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军迷畅游——兵器入门知识
27766600000004

第4章 冷兵器基本常识(1)

兵器装备的时代变迁

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冷兵器按材质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兵器;按用途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三类;按作战方式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装具、战车、战船等。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具有特殊作用,故一直延用至今。

一、什么是兵器

兵器又称武器,是在武装斗争中直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人作战设施的器械和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人类以往的武器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的时代。古代打仗用的刀、枪等十八般兵器都是冷兵器,而火药发明后出现的火炮、手雷等都是热兵器。而核武器的应用,则标志着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冷兵器的发展历程

冷兵器是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近战武器装备。兵器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以石器和青铜器为主,因此,这个时期的兵器也以石兵器和青铜兵器为主。早期的冷兵器主要有石刀、石矛、石斧、青铜刀剑等,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少量的钢铁兵器也被投入战场。在火器被广泛使用之前,冷兵器统领战场有数千年的历史,这个阶段便被称为冷兵器时代。

戈和戟

戈是一种长柄武器,可以勾,也可以啄。戈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戈是把野兽的角绑在一根木棍上来使用。从商代到春秋时代,戈一直是主要兵器之一。在戟兴起以后,戈就逐渐衰落。戟的使用方式非常多样,它既可以像矛一样刺杀,也可以像戈一样钩,也可以割或者砍。戟到汉朝时依然是装备军队的主要作战兵器。

攻城兵器和守城兵器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一道无比坚固的防御设施。为了能够攻破或者守卫城池,人们设计了一批专用武器。攻城兵器有破坏城墙设施的武器,有保护己方攻城部队的防具,如撞城木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围城器械。守城兵器则有破坏敌方各种作战力量的武器。一般的城墙外会设置壕沟或者护城河,壕桥就是为了应付这些障碍而设计的。而抛石车则是攻守城池的重要武器。

战车与战船

在冷兵器时代,尽管战车和战船只是作为运载士兵的工具,但它们也在早期战争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拥有战车的数量甚至成为衡量诸侯国军事实力的标准。春秋末期水军出现后,随之出现了战船。先秦战船有大中小的区别,大船用于正攻和指挥,中等船用于游击,小船用于侦察。古代西方各国的海战,主要以冲击战(以船头坚硬的铁尖猛击敌舰的舷或尾,将其击沉或撞坏)为主。

热兵器时代

热兵器又名火器,古时也称神机,与冷兵器相对。是指一种利用推进燃料快速燃烧后产生的高压气体推进发射物的射击武器。因此热兵器的应用离不开火药的发明。最早的火药虽然是简单的黑火药,但是黑火药仍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黑火药传播到欧洲以后,经过多次改良,它不仅使热兵器最终取代冷兵器,成为战场上主要的兵器,而且也使军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火药发展史

火药又称黑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发明后,首先被古代军事家所利用,制造出火药武器,用于战争。在公元904年,我国就有关于火药武器在战争中使用的记录。黑火药在大约13世纪传播到了欧洲。由于最早的黑火药各成分之间的比例不是很合理,因此被不断改进。苦味酸在19世纪末使用非常广泛,三硝基甲苯(TNT)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黑索金则在二战后取代了TNT“炸药之王”的宝座。

火炮

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等于和大于20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现代火炮虽然基本结构与古代火炮相同,都是由炮身、炮尾、炮闩、炮架以及炮弹构成,但其发射装置与古代火炮有显著的区别,而且其他方面变化也很大。火炮既可摧毁地面各种目标,也可以击毁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艇。因此,作为提供进攻和防御活力的基本手段,火炮在常规兵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主要武器

在现代,常规武器仍然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手段,除此以外就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的武器。常规武器包括地面常规武器(如坦克、装甲车、火炮、火箭、防空导弹等)、航空常规武器(包括各种作战飞机、保障飞机及机载武器系统)和海上常规武器(包括舰艇和海军飞机以及舰载、机载武器系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光电设备与常规武器相结合,使常规武器向着高技术化方向迅速发展。

各种冷兵器的应用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具有特殊作用,故一直延用至今。

一、戈

戈,这种长兵器,在世界兵器发展史中被誉为“中华远古民族固有的自创武器”。它是一种装有长柄,既可勾,又可啄的多功能兵器。

戈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远古石器时代,我们祖先最早磨制石戈。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福建福清、广东潮安梅县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现了一些石戈。20世纪80年代在广东高要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石戈。迄今发现的原始石戈虽然数量还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它预示着一种新的作战方式即将发展起来。石戈有戈头和长柄(装上长柄即是长兵器,装上短柄又是短兵器)。戈头为一长条状刃器,前部为援,有锋,两侧有刃,有的中间起脊,用于勾啄杀伤;后部为内,较窄,无刃、锋,有的还钻一孔,为穿,用于穿绳绑扎,为木质,其上端按内后部截面大小开有一方孔,安装时,将戈内插入秘孔,再用绳或皮条等绑扎牢固。戈这种兵器适宜车战。当人站在车上作战,或车下人与行驶着的车上人作战,用戈勾啄杀伤比较有利,石戈的出现表明,此时已有了为数极少的车辆用于作战,大约也只有少数首领等指挥人员才能乘车。以后进入青铜兵器时代,石戈逐渐被青铜戈所代替。在公元前2100—1600年的夏朝,人们掌握了冶铸青铜的技术,生产出精美的青铜器,这种先进技术立刻应用于军事,于是就有了青铜戈。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最早的青铜戈距今约有3500年。曾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一批青铜兵器中,有230件是铜戈,是同批兵器中铜矛数量的3倍多。可见戈在商代军队中是主要的格斗兵器之一。

戈在以战车为主的古战场上是兵器中的佼佼者。那时,每辆兵车配有甲士3人,主将在左,持弓;戍兵在右,持戈;居中者按辔,任驭手。周武王伐纣时,在牧野誓师:“称而戈,比而干,立尔矛。”命令将士们举起戈,拿起盾,挺起矛。纣王的军队同样是有许多兵士持戈作战。古代著名的牧野之战以此而得名。士兵们不甘心为残暴的纣王卖命,纷纷倒戈相向(典故由此而生),矛头指向纣王,致使纣王大败。由于戈的历史悠远,古代人们常把作为防御工具的“干”与“戈”并用,比喻战事。如“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等。从“戈”的字还组成不少有关的字,有“战”、“戮”、“戍”等,可见戈在车战时代是普遍使用的兵器。两军交战,车毂相错,戈从车旁横伸出来,勾杀啄击敌人,颇有用武之地。明朝的抗倭名将领戚继光,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真切地道出了将士征战南北,风餐露宿的戎马生涯。

铜戈,是以勾啄为主、割杀为辅的兵器,也是适合车战的典型兵器。其形制主要从无胡发展到有胡,再到长胡。

现今发现最早的夏代铜戈类似石戈,只有援和内,有的在两者结合部的旁边还伸出有绑绳子用的缚,单纯地具有勾啄的功能。

战国时期,戈的内上又开了刃,增加了一个杀伤的部位。援、胡和内的结合处有栏,易于将秘安装牢固。栏旁还开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穿,戈秘也分秘、藤秘和积竹秘3种,有的上端套有铜戈帽,下端又有戈尊,保护秘的两端。安装时,秘的上部不仅要开可以插入内的孔,有的还要开一条长槽,将栏的后部插入,然后再用丝绳或皮条绑扎紧。

到春秋战国晚期,由于盔甲的坚硬度逐步提高,车战也渐被步战、骑战所取代,于是,戈的使用价值锐减,最终由更先进的“卜字戟”更替。汉朝以后,戈作为实战兵器在战场上已完全绝迹,但作为一种礼仪兵器,戈仍旧是仪仗、门卫将士手持的饰物。

二、矛

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过去在狩猎和战争中使用最久的刺杀和投掷武器。中国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使用的梭标、红缨枪、长矛枪,经历了漫长的战争风雨,功勋卓著,经久不衰。

矛是一种直刺、扎挑的长柄武器,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石器时代有石矛,青铜器时代又有青铜矛,到了钢铁时代,钢铁矛又应运而生。由于矛头越来越锋利,锐不可挡,刺杀扎挑效果明显优于戈、戟,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它一直是军队装备的主要常备兵器。

长矛伴随着古代战争方式由车战到骑战再到步战的演变推进,矛可说是武器中的元老。相传,前汉时,秦国大将章邯挺刀拦截楚军,迎面碰上楚将项羽,项羽威风凛凛,横槊跃马应战,霎时间,刀槊相交,寒光凛凛,不到几个回合,杀得章邯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只得抛刀败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项羽所持的槊就是一种长矛。三国时张飞用的“丈八蛇矛”,曹操步将程普持的“铁脊蛇矛”,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使用的武器虽然有悖于史实,但也能说明冷兵器时代,矛在当时是武将们得心应手的一种利器,自然也是军队长期装备的主要兵器。但是长矛也有其短处,它的刃部较长,挥舞刺杀不够灵敏,所以唐代以后逐渐被枪所取代。此后,矛虽然不再是军队的常规兵器,但仍用于作战,后来的历次农民暴动,及我国早期的工农武装,抗日战争敌后游击队和武工队仍主要以大刀长矛为武器。

三、枪

这里所指的枪,当然是冷兵器的枪,它与我们现代所指的步枪、手枪、机关枪截然不同。古代兵器中的枪,是一种类似于矛的刺杀兵器。它与矛的区别一般说在于枪头比矛头的刃部短而锐尖,所以刺杀时枪比矛更为轻便锋利,由此枪取代了矛成为后来的主要兵器。

据史料记载,枪最早出现于黄帝时代,直到汉代前期枪仍是竹竿或木杆制成的。

后汉时,诸葛亮遣人制造的枪加了铁枪头,长两丈到两丈五,样子还未脱离矛的形式,因此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作战。

据说元末农民起义的首领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时,身带双枪作战。一支用于步战,枪长一丈六,枪杆一握粗;另一支用于骑战,枪长一丈二,上悬黑缨、黑旗。每次激战,都拿着它勇猛地杀向敌阵。将士们一见到朱元璋的黑旗飘扬,黑缨枪闪光在沙场,个个便精神抖擞,奋勇争战,所向披靡,锐不可挡。据史料记载,在那些征战沙场的峥嵘岁月里,朱元璋曾出生入死,多次遭到袭击,枪柄上留下3处刀痕,黑旗上挂有5处箭射穿洞。这成为他日后炫耀武功的历史见证。

到明清时代,虽以火器为主,枪仍是近战的常规武器之一。这时的枪主要有四角枪、箭形枪、龙刀枪、镞形枪、笔形枪、钩形枪等。清末以后,枪逐渐退役,其形制渐趋单一。

隋朝,昏君隋炀帝在位时,由于开国元勋忠孝王伍建章上殿痛骂隋炀帝杀父害兄的罪行,惨遭杀害,并根据隋炀帝的圣旨,伍家160余人满门抄斩,伍建章之子,南陧侯伍云召听说父亲被杀,满门抄斩以后,便愤而起兵反隋。他也是一员万夫难挡的虎将,使用的兵器,也是丈八钢枪。梁山好汉,80万禁军教头林冲使用的兵器也是丈八钢枪。枪是当时作战的主要武器。

南宋爱国名将,统领千军万马的元帅岳飞使用的兵器就是长枪。他就是用这杆枪刺中金兵统帅金兀术的,也是用这杆金枪,在两军交战中刺杀金兀术手下的大将金牙忽的。岳飞为了尽忠报国,就是用上述兵器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固守着边关。可惜这位智勇双全,金枪打遍天下无敌手,战功显赫的统兵元帅,却惨死在南宋朝廷里卖国奸贼秦桧的手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忠良,成为千古罪人。如今在杭州岳王坟、岳武庙内,有两个锈迹斑斑、跪在岳坟前的铁铸罪人,即秦桧夫妻,被世人唾弃和责骂。那里挂着一对匾额:“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人们永远缅怀爱国忠臣岳飞;人们永世咒骂卖国奸贼秦桧。

据世界兵器史和战争史记载,公元前6—4世纪波斯战争中,波斯军队中就专门配备手持长枪的士兵,在车战、骑战和象战中,在步兵的白刃战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四、长刀

长刀是我国古代一种安有长柄的砍杀兵器。它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石器时代。在石器时代后期就出现了多孔石刀。多孔石刀,长约30厘米,厚却不超过1.1厘米。石刀的一个长边开有刃,另一边是非常平直的刀背。在靠近刀背的地方开有一排共7个整齐的圆孔,用于穿绳绑扎。安徽潜山出土的一件7孔石刀上,7个孔在一条直线上,而江苏南京出土的7孔石刀上,7个孔排列略呈一弧形。7孔石刀安装有长木柄。在长柄的一端竖直开一个和刀背截面差不多的深槽,将刀背插入,露出7孔,然后用麻绳、皮条等穿孔绑扎系固。安徽潜山出土的13孔石刀,也十分罕见。长111.5厘米,刀身宽3厘米,刀厚1厘米。

这种长刀是由汉代的佩刀发展而来的,(佩刀又叫横刀,是古代军队中常备的一种短柄战刀)。长刀由于直背直刃,柄长刀锋,砍杀有力,很适合用于各种战斗场合,因而历来为兵家武将所推崇。

在汉代,冶铁技术已有相当的发展,制刀技艺日渐精湛。那时曾先后炼制出30炼、50炼乃至109炼的钢刀。所谓“炼”即指将刀环反复折叠锻打的次数,反复次数越多,钢刀的坚韧性越好。这就是“百炼成钢”一词的由来。

唐代长刀又叫“陌刀”。这种刀两面有刃,通长1丈,重15斤,是骑兵、步兵的主要兵器,并有专门的陌刀将统领专门组织的陌刀队作战。据说大将李嗣业善使陌刀,他与田珍同被任命为左右陌刀将,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披靡。

明清虽处在火器时代,但长刀仍是近战的有利武器。随着战争形式的演进,长刀形制日趋实用、单一。

五、戟

战国晚期出现了雄戟,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只凤凰引颈翘尾高歌,故又名“凤戟”。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卜形戟,并逐渐取代了戈的地位,成为了战场上的主流长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