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药酒配方大全
2769100000002

第2章 药酒的基本常识

药酒的历史渊源

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它是最早的兴奋剂(少量用之)和麻醉剂(多量用之),更能“通血脉”、“行药势”,还可以作溶剂。随着人们医药知识的日益丰富,用药经验和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又从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制造药酒。而且,几乎所有的历代名医着作里都记载了药酒,以及酒炙、酒炒、酒洗、酒浸,水酒合煮,酒糊为丸,酒服治病的方药与事例。《黄帝内经》曾提到古人作“汤液醪醴”,并指出它的治疗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汉书》还称“酒为百药之长”。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酒的应用十分普遍,是各种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药物。全书283方,用酒的方子就有33个,占11.6%。有的方中,药物先用酒炮制。

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所列232方,凡酒炒、水酒合煮、丸散、酒剂制作,服法等用酒之处达31例,占全书11.83%,其中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一直为后人所习用。

到了宋代,药酒事业已发展到一个很高水平。就连造酒的曲,也应用了许多药材。在朱肱的《北山酒经》一书里,就记载了13种药曲。如词祭曲,配用了白术、川芎、白附子、瓜蒂、木香、地麻等多种药物;香桂曲,配用了木香、官桂、防风、杏仁等药物;瑶泉曲,配用了防风、白附子、槟榔、胡椒、桂花、丁香、人参.天南星、茯苓、香白芷、川芎、肉豆蔻等药物。还有玉友曲、豆花曲等。这些曲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实为当时酿造药酒曲的高水平,直到现在,仍有它的实用价值。此外,宋代方书《太平圣惠方》中有“药酒序”专篇,曰:“夫酒者,谷蘖之精。和养神气,性惟傈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引药势。今则兼之名草,成彼香醪,莫不来自仙方,备乎药品,疴恙必涤,效验可凭,取存于编简尔。”并列有地黄酒、天门冬酒、黄精酒、枸杞酒、桃红酒、五加皮酒等42方。《圣济总录》中也收载有多种药酒。

元代忽思慧着《饮膳正要》,将烧酒称为“阿拉吉”酒,对酒的利害概括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伤生之源。”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200多种药酒,仅在《谷部·卷25·酒》中就列举了不同功效的药酒69种,如人参酒、五加皮酒、菊花酒、花蛇酒等,对药酒的制作和服法都作了精辟的阐述。

清代,药酒的品种更加丰富。成书于乾隆七年的《医宗金鉴》即载有何首乌酒、麻黄宣肺酒等方;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叶天士的《种福堂公选良方》也收录有多种药酒方,并对药酒的使用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疗效等均有较详细的记载。药酒疗法至此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和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酿制药酒的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些历史上的名药酒在质量上达到了稳定和提高,有些已成为高档商品。如虎骨酒、参茸虎骨酒、史国公酒、竹叶青酒等,由于功效显着,畅销于海内外。还有许多新型药酒也相继问世,如用豹骨代替虎骨的豹骨木瓜酒;根据“冯了性药酒”处方配制的风痛药酒等。全国各地还酿制成数以百计的食用药酒,如五加皮酒、香梅酒、荔枝酒、山楂酒、即墨老酒等。尤其是近年来,还出现了带有延年益寿功能的药酒,如山西的龟龄集酒,其功能补脑固肾,延年益寿,适应症达16种之多,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全国曾先后举行多次评酒会议,有许多药酒参加了评比,获得名酒与优质酒称号的有许多种。

药酒的医疗应用

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酒既是兴奋剂,又是较高级的药物。它是用谷物和曲所酿成的流质,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塞滞、开淤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的功用。可以直接当“药”,治疗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肚腹冷痛等症。也可在治病开处方中,把某些药物用“酒渍”或“以酒为使”,来引导诸药迅速奏效。这就使酒与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药酒方。

历代医家用药酒治病的案例很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两个用药酒治疗内、妇科疾病的病案。一个是济北王患病,召请淳于意诊治,淳于意诊了脉后说:“你患的是‘风蹶胸满’病”。于是,配制了三石药酒给他服,病就痊愈了。另一个是茁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症,淳于意诊后,则用莨菪药一撮,配酒给她饮用,立即产下一婴孩。孙思邈《千金方》中,更有详细而生动的病案描述,唐相国寺僧允惠患“癫疾失心”病,半年来,遍求名家医药,均不见效。僧的俗家亲哥来求孙思邈诊之。孙思邈说;“今夜睡着,明后日便愈。”潘求道“请求开方,报恩不忘”。孙思邈说:“我这里有很咸的食物,让你弟服之,等他渴的时候再来告我。”果然,半夜潘来告曰,其弟甚渴。于是,孙思邈来到僧处,让潘找来温酒一杯,调朱砂、酸枣仁、乳香等药让僧饮服。须臾,又用酒半杯调上药饮服。这位寺僧服后睡了两天两夜,醒来后病症全消。

药酒不但能治疗内科、妇科疾病,而且治疗外科疾病也独具风格。王焘《外台秘要》里有“治下部痔疮方”,即“掘地作小坑,烧赤,以酒沃之,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过三度良。”《使琉球录》中也有用药酒治“海水伤裂”的记载:“凡人为海水咸物所伤,及风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30斤,防风、当归、羌活、荆芥各2两,为末,煎汤浴之,一夕即愈。”

药酒在古代民间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中应用也很广泛。据典籍记载,元旦除夕饮屠苏酒、椒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艾叶酒;重阳节饮茱萸酒、腊酒、椒酒等。《千金方》曰:“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可见饮用药酒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至今,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和台湾人民还沿用这些风俗。不过,现在的药酒成分已有所改变。如现在的屠苏酒,是用薄荷、紫苏等药物浸糯米酒而酿成的,一般都在正月初七日饮,以辟瘅气。

利用药酒延年益寿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这在医疗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如寿星酒,功用是补益老人,壮体延年;回春酒,功用是久服阳事雄壮,须发乌黑,颜如童子,目视不花,常服身体轻健;延寿酒,功用是和气血,壮精神,益肾和胃,轻身延年;寿老固本酒,功用是益寿延年,补虚乌发,美容颜等。

总之,历代医家在同疾病作斗争中,创造了大量的药酒方。其中有最简单的单味药酒,简便有效,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如艾叶酒、阿胶酒等。也有10味、20味、40味乃至上百味复杂的药酒方,如茯苓酒、还晴神明酒、仙传药酒等,它们的功效显着,适应症也多,得到了医家们的重视。

在各种药酒的配制方法上,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有浸泡法,如虎骨酒,牛膝丹参酒;有淋法,如豆淋酒;有煨法,如陆英酒、丹参酒;有酿法,如菊花酒、菖蒲酝酒;还有煮法,如金蝉脱壳酒;有热投法,如柏子仁酒,铁酒等。

民间药酒自制法

自制药酒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酿造法、浸泡法、煮法、淋法、热投法。现介绍如下。

(一)酿造法:

酿造法是以糯米(或其他粮食)、药物与曲按一定的程序酿造药酒的方法。一般以糯米2500g,加曲100—150g为准,因地区、气侯温度不同,曲的用量可达到390g。酿造过程有以下三法。

1.将需要药物捣细碎成粗末;曲捣细碎成粗末,备用。

将糯米(或其他粮食)置锅中煮成粥状,但不要太稀,待冷后,同曲并药相和拌匀,再置于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保温的地方,如厨房等处,经5—7日,开口可见表面有泡状,则药酒熟,滤去渣,储入净瓶中。

2.将曲捣细碎成粗末。

将糯米(或其他粮食)煮成粥状,待冷后,同曲末拌匀,置于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近火日(如厨房),经7日后,视表面有泡状,然后将所需药物煮成汁(有些药物不煮,宜生用,如木香,参见羊羔酒),候冷,连汁同药倒入粥缸中相合,再经3日后,则药酒成,滤去渣,储入瓶中。

3.将药物、曲碎为粗末。

将糯米(或其他粮食)蒸熟,候冷,同曲并药、水相和拌匀,置于缸中,密封口,经7—10日,药酒则成,去渣储瓶。水的用量参见各酿酒方的组成。

(二)浸泡法

浸泡法是先把药物捣碎,置入纱布袋中,缝口,浸入酒中,数日后,过滤,去渣装瓶即成。也可先把药物捣碎,水、酒各半煎煮40分钟,连汁带药一起浸入酒中,数日后,过滤,去渣装瓶备用。酒与药物的比例,一般为药物100g,用酒500ml。具体情况请参见各药酒制法。

(三)其他药酒制造法

1.淋法:用酒将药物淋浸,泡软,然后用纱布包裹,去渣,储瓶备用。药物与酒的比例,一般以250g药物用500ml酒为佳。

2.煮法:把药与酒装入瓶中,瓶口封严,放入火上,重汤煮40分钟左右,然后启封,过滤,去渣备用。也可把药物与酒上火同煎,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3.热投法:将药物烧热或炒热,急投于酒中,候冷,过滤,去渣储瓶备用。

自制药酒注意事项

配制药酒有许多环节,除掌握其配制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配制的药酒应与所要治疗的病症相符,配制补酒也要根据自身气血的盛衰、五脏六腑的偏盛与不足,来选择适宜的药酒方。

2.每次配制药酒不宜过多,一般在5000ml左右为佳。若病未愈,可再配制,这样可避免浪费。若方中剂量较大,可酌情将剂量按比例缩小。

3.处方内的药物一般不要任意改动或增减剂量,必要时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处理。

4.所用药材必须洁净或新鲜。质次或伪劣者均不得使用。

5.凡配制药酒所用一切用具、容器均要洁净完好,并作必要的消毒处理。

6.配制时所用白酒、米酒、黄酒,应选用优质的。用劣质的酒配制成的药酒,饮用后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7.在服用药酒前,应检查药酒是否有变质、污染等异常现象和气味。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停止饮用,以免产生急性中毒。

药酒的储藏与保管

药酒的储藏与保管不当,不但影响到药酒的疗效,而且会造成药酒的变质或污染而不能服用。因此,在配制药酒时,掌握药酒的储藏与保管知识十分重要。

1.凡用来盛装药酒的容器,均应事先清洗干净,然后用开水烫一烫,或者用75%的酒精消毒。

2.当药酒配制完后,应及时装入细口、长颈的玻璃瓶内,或其他有盖的坛、罐、缸等容器,并将口密封。

3.夏季储藏药酒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因强烈的光照,可破坏药酒内的药物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及色泽,使药物的功效降低。用黄酒或米酒配制药酒时,冬季要避免因受冻而变质,应储存于温度不低于零下5℃之处。

4.储存药酒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不大的阴凉之处,温度以10℃~25℃为好。放置药酒的地方,不能同时放置汽油、煤油以及腥、臭等怪味较大、刺激性强的物品和其他有毒物品,以避免药酒的串味,影响服用。并注意防火,不得与蜡烛、油灯等明火同置一处。

5.凡配制的药酒,均应标上标签,并书写所用药酒方名、作用、配制时间、用量等内容,以免天长日久不易辨认,与其他药品发生混淆,影响使用,甚至发生差错,导致危险。

服用药酒应注意的事项

服用药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酒量小的患者,在服用时,可加适量的冷开水冲淡饮服,还可以在服用时兑上适量的葡萄酒或黄酒饮服。

2.老年人服用时,应注意饮用后有无不良反应:如易醉,易呕吐,心跳加速,血压L高等,应立即停服,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

3.服用药酒后,应禁服其他药物,尤其是化学制剂的药品,以免因酒的作用而增强某些药物的毒性,或引起其它副作用,造成生命危险。

4.若在寒冷季节或地区配制,饮用药酒,可将原饮用量稍增多,在炎热季节或地区,则应将原饮用量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