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的盛宴
27758000000018

第18章 庄子自由意志(7)

实中有虚叫虚,不叫实。虚中有实叫实,不叫虚。我们认知本相,是看最后的呈现。如好人变坏,当然是坏人。坏人变好,当然是好人。

上帝的本相是虚中实,上帝创造的世界是实中虚。因此我们不可以视虚为实,视实为虚。

人生最大的麻烦在于分不清虚实,你搞不清楚谁对你好。人生最大的问题是分不清真幻,多少人感叹人生如梦,活着半梦半醒。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是真与幻,为什么有真与幻,怎样才能只真不幻,就不会有那么多苦恼了。真与幻,没关系。真与真,才有关系。

第二,神与人的关系。

同样地,神与人没关系,神与灵才有关系。我这话是说,神与罪人没关系,只予灭亡,不予拯救。但对属灵的人,神爱无限,救恩也无限。

第三,生与死的关系。

我们是要短暂而痛苦的一生呢,还是要快乐而永久的永生?当然是后者。也许你要说:“骗人的!我所经历的快乐都只是一瞬,怎会永久?因此我宁可要短暂的快乐,不要永久的折磨。”那么我就告诉你:之所以你有永久的折磨,就在于你贪图享受那短暂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浇灌,一次成全致永久,是新人新天的预备,绝不是纵容肉体犯罪。

古代罗马人饮酒狂欢,最终帝国烟消云散。真正的快乐是平静的高潮,而不是高潮的高潮,因为他心知快乐永久,不必要一次用尽。及时行乐,会使乐而不乐,大乐后有大苦,大喜后有大惆怅。我轻视享乐式人生,有的人想当流星,想当樱花,让他们当去吧,清心慕道的人自有内心喜乐,从容自在。那喜乐是永久的,不是赌一把所至,而是从此不赌了的升华与解脱。

生与死,没关系。生与生,才有关系。

七日

最后略说“七日”。我们知道,《圣经》记载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有意思的是,《庄子》此处讲人用了七天毁灭世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浑沌不可凿。人应为浑金璞玉,不可为精雕细琢的金玉。庄子在此处讲人把上帝雕来琢去,看似爱上帝,其实是在造神造偶像,已犯大诫。上帝最不喜欢拜偶像,人却把上帝当偶像,这是撒旦的做法,用拜的方式毁,又用毁的方式拜。我们不要这样,我们要完全的属灵的世界,不要残缺的世界。

庄子讲的七日之义与《圣经》暗合,都指很短一段时间。上帝创造世界要不了多久,人毁灭世界也要不了多久,这个世界忽生忽灭,深深地伤害了上帝的心。那么好的东西,你还没认识到它就白白扔了,反而去要那黑暗的东西。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珍惜现在才能珍惜将来。七日之“七”,这个数字从何而来?为什么不是六?不是八?这就不是我所知的了。中国传统以日月五星为七,以阴阳五行为七,此说聊供参考。

本章讲毕,回过头我们再来看《庄子》开篇《逍遥游》,就更能明白人应有的作为了。

完全舍弃即得完全自由

[鹏飞万里,其心只一]

本章讲《庄子·逍遥游》

自由是境界而不是事实

前面六章,都讲了一个意思:自由的限度。什么是我们自由的限度呢?当然是不过份。什么叫过份?人自由得想当上帝,这就叫过份。人明白自己是人,不是神,这就叫不过份。人生有限定,才能做出自由来。这个自由不是自由的事实,而是自由的境界。要说事实,还是不自由的。但另一个事实是你确实感觉到了极满足的自由。你身处自由中,无一不爽。

《庄子·逍遥游》讲的就是自由的境界。这种自由境界的诞生首先缘于对自由的限定,即人不可能是上帝,人只能做好自己。然后人进入自由境界,又忽然发现自己就是上帝,一切的一切无一不爽。自由即上帝。自由境界即人与上帝达成合一,即人归于上帝。达成这种合一的乃是靠上帝的救恩,人由此而得信心,足以战胜一切,我把它叫做自由意志。

香分六品

我先说六种香,比喻人生的六种境界。其实只有第一种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境界,但为了讲起来方便,我也一并称之。

天香第一品:冷香。

地香第二品:暗香。

人香第三品:幽香。

心香第四品:清香。

爱香第五品:芳香。

俗香第六品:熏香。

俗香第六品:熏香。这种香烟熏火燎,是烧出来的香,是火的香,是燃烧的蜜。这种香果然是俗香,又浓又艳,腻人心怀,所谓庸脂俗粉即是,所谓青楼女子即是。但熏香亦可为奇香,因为它浓艳到了极致,所以也可以浓极而淡,熏而不染,不时出来一个奇女子,使熏香也成为一种香。陈寅恪花大力气为柳如是作传,就是这个意思。熏香是油菜花香,一大片一大片,催人发狂。这种香我不说是贱香,但它怎么说也是俗香,因此我将它列入第六品。

爱香第五品:芳香。因爱生香,香中有爱,其意芬芳,全因情郎。芳香是女人香,是牡丹花。芳香的香比熏香更浓更艳,使人销魂夺魄,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即是。这种香比熏香好,我列为第五品。

心香第四品:清香。清香之清出自水,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清香是婴儿香,天生一股香,沾衣染裳,嗅之而令人神清目爽。这种香全由心生,没做过父母的人让他闻也闻不到婴儿香。人人都做过婴儿,人人都曾有婴儿香。清香一词是使用最多的,但这种香太短暂了,谁见过冬天开荷花?我把它列入第四品。

人香第三品:幽香。幽香是千古幽梦,徐徐入怀。幽香是前赴后继、不绝如缕的少女香。我把它列入第三品,级别相当高了。为何幽香胜清香?话不是这么说。少女是永远的婴儿。她身上又清又幽,一个幽字好,少女如老僧。少女不是清脆响亮的古筝,而是低沉幽静的古琴。少女不是泉水,是井水。少女不是兰花,是兰花下的石头。

地香第二品:暗香。暗香浮动,月正黄昏。不用说,暗香是梅香,是隐士香。但这个暗字不好。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把丫环叫梅香,为什么这么叫?因为丫环常常为小姐折枝抱梅,所以叫梅香。《红楼梦》上薛宝琴在雪山坡上出现的那一幕,身旁就有个抱着梅花瓶的小丫环。小姐为明,丫环为暗。古代中国男人明娶小姐为妻,暗取丫环为妾,《金瓶梅》上的春梅就是金莲的丫头,同为西门大官人的室中人。暗香是丫环,是小妾。中国古代高士当然不是丫环小妾,但因为他是隐士,也使自己处在暗中,所以也无不同。话虽如此,暗香之香,是逸品,列为第二,绝不为过。

天香第一品:冷香。冷香是真香,其他的都是幻香。《红楼梦》上薛宝钗曾制“冷香丸”,我说的当然不是这个。薛宝钗的冷香丸是制出来的,不是真香。真香是天然。冷冷一股先天之气,使人返于先天。真香无香,冷香无冷。苏东坡在黄州大彻大悟说“亦无风雨亦无晴”。这种无晴无雨、不冷不热的和谐境界就是冷香。为什么一定要用冷字?冷是冷却,是冷凝,是冷冷清清。其实也不是冷冷清清,秋景何其繁华,冬景何其热闹,只是常人不知罢了。冷香不随人,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品。

以上是我的“品香录”,聊供参考,下面接着讲《庄子》。

三重遥远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

就这段,是天香第一品的冷香,是美的极致,文学的极致,哲学的极致。中国最好的文字是《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游》最好的一段就是这段“姑射神女”。下面我姑且不讲它的美,讲讲它寓含的哲学。这段讲了,再讲“鲲化为鹏”,庄子自由意志的精华也就昭然若揭了。“藐姑射之山”。藐通邈、渺,遥远的意思。“藐姑射之山”就是在那遥远的姑射山。这段文字以“藐”字开头,显示了三重遥远:故事本身的遥远;叙事的遥远;心灵的遥远。这三重遥远叠加起来,形成一个若有若无的凄美世界。

故事本身的遥远——

任何故事都是遥远的。因为已经发生的已经消失,正在发生的必将消失,将要发生的将要消失。世上只有讲不完的故事,没有不消失的故事。庄子讲的这座姑射山本来就是虚构,“姑射”一词,有“向姑娘射箭”的意思。射箭是征服,向姑娘射箭也就是征服姑娘的意思。庄子在《逍遥游》中借肩吾之口讲这座“姑射之山”,是他的意淫之笔,大家把他读作《红楼梦》中宝玉魂游太虚幻境就是了。这位姑射神女,也就是警幻仙子。没什么真实的,只要你一开口讲故事,你就在展开想像,你就陷入虚无。就算是一件“真实的故事”,当它以一个独立的情节展现时,也就暴露了叙述者的眼光。而任何取舍都因取舍者的观念而异,必然加入一些想当然的东西。

庄子讲这个故事,暴露了他的性幻想。我猜,庄子中年丧妻后,梦想娶一位少女为妻。由此而有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还没发生,并且永远也不会发生。而正因为它永远也不会发生,所以庄子才讲得真真的:在他内心,早已温习了千遍万遍。

叙事的遥远——

叙事者像吸烟时吐出一个烟圈一样,轻轻地叙述一件事。这件事是如此让人着迷,只因为它不存在或不真实,特别抓人的心。听故事的人想听清楚的有两方面:一是故事结尾怎样,二是讲故事的人为什么要这么讲。这都使叙事越来越遥远,我们听一个人说他当天的事,好像隔了数千年。

庄子这个故事是故事中的故事:一,庄子在讲肩吾的事;二,肩吾在讲接舆的事。三,接舆在讲姑射神女的事。现在,又轮到我讲庄子了,一共是四重故事,加上姑射神女本身而为五,就这样重重讲述,离开始越来越遥远。

心灵的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