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服术中,激将法是一种最灵验的好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只需几句话,就可以很容易地使那些性情固执、脾气急躁、自尊心强的人,钻进我们设置的“圈套”,并使其根据我们的意志行事。
用巧妙的语言激发起对方的高尚动机
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排斥对方的说教,无论它是好的还是坏的。因此,在说服别人时,应该避开这个障碍,采用其他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比如,先激发起对方的高尚动机,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乔·库尔曼是美国的金牌推销员,有一回他向食品店老板约翰·斯科特先生推销保险,采取了激发对方高尚动机的说服策略,圆满地完成了一项原本不可能完成的推销任务。
乔·库尔曼刚走进那家食品店,约翰·斯科特先生的儿子哈雷就来挡驾:
“我爸爸很忙,你预约了吗?”
“哦,没有。他跟我们公司索要一些材料,我是来送材料的。”乔·库尔曼回答。
“那你等着吧,办公室已坐了三个人。”哈雷说。
刚巧,斯科特先生这时走了出来。哈雷便告诉他,乔·库尔曼要见他。
于是,乔·库尔曼就跟随斯科特先生进了办公室。
“斯科特先生,我叫乔·库尔曼。您曾向我们公司要材料,现在给您送过来。这是您签名的名片。”
“年轻人,你们公司不是答应给我准备一些商业文件吗?这并不是我要的材料。”
“斯科特先生,您要的那些商业文件我们公司的确没有。不过,它为我提供了接近您的机会。您看是否可以给我一点时间,为您讲一讲人寿保险?”
“啊,你看,我很忙,这里还有三个人呢。跟我谈寿险是浪费时间。你看,我已63岁,好几年前我就不再买保险了,以前买的已经开始偿付。儿女已经成人,他们能够照顾好自己。现在,只有妻子和一个女儿跟我一起住,即便我有什么不测,她们也有钱过舒适的生活。”
“斯科特先生,像您这样成功的人,在事业或家庭之外,肯定还有些别的兴趣,比如对医院、宗教、慈善事业的资助。您是否想过,您百年之后,它们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斯科特先生开始沉默,看样子是在考虑乔·库尔曼的话。
“斯科特先生,通过我们的计划,您资助的事业一直都会维持下去。而且七年之后,您每月就可以收到5000美元的支票。如果到时您不需要用钱,怎么处理都可以;可如果您需要用钱的话,那这笔钱可就是雪中送炭了。您认为我说得对吗?”
“不错,我资助了三名尼加拉瓜的传教士,每年花费很多,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你刚才说如果我买了保险,那三名传教士在我死后仍能得到资助,究竟怎么回事?你还说倘若我买了保险,七年后,每月就能得到5000美元的支票,我现在总共需要花多少钱?”
“6672美元。”
“哦,我花不起那么多钱。”
接下去,乔·库尔曼问起他关于资助传教士的事。斯科特先生自然兴趣很浓,兴高采烈地谈论起来。
最后,斯科特先生主动填写了一张价值6672美元的人寿保险单。
斯科特先生原本不打算买人寿保险,而且他列出的理由也很充分,相信如果是普通推销员面对斯科特先生这样的准客户,难免要打退堂鼓了。但乔·库尔曼不愧为金牌推销员,他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资助慈善事业上,并且根据斯科特先生对此的反应,抓住时机讲述了买人寿保险不只对个人有利,对于自己资助的人也会有利,从而激发了斯科特先生的高尚动机,说服他购买了寿险。
因此,我们在说服他人时,如果能发现他的兴趣,激发他的高尚动机,那么我们的说服必将很快奏效。
欲擒故纵反其道而行之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碰倒南墙不回头”,固执得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在对这种人进行说服时,如果采用直接的说服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说服这些人时,我们不妨多考虑些技巧,譬如欲擒故纵,反其道而行之。
着名的工程师惠尔,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轻而易举地说服了一个刚愎自用的工头。
有一天,惠尔想在其负责的工段更换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想到那个工头必定要反对,于是,就使用了一个小计谋。
惠尔带着新式的指数表去找那个工头,手里还拿着些征求意见的文件。当他们在讨论那些文件时,惠尔故意把指数表从左腋换到右腋,再从右腋换到左腋。这样换了几次之后,工头终于开口了:“你拿的什么东西?让我看看。”
“呃,没必要,你们这里又不需要这种东西。”惠尔装作很勉强的样子,将指数表递给了工头。
在工头仔细审视指数表的时候,惠尔又装作很随便却非常详细地向他说明了这个东西的效用。最后,工头大声喊道:“什么?我们这里不需要这种东西吗?天哪,这正是我早就想要的!”
在这里,惠尔采用的正是欲擒故纵的方法,很巧妙地说服了工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如果惠尔采用通常的方法,对工头进行劝说,试图让他接受自己的建议,那么,以工头的性格,必定会反对。结果是工头不仅不会使用这种新式仪器,还会与惠尔就这一问题大声争吵,弄得大家不欢而散。聪明的惠尔反其道而行之,跟工头抬了反杠,既照顾了工头的自尊心,也让他接受了自己的建议。
惠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说服对象是一个思想保守、固执己见的人,那么,在我们向他提出建议之前,应该先想一想,利用直接说服,他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那就不妨采用欲擒故纵。我们激起了他的斗志,并让他在这场战斗中“胜利”,既照顾了他的自尊心,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而苦恼。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别人不肯重视他们的意见,而是他们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说服方法,无法使别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说服而已。
故意贬低对方从而实现说服的目的
你故意贬低对方,比如说他不行、肯定不能把事情办好之类的话,那么,就会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
当你试图让一个人去做某件事,并且你也知道这个人有这种实力,但是,这个人有时候却因贪懒或者粗心大意,会将事情搞得一团糟。此时,你不妨激一激他,逼他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从而把事情做好。此时的激将,用的就是故意贬低的方法。
三国时期,曹操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摇摆在抗曹与降曹的两种选择之间。经过鲁肃的建议,孙权有意联合刘备对付曹操。这时,诸葛亮也与刘备商量联孙抗曹,他在分析了江东当时的处境和可能出现的对策之后,料定孙权方面会派人前来试探。
果然,鲁肃不失时机的到来,成为了诸葛亮开展一场出色外交谈判的起点。
诸葛亮听说江东来人,便高兴地说:“大事济矣!”接着,十分慎重地叮嘱刘备,凡来人提及与曹操作战的问题,都推给他诸葛亮回答。他不仅要从与来人对形势的谈话中捕捉相关信息,而且还打算通过倾心交谈结交朋友。结果,直率的鲁肃经过诸葛亮的争取,透露出江东投降倾向与抗曹势力的现状,以及作为决策者的孙权目前害怕曹操兵多将广、不敢决策抗曹的心态。并且他还自告奋勇,愿意充当诸葛亮出使江东鼓动抗曹的引荐人。
后来的情况证明,在江东谈判中,鲁肃确实起到了穿针引线和弥合裂缝的作用,给予诸葛亮很大的支持。
到了东吴之后,诸葛亮很快得以与孙权直接会谈。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断出自己的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于这种人,“只有激,不可说”。因此,诸葛亮在说服孙权的过程中,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不但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而且一点也不委婉地建议孙权,如果不能早下抗曹决心,不如干脆投降。
孙权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
这可是个绝佳的激将机会,于是,诸葛亮抓住这个话茬,毫不犹豫地抛出一枚令对方难以承受的重磅炸弹:“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这枚炸弹既是对孙权的强大刺激,也是对孙权的有力鞭策。当然,在这里诸葛亮也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刘备一方是要坚决对抗曹操的。此时,被触犯了尊严的孙权,“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对于一个平庸的谈判家来说,这样的举动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也不会拥有这样的胆识。试想,如果把握不当,就可能使整个谈判夭折,并且还会给己方带来严重的损害。但是,诸葛亮绝不是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意气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完全是认定了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
应该说,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还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后来用《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一样,都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在鲁肃的斡旋下,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迅速恢复,并且很快实现妥协。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
十分明显,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这个激将法用得非常成功,也非常及时,因为在当时如果不用这种方式,蜀吴联手可能不会在历史上出现。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经常使用激将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第六十五回中,诸葛亮也是使用故意贬低的方法,才使得张飞能够在葭萌关一战中大败马超,获得了胜利。
有探子来报,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此时,诸葛亮正和刘备在军中议事。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一时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待会儿等张将军来时,主公先别说话,让我来激激他。”
诸葛亮刚说完,张飞就大声喊着走了进来。原来,他一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就赶忙过来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有听见,转过身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何如此小瞧我?我张飞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吗?”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现在还能站在这里说话吗?马超英勇无比,并且老谋深算,天下无人不知。当年,他在渭桥六战中,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了,也未必能够战胜他。”
张飞一听,立刻怒火中烧,大声说道:“我现在就去,如果战胜不了马超,甘受军事处罚。”
诸葛亮看自己的激将法起了作用,便来了个顺水推舟,说:“既然张将军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来,诸葛亮施计,说服马超归顺刘备。
诸葛亮知道张飞脾气暴躁,并经常因此误事。所以,他就常常用激将的方法来说服张飞。每当遇到重要战事,诸葛亮总是故意说张飞担当不了此任,或者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逼得张飞急了,甘愿立下军令状。这样,就可以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先用贬低对方的方式激起他的怒气和斗志,逼他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样,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先激起对方的怒火然后再说服
在现实中,有些话是不能直说的,因为直说正中了对方的下怀,对自己是不利的,所以少不得拐弯抹角地说。同样,说服别人有时也需要多兜几个圈了,先把对方激怒了,再替对方出良策,不怕他不接受。
在现实中,有些话是不能直说的,因为直说正中了对方的下怀,对自己是不利的,所以少不得拐弯抹角地说。同样,说服别人有时也需要多兜几个圈子,先把对方激怒了,再替对方出良策,不怕他不接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服周瑜蜀吴结盟的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人们一直津津乐道。而诸葛亮运用的正是这种激将法,先用曹操将周瑜激怒,再提出联手抗曹的建议。
诸葛亮带着联吴抗曹的使命,随鲁肃来到吴国,周瑜诈言降曹,与憨厚的鲁肃发生争执。孔明看在眼里,早已成竹在胸,只是袖手冷笑。
周瑜忍不住,问道:“先生为什么冷笑呀?”
“我笑鲁肃不识时务。”诸葛亮说。接着,他顺水推舟,来个引君入瓮,“将军想投降曹操,也是十分合理的。”
周瑜说:“您是识时务的人,一定与我的想法相同。”
其实,这两个聪明人说的都不是真心话。鲁肃不明就里,问诸葛亮:“先生为什么也这样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