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其父对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的酷爱和其母对文学艺术的喜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堪萨斯市《星报》当过6个月的见习记者。这家报馆对新闻报导以简捷明快为宗旨的文字要求使海明威获益匪浅,并直接体现在他日后的文风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其境领略战争的热切愿望,以赴欧红十字会司机的身分投身于意大利战场。在那里,他被授予中尉军衔和三枚奖章。但同时,残酷的战争也给他留下了237处伤痕和赶不走的梦魇般的记忆。康复后的海明威重操旧业,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采访了战后欧洲许多国家,目睹了不少战争惨剧,深刻感受到欧美资本主义世界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思想危机以及笼罩在知识界的悲观情绪。
侨居巴黎期间,海明威在文学创作方面得到小说家司各特·菲兹杰拉德和“意象派”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依兹拉·庞德的鼓励和指点。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不少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和《永别了,武器》(1929)。
《在我们的时代里》包括13个短篇小说和16个小品。其中一半以上的作品和以后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和《胜者无所获》中的部分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尼克·亚当斯。此外,在这三个集子中,还有若干虽没用尼克的名字,但显然与尼克有关的篇目。上述作品组成了尼克·亚当斯的成长史,表现了他初涉人生就必须面对的问题,诸如死亡、暴力、女友的背弃、战争等。尼克的形象是20世纪初美国青年的典型,他的成长过程揭示了美国青年失望、迷惘乃至颓废的社会原因。尼克所走过的路在很大程度上是海明威所走过的路。
《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一群流亡巴黎的身心都受到战争伤害的英美青年的生活。小说的主人公美国青年杰克·巴恩斯在战争中负过重伤,战后作了旅居法国的新闻记者。在生活中,他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心灵一片空虚。女主人公勃特莱·艾施利是个英国人,在大战中当过护士,战争不但夺走了她的未婚夫,也改变了她的自我价值观,她的外表装束像个男人,与一帮玩世不恭、寻欢作乐的青年混在一起。勃莱特与杰克心心相印,但后者因负伤而失去性爱能力使他们的爱情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他们以及他们的朋友组成了病态的一群,他们放浪形骸,在三角恋爱中打架斗殴,人人形迹恶劣,生活完全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小说真实地表现了由于战争的巨大伤害造成了一代人精神上的迷惘,他们被战争折磨得身心俱残,只能在绝望中挣扎,在沉沦中度日。小说卷首引用了美国作家斯坦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从此,“迷惘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有了自己特定的名称,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这一流派的代表。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海明威于1928年离开巴黎,先后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居住。他经常去各地狩猎、捕鱼、看斗牛。在这第二个10年中,海明威主要的作品有描写西班牙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1932)、短篇小说集《胜者无所获》(1933)、关于在非洲狩猎的札记《非洲的青山》(1935)、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1937)、剧本《第五纵队》(1938)。短篇小说《乞力马札罗的雪》写于这一时期,它描写一个生了坏疽、行将就木的作家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和思考。小说通篇充满意识流手法、象征和暗示。作者自认为这篇小说是在艺术技巧上写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937年至1938年,海明威以战地记者的身分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他还驾驶自己的游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乔顿是个美国青年,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他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内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小说集中描写乔顿在炸桥前与游击队一起度过的三天内发生的事情以及炸桥的过程,其中包括游击队内部的分歧,胆小的游击队长和他勇敢的妻子之间的矛盾,乔顿和西班牙姑娘玛丽娅的恋爱等等。最后,乔顿在未能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炸毁了桥梁,他身负重伤,坚持狙击敌人,等待着他的是死亡。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分清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乔顿和杰克、亨利不同,他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前者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而后者却是脍炙人口的不朽杰作。
《老人与海》在海明威早年的一篇名为《蓝色的海上》(1936)的通讯的基础上写成。小说的故事十分简单。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跟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个男孩,可是过了很久还没有捕到鱼,父母就把他安排到别的船上去了。第85天,桑提亚哥出乎意料地捕到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一缕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拼搏,但回到渔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孩子来看老人,他认为老人并没有被打败。《老人与海》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把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和通篇作品的象征寓意性融为一体,表达了深邃的内涵。桑提亚哥不仅是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还是个富有寓意的形象。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精神是海明威作品(特别是短篇作品)经常表现的主题,如《打不败的人》(1925)中的曼纽尔、《五万元》(1927)中的杰克、《世界之人》(1957)中的布莱基、《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顿等。这些人物的共同特征是在面对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桑提亚哥的形象是这一精神的最高体现。
海明威晚年患有多种疾病,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他的妻子发表了他的遗作:回忆录《不散的筵席》(1964)和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