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的盛宴
27758000000019

第19章 庄子自由意志(8)

父母能知道儿女的心,创造者知道被创造者的心,除此之外,所有的被造者之间永远不可能相通。我爱听徐匡华先生弹的古琴曲,我知道他弹得好,听起来也舒服,但说实话,我不知道他在弹什么。人心隔肚皮,哪怕亲密无间的爱侣也不会完全心意相通。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我们已不可得知,我所讲的只是“我认为”。而我之所以要这样认为,是因为我只能这样认为。人的认知是不自由的,信仰却全然自由。

有想像才有自由

“有神人居焉”。“有神人”三个字非常确定,庄子本来在虚构,讲着讲着突然发现他讲的原本就存在,他不知不觉参与了故事。庄子此处讲“神人”,是接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讲的,在作具体阐释。此处的神人即姑射神女,也就是“真人”。真人必有所附丽,所以庄子说“神人居焉”。神人所居的是姑射之山,这山很遥远,只能想到,不能看到。神人在我们的想像深处深居浅出,但不出户知天下。想像深处是不是真的?当然是真的。

我的一大发现就是:凡我们想得到的,一定存在。凡我们想不到的,一定不存在。

“想”等于“是”。我们以为我们的想像是无限的,其实很有限,让你撒开来想,你又能想到哪里去呢?想像是一种能力,它依靠经验更依赖于本能。想像是自由的,自由却是不自由的。因此说到底,想像是不自由的。只有想像接通心灵,接通圣灵,才能通过意志达到自由境界。

想像:人天生追求自由,天生想像,想回到被创造之前的完美境界。

心灵:想像接通心灵才不会落空。心灵就是心中的圣灵。

意志:圣灵将身心唤醒。

自由:通过意志满足心灵,实现想像,回到被创造之前的完美境界。世界从冷处而来

“肌肤若冰雪”。若冰雪就是冰雪。“若”等于“是”。如来是来了,四季如春就是春天,若隐是隐、若现是现。庄子说姑射神女“肌肤若冰雪”,等于说“肌肤是冰雪”,因为她冷,因为她确实冷。苏东坡在一曲《洞仙歌》里吟唱“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就是此意。神女都是冷血的,所以肌肤若冰雪,任凭多少热心肠的人都不能打动她。

世上有两种光,一种是热光,一种是冷光。上帝创世用的光是冷光,所以能造出一个无瑕疵的世界。上帝创世不是用太阳给热的手法。由湿热催生的,会很快死亡,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讲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在冷光中显现的,才是真的生命。姑射神女“肌肤若冰雪”,便是为我们显示了生命的本来状态:冷。

世界从冷处而来。

处女的变迁

“淖约若处子”。淖约通绰约,柔美的意思。若处子,就是处子。姑射神女原来是个柔美的处女。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第一个谈到处女,这其中有深意。

老子谈到了“父”、“母”、“婴儿”,在老子的生命观中,是生生不息的养育与被养育、创造与被创造的单纯关系,强调父子情、母子情。老子也谈到了“玄牝”,它指女阴,老子讲到了性器官,等于讲到了人的性欲与性事,但更多的是讲母阴生子,好像故意忽略男女交合之事,莫非老子也在说“圣灵感孕”?有此可能,古籍讲到神人交合的事甚多,《诗经》里也有,《史记》里有。总之,老子讲的“玄牝”大有圣灵感孕的意思,指童贞女(处女)生子。但老子没把这个意思明说出来。

孔子也没把这个意思说出来。孔子是鲁国太庙祭司,祭司不但管祭祀,还管太庙中的人事。古代祭神需要处女献祭,方式有活祭与死祭两种,死祭即殉葬,孔子反对殉葬,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赞成活祭,即处女献祭完毕,各回各家。在孔子当时处女献祭的方式主要是跳舞,也就是八佾舞,八八六十四个处女跳。八为神之数,取八卦或八极的意思。后来发生了一个有名的事件,就是鲁国大臣季氏“八佾舞于庭”,自家享用祭神专用的处女六十四人舞,孔子因此大怒说:“是可忍,熟不可忍也!”孔子因为管着处女献祭的事,所以处处维护处女们,自身也非常守礼,没有丝毫越轨。有了这修养,我们才能看到后来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拒绝卫灵公老婆南子引诱的感人一幕。孔子编《诗经》,在书中编入了大量爱情诗,就是专门给神庙中的众处女作“赞美诗”用的,处女们拿着这些诗篇,好歌颂上帝,那场景就和《圣经·诗篇》的情形差不多。孔子生活在处女们中间而丝毫未及于乱,确是圣人。孔子在《易传》中提到了“少女”(是小女儿的意思),也提到了“夫妇”,但也没有明确提到处女。孔子是有处女概念的:所有的处女都应献给神。这一点倒与老子相通。

不过老子孔子都没明讲处女的概念,庄子孟子讲到了。庄子讲的就是此处《逍遥游》的文字,孟子讲的见于《孟子·告子下》:“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我们可以看到,从老子到庄子,再到孔子,再到孟子,“处女”的概念一步一步世俗化,最终从神的女人变成人的妻子。

处女的变迁通过我画的这个“处女变迁图”,你可以从这一独特角度看到人的堕落过程。从敬拜神圣的童贞女到人人可以逾墙而搂东家处子,人类全然败坏。

人的“自我拯救”

既然人类全然败坏,那么如何完成自身拯救呢?《庄子·逍遥游》就专门讲了这个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庄子·逍遥游》)

这段话,是《逍遥游》的开头,也是《庄子》内七篇的全书开头,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知道被多少人欣赏过、背诵过、研究过。但这段话究竟什么意思呢?最后一句是关键。

——“海运则将徒于南冥”,这句话是对前面五句话的解释。光看前面,我们还以为鲲会自己“化而为鹏”,读到这里才知道作为一条鱼要化而为鸟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有“海运”即海的运动才能“徒于南冥”。

——无海运则不能徒于南冥。我们当知鲲化为鹏必须要借助海势。庄子此处文章,讲的当然不是鱼化为鸟,而是讲人如何飞升,实现自由。

自由需要条件,莫名其妙地就自由了,没这样的事。一个犯人在坐牢,忽然被放了,在他完全莫名其妙,但这是有深刻原因的,一定有人在使劲帮他。那个帮他的人也许永远不让他知道,那么他是永远莫名其妙呢,还是对那位确有其人的拯救者由衷地称谢?我选择后者。

在我们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困难险阻,每当好事来临,我们就自夸能力;每当坏事来临,我们就叹气说运气不好;每当坏事过去,我们就说“好了,又过去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

舍弃得自由

关于“海运”,《圣经·启示录》上是这样写的: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

“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内街道当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

我们把这三段经文联系起来读,可以知道“海运”的过程是:

一,海岛被移,海水荡来荡去。

二,海干了。

三,生命水涌来,作新的海。

在这可怖的时刻,我们如果不能鲲化为鹏,那么将随旧海被抽干。庄子写的这个《逍遥游》,正是讲末日审判的事。鲲化为鹏,意思是被上帝拯救。那嘲笑大鹏鸟的蝉与学鸠,代表愚顽的人,他们将不能被拯救。

在末日审判中,首先来的是变天,也即“海运”,然后是风来了,即圣灵降临。

这个鲲化为鹏的原理图,说明了它通向自由的先决条件有二:一为海运,二为风。海运在前风在后,这说明当变天的时刻来临,第一个改变的就是大地本身。鲲这时如果不舍弃这地,就不能进入新天新地。鲲舍弃了,因此它得以飞升。

这“舍弃”,便是进入自由的关键。舍弃越大,自由越多。完全舍弃,就完全自由。

要说意志,不是指去获得什么,刚好相反,是指下了决心舍弃。这个决心大,这个决心好,舍弃比收获所得更大。

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

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庄子讲的那条鱼选择了“抟扶摇而上”,它抓住了圣灵的翼,于是就被提升。

因信心而获救

庄子笔下的鲲,是一个属灵的生命。它本来只是一个还没觉醒的生命,天天困在海中,等待它的命运就是去死。但它选择了另一个活法,它飞了起来。它为什么飞得起来?因为它有信仰,它相信海运和风可以把它带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它的信心,它获救了。

它的意志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信仰,因此意志就大,能力就强。

它的自由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上帝,所以是真正的自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做事的良好状态。上帝给我们自由与能力,是要我们去完成使命,不是让我们只是玩。鲲化为鹏后,它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玩,而是“而后乃今图南”,向更光明的地方飞去。

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指一颗完全信仰的心。

鹏飞万里,其心只一。

这就是庄子全部要说的,当然也是我全部要说的。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