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也是属于善于处理波动变化的投资者,即便你不属此类,你也可以获取他们的某些特点。你所做的第一步是不断改变自己的言行及思维方式。获取新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非一蹴而就,当你渐渐地教会自己面对多变的市场,处惊不变,镇定应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从多学科的角度去思维
巴菲特并不是集中投资的发明人。集中投资的基本原理早在50年前就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首先提出来了。巴菲特所做的,而且做得非常成功的是亲自实践了这一原理,然后才将它冠名。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华尔街一向以自觉效法成功面着明,为什么至今仍对集中投资这一战略不闻不问呢?
勿庸置疑的是,集中投资战略与日前投资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投资方略有天壤之别。最简单的事实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这种思维差异,查理·蒙格使用了网格状模式这一强有力的比喻。1995年,蒙格为南加州大学商学院基尔福德·巴比考克教授的班级做了一个报告。报告题目为“人类处在本领的最基本分支:论投资专长”。这篇报告后来被《杰出投资家文摘》转载。
蒙格解释说,仅靠简单的数据事实的堆积,外加旁征博引是不够的。相反,智慧是事实的联合与组合。他认为获取智慧的惟一途径是将生活履历置于各种思维模式的交叉点上。他解释说:“你必须在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模式,你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经历--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然后形成这个网格状模式。”
查理说,第一条要学的规则是你必须在脑中形成多种模式。你不仅需要拥有这些模式,而且你需要从不同的学科去深入了解这些模式。作为一个成功投资者,你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去思维。
因为世界并不是多学科的,这种思维方式使你看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查理指出,商业学教授一般不会将物理学原理放进他的授课之中,同样物理学教师也不会讲授生物学,生物学教师不讲授数学,数学家也极少在课程中包括心理学。根据查理的观点,我们必须忽略这些“学术上的法定界限”并将所有格状设计中的模式包括在内。
查理说“人类大脑必须以模拟状态运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窍门在于你的大脑如何通过了解大多数基本模式从而比别人的大脑运行得更好--从而使这些模式在单项工作中发挥作用。”
就我而言,集中投资与目前广泛使用且颇为流行的投资文化足不完全相符的,这种投资文化建立在狭窄文化的几个模式之上。为了充分享用集中投资的好处,我们必须增加新的概念、新的模式以扩大思维。如果不了解心理学中的行为学模式,你对投资就永远不会满意。如果不了解统计学中的概率论原理,你将不会知道如何优选证券组合。只有在了解了复杂的适应性原理之后,你才会真正了解到市场预测的可笑之处。
对这些学科的了解不必是完全彻底的。查理解释说:“你不必成为这些领域的伟大专家。你要做的只是接受一些真正重要的概念,尽早尽快地将这些原理学好。”查理指出,令人感到兴奋的是,当你将不同的原理结合起来并用于同一目的时,对不同学和的掌握使你可以高瞻远瞩。
集中投资者必须掌握的最复杂的原理是选股模式。我们许多人已通过《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战略》对此有所了解。我们还需添加一些简单的原理以完成我们所需的教育:了解如何将这些股票集中组合起来,如何管理这些证券使其在未来产生最大的回报。但是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还有沃伦和查理的思想在引导我们,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在伯克谢尔·海舍威公司积累起来的经验。这两位思想家不仅为他们个人赢得了荣誉,也为他们的公司带来了荣誉。他们形容自己的公司为“通过些重要概念的实际运用来教会人们正确思维方式的教诲型公司”。
查理说:“柏克夏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公司,我们尽力保持这种风格。这并不是说我们公司守旧愚腐,而是尽力遵守永恒的真理:基本的生活常识、基本的恐惧感,基本的人性分析,这使得我“J对人的行为能进行预测。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几点并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你就会在投资业做得很好。”
二、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
(一)少投资,但每次大笔
我们常常会遇见日常购买很多种股票的投资人。一般股民,手上一持有十多种以上的股票,是很普遍的事。一些股民甚至持有三、四十种股票。
为什么这些股民与巴菲特集中投资的思想背道而驰呢?这实际上是他们追求“分散”风险的心情在作祟。但巴菲特没法接受他们的明智。毕竟,买对优秀公司而致大富的机会,都已被他们“分散”了,化为乌有了。
这种尽量买多种个股的投资态度,其实和买彩券没啥分别。我们知道股市里,股票涨涨跌跌,但一些股民就是一直看到手上的股票都只跌不涨。这些股民就像买彩券良久不中的赌徒那样,买下了近乎所有的股票或彩券号码,来中奖一次过过瘾,“开个财路”,以后才能中奖,或买中大涨的股票。
如果你投资股市是真的抱有这种碰运气心理的话,我想你还是不要投资股票,而去买彩券、上赌场、赌马好了。至少,在那些赌博游戏里,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赌博,而可以亲眼看着自己手上的现金慢慢的消失。但在股市这个最高级的赌场里,你实际上虽是在赌博,但却产生幻觉,以为自己是在投资,因而丢人股市的大笔资金,你可能会误以为是在长远投资,等到遭受巨大亏损的时候,才来后悔可就太迟了。
巴菲特采取的投资策略是真正的“投资”心态。这和做生意没两样。如果你的表弟要开家高级餐馆,叫你合股投资,或是新年同学聚餐会时,老王建议十多位老同学台股开家卡拉OK酒廊(KTV),叫每人投资10万元的话,你大半都会精打细算,问东问西,不把所有细节搞清楚之前绝不会贸然的把血汗钱投进去的。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学巴菲特那样,不要一直手痒而想要这里尝试一些、那那买一点,希望能够碰运气的话,反而是集中精神寻找区区几家非常优秀的公司,那么,我们就能够确保自己不随便投入资金、买入就连自己也不知道不值得投资的公司。反之,我们会非常小心行事,就像在未能确保自己的表弟或同学的生意计划具有美好的潜能之前,不会投人任何一分钱那样。
巴菲特的四十多年投资生涯中,虽然很成功,但真正使他赚到今H财富的,却是仅仅十多次投资决定而已。他建议每个投资人都给自己张卡片,上面只允许自己打12个小洞,而每次买入一种股票时,就必须打一个洞,打完12个,就不能再买股,只能持股。我发现这种态度会使投资人从“玩票性质”转变成真正优秀公司的长远投资人。
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应该很少交易股票,但一旦选中优秀的公司而决定买入之后,就要大笔买入(bet seldom,but bet big)。
巴菲特把选股比喻成射击大象。我们投资人所要选择的,是很大只的大象。大象虽然不是常常出现,而且也跑得不是很快,但如果你等到它出现时才来找枪把,可就来不及了。所以为了等待、和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任何时刻都要把上了子弹的枪准备好。这就像投资人任何时候都准备好现金等待大好机会的来临那样。比如在过去近九年来的美国股市飙升时期里,巴菲特就很少购入大笔的股票,反而让现金累积。目前在白沙里,等着巴菲特购入股票的现金已接近400亿美元(年前与“普通再保”公司合并带来了额外的240亿美元)。
笔者发现一些散户就是喜欢东买西买,这里尝试一些,那里买入一些,名下股票种类多得不胜枚举,等到最佳企业廉价购入的机会到来时,反而手上剩下的资金无多。这就像打猎时,大象一直不出现,使人失去了耐心,就连松鼠、兔子等小动物也照射不误,结果,等到大象出现时,子弹已经所剩无多。这些年来,常有记者问巴菲特,为了等待这个机会,你准备等多久?回答是:我愿意永远在等!
1999年3月问,巴菲特更是向股东们强调,股市腾升已经使美好的购入机会不再,因此他找不到适合射击的大象,但有一点却是他可以保证的,那就是他和查理将会集中精种和保持耐心,等着大象的出现。
棒球是美国人最爱的球类运动之一,巴菲特自然也很喜欢以棒球来比喻投资。他常提起一位美国着名职棒打击手击出全垒打的秘诀。这位打击手说,他把打击棒球的空间,划分成几十个和棒球一样大小的位置,只有在最佳的几个位置上,他才会挥棒打击,击出全垒打。巴菲特说,我们投资人也应该这么做,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才挥棒,挥出投资场上的全垒打。但,身为投资人,我们却比职业棒队员幸运多了,因为,在投资世界里,你可以永远都不挥棒,也不会三振出局。
巴菲特也觉得经常交易对投资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养肥了证券商而已。他曾说过:“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却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人。”
巴菲特本身的投资,次数的确是很少的,但一旦投资了,就会很大笔。比如,自从1960年代末全盘卖出手上的银之后,巴菲特一直都在注意着国际银量的供需定律,看看有没有出现可以赚取市场错误标价的机会。尽管他30年来一直都在注意着银量的生产、供应和需求,但他却没有发现巨大的获利机会,因此30年来都没有任何举动。
直到1997年,巴菲特觉得机会来了。他和查理发现,1990年代里,每一年的银产量都少过需求。简单地讲,银不像金条那样主要是为着装饰用,而是拥有一些很重要的实际经济用途,包括制造我们日常拍摄的相机底片等。但问题是银一般上却不是采矿者心目中的主要金属(因为不够经济效率),反而是他们从地下采取其他金属(如金、铜等)时所取得的副产品。因此,就供应量而言,也就会受到其他金属的供需情形的影响。比如,如果金条价格大跌、铜的需求大降的话,那么,这两种金属的采矿量将会减少,这也导致银的生产量相应下降了。这就是1990年代的普遍情形。问题是,银的经济用途是相当稳定的,因此这将会使银价因供应不足而上涨。但在1990年代,巴菲特发现到国际市场银的供应商一直不停地消耗他们的存货,因而导致价格直没涨。换言之,银的公开价格还未反映出实际上的供需定律情况。迟早,这种“消费多过于生产”的现象,将会导致国际市场上银的存货被人掏尽,而银价必将反映出这个供不应求的现象。
这就是非常典型巴菲特所谓“令人流口水的价格”大好机会。在看中这一点之后,巴菲特在1997年期间总共买下了超过一亿英两的银,因夜之问,从30年来完全没有持有任何银,摇身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银主人。试想,30年来一直不停地注意市场的供需定律、但从未买入,而机会一到的时候,则大笔进场,我已找不到其他更佳的“投资自律”例子了。
巴菲特在选购股票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如果他觉得不值得买,那他就一张股票也不买。如果值得买,他就会大举进场,绝对不会婆婆妈妈。
(二)不要随便买随时买
美国大学教授最喜欢鼓励投资人“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但这已是过时的东西。这是60年代开始热起来的投资法,但已被彼德·林区、盂克·约翰、巴菲特、丹布顿等成功投资家的辉煌投资成就给压下去了。
投资就像经济学那样,不完全只是一种科学,它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如果你认为可以把今日股市里的所有股票当成数学数字来计算,就能够确保未来的你成为大富豪的话,几十年后的你,将会大失所望!
股市里的条规是:每个投资人必须自己包办投资的风险。这是全世界投资册子里都有写明的,只是一些投资人没被烧到手就不知道其中道理而已。
就此,自己当自己的基金经理,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秀公司,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散户拿钱出来投资是想要致富,而不是想去坐股市云霄飞车寻找刺激。
柏克夏提供了一个不管经济好坏都会为你赚钱的投资管道。柏克夏的秘诀很简单:巴菲特为我们买入了不管经济好坏都能赚大钱的企业。既然企业赚钱,我们当然也就跟着赚钱了。34年来的柏克夏投资成就,摆在我们眼前,除非我们是瞎子,否则想不相信也很难。
记住,“随便买”能够确保的,不但是让你坐上股市云霄飞车吓破胆得心脏病,而且也更命中注定你的投资成就是一般。如果你是追求平均的成绩,想必你也不会拿起本书来看看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家是怎样投资的了。
而“随时买”,更是使你的成绩趋向一般。因为,这使你在股市偏低和偏高时,都有定期买入的现象。想想看,为什么巴菲特今天手上拿着总值近400亿美元的现金而还未投资!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共同基金经理、大学教授的看法是,我们买入股票之后,不要卖,而是长期持有它。
单单是“长期投资”,在亚洲就不知害惨了多少散户股民。根据1999年初的《远东经济评论》报导,九个亚洲股市里,有八个国家的基金,在过去五年里普遍非但没有赚钱,反而还把投资人的母金亏损掉不少。投资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如果你输了20%,你必须要赚回25%才刚好回本。如果你是亏了50%,那你就必须赚回100%才能回本了。这是投资人不可忽略的重点。
不错,共同基金整天叫人不要害怕,只要有耐心等待,“长远投资”肯定致富。问题是,要等多久?如果你像一些国内基金投资人那样的这几年来购买基金而看着它下跌50%,那要等多久才刚好回去几年前买入时的价钱呢?把血汗钱交给人管理五至十年后,又再把同样数目的资金交回投资人,肯定不是投资人的投资概念。照我看,把这笔钱当无息贷款借给慈善机构对社会更好。
巴菲特也是鼓励投资人买入股票后应长期持有。但如果你仔细注意听他所讲的,你就会发现他讲这话时多加了两点。
一、这些公司必须是优秀的公司。全世界各地的基金经理随时都持有近百种(亚洲)、甚至是上千种(美国)股票。试问:股市里,难道真的有那么多家优秀公司吗?我在马来西亚只发现一家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在美国也只敢买入十多家。不要忘了马来西亚只有七百多家挂牌公司,而美国有一万多家。即使你没有像我这样超级保守,你也不会选到百家、千家的公司来投资吧?这种胆小、平均化,和买万字式的投资法,绝对不是成功投资家的投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