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
27818700000044

第44章 理财策略(2)

格雷厄姆在1974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了这点:个别投资人如果有正确的投资原则及投资建议,日积月累下来,投资绩效一定远胜于机构投资人。信托投资公司的投资标的通常不超过300个,但散户却可以有多达3000个的选择。真正潜力股的流通数量通常有限,达不到法人一次购买的规模;从这个角度来看,机械法人反而不见得是散户的竞争对手。

巴菲特与柏克夏哈萨威所面临的,正是机构投资人的典型难题。就像其它大型共同基金一样,巴菲特必须每次买进足额数量的股票,如果他不是一次大量持有几家大公司的股票,可能就得零零散散地买进几千家小公司的股票。这不但在实际操作上有困难,管理这些投资标的所付出的成本,以及因为无法掌握这些公司所造成的投资风险,更是无法估计。

但这并不代表巴菲特已经放弃了格雷厄姆与杜德的投资法则。1994年巴菲特在柏克夏哈萨威公司的年报中指出:“问题不在于它是一个过去管用、今日却失效不是的方法,相反地,我们相信我们自己的公式--投资一家价格公道、体质良好、有优秀管理团队的公司--必然可以赚取合理的利润。”

但巴菲特也不讳言,荷包满满往往是卓越绩效的大敌。“查理(charles Munger)和我刚成立公司时,管理资产仅220万美元,现在柏克夏哈萨威公司旗下的管理资产则是119亿美元。虽然市场上有许许多多值得投资的好公司,但对我们来说,不能直接增加柏克夏哈萨威资产规模者,就是无效的投资。”

如此一来,巴菲特只能考虑可以让他一次购足100万美元金额以上股票的公司,“在这种最小额度限制之下,柏克夏哈萨威所能选择的投资标的反而变得屈指可数。”

(六)是学理而非公式

巴菲特挑选可流通的证券与评估一家要完全收购的公司的方法极为相似。他要求这是一家他能够了解的,有长期良好前景的,由诚实和正直的管理者经营的,以及能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的公司。

但是,如何确定什么才是“有吸引力的”呢?

巴菲特认为,成长性是总体评估价值的一部分,它构成了种变量,其重要性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常常会发生变化,而且作用可负可正。巴菲特还认为,如果投资不是寻找至少足以证明投入的资金是正确的和有价值的行为,那么什么才是投资呢?有意识地为一只股票计算出的价值并希望它马上可以按更高的价格卖出,直当是属于投机。而巴菲特则将此行为斥为“违反规则,伤风败俗又不能在经济上获利”。

成长性只有在适当的公司以有诱惑力的增值回报率进行投资的时候--换言之,只有当用来资助成长性的每一个美元可以产生超过一美元的长期市场价值的时候--才能使投资者受益。对于只要求增加资金而回报率并不高的公司,成长性只会伤害投资者。

在写于50多年前的《投资价值理论》中,约翰·伯尔·威廉姆斯(Joh Burr williams)提出了价值的数学方程式,这里我们将其浓缩为: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期间能够期望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请注意这个公式对股票来说同债券一样。即使如此,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很难对付的差别;债券有确定未来现金流的息票和到期日;至于股权,投资分析师则必须自己估计未来的“息票”。再者,管理人员的质量对于债券息票的影响甚少--大部分是在管理人员无能或不诚实以致于暂停支付利息的时候。相比之下,股份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可以极大的影响股权的“息票”。

用现金流计算出的最便宜的投资是投资者必须进行的投资--无论公司是否成长,无论公司的盈利是波动还是平稳,或者无论股价相对于公司目前的收益和账面价值是高是低。此外,尽管价值公式常常说明股权比债券便宜,但这个结论并非必然;如果经计算债券是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投资,那么就应当买进。

将价格的问题放在一边,最值得拥有的公司是那种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可以用非常高的回报率使用大笔不断增值的资产。最不值得拥有的公司是那种已经,或者将要反其道而行之的公司--那就是一贯以非常低的回报率使用不断膨胀的资产。不幸的是,第一种类型的公司难以找到:大多数高回报率的公司需要相对小的资产。如果这种公司以红利支付盈利或者回购大量的股票,那么股东们通常会从中受益。

有些重视统计和数学推论的人批评价值投资法缺乏实证支持;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学术研究支持价值投资法的绩效。直接受教于格雷厄姆的人则小心翼翼辩解,指出格雷厄姆与杜德的《证券分析》以及格雷厄姆本人的《聪明的投资人》都不是供专业投资人现学现卖的食谱,更不是实验室的操作指南。格雷厄姆希望他的学生能够加以分析归纳、举一反三。因此价值投资法实际上比较像学理,而不是定律,所以没有所谓的“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的操作说明。然而,即使反复检视、质疑、探究、斟酌格雷厄姆与杜德的学说,最基本的原理原则仍是颠扑不破的。

(七)是科学也是艺术

想要有优异的投资绩效,首先就应该对于投资抱持一种正确的态度,特别是不能有一种投机的想法。

市场上有不少口齿伶俐的所谓投资顾问,他们懂得运用漂亮的数学公式、动人的理论以及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一般投资大众让其代为做投资决策。有时我们也真的会因为人性中“好赌”的弱点,而落人这个自欺欺人的假象中,就像格雷厄姆与杜德所说:

“即使购买(证券)的基本动机纯粹只是因为个人的投机、贪婪,但人们总是会用一些看似冠冕堂皇的逻辑与理由,把这些欲望包装起来。”

投资人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把钱投人投机赌博的游戏中,最常见的是“和市场对赌”。格雷厄姆对于追逐预测进出场时点的操作尤其不屑,他强调任何“仅根据大盘未来波动方向”所做的投资决定,都是投机行为。

而在他看来,真正的投资行为应该能够提供:

资本的安全性

合理预期下的适当报酬率

1.安全边际

提到格雷厄姆,下一个让人联想到的字眼必然是--“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这个概念简而易懂,举例来说,安全边际就是:当一个女孩子出门约会时,万一必须自行搭车回家,所应该额外准备的计程车费。

意料之外的利空事件很容易对投资标的造成负面影响,但这种不测风云却常常无法幸免。比方当初做投资决策时的资讯可能有误;个人魅力十足的CEO可能在大溪地度假时意外失踪:刚刚投资的酒厂蒸馏器可能碰上大水灾、污水全流进了酿好的威士忌中等等。重视安全边际则可以帮助投资人预先拟妥对付未来不测的对策。

建立安全网应该是证券投资时的一大目标,有效达成的方法也不在少数。格雷厄姆则利用强化下列三个领域来建立安全边际:

资产评估

获利力评估

分散风险

其他有技巧的价值投资者则各有神通:例如有些人看重拥有"较大比例流动资本(working capital)的公司;有些人注重企业的现金流量(eashflow);另一些人则专注于企业的配股配息(dividend)模式。

2.合理预期下的适当报酬率

尽管用来评估股权的数学公式并不复杂,但是分析师--甚至是老练的、聪明的分析师--在估计未来的“息票”时很容易出错。在柏克夏,巴菲特试图通过两种途径对付这个问题。第一,巴菲特努力固守于那些他相信他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符合相对简单而且稳定的要求。如果一家公司非常复杂或者容易受到连续变化的影响,那么就不可能预计它未来的现金流。顺便提一句,这个缺点不会烦扰巴菲特。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懂得多少,而是他们如何现实地明了他们的不当之处。只要投资者避免大错误,那么他或她只需要做对几件事就可以有较大的收益。

第二就是上而提到的安全边际原理,格雷厄姆尤其强调这一点“是成功投资的基石”。

(八)评估公司现在和未来的价值

“毋庸置疑地,长期而言股票的价值会主导股票的价格走势。”道氏在1900年5月18日的专栏中指出,“价值与股价现在的变动无关,全额交割股可能与绩优股一样上涨5点,但经过长时期的价格变动,绩优股会逐渐反映出其投资价值,而全额交割股可能最后沦为赌场计分板、或是股东追逐投票权的参考依据。”

巴菲特在1994年柏克夏哈萨威公司的年报中,花了好几页的篇幅解释其追求内在价值的过程。就像大多数投资人所预期的,巴菲特会固定报告公司的每股帐面价值(book vaue)。“就像我们不断告诉各位,内在价值才是重点所在,有一些事情是无法条列说明、但却必须列入考虑的。”然后他继续指出,“我们把内在价值定义为,可以从企业未来营运中拿回来的折扣现金价值(discounted value of the cash)。”虽然巴菲特不讳言,随着外在利率的变动,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必须做修正,这种主观认定的内在价值也因此会有所变动。

巴菲特也以自己在1986年购并的斯科特·费泽公司(scott Fetzer)为例。购并当年,斯科特·费泽公司的面值是1.726亿美元,柏克夏哈萨威出价3.152亿美元。足足比面值多了1.426亿美元。1986到1994年间,斯科特·费泽的总盈余一共是5540万美元,而柏克夏哈萨威公司分得的股利则一共是6.34亿美元。配息之所以高于盈余是因为该公司握有多余的现金,或说是保留盈余(retained earnings),这些全回归到股东--柏克夏哈萨威公司手中。

如此一来,使得柏克夏哈萨威公司(巴菲特持有超过60%股份)的总投资额在三年之内增值达三倍。柏克夏哈萨威现在仍然是斯科特·费泽的股东,后者的帐面价值仍然与购并当时相同;购并迄1994年止,柏克夏公司单单配股所得就已经值回票价,为当初购并费用的两倍。

有些分析师认为企业目前的资产净值是内在价值的衡量指标;另有些人则认为本益比(price-earning ratio)、或其他财务比率才是更准确的指标。不管使用哪一种方式,目的都在于正确评估出各公司现在与未来的价值。

“从定义上来说,所有真正优质企业(在创业期之后),所赚进来的钱都应该远超过该公司的营运需要。”巴菲特解释。这些多余的钱就可以转投资以增加公司的价值,或当成股利付给股东。而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盈余最后总是回归到股东身上。

二、复利的神奇妙用

早期巴菲特与他人的投资合伙关系,在他与少数几位合伙人的书信和记录中,阐释了复利的功能,他认为复利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事物之一,运用这个神奇的效能使他的投资以可观且富戏剧性的比率成长,但是真正的技巧在于:既获取高额的年复利累进报酬率,却不会受到个人所得税的限制。或许这就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最让那些想要学习巴菲特操作哲学的人最感困惑的地方。

(一)复利的基本概念

巴菲特的每一项投资所要寻求的是最大的年复利税后报酬率,巴菲特认为借由复利的累进才是真正获得财富的秘诀,让我告诉你为什么复利的累进可以帮助你变得富有。

以下表格所显示的是,如果有一笔10万元美元分别在10年、20年和30年期间,以50%、10%、15%及20%的比率,在不考虑税负循环复利累进的情况下,该笔钱循环复利所能累进的价值。

由表上可以看出,仅仅是5%和10%的差异,对你的整体获益会有惊人的影响。你的10万美元,以每年10%的获利率经由免税的复利累进计算,10年后将会价值259374美元,若将获利率提高到20%,那么10万美元在10年后将增加到总值为619173美元,20年后,则变成3833759美元,但是以10万美元。免税的年获利率20%来累进计算,持续30年,其价值会成长到23737631美元,是一个相当可观的获利。

些微的百分比在一段长时间所造成的差异是令人吃惊的,你的10万美元以5%的免税年获利率计算,经过30年后,将值432194美元。但是若年获利率10%,在30年后,10万美元将值1744940美元,倘若年获利率再加一个5%,即以15%累进计算,30年后,该10万美元将增加为6621177美元,若再从15%调升到20%,你将会发现,10万美元每年以20%累进,在30年内将会增加到23737631美元。

巴菲特寻找的,便是那些可能在最长的时间获得年复利报酬率最高的公司。在柏克夏哈萨威的32年间,巴菲特一直能够以23.8%的平均年复利报酬率来增加他公司的净值。这确实是了不起的。

要了解巴菲特,复利的累进概念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了某些奇怪的理由,在投资理论中这个观念的重要性却被轻描淡写。巴菲特认为,复利累进的理论是至高无上的。

(二)复利累进与个人课税

你必须了解的第一件事情是,以复利来进行报酬累进和那些属于被动性的投资(比如投资公司债所获得的固定利息)是不同的。通常债券投资者是以一笔固定金额(通常是1000美元),在一段期间内(好比5年),贷给像是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这样的债券发行者,并以80%的固定利率(即公司债票面利率)来计算。在5年的期间里,投资者每年可以收到80美元,5年期满后,通用汽车公司会还给投资者1000美元。投资者将会赚到总数400美元的利息(5×80=400)。

从税的观点来看,每次当投资者从通用汽车公司收到80美元的利息时,美国国税局就会将之列入收入,并以适当的个人所得税率对投资人课税。如果投资人是个高收入者,那80美元的税率约在31%左右,意味投资人的税后年收益将是55.2美元[80-(80×31%)=55.20]。在5年的期间,投资人实质税后利息收益总额为276美元(55.20x5年=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