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面保护神——地空导弹
27764600000008

第8章 地空导弹大家族(4)

ATAM是一种直升机载空空导弹武器系统。导弹在基本型的基础上采用了多光谱导引头,除了红外探测器外,还增加了一个工作在紫外波段的探测器,即双色(红外/紫外)导引头。在直升机上可安装2套或4套双联发射装置(轻金属制成的导轨),轻型直升机可装4枚导弹,每侧各2枚,中型直升机可装8枚,悬挂在两个相距356毫米的凸耳上,机上还装有活动防护罩、电源和导引头制冷装置。驾驶员或机长都可发射导弹。作战时,位于直升机两侧的导弹红外导引头开始搜索目标,一旦一枚导弹锁定目标,另一枚导弹则关闭其导引头。红外导引头一旦锁定目标,敌机无论采取何种机动规避动作都无法摆脱。攻击时,两侧导弹同时发射,并配备两种瞄准装置为导弹指示目标。一种瞄准装置是带陀螺稳定装置的瞄准望远镜,适用于远距离作战。但在目标实施战术机动时,由于受视角条件和地形条件的限制,较难发现和捕获目标,因此需要有搜索和预警系统。另一种瞄准装置是头盔式瞄准具,适用于近距离作战,可为导引头提供粗略定向。由于导引头的速度高、视角宽,可根据瞄准具预先指定的方向很容易地捕捉到目标,而且此时射手也不需精确地瞄准,从而为在直升机上发射导弹创造了条件。

AATCD/AATCP是一种装在法国小羚羊武装直升机上的超近程空空型西北风武器系统。该系统包括4个质量为70千克的双联装导弹发射架,并采用头盔式瞄准具和稳定光学瞄准具来进行目标指示。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法国快速反应部队曾将该系统部署在沙特阿拉伯。

此外,还有HATCP型武器系统。

(4)舰载型改型系统

SADRAL是一种轻型舰载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机、直升机和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该系统火力近界和远界之间不存在火力空隙,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结构紧凑、造价低廉的特点,适于大量装备水面舰艇,目前已装备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卡萨尔级驱逐舰和花月级护卫舰等。该系统主要由双轴稳定座架、6枚西北风导弹、6联装遥控发射装置、甲板下控制台、电视摄像机等子系统组成,甲板上部分总质量为1080千克,属于轻型系统。可作为较小型舰船的主要防空系统,也可作为大型舰船的辅助防空系统,在低吨位的舰船上可以安装两套。该系统可与舰上作战系统相连,也可采用自主操作方式,可在目标分配后5秒发射导弹,发射间隔为3秒。

SIGMA是一种弹炮结合固定舰载转塔。该系统采用3枚待发西北风导弹和一个25毫米或30毫米自动火炮,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SIMBAD是一种为小型舰船设计的轻型双联装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它具有人工操作系统,通过使用其控制装置或在夜间使用红外成像装置,可提高操作人员的作战水平。

TETRAL是在一排水平发射管中装载4枚西北风-2导弹的4联装发射系统。该系统质量仪为550千克,俯仰范围为-35°~85°,装有电视摄像机和红外摄像机,可从载舰的作战系统直接接收目标指示信息。

此外,还有Sad轻型双联装海上系统和Mygale防空武器系统。

二、法国响尾蛇全天候地空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低空、点防御、机动式全天候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该系统既可保卫机场、港口等重要目标,也可用于行进中野战部队的对空防御。

响尾蛇最初是应南非的需求而生产的名为仙人掌(CACTUS)的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经马特拉(Matra)公司改进后,更名为响尾蛇。响尾蛇导弹武器系统分1000型(基本型)、2000型、3000型、4000型、5000型(其导弹代号同为R·440)以及海响尾蛇等型号,目前最新的型号是响尾蛇NG(NewGeneration),其导弹代号为VT-1。

1964年开始仙人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初始方案研究;1965年开始原型研制;1968~1971年开始作战评估;1971年11月交付南非;1974年沙特阿拉伯提出SHAHINE系统研制需求;1977年年底开始研制SHAHlNE系统(导弹代号为R·460);1978年12月首次发射SHAHINE导弹;1980年1月首套SHAHJNE系统交付沙特阿拉伯;1980年4月开始研制海响尾蛇系统;1984年3月沙特阿拉伯提出SHAHINE2系统研制需求;1985年6月开始研制垂直发射的海响尾蛇系统;1989年SHAHlNE2系统交付沙特阿拉伯;1997年法国为海响尾蛇系统订购VT-1导弹;2001年选择VT-1导弹欧洲生产商;2002年开始生产VT-1导弹。

响尾蛇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1个作战单元包括1辆搜索指挥车和3辆发射制导车,每辆发射车上各装有4枚密封在发射筒内的导弹。

(1)导弹

R·440导弹为鸭式气动布局,导弹鼻锥段有4个切削直角控制翼,尾部有4个弹翼,弹翼由内翼和可伸缩外翼组成,用于控制导弹的滚动。其中两个尾翼装有副翼,另外两个尾翼装有用于辅助雷达跟踪的应答机和一个制导指令接收天线。

R·440导弹的发动机总质量为41.3千克,推进剂质量为26.4千克,发动机能够在2.5秒内使导弹加速到Ma=2.3。

通过自动驾驶仪实现对导弹俯仰、偏航、滚动3个方向的姿态稳定。导弹尾部有4个十字型翼,用于控制导弹的滚动,同时还有十字型鸭式翼用于俯仰和偏航控制。

R·440/R·460都采用质量为14千克的高爆聚焦破片杀伤式战斗部,破片初速度为2300米/秒,有效杀伤半径为8米。最初采用红外近炸引信,1985年后装备了改进的X波段脉冲多普勒近炸引信。VT-1导弹采用X波段红外近炸引信。

(2)探测、发射与指控陆基基本型响尾蛇系统的主战装备由1辆搜索指挥车和3辆发射制导车组成。陆基响尾蛇系统的导弹从发射筒中发射,采用4联装发射架。4枚导弹安装在P4R轮式装甲车的转塔上。

搜索指挥车由搜索指挥雷达、敌我识别器、数据处理系统、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及1辆电动轮式装甲底盘组成。搜索指挥雷达采用Mirador4或TRS2630Griffon雷达,搜索范围为30千米。搜索指挥雷达能够处理30个目标的数据,可以自动跟踪12个最具威胁的目标。发射制导车由单脉冲多普勒发射制导雷达、电视跟踪器、红外位标器、光学瞄准具、带弹发射架和通信装置等构成。

陆基响尾蛇4000系统采用LIVH无线通信,可允许导弹发射车间距为0.8~3千米。采用J波段单脉冲雷达进行发射制导,能够自动跟踪目标,利用角误差测量系统,可同时制导2枚导弹。

陆基响尾蛇5000系统增加了光跟踪器和新型天线,监视距离可达18千米。系统改进后可多配备2枚西北风导弹,用以应对饱和攻击。

SHAHINE系统的1辆搜索指挥车可以控制和协调4辆发射制导车,也可以通过防空网络和其他的搜索指挥车协同;可以同时显示40个目标,自动跟踪12个最具威胁的目标。

响尾蛇NG导弹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搜索/跟踪雷达。

响尾蛇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的性能特点是机动能力好、反应快、作战空域较大、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等。发展与改进响尾蛇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使用的导弹有R·440、R·460和VT-1三种类型。其中,R·460是为沙特阿拉伯的SHAHINE防空武器系统而研制的导弹型号;VT-1是由LTV航空公司为美国陆军的前沿区域防空(FAAD)系统项目而研制的一种超高速导弹,竞标失败后并入到响尾蛇导弹家族中。

仙人掌武器系统是为满足南非对地空导弹系统的需求、由汤姆逊-CSF公司和马特拉公司研制的一种防空导弹系统,1964年开始研制,1969年定型,1971年开始交付南非。

为适应本国需要,马特拉公司对仙人掌武器系统进行改进后形成了法国响尾蛇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系列。4联装响尾蛇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使用的导弹是R·440。在响尾蛇系列中,响尾蛇1000是响尾蛇基本型;响尾蛇2000型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3年交付使用,1980年停产;响尾蛇3000型于1973年开始研制,1975开始生产;响尾蛇4000型于1980年开始研制,1983开始生产,配有LIVH无线电通信线路,并用柴油发动机取代了原来的汽油发动机;响尾蛇5000型于1985年开始生产,它采用马特拉公司生产的西北风导弹所用的发动机。

海响尾蛇是将陆用型响尾蛇移植为8联装的海用型,包括海响尾蛇-8B、海响尾蛇-8S和海响尾蛇-8M型。其中海响尾蛇-8B型是将响尾蛇-2000型移植为海用型,使用的导弹是R·440,于1974年开始研制,1979年完成性能试验,1980年正式服役;海响尾蛇-8S型使用的导弹是R·460,并具有反导能力,于1980年开始研制,1984年交付使用;海响尾蛇-8M型使用R·460导弹,具有模块式结构,可装载8枚导弹(8M型)或4枚导弹(4M型),于1982年开始研制,1987年完成研制并出口。

响尾蛇NG是响尾蛇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最新型号,该系统使用VT-1导弹,将导弹装进筒内,并将4枚筒弹装入一个发射箱中,在发射架的两边各安装一个发射箱,形成了8联装的响尾蛇NG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该系统导弹速度为Ma=3.5,并采用加固雷达和光电跟踪系统的多传感器跟踪目标,以适应恶劣天气和高对抗性环境。该系统于1988~1989年间启动飞行试验项目,1991年3月进行了导弹飞行试验。该系统移植到海基平台上,形成了海响尾蛇NG导弹武器系统。它可采用三种发射方式:一是使用一个12联装的发射架(每个发射箱中装有6枚导弹);二是使用一个轻型8联装发射架;三是最新研制的垂直发射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法国空军启动了响尾蛇现代化项目。该项目有三个主要的改进:

(1)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增加一个光学跟踪器;

(2)替换了原来的目标截获雷达天线,使目标探测距离增加到18千米;

(3)改进了显示和软件单元,集成光电火控系统,减少了发射人员的工作负荷。

其现代化项目于1992~1994年完成。

VT-1导弹升级有两种改进方案,一种是把X波段发射/接收装置集成在VT-1上,另一种是把导弹的制导雷达换成Ku波段雷达。

1996年法国汤姆逊-CSF公司同俄罗斯的火炬(Fakel)机械制造设计局(现为火炬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始合作研究垂直发射VT-1的技术,使VT-1导弹可以借助俄罗斯导弹冷发射技术优势。1997年3月公司宣布研究已经结束,其可行性得到了验证。

三、联合研制的改进型海麻雀导弹

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武器系统是RIM-7P海麻雀导弹武器系统的改进型,导弹代号为RIM-162,用于防御高性能反舰导弹、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特别是超声速、高机动反舰导弹。该项目为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开发和生产的国家有美国、德同、西班牙、荷兰、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希腊和土耳其,而北约组织海麻雀联盟的其他3个成员国(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具有参与管理的资格。

ESSM计划始于1995年,其主要目的是研制一种RIM-7PBlockE的尾控型号RIM-7PTC,即采用直径为254毫米助推器和尾控火箭发动机,使导弹速度提高1倍,作战距离增大,机动过载达到50克。新型火箭发动机安装一体化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因而无需控制面,改进的电子设备中包括1台高速数字式自动驾驶仪。

1997年8月,美国等北约国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同意使用ESSM,从而使ES-SM的需求量达到4100枚,总金额达18亿美元,生产周期长达14年。2001年,雷锡恩公司获得导弹低速生产合同,首批导弹于2002年9月交付美国海军。2002年3月,ESSM在试验中首次成功拦截了超声速靶弹,同年7月,美国宙斯盾系统导弹驱逐舰首次成功发射ESSM,该型导弹形成战斗力。2003年9月,美海军完成对ESSM的作战试验与鉴定,给予其“适用和有效”的最高评价。2005年,在荷兰海军的试验中表明,ESSM能够在整个射程内拦截低空飞行的目标。

系统由制导站、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及RIM-162导弹组成。制导站提供目标搜索、指示、跟踪及照射;火控系统处理目标数据及指定目标;发射装置实施导弹发射。整个作战过程是自动完成的。每个火力单元由1部警戒雷达、1部目标跟踪照射雷达及1套发射装置组成。

(1)布局与结构

导弹由天线罩、导引头舱、制导舱、过渡舱、战斗部舱、发动机舱、气动控制舱、弹翼及尾翼构成。导弹弹体中部有4个呈×分布的弹翼,尾部有4个呈×分布的截尖三角形控制尾翼。弹翼改为条形翼,可多提供15%的升力,并允许导弹以小攻角拦截目标。

雷达导引头配有低噪声放大器,提升了导弹拦截低探测目标的能力;制导舱以RIM-7P为基础,增加了中段制导、固态本振、快速启动陀螺仪、用于高度控制和Cluster4系统(采用I/J波段下行数据链为有源相控阵雷达(APAR)发送中段制导信息)的补偿阻尼陀螺仪。过渡舱装有惯性测量组合、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RIM-162A导弹还包括用于中段制导的S波段上行数据链以及间断等幅波装置)。整流罩内的战斗部与RIM-7P相同。舵传动装置和火箭发动机驱动装置在导弹尾部,部分采用为AIM-120A(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开发的组件,下行链路为X波段。

导弹的垂直发射,由一台直径为254毫米的火箭发动机提供尾控。火箭发动机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E)钝感推进剂。

由各燃气舵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和全电子尾控,从而使导弹具有高的机动性,改进的陀螺和同态本振将大大缩短预热时间。

制导与控制系统由弹上计算机、惯性测量组合、自动驾驶仪以及与RIM-7P相同的导引头等组成。

战斗部与RIM-7P相同,为高爆破片杀伤式战斗部。采用近炸和触发两种类型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