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让孩子从3岁起就开始为之学习并投入实践?有哪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从小就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财富并惠及一生?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与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即“理财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高度重视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的国度。中华文化与中华礼仪源远流长而浩瀚博大,世代传承而经久不衰——终于铸就五千年华夏“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的美名。
然而,进入现代商品经济时代后,中国却又是一个在某些领域高度缺乏教育理念的国家,比如,金钱与理财教育。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不言利”、“钱乃身外之物”等说法,中国人一向慎谈“钱”字,更不用说对小孩子进行金钱方面的教育了——唯恐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然而,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社会,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便作为一个天然的“消费者”来到这个世界。因此,与物质和金钱有关的教育——孩子的理财教育,便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每个家庭无法回避的一项任务。
对于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充分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在现代社会,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而且开始得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因此,西方家庭把孩子的理财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并将其看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国的家长把针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的幸福人生计划”。他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定了不同的理财教育目标:3岁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时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他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5岁时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时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时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时,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通过这种切合实际的金钱教育,美国的孩子不但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基本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性、经济意识以及经济事务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家长在对孩子理财教育的认识和实际操作上存在巨大的不同。自然,中国孩子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与之相比也就存在很大差距。一位美国家长在了解了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之后,说出了一段让人深思的话:
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生长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孩子太舒服太幸福了;但如果我成年了,我会万分遗憾生长在中国,因为成年后,我一定会突然发现,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抛弃了我,我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都得从头做起。我的起跑时间太晚了。
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遗憾,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被未来所抛弃,中国的家长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有所行动呢?是不是应该从现在起,开始执行属于中国孩子的“幸福人生计划”呢?
您手中的这本书,正是要告诉广大的家长朋友:该不该开展这项计划,怎样开展这项计划。我们甚至可以从书中描述的现实读出未来。
强调“从3岁开始”实际是体现了理财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财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根据心理学家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孩子在两三岁时就开始意识到钱能换物。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一时期就开始模仿成人世界的金钱使用行为,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钱意识和观念。所以,理财教育,宜早不宜迟。
本书从介绍、分析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错误金钱观和不合理消费行为开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展和行为能力水平,为家长们如何开展并实施理财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细致的理论和实用的方法。
本书的内容包括教孩子如何正确认识金钱并树立积极健康的金钱观,怎样正确处理零花钱和压岁钱,如何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并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告诉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并进行投资实践,最后还为家长们提供了可兹借鉴的名人、富豪的教子经验,并对家长理财教育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建议和忠告。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不但告诉家长从理论上应该知道什么,而且告诉家长在实践中应该怎样去做。对此,您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有所体会。
当然,每位家长在各自的理财教育实践中,总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也会总结出相应的办法和经验。我们期待着与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