要慌张,可以先观察一下情况再说。
饭后发生的腹痛,可能是吃多了,这时可安静地躺一会儿就好了。
受凉后引起腹痛时可暖暖身体。
晕厥的治疗
晕厥就是一种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也叫昏厥。有时因突然晕厥而跌倒,还会引起头颅等处的外伤,故发现青少年有晕厥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找出原因,予以治疗。
晕厥发生前多半有原因,如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站立时间过长等。中小学生在军训时,或进行长途行军等操练活动时也会发生晕厥。平时缺乏锻炼,再加上长时间在烈日下站立,以及大量出汗,都是造成突然晕厥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就医时,进行各种穿刺、注射、拔牙及针灸时都能发生。孩子晕厥前常先感到全身不适、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以后即觉眩晕、肢体发软,最后突然意识丧失,倒在地上。
引起晕厥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反射性晕厥,约占全部晕厥的90%。这类反射性晕厥又可分为单纯性晕厥和体位性晕厥。前者多由于情绪紧张,或压力很大,或由于精力高度集中,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导致一过性广泛性脑缺血而致;另一种晕厥则与体位有关,发生在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站立时间过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临床上有时可见注射药物引起,如患儿烦躁、咳喘或睡眠不安,医生有时给病儿注射氯丙嗪、左旋多巴等药,这些药可致全身血管轻度扩张、血液分布改变,如医生未详细交代需平卧位,病儿突然起立,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而致晕厥。
其次原因是心源性,如严重的心律不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由于心脏功能障碍,或右向左分流,血液内氧含量减少,或一旦出现机体紧张状态或脑血管痉挛,就可导致突然晕厥。
还有是各种脑部疾患,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铅中毒脑病、脑部的血管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肿瘤等压迫侵犯血管运动中枢,可直接对脑血管产生抑制作用而诱发晕厥。
如发现中小学生晕厥,要立即将其平卧,使脑部得到较充分的血液供应,同时可适当喂服一些温开水,补充血容量,同时可触摸脉搏,注意有否脉搏跳动异常。如是因为情绪紧张、害怕等还应做好思想工作,稳定情绪。
如晕厥很快恢复,只要适当休息就能恢复正常。如反复发作晕厥,则应去医院全面检查,特别是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疾患。
如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则要在以后加强体质锻炼,增强神经系统特别是植自主经系统的功能,以避免晕厥再次发生。
骨折的治疗
骨折处表现有红、肿、痛、热及功能障碍,用手轻轻按压疼痛加剧,有时可摸到骨折断端,稍微移动可以听到或感觉到骨摩擦音,可见伤肢缩短、弯曲或折成一定的角度(称之伤肢畸形),伤肢可见明显肿胀,不能活动。严重骨折者常出现休克。
骨折局部有伤口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要保持伤口清洁,不能用手触及,更不能用水冲洗,也不必上药,只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表面覆盖消毒纱布。
骨折后要立即进行临时固定,以防骨折断端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利用随手可找到的物件,如木板、木棍、竹片、竹竿、树枝、扁担,甚至患者的对侧健肢将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夹住固定,然后迅速送医院治疗。
若怀疑有椎骨骨折,那就要十分谨慎而轻柔地将伤者俯卧放于硬板上,头和肩下垫一个枕头,抬上救护车,不要自做主张进行急救,以避免造成脊髓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