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是做下属的天职,但服从决不是惟命是听、言听计从,更不是无条件的盲从、屈从,而是有个人智慧参与的对上司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智慧就是下属生存的智慧。
服从安排:在目标的指引下稳妥前行
每位下属都要服从上司的安排,因为服从是执行任务的第一步。只有走好了第一步,才有可能走好以后的每一步。一个员工,只有服从,才会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不发生偏离,才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勇拓成功之路。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军人也只有服从,才能保证整体的战斗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所有的学员们请注意:5分钟内集合,进行午间操练。请在野战夹克里面套上训练服。”
这是西点军校对学员的一次普通而又严格的训练的开始。此时,墙上的时钟指向11:55,天气冷不可忍。严寒笼罩在哈得逊河湾的上空,呼啸的北风穿过西点平原,冲击着西点军校六层高的大楼。
“快!离午间操练还有4分钟。”
学员们的脑子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准时到操场集合!”他们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装备,整理着军容,计算着离跑到操场还有几分钟,在他们迅速跑向操场的营房过道,每隔50英尺就有一座钟,看时间很方便。
学员们很快聚集在铺着柏油的宽大操场上。对于这样的集合,他们每天都不会少于两次。“列队!”一声令下,一片无规则的人群立刻排成整齐的N个方阵。每一个方阵是一个排,四个排组成一个连,四个连组成一个营,而两个营则组成一个团。
“立正!”所有人立刻目视前方。接下来是简单的点名操练:从排长开始一级一级向上汇报学员的数目。
这就是西点的列队训练,也是西点学员的必修课,这种训练的实际意义在于,个人要服从整体、服从部队,服从是第一位的。
服从,在西点人的眼中是一种必备的美德,它作为一种观念已深入人心。即便是立场最自由的旁观者,也和大家持一个相同的观念,那就是“不管叫你做什么都照做不误”,这个观念也就是服从的观念。西点人一致认为,服从是军人的神圣使命,不学习服从,学不会服从,不养成服从的观念,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会对不起自己的一身军装,就不能在军队中立足。
服从是自制的一种表现形式。西点军校的做法,让每个人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伟大整体的一分子,哪怕是很小的一分子,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西点的每一个学员,都强烈地认识到,团队的权威始于何处,个人的权利应止于何处,对上级的服从不只是正确,而是要百分之百的正确。因为西点的创立者认为,西点是军校,他培养的人才就是未来的军人,军人要执行作战命令,要向设有坚固防御的敌人进攻,没有服从就没有勇往直前的军人,没有服从就不会取得胜利。
有一位西点学员对服从做了非常生动的比喻:“上司的命令,好似发射出去的导弹,在命令面前你无法停止,只有沿着自己的轨道飞行。”另一位西点学员比喻更为贴切:“我们只不过是枪里的子弹,枪就是美国整个社会,枪的扳机由总统和国会来扣,是他们了射我们,他们瞄向哪里,我们就打向哪里。”
服从的观念同样适用于职场。每一位下属都必须服从上司的安排,就如同每一个军人都必须服从上司的指挥一样。只有每一个人完美地贯彻了服从的观念,才能完美地执行,才能在冲击目标时,形成合力,发挥整体的力量,去获取最终的胜利。
当然,公司毕竟不是军事机构,不能照抄照搬西点的训诫和要求。再说,并不是所有上司的指令都正确,上司也会犯错误。但是,一个高效的企业需要员工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具备服从意识。上司具有发号施令的权力,他的地位、责任感都驱使着他发号施令指挥一切;同时,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不允许下属不执行。一个下属,如果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安排,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为自己开拓出成功之路。
成功是目标,也是约束。为了实现目标,有时你必须做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情,放弃一些自己深深迷恋的事,服从来约束自己。为了生活,为了目标,为了成功,我们必须服从,而且应该在服从的指引下,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前行,从而开拓成功之路。
用心体验: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成熟的职业人
企业管理是一种艺术,各人有各人的表现方式,任何理论、任何法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那种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挑剔上司的管理方式的做法,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半瓶醋”行为。这样的人很难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上司。
企业的性质、员工的教育程度、上司的个性、社会的背景等等,都是影响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忽略了这些因素,只以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东西,或是听了几次管理专家的讲演,就把它们当作模式,去衡量上司的管理是否合乎现代标准,这无疑是不切合实际的看法。
有很多学工商管理的青年人,进入工商界之后,往往会感到上司的管理跟现代的管理思想相去甚远。因此,他们难免怀疑,这样的“土包子”上司,为什么能经营这样大的企业?这种怀疑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你是基于不服气的心理来看这一问题,你除了更加不服气外,可能一无所获;如果你能深一层去体会,找出这些上司凭什么东西在管理他们的企业,相信你一定会获益匪浅。
不管是过去的管理方式,还是现代的管理方式,统统都是离不开人性的。而人性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和附着性,其变化的因素往往是非常微妙、难以捉摸的。只有人生阅历丰富、通达人情世故的人,才更容易抓到要害。
有很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他们一生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困苦艰难,这种磨练,使他们通达了世事,深深地认识到人性的微妙所在。因此,虽然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对各类型的人事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他们能使能力强过他们的人唯命是从,他们能使学问大过他们的人心悦诚服,他们能使调皮捣蛋的人甘心为他们效劳,他们能使那些恃才傲物的人对他谦恭驯服。这些能力就是他们成功的资本,而且不是书本上能够学得到的,就是一些管理专家也难以望其项背。他们有一套自成的管理模式,虽然没有什么章法,但却非常实用。
当然,这些不讲求管理章法的上司,并不是完全不懂得现代管理,只是他们把现代的管理理论和法则吸收之后,融入到他们自己的模式里,变成了他们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法则,使现代管理变了型。他们只是把有的部分强化了,把有的部分去掉了而已。
这种变型的管理,当然使崇尚现代管理思潮的青年人看不顺眼,认为是阻碍企业进步的绊脚石。因此,他们瞧不起上司的成就,认为他们的成功是时代造就的,完全是靠机遇。
有了这种不满的心理,有很多年轻人,特别是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人,对公司的制度、经营方式等常发牢骚、批评和指责。并且认定企业之所以落伍,完全是缺乏现代管理所致。
年轻人的理想高,看不惯的事情自然很多,这并不是严重的问题。然而,如果只喜欢发高论批评别人,而自己不知道脚踏实地的去体验工作,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环境,只一个劲地唱高调,这问题就严重了。
诚然,企业管理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可是谁来改进呢?当然是企业界的新生代。一切的改进,都是去掉一些旧的,换上一些新的和优良的,如果你觉得上司那一套不合时宜,你就要先问问自己,将来有朝一日你当了上司,当了管理人,能拿出一些什么新的办法来?这些新办法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
你要知道,理论与实际的管理往往是不完全一致的,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实际的管理需要些什么,一切的改进都是空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管理专家自己开公司,反而管理不善的道理。
俗语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同样的道理,不当老板,就不知统领全局的难处。表面上看起来,当上司好像很神气,实际上,他们的苦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因此,身为下属者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分寸,对企业发展的意见不怕多,创新的设想也不怕多,但你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当作灵丹妙药,非强迫上司吃下去不可。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下属,应该在工作中默默地去体验,记取那些别人失败的教训,记取那些别人成功的因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成熟的职业人。这样,别人才会重视你。
端正态度:让上司发现你的忠心和价值
上司是公司中的灵魂人物,一方面他手握大权,公司的策划统筹尽在他的安排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掌握着每位员工在公司里的前途,对员工的情绪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上司对员工的表现和态度非常敏感。作为下属,你不可把上司看得太低,也不要对他有过高的期望。因为前一种做法有可能会使你的前途成为定局,不可能在公司中获得升迁和加薪,而后一种做法有可能使你对上司大失所望。
端正了自己的态度之后,为了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使自己的一切行为尽量符合上司的利益,这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你就会使上司感到厌恶,他绝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印象。
所谓上司的利益,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最主要的方面是能够帮助上司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要想维护上司的利益,你千万别把自己捧得太高。为了突出个人才能和潜质,在上司面前有意无意地自夸,其结果只会让上司失去安全感。
作为上司,他们有三怕,一怕你吃里扒外,太过醒目易被其他公司利诱;二怕你在公司中有太大的影响力,对其他同事会起到煽动作用;三怕你油头滑脑、练精学懒。
以上三个方面的隐忧,使上司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对你产生警惕和戒备的心理,因而千万不能在上司面前自夸自耀,显得神通广大,而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使上司自己去感觉和发现你的才能。
在上司面前,你不要表现出一副“我不在乎金钱”的模样,这会使上司感到你是个很难驾驭的人,从而对你不信任。但是,你也不能对薪酬的数目多少过于在意,这会使上司感到你是为金钱而工作,而没有对工作应有的热忱。
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似乎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似乎处处都埋藏着陷阱,隐伏着危机。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上司面前很多时候让人不知该如何表现才能符合他的心意。其实,只要记着以下的做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对薪酬的态度不收不放的地步。
不要得知有关上司的任何秘密,更不要主动去打听。许多职员得知上司的一些小秘密,就好像得到了无价之宝,觉得这有助于巩固你和上司的关系。实际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为这秘密一定是上司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事,你知晓了,上司就担心会被泄漏出去。这如同在他心中埋进了一根刺,是非拔去不可的。对此奉送一句忠告:切勿让上司知道你了解他,尤其是秘密,假如不可避免地碰巧撞上了他的秘密,装蒜是惟一明哲保身的方法。你一定要显得不明就里,一无所知,千万别显出明白的样子。
但有一件事你必须让上司明白:“让上司知道你效忠他”。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凡事你都尽可能地让他出风头,把上司推向前台,使他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和风云人物。切记别中他试探你的圈套。有时候上司把某个员工捧出来,称赞这个员工,并暗示“没有此人不行”。实际上,这仅是上司布下的“迷魂阵”,目的只是为试探这位员工的眼里是否有他的存在。有些员工根本不明白这一道理,一朝得志,便放浪形骸,得罪了其他同事。这完全是由于他在突然之间被捧得太高,一下子适应不过来的缘故。要时刻记住保持对上司应有的效忠程度,不要在被捧得飘飘然时连上司的尊严也不顾了。你必须懂得用毕恭毕敬的态度来对待上司。
上司当着你的面,可能批评其他同事,这时如果你随口附和他的话,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原因在于,由上司请来的员工,都是表明他的观察力、判断力和知人善任程度的砝码。他认为,他是上司,所以他可以批评其他员工,但这并不等于你也有资格这样做。
上司说:“我真的不知道当初为何会雇佣他。”不识相的下属会搭腔道:“是的,他的办事能力真糟,我早就感到他太无能了。”结果,在上司心目中,他会认为你在影射他选择人才的眼光。于是,上司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
无论任何时候,你都要让上司感觉到你的存在,感觉到你对他的利益有所帮助,从而让他确认你的忠心和价值。能够做到这一点,你便踏上了升职加薪的坦途了。
尊重副职:别让“二把手”成为你前进的阻力
“二把手”是相对于“一把手”而言的,就是一个公司里位居第二或处于这一领导层上的领导。大家都知道,“二把手”虽然只和“一把手”差一级,但实际地位相去甚远,很多事,必须由“一把手”来点头,“二把手”一定要和“一把手”商量,而“一把手”往往只是征询一下“二把手”的意见。
因此,做副职的心态比较复杂,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更为敏感,对别人的忽视也更在意。可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二把手”。因为他以为有劲要使在刀刃上,要找关键人物,要找说话算话,一句顶十句的人。只要“一把手”点了头,还有什么事不好办呢?至于“二把手”,不得罪就行了。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容易欲速则不达。下面有个聪明人的例子,供职场人士借鉴、学习。
李明刚满24岁,就已经是部门主管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一到各部门主管开会的时候,他就去了,一屋子的老年和中年人,衬得他越发有朝气。他总是先听,然后再三言两语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既切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人叹服。
他的公司里的“一把手”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他对“一把手”的态度很平常,和“二把手”却出入意料的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
大家很奇怪,“一把手”明明是一个很难得的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二把手”明明是一个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他为什么一个劲地对后者好呢?于是,有亲密的朋友去问李明。李明说:“‘一把手’是个正人君子,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了。‘二把手’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事上,他不一定能给你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你也吃不消。我之所以对‘二把手’那么好,并不是希望他对我能有什么好处,只是不想让他成为我前进的阻力。”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那就是什么人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学问,有头脑,有良好的品德,我们跟他比较亲近。如果什么人专门斗心眼,一心钻营,我们往往躲着他们,疏远他们。其实,这种做法的结果只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弄得自己在职场上磕磕绊绊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