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27748900000017

第17章

印度著名高僧卓旦噶瓦不把萨迦班智达放在眼里,在萨迦大殿内,与之展开了一场长达13天的佛法大辩论。

卓旦噶瓦说:“‘班智达’乃我印度对于精通五明的著名学者的称呼。我印度有成千上万的高僧,还没有几个人敢自称‘班智达’呢,吐蕃不过是一个人烟稀少、高寒贫困的小邦,哪里会出现什么精通五明的大学者呢?萨迦班智达大师号称‘班智达’,不知究竟了解多少‘五明’、‘三藏’!”

萨迦班智达答道:“世上知识不能穷尽,‘五明’、‘三藏’几乎囊括了佛门的所有学问。大家知道,所谓‘五明’,包括大小五明,大五明指佛学、正理学、声律学、医学、工艺学;小五明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相学。三藏指佛教经典经、律、论。所有这些不仅是人类千百年来知识的结晶,而且其中包括不少佛祖及神人的启示。本人即使苦学三生,也难以穷尽;目前只能说略知一二而已,还不敢说‘精通’二字!”

卓旦噶瓦问:“你既然尚未精通五明、三藏,谬称‘班智达’岂不是名不符实!”

黑教首领敦巴噶夏小声叫道:“好!”,完颜冲也面露喜色。

白教教主噶玛拔希说:“萨迦班智达大师曾经说过:‘知识肤浅爱逞能,学问深时意气平;小溪经常哗哗响,大海无风不作声。’学问的多少不能靠本人标榜。萨迦班智达大师的学问我吐蕃人有目共睹,并不需要他本人多作解释!这位高僧尽管动问,如若他不能回答,我们不妨收回‘班智达’的称号。”

卓旦噶瓦问道:“敢问萨迦班智达大师,贵派标榜‘道果法’,此为何意?”

萨迦班智达道:“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因有果,我藏传佛门也讲因果报应。众生皆有成佛之因,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佛。由因变果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办法和道路,这就是修法念佛,布施行善。好比种子能够生长一样,没有阳光、水分和一定的温度,它也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每个人都有佛性,但不认真修行,不一心向佛、排除杂念,也不能得成正果。这就是本派的‘道果论’,难道有何不妥吗?”

红教师徒窃窃私语:“此说与莲花生大师教导不同!”“我倒觉得这种说法挺有道理!”

卓旦噶瓦又问:“印度及中国内地的佛教信徒只讲个人修身养性,你吐蕃各派却讲什么政教合一。佛祖认为,只有排除世俗利害得失的干扰才有可能成佛,你们的做法岂不是违背了佛祖的教诲?”

萨迦班智达大师说:“是政教合一,还是政教分离,都应因时因地而异。天下之大,宗教众多,各家各派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如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多为政教合一;我吐蕃王室虽然酷信佛教,但也并未合为一体。我萨迦派认为,个人修行与天下太平息息相关,希望以佛法治国;认为国王应遵照佛法治国安民,不然国家就会衰败。但我们至今并未建国行政,也很难说是政教合一。”

二人从早上辩论到中午,又从中午辩论到晚上,然后挑灯夜战。

辩论会第二天。辩论场地改到萨迦广场,围观的人不断增加。

辩论会第三天。附近各寺庙的喇嘛纷纷赶来参加。

辩论会第四天。白教、红教、黑教的信徒已经各据一方;后藏的俗家信众也人山人海。周围还来了不少买卖人,人们有的搭起帐篷,有的席地而卧;有的支持萨迦班智达大师,有的支持印度高僧。会场上下,大家辩论得都很热闹。

多吉丹抱着罗追坚赞,有时在萨迦班智达旁边听他们辩论;有时也到观众中间走走。阿旺管家有个小女儿名叫卓玛,也刚刚周岁,阿旺夫人也将小女儿带来,与罗追坚赞在一起玩耍。每当人们为萨迦班智达鼓掌叫好时,两个小孩也拍手称快;而当有人替卓旦噶瓦助威时,他们就撅起小嘴,很不高兴。多吉丹对阿旺夫人说:“这两个孩子还挺上心呢,他们好像也知道谁是谁非呢!”

阿旺夫人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大概就是人的天性吧!”

双方辩论到第十三天,人们急切地盼望赶快决定谁胜谁负。但卓旦噶瓦却一反过去的挑战姿态,变成了询问与探讨。

卓旦噶瓦问道:“大师认为应该如何治国?”

萨迦班智达说:“治国应实行仁政,不能暴虐百姓。以仁慈礼义护佑属下的国君,才能得到奴仆和臣民;莲花盛开的碧绿湖泊里,不用召唤,各种水鸟也会飞集。”

卓旦噶瓦问:“大师认为如何才能成才?”

萨迦班智达道:“一个人成才需要先天的灵性,更需要后天的勤奋;需要名师的指点与培养,更需要本人的不懈努力。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贪图安乐焉能博古通今!”

卓旦噶瓦问:“大师认为应该如何处世?”

萨迦班智达说:“为人处世是很深的学问,关键在于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中原的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名为三纲五常四维之道。我佛门却主张八戒或十戒。其实核心都是利己利人,普济众生。本人认为,努力做到十戒方是我派僧俗人等处世之本。”

卓旦噶瓦问道:“大师认为一个人采用何种办法才能成功?”

萨迦班智达说:“成功之道不胜枚举,本人认为其要有三:一是顺乎潮流。应运而生,逆天而死。做事首先要判断民心与天意。二是善假于物。过河需要桥梁和舟船,作战需要刀矛与弓箭。化腐朽为神奇,致天命而用之,此为成功的诀窍之一。三是要有贵人相助。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滴水随时可能干涸,若溶入大海却能发挥无穷的威力。成功是目的,办法千万条。只要是对人对己有利之事,无论如何去做都无可指责。善于采取巧妙的办法,绝不会有人说你狡猾!”

在长达13天的舌枪唇剑中,萨迦班智达以自己雄厚的学识和雄辩的口才,使卓旦噶瓦心悦诚服。对方不仅表示认输,而且甘愿做萨迦班智达的徒弟。萨迦班智达将教育侄子的任务交给了这个印度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