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人际互动中,人们都会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怎么看你;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否则,对方就会感到不平衡。所以如果你事先对他人有一些消极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势必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表现在你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上。而对方觉察到你发出的信息后,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里有一则寓言故事。
大乌龟和小乌龟在一起喝可乐。大乌龟喝完自己的一份后,就对小乌龟说:“你去外面帮我拿一下可乐。”
小乌龟刚走两三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支走我后,要把我的可乐喝掉!”
“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啊!”
经大乌龟一再保证,小乌龟同意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大乌龟耐心等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还没有来;三个小时过去了,仍然不见小乌龟的影子。这时,大乌龟想:“小乌龟肯定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可乐。怎么可能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也喝了!”
这时小乌龟从天而降,站在大乌龟面前,气冲冲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可乐!”
“你怎么会知道呢?”大乌龟尴尬而不解地问。
“哼!”小乌龟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三个小时了!”
小乌龟就是根据自己的臆测,主动寻找支持消极心态理由证据的典型。这种行为只会导致沟通不畅,引发更多的矛盾。
重视非语言:让体态增强口头语言的感染力
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交往中彼此对对方的印象95%取决于非语言因素,即双方的行为、举止、眼神、神态。某些有特点的动作等,只有5%由双方的言语因素决定。这就要求交往者缩短彼此间在空间上的距离,以利于非语言因素的表达。”
体态是静的非语言行为表现。据美国学者伯德惠斯·戴尔等人研究:“光是人的脸部,就能做出大约二十五万种不同的表情。”许多专家学者在归纳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行为的表现形式至少有如下两种类型:
静态无声的体态行为
研究表明,即使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身体本身仍可用不同的方式“说话”。
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总比站着的时候多。去同事家做客或去其它单位办事,落座的时候,不要把身体深深地陷在沙发里而仰面朝天与人谈话,免得引人反感。
人们所说的:“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说,站着的时候,重心要稳。与同事交谈,站的时候,千万不要叉开腿,也不要放松四肢,否则会给同事留下性格不坚定的印象。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通常在非语言交流的各种语态中,人们特别看重眼、手和腿,但是却忽略了脚,因为人们往往认为,脚只是走路的工具,而不是说话的工具。其实脚也会说话,同样很重要。
在与同事说话的时候,不要把脚抬得很高,并不断地摇晃,否则容易给人以轻浮,没教养的印象。如果不断地用脚轻轻拍打地面,则有可能让对方认为你对他的话满不在乎和漫不经心,甚至有一点蔑视的意味。
动态无声的体态行为
诸如点头、搔痒、搓搓手、擦擦脸、捶捶背、伸伸腿、弯弯腰等,都属动态无声的身势;相视而笑、挤眉弄眼等,也属动态无声的体态动作。
当你向同事致意时,握手问候意味着彼此建立了一种身体接触的交流关系。而“眼神的交流”也是同样重要的交流方式。一旦你使用了眼神,就像电视机打开了电源开关,它能使你与同事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际关系。
你的眼神不仅仅传递信息,它还能从别人的眼里收到信息。所以,与同事交流,一定要关注对方的眼睛,同时,自己也不要躲避同事的目光。要知道,再也没有比躲开别人视线更容易让你失去听众了。
人常说:“最会说话的不是嘴,而是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很多微妙的感情,都可以从眼睛里得到明确答案。这话显然不无道理。”
王洁和韩冰是同事,不久前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事互不相让,斗起嘴来,结果弄得双方都很不愉快。彼此视若异己,互不往来。
某日不巧相遇在一家大商场的楼梯上,两边人来人往,各自奔忙,可不知为什么,那一瞬间两人都感到似乎旁人正在注视着自己,而且已经俨然清楚了她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因此为了表现自己的风度,也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免得尴尬现眼,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冲对方灿然一笑,然后点点头彼此擦肩而过。谁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双方都已意识到,从此两人的一切是是非非都在这一笑间烟消云散了,次日将是个大晴天。
的确,人的表情会说话,喜怒哀乐都会从脸上表现出来。难怪古人说:“情在脸上现,怒从脸上生”呢。
总之,得体地应用你的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体态语言与同事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必然能增强你对他人的感染力,使你在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动作添彩。
前车之鉴:不要让机制阻碍有效的沟通
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990年1月25日的那场空难,因为那场空难完全可以不发生。先看看当天的时间表记录吧:
——晚上7点40分,阿维卡52航班飞行在南新泽西海岸1.1万多米的高空,再有半个小时,它就可以飞到纽约肯尼迪机场,而当时飞机的燃油还可以维持将近两个小时的航程,应该说完全不存在燃油耗尽的问题。
——晚上8点整,肯尼迪机场的管理人员通知52航班,由于严重的交通问题,要求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
——晚上8点45分,肯尼迪机场管理人员收到52航班的副驾驶员的报告:“燃料快用完了。”
——晚上9点24分,飞机的两个引擎熄灭,1分钟过后,另外两个也停止了工作。
——晚上9点34分,燃料耗尽的飞机坠毁在长岛,飞机上73名人员全部遇难。
问题出在哪里?既然飞行员知道油会用完,为什么不呼救呢?既然地面管理人员已经收到信息,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呢?事后,调查人员对飞机上的黑匣子进行了调查,终于发现了这次空难的主要原因——沟通障碍。
看看下面的沟通过程吧:
信息发出方:
——飞行员说:“燃料快用完了。”
——飞行员继续说:“燃料快用完了。”
——飞行员依然说:“燃料快用完了。”
信息接收方:
——管理人员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位管理员告诉调查者:“这句话飞行员们经常使用,我们每天都会多次听到这样的话。”
——管理人员认为情况并不紧急。
一个管理员指出:“如果飞行员说明情况十分危急,那么所有的规则程序我们都可以不顾,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为其导航降落。可惜的是,52航班的人从未肯定地说过‘情况十分紧急’的话。”
——管理人员还是认为没什么紧急的情况,一切仍然按部就班。
管理人员解释说,52航班飞行员的语调从未向管理人员传递出燃料用完的严重信息,用的是很平常的冷静而职业化的语气。
那么,又是什么阻止了飞行员不顾一切地呼救呢?原来正式报告紧急情况过后,飞行员需要写出大量的书面汇报,另外,如果发现飞行员在计算飞行需要多少油量方面出了差错,联邦飞行管理局就会吊销其驾驶执照。这些规定使得飞行员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不肯发出紧急呼救。因为他们太看重荣誉,吊销执照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他们宁愿赌上一回。
看来,本来可以避免的空难未能避免,说到底还是管理机制出了问题,阻止了有效沟通。
在我们身边,我们看到很多管理者十分注重效率和执行力度,这当然是好事情。可是,他们忽视了沟通的重要性。甚至,有的管理者在发布指令时,如同老虎一般吓人,使得接受指令者胆战心惊,不能理解指令的含义,或者没有听明白,也不敢询问。这岂不是很可怕!
正确地沟通,才能带来有价值的效率。
正确地沟通,才能带来有价值的执行。
在你要求执行之前,先看沟通是否到位。
掌握技巧:在交谈中给人留下精明能干的印象
会说话的人往往能给人精明干练的印象,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因此,与人沟通时,掌握谈话的技巧很重要。
1.先说重点,让人觉得你很有头脑
要使别人在交谈中认为你很有头脑,就要使所说的话易于了解。用什么方法才能简明清楚地让对方了解呢?常用的方法是说话以前先说重点,比如先说:“我今天要说的主题有三点”,然后再针对这几个主题做大致的说明。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为什么先说重点给人印象好呢?这是因为,对听者来说,如果能先把握住对方要说的概念,那么就可以一边听,一边想象对方大概会说哪些话,而对说话的方向作某种程度的预测。由于有了这种心理准备,自然听来就容易了解了。
换句话说,一开始就给听者几个主题,可以让对方自由地把话解释到容易理解。这么一来,即使所说的话有些前后颠倒或不甚清楚,也不会给人留下思维混乱的印象。可以说,这种先说重点的方法,其实是借助他人的能力,来加强对方觉得你很有头脑的印象。
2.力争在短时间内说完一件事
无论什么事情,大致内容都只要3分钟即可说明。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的话中一定会有许多无关紧要的内容,使人产生沉闷的感觉。因此,在与人进行工作谈话时,你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这是因为,3分钟正是足够自我表白的时间,也是谈话可以告一段落的时机,以免给对方造成无边无际、废话连篇的印象。
3.低沉浑厚的声音能提高说服力
要在谈话中增强你的说服力,用浑厚低沉的声音讲话相当重要。心理学家根据声音质量的研究报告认为,说话浑厚低沉且回声响亮的人,一般是外向的、有领导能力的人,而且他们也颇具说服力。
一般来说低沉的声音比高的声音更洗练,更富有男性的魅力,更易使人获得安全感。多数受欢迎的演员和歌手都具有这种低沉声音的魅力。事实已经证明,说话声音低沉的人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
如何用浑厚低沉的声音讲话,也有一个小窍门,这就是要注意保持用均匀的速度讲话。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读报纸的社论来进行训练,并对着镜子来练习,从而开发自己具有的尚未发现的说服力。
4.谈话中自然而然地说些专门术语可引入瞩目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偶尔在车上或水果店中,无意间听到别人谈话时,如果其中有专门术语或外国话,你就会特别注意到说话的人,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上叫“凝离效果”。比如,在一大串的数字中有一个温度标志,那么这个标志就会很自然地变得特别明显。换句话说,在一大堆的同样东西中,只要有少数不同的东西存在,那么这些少数的东西就会成为大家注目的对象。因此,与人交谈时,加一点平时不用的专门用语或外国话,就会使人注意到这句话,进而意识到说这句话的人。
当然,你也可以很自然地引用一些莎士比亚或某些大名人的精彩语言,让别人感到他很有教养,而乐于与他交往。虽然把令人感觉到文化气息的话,自然而然地加在谈话之中,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形象,但是,如果使用得太频繁,就会使“凝离效果”减弱,而给人一种故意卖弄的坏印象。
5.背光说话,会产生一种神秘感
在美国,凡是有关商业的方方面面,差不多都导入了心理学的成果。尤其是一些商场上的大亨,从基本的服饰到办公室的装饰,许多是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在说话的方法上,就有许多反映心理学成果的技巧,其中一点,就是背着光向对方说话的技巧。由于背光,对方看不太清楚你的表情,所以会给对方一种不知道你在想什么的压迫感,进而使自己说的话更为有力。因此之故,某些大亨还在办公室中装置了控制照明的设备,以便使谈话更有神秘感。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必做到这一步,但如果要让交淡的对方有压迫感,选择背光的位置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么一来,就可使自己比实际高大,同时也不必担心让对方看到你的或许是胆怯的表情,进而使对方对你产生一种精明能干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