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认为,导致基金经理人像“旅鼠”的深层原因就是情绪化严重。这个说法,其实和前任基金经理彼德·林区一样,那就是,这几千个基金经理人都是阅读着相同的报章杂志,相信同一些“专家”的预言,而最明显的是,他们都不敢和其他基金表现不一样样。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管理的共同基金取得极佳表现,你的投资人当然会很高兴,体的奖金当然也会跟着增加。但万一你的投资下跌,而其他基金皆涨的时候,你的职位可就成问题了。
所以,可以了解的是,基金经理们不时都在关注着“其他基金在做些什么?”“其他基金买了什么?又卖了哪些?”这些,都是“旅鼠”和“市场先生”的化身。
读者可以把所有共同基金的投资报酬率拿来比较,看看有没人能够远远的击败同行的?又有谁能够长久地做到这一点?
今日在美国的基金界,正在酝酿着一件可怕的历史事件。近年来电脑科技股的大幅飙升,使很多散户股民因投机式的玩法赚到了钱,很多小型的投机式基金也赚到了钱。最糟的是,一些大型的传统基金,最近一两年来,也开始依靠科技股来提高自己整体组合的报酬率表现。
开始时,这些基金担心投资人会发现这种投机式的玩法而远离他们,所以虽然一整年里依靠这些科技股赚到了些钱,但大家都不忘了在年底时,进行所谓的“橱窗粉饰”,把这些投机股卖出,换回传统保守的大型公司股份,使得投资人眼睛看了,心理在想:哇塞,我的基金多么棒,只是投资在稳重的蓝筹股里,也能够取得那么高的报酬率!
但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基金界却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主要是因为整个投资世界看到了这些年来科技股的巨度飙升,使得美国指数不停地调整,把这些科技股选上,而踢走股价表现差劲的非科技股。试想,就连指数也理所当然地承认了科技股的表现,基金又为何不去投资这些未来的明星股呢?如果能够找到还未进人指数股的科技公司,买入之后,等到这些公司被选上进人指数股时,因为很多指数基金必需因组合因素而增额买入时,将更容易地赚到一笔盈利。这种思想,已经深入美国民心。使得今日的基金经理人,已经不必持地去进行橱窗粉饰,因为投资人看到你基金里有一些明星科技股,就会更加的欣赏你的投资表现!
有许多的人认为巴菲特没有投过电脑科技股是其一大遗憾,然而巴菲特却认为,如果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能够顺利度过千禧虫的心理障碍期而不崩盘的话,那纽约股市还有一般上涨的空间。毕竟,还有很多传统的庞大基金还未大事人场争购近年来已经巨度飙升的科技股。在接下来几年里,在不懂得投资的美国人的压力下,以及在本身愚蠢的投资决策下,这些共同基金将会逐步提升他们在科技股的持有比重,因此造成已经不副实际(企业操作)盈利的股价继续飙升。这将会引发更大的股市崩盘事件,同时也为本书读者制造了类似1987-1990那样,大举进场买进廉价可口可乐等公司股份而发大财的大好良机!
巴菲特除了形容基金经理为“像旅鼠”(lemmings-like)之外,更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献给他们,那就是“集团避免不了的疯狂”(instituional imPerative)(巴菲特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为了更有效的解释投资概念,在评论中创造了很多的新有名词)。
集团的疯狂,是指明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不对的事,却因其他人也都在做,而不得不做的不健康现象。
在投资世界里,巴菲特看到了基金和分析师的疯狂;在商业环境里,巴菲特更是看到了上市公司的疯狂。
投资世界的疯狂,使柏克夏得以低价购入优秀公司。上市公司的疯狂,则导致众多行业竞争者被不理智、低于成本的削价战淘汰或伤到元气,陷入流沙不能自拔。
经济蓬勃发展时,像沃玛百货公司和NFM那样良性的削价是好事,但在经济萧条时,以低于成本价格求存,只会使公司陷入困境。巴菲特称之为“在流沙中挣扎”,越是挣扎,越快往下沉。这个时候,不动才是上上之策。
(二)巴菲特应对保险业的疯狂
保险业是巴菲特最感兴趣的行业。
他所控制的第一家公司--柏克夏--是纺织业。开始时还有些盈利。但接下来就亏损连连。巴菲特之成功,就是当纺织业者都忙着把常年盈利投资在工厂的新设备时,聪明的买入了几家保险公司。
这几家保险公司的盈利,使伯克夏得以投资在更多优秀的公司,和买入更多的保险公司。
巴菲特最近几年不停地强调,保险业将会是伯克夏未来的最大扩展功臣和盈利来源。
1998年12月,柏克夏完成了公司史上最大宗的收购行动--以近200亿美元股价收购美国最大的“普通再保公司”(General Reinsursnce Corp.,简称GenRe)。
为什么先前的几家保险公司能为伯克夏提供强大的威力?为什么巴菲特一直强调保险业将是柏克夏的主要扩民功臣?为什么今日柏克夏的资产大半放在保险生意里?
一言以蔽之,巴菲特的强点,在于他的投资自律。
自律就是理性。自律就是当别人都疯狂的时候,惟你独醒。自律就是不陷入前文所述的“集团的疯狂”,适逢经济不景气大家都掉进流沙中,百般挣扎、越陷越深的时候,惟你采取不动的策略,留下力气,等待好景到来,大家都已筋疲力尽时,才大展身手。巴菲特曾说过,知道自己做错了,但还加倍努力的,是最傻不过的行为。但人性常情是,大家都错就是对的。这个时候,能够避免群众自毁的,就是投资自律。
巴菲特的投资自律,在商场上用得着。比如查理·孟克主管的家信贷公司,曾经在美国地产崩溃前几年,就已经发现美国人炒作地皮和借贷的风险,而完全不放出新贷款,把分行一一关掉,最后只剩下总部办公室和对面购物中心的一家分行面已。这使公司避开了紧接而来的美国史上最大宗政府动用纳税钱解救企业的事件。
这种极端的自律,用在保险业。其威力更是凸显。针对保险业,巴菲特评论说,这是一个管理人的错误能够被信数加剧的行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的生意,如果管理人判断错误,通常也只是亏掉公司的一些资本。保险公司的情形是类似银行那样的“杠杆作用”,能够使情况恶化十倍、甚至几十倍。与银行不同的是,保险业还牵涉到难度极高的“预测”。
在预测未来成本和赔偿方面,保险公司管理人的诚恳性很重要,因为10个人能算出12个未来预测数额。
巴菲特多年来的经验是,保险公司通常都不保守,导致它们的股东常常必须受到惊奇。惨的是,巴菲特发现,保险业里的惊奇,几乎全部是负面的惊奇!
比如,当保险业行情不佳、保费下降时,大家为了争取预定的保额增长率,必须出尽法宝削价竞争,宁可以亏钱方式卖出保单,而希望能够从保费的投资上获利弥补。就因为一般保费的收取和付出相差好多年,因此这种卖保单和投资上的错误,往往要等很多年才显现。
巴菲特的企管精神是,他没有所谓的策略。如果行情好,他就做。行情不利公司,他就缩头。这一点,在管理保险公司上最为凸显。他说,视行情而定,他今年可以只卖去年五分之一的保额,也可以卖到去年五倍的保额。这和一般保险公司由上到下,每阶层都有各自若干百分点的增表率目标的现象,简直是天渊之别。这也是柏克夏能够为你在未来15年里赚大钱的秘诀。
柏克夏也是一大再保公司。一般的保险公司担心万一所卖出去的保单同一个时候需作赔偿而承担下来,因此都有向再保公司购买保险。这在不能人算的天灾方而最明显。比如,美国两大天灾是加州地震和佛州飓风。这里的人民都要为他们的房地产购买不少的保险,但抢着卖保险给这些人的保险公司,万一发生灾难时怎能赔得起?柏克夏是这方面的最大再保公司。
在再保行业里,稳健经营比在保险行业里更重要。一般投保人买保险时,不太会过问公司的偿还能力,毕竟保险公司都有向再保公司购买保险。投保人反而视保单价格为首要考虑。但保险公司向再保公司买保险时,后者的偿还能力可就是首要考虑,价格其次。试想,一旦需要赔偿时再保公司赔不起,保单便宜又有什么意思呢?
在这方面,柏克夏的优势就很明显。收购GenRe之后,柏克夏是美国境内股东资金最大的公司。平时你常看到报导说哪一家公司是最大的,其实主要是以营业额或盈利为标准。保险公司寻找再保公司买保险时,不是看这些数据的。真正反映偿还能力的是股东资金。过也等于“净资产”。换言之,如果公司变卖所有资产、偿还贷款之后,所剩下的才是属于股东的资产。
保险公司都知道,跟柏克夏买再保,任何时候,柏克夏都能够悉数赔偿。比如,即时是同一年里加州和佛州两地同时发生地震和飓风,而柏克夏必须悉数赔偿的话,这也只将动用到柏克夏净资产的2%面已。这种优势使柏克夏能够要求比竞争者更可观的保费。可观的保费也就意味着,身为柏克夏股东的你获利更多!
巴菲特说,柏克夏在保险业里,是消费者极其需要的稳定力量。当业者大肆扩展时,柏克夏收缩,但大家因担心而不敢卖保险时,柏克夏则入场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美国保险业的普遍现象是,大家都在卖的保险,人人就都敢卖。别人不敢卖的,尤其是很特别例子的,就人人都不敢去动。原因很简单:人人都卖的,你去卖,即使是亏钱的生意,也没人会怪你,毕竟整个行业都在亏钱啊!反而是那些没人敢卖的特殊保险,如果你胆敢去卖,赚钱时没几人会称赞你,反而会说你是运气好,一旦亏钱可就遭殃。这是典型的“集团的疯狂”,可以比美基金经理人左看右看、有样学样的可怜现象。
巴菲特的保险管理哲学是,股东给钱他管理,就是要他计算出有获利潜能的就去做,而不是为了害怕亏钱时被骂而不敢去做巨大盈利潜能的生意。巴菲特也很惊讶,在保险业里,竞争者有时候很不理智的售卖亏钱的保单。可怕的是,这些保单不但会在多年后出乎意料的出现,而且会导致很惨重的亏损。反而是机率上赚钱的保单却没人敢卖。比如1998年底柏克夏卖出一宗担保一家新建职业球场贵宾座位票房的保险,就是在无对手情形之下标到的。这种独立判断的精神,不但造福了这些不可不买保险的消费者,也为股东们带来巨大的盈利,真是皆大欢喜。
巴菲特更发现,有时不是保险公司不会算机率,而是为了追求常年盈利的稳定性,而不敢售卖那些长达上能够赚大钱、但却也可能导致一整年亏损的保单。尤其是美国的保险公司每年都被独立的评估单位审判,因此不敢贸易然影响评估等级。柏克夏规模之庞大且行业又分散,因此不受评估影响,这是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