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服立竿见影
27814400000022

第22章 用激将法说服别人最有效(2)

诸葛亮说:“曹操非常善于用兵,天下没有人敢抵挡。从前吕布、袁绍、袁术、刘表还能同他叫叫板,可现在这几个人都被曹贼消灭了。只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坚决与之争衡,现在一个人苦苦支撑着江夏。将军一心要投降曹操,可以保全一家老小、继享荣华富贵,这难道不是识时务者吗?”

诸葛亮明知周瑜善于用兵,又年轻气盛,经过这一激,周瑜肯定会上火。

一激未了,诸葛亮又掀波澜:“我有一计,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须亲自渡江,只要遣一个使臣,用一叶扁舟送两人过江就行了。曹操如果得到这两个人,就会马上退兵。”

周瑜连忙追问:“这两个人是谁呀?竟能让曹操退兵。”

诸葛亮慢条斯理地说:“听说曹操建有铜雀台,极其壮丽,广纳天下美女。曹操早知江东二乔,容貌娇美无比。曹操还曾发誓,要得江东二乔,以乐晚年。如今曹操虎视江南,实为这两个女子。将军若派人送与曹操,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诸葛亮竭力渲染曹操势力如何强大,如何善于用兵,已经使周瑜不能忍受了;后又佯装不知,无所顾忌地拿二乔说事,并轻描淡写、若无其事地要求周瑜献出二乔。这于国于己无疑是莫大耻辱,像周瑜这样素怀雄心壮志而又气量狭窄之人,如何能够忍受得住?

最后,诸葛亮又拿出曹操的儿子曹植的一首诗句为证:揽二桥(乔)于东南兮,年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再也按捺不住怒火,大声骂道:“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真不愧是大智大慧之人,竟能说服像周瑜这种有主见、自尊心极强的人。其实,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运用了激将法。因为运用得当,这种方法在周瑜身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达到了自己说服的目的。

巧妙地抓住对方的逆反心理

如果你劝人要用功读书,对方便会不想念书;你越是耳提面命地告诫未成年者不可以抽烟,未成年人偷偷抽烟的反倒会越多,这些,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每个人都有这种天性,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

学会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将法。对于有些人,你越是禁止他做某事,他反而会越想做,尤其是倔犟的人更会如此。反之,如果你放手不管,说“你尽管做吧”,对方反而不愿服从,或者起了怀疑,结果就不去干了。懂得了这个道理,你会在很多场合下易如反掌地说服别人。

有一丈夫趁妻子周末回娘家之际,邀请了自己的哥们在家吃喝玩乐,弄得杯盘狼籍,全都醉倒在床上。妻子回来后,见此状立即拿出主妇的威风,大喊:“都给我起来!”

自然,丈夫的哥们前脚一走,后脚便是夫妻之间的内战爆发。两人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争吵得十分激烈。丈夫怒不可遏,高高地举起一只巴掌,正欲打下去,那妻子却突然狂笑道:“好,好,没想到你还真这么厉害,你打吧,这一巴掌打下去,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说也奇怪,此言一出,丈夫那高高举起的手掌顷刻间落了下来,而一场冲天怒气也化为乌有了。

在这里,妻子用的就是激将法,激起了对方的逆反心理,从而避免了一场家庭战争。

在现实中,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获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青岛幸男先生在选举中,就是利用选民的这种逆反心理获得了成功。他的选举运动,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战而胜。在争取选民的过程中,他没有举行过游说、到场演说之类的活动,并且,他也不知道何时投票选举,甚至他还公开声明:“我并不希望你们投票给我,一点都不希望你们投票给我,我甚至可以拜托各位,我一点也不想当选。”而后,他迅速出发到外国去了,对选举的事情不管不问。但结果却是,他以最高票数当选。这真是扭转选民心理的漂亮的选举。

如果有人到东京迪斯尼乐园去,发现园中没有烟灰缸,因此问管理员:“此地禁烟吗?”对方的答复却是:“不,不禁烟,吸烟也可以的,烟灰请直接往下丢就行了。”

但是,当你眼看周围却没有一个烟蒂,你还好意思抽烟吗?在东京迪斯尼乐园,不知是否由于这种心理作用,吸烟的人比想象中要少许多。虽然有些人平日毫不在乎地乱丢烟蒂,但一旦被人公开地允许“请丢”,他们反而不好意思再丢了。

利用逆反心理其实就是说反话,但是,它与一般的反话还是有区别的。通常的反话是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如果你不是对牛弹琴,就会希望对方明白你的意思。而这种反激法要做得不露声色才会生效,所以当然不希望对方明白你的真实意图。

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掩盖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没有退路时就要破釜沉舟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这样就会激发自己的潜能,然后再用这种方式去说服别人,从而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的心态所感染,对方当然就会答应我们的要求。

约翰·强生是美国着名的大企业家。1960年,他决定在芝加哥为他的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为此,他出入了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

于是,他决定破釜沉舟,先上马后加鞭。他先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凑集起来,聘请了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进行建造,而他自己则去筹措剩余的500万美元。

此时,约翰明白,如果那200万美元用光了,而自己仍没有拿到抵押贷款的话,整个工程就会停下来,这对自己的公司来说,不啻是巨大的损失。于是,约翰一刻不敢疏忽,奔波于各地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住地向人提起抵押贷款的事。无奈当时经济普遍不景气,很多银行都不愿向他贷款。约翰没有因此放弃,他也知道自己已没有回头路可走,绝不能够放弃。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约翰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就在建筑资金仅够再用一个月时,一次约翰在纽约市的一家饭馆吃饭,恰好碰到了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约翰知道,自己的大救星终于出现了。

约翰走过去,将自己整天带着的建筑蓝图拿了出来,想以此激起对方对兴建大厦的投资兴趣。没想到,正当他要向这位主管大谈自己的计划时,主管却对约翰说:“在这里谈工作不大方便,这样吧,明天你到我的办公室里来一下。”

第二天,约翰早早地来到主管的办公室,向他讲解了自己的计划,以及提供这份担保会给对方公司带来的好处。很快,主管被他说动了,同意向他们提供抵押贷款。

约翰说道:“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是在开玩笑,”主管惊讶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在我们公司里,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为这样的贷款承诺的先例。”

约翰把自己的椅子朝前拉了拉,微笑着说道:“你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也许你应该试试自己的能力和效率,看看自己能不能在一天内把这件事妥善地处理掉。”

主管被逗笑了,愉快地答道:“好把,让我试一下吧。”

结果,主管获得了成功,贷款承诺很快地作了出来。当约翰拿着贷来的钱回到芝加哥时,离自己的资金用光也就相差几个小时。

在这个例子中,约翰用的就是破釜沉舟的办法,逼得自己没有退路,从而才能够在绝处逢生。在说服那位主管时,他是怀着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心态,最终获得了成功,让对方答应了自己的不太可能的要求。

巧妙地激发别人的羞辱心

激将法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于通过这种方式,提出了对方的价值问题。

据说拿破仑不但用兵如神,还很机智幽默、擅长辞令。他就曾经运用激将的方法,让自己的士兵勇猛作战。

有一次,欧洲反法神圣同盟兵犯法国,他们来势汹汹,锐不可挡。法国军队迅速展开一场激烈的防御战,拿破仑派手下两个屡建奇功的军团担任起这项艰巨的防御任务。谁料想,防御部队的士气低落,被敌兵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

当逃兵回到军营时,拿破仑一声不吭,只是背着双手审视着他们。过了好长时间后,拿破仑忽然大声说道:“集合!吩咐下去,全体士兵统统集合!”

队伍全部集合后,拿破仑一言不语。这使得那些逃跑回来的士兵们更加惴惴不安,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拿破仑的一举一动,不知道统帅要怎么惩罚自己。

拿破仑双手抱胸,在队伍前踱来踱去,步子越来越急促,皮鞋叩打着地面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震得残兵败将们心惊肉跳。但他们只能偷偷地看着统帅,烦躁不安地等待训斥。

终于,拿破仑开始说话了,他用充满悲伤、愤怒的语调说道:“你们不应该动摇信心,更不应该随随便便地就丢掉了自己的阵地!你们要知道,夺回那些阵地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看着士兵们惭愧地低下头,拿破仑猛然回头,大声地命令道:“参谋长阁下,请你在这两个军团的旗子上写下一句话,一句很不吉利的话:他们不再属于法兰西军了。”

这时,全场一片哗然。把祖国的利益和自己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士兵们,自然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他们羞愧难当,甚至有人立刻跪下来,嚎哭着说道:“统帅,请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我们一定会立功赎罪,我们要雪耻啊!”

拿破仑见状,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顿时高兴了起来,对这些士兵们说:“对,你们早该这样了。这才是好士兵,才是我拿破仑手下的勇士,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

以后,面对反法同盟的疯狂进攻,这两个军团异常骁勇,真正地做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们在多次恶战中重创了敌军,为法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建下了赫赫功勋。

在这里,拿破仑正是通过激将的方式,激起了士兵的羞辱心理,让他们为了自己的荣誉自觉地投入到战斗中去,用自己的英勇行为证实了自己的实力,洗刷了自己的污点。

拿破仑用巧妙的话语,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

用激将法说服孩子积极进取

人都会有一种这样的心理,即越是受到压迫,反抗心也就会越强。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利用人的这一天性,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说服,这样不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对孩子负起了责任。

孩子都是固执和贪玩的,他们很少会考虑到将来的事。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时时对他们进行督促,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但在引导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对他们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效果会很不理想,因为那些对他们来说还太遥远,他们稚嫩的头脑还管不了那么多。而激将,即明确地告诉他不如别人,就会激发他的巨大潜能,从而让他自觉地发奋学习。

有一位的天才教育家就是通过这种激将的方式,成功地说服了许多不喜爱练小提琴的孩子。有些孩子在练琴时,往往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碰到这种情形,他总会说:“我早就知道你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因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你看,现在你就已经放弃了,这证明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孩子们听了这样的话,情绪往往会一下子高涨起来,都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个笨小孩儿,别的小孩儿能做到的事,自己同样可以做到,甚至会做得更好。

那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尤其是那些小学生。由于孩子贪玩的天性,他们很少会主动进取,这就需要家长或者老师不断地对他们进行督促,而激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位母亲曾对我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她的孩子上四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非常贪玩,这位母亲曾苦口婆心地劝告,父亲也不失时机地狠狠地教训过他,但是小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经常迟到、旷课。后来,母亲发现孩子会经常提到班里的一个同学,夸他学习怎么好、老师如何喜欢他,大有艳羡之意。母亲幡然醒悟,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说服自己的孩子了。

以后,每当孩子再对她提起那位同学时,母亲总会说:“我想那是人家应该得的,因为人家本来就比你聪明,比你勤奋,学习自然也比你好。”不出母亲所料,孩子非常气愤地说:“他并不比我聪明,只不过比我勤奋罢了。只要我努力学习,就肯定比他学得好。”在母亲的一再刺激下,孩子真的行动起来了,上学不再迟到,课堂上也不再捣乱。并且,放学后早早地回家,直到做完家庭作业之后才出去玩。

孩子的辛苦得到了回报,期末考试他进步了一大截。虽然没有那位同学考得好,但他们的距离已经拉近了很多。

因此,在教育那些还不知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时,不妨“打击”一下他们幼小的心灵,以鼓舞他们的斗志。这样做,比你苦口婆心地劝告有效得多,因为那样只会让他心烦,让他不愿意学习。

比如说,要说服一个小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你就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微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好,因为你的能力比别人差。”只用这一句话,大多数孩子都会自发地行动起来。而如果你用强迫的手段,不仅会毫无用处,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从而使事情更加糟糕。即使他就范了,结果也不会理想。

人都会有一种这样的心理,即越是受到压迫,反抗心也就会越强。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利用人的这一天性,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说服,这样不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对孩子付起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