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科学巨人——牛顿
27679200000009

第9章 从学生到教授(1)

一、暂离剑桥

1669年春天,三一学院的研究员阿斯顿准备前往欧洲大陆旅行的时候,特别写信给他的朋友伊萨克·牛顿,问他这次的旅行该注意点什么事情,以及此行应该观察些什么东西,征求伊萨克的意见。这是很不寻常的事,因为牛顿从来没有出过国,他只不过在不久前首次去了一趟伦敦而已。这似乎足以看出牛顿在他的事业初期,很快就获得了同事们的高度尊重,他们甚至会去咨询不属于他专长范围内的事。牛顿在回复阿斯顿的信中说得更为有趣,他要求他的朋友帮他搜集炼金术的资料,以及打听一位住在波兰的、在当时颇为著名的炼金术士玻里的近况。牛顿像是一个四季旅行家似地提供一系列该做与不该做的事项,以及如下的建议:如果你被当众羞辱了,在异国他乡你最好默默承受下来或一笑置之,纵然感到不甚光荣也不要设法报仇。因为这样的话,回国之后遇到的又是从未听过那起争执的人,你的名誉根本不会受到伤害;而如果你选择的是报复,你会在有生之年一直背负那次争执留下的烙印,如果你能够熬得住的话。他能够如此满怀自信的原因,是因为在那17世纪60年代,牛顿已经显示出一种被传记学家形容为波洛尼厄斯(《哈姆雷特》中饶舌自负的老廷臣)的姿态。从孩童时代开始,牛顿就已经自信到不屑与其他男孩为伍,如今他业已成人,是个26岁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研究员,而6个月之后,他即将接任卢卡斯讲座教授职位。至此,他的成就已经很大,即使终他一生不再有什么新的成就,也足以让他在科学史上占一重要地位。

牛顿的天分之高,在当时只有剑桥内少数几个同事知道,对整个科学界而言,他还是默默无闻。到了1669年,牛顿已经是那个时代最最领先的数学家,创造了微积分学;他也是重力平方反比特性与颜色本质这两种基本理论的诠释者。从一位不起眼的大学生,到站在科学巅峰山脚下的学者,牛顿只不过花了4年时间。不过,当这些盛况空前的科学思想在牛顿的脑中逐渐成形之际,外面世界正遭遇重大的灾难,它甚至威胁到牛顿治学研究的象牙塔。

1665年流行于英国的瘟疫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这次是随着内战的结束而来,并且它还夺走了10万民众的生命(其中约7万人是伦敦的居民,而当年伦敦的总人口才不过50万),许多人都以为《圣经·启示录》的预言不幸降临了。因为这瘟疫一直延续到1666年,这数字又正巧与《启示录》上所记载的“野兽的符号”相似,对群众的心理更造成十分强烈的冲击。笛福后来这样描述当时的传说:“有人听见警告的声音,叫他们赶快逃走,因为伦敦的瘟疫十分惨烈,存活的人已无力将死者掩埋了。”

大约300年前,欧洲大陆流行的黑死病据估计造成了7500万人死亡,大概是当时欧洲全部人口的1/3。到17世纪时,因为大多数民众仍然是文盲,除了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之外,一般百姓不懂得瘟疫是传染病,会一再发生。他们对这可怕疾病的认识,惟有来自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的口述,才能得悉40年前,也就是1625年那次重大瘟疫的恐怖情景。

这一次的瘟疫是自伦敦开始的,于1665年的炎夏中迅速蔓延,扩散到附近的乡间,情况最严重的区域始终是伦敦市东部的斯特普尼、秀尔迪契、怀特查普等区,以及圣保罗大教堂周围人口密集的街道旁。最高峰期间每周有1万人死亡,而且在1665年9月间创下一天7000人丧命的纪录。这瘟疫事实上即是鼠疫,由跳蚤吸食黑鼠血液而使细菌传播,受到病毒感染的黑鼠迅速繁殖,疾病就如野火般一发不可收拾。带有病原菌的跳蚤只要在人体上咬一口,不幸被咬到的人很少有活下去的机会。那时没有抗生素可以治疗,惟一的方法是以消毒防止蔓延。

等到大瘟疫的第一个夏季季末、数以万计的百姓丧失生命之后,最终赖以阻止疾病蔓延的检疫法,才得以通过推行。各城市变成一个个堡垒,不欢迎外地来的访客。从许多报告书可以清楚看出,英国政府浪费了不少时间,才觉察到他们面临的是一次大灾难,可是,到他们真正领悟之时,伦敦已经被瘟疫全面侵袭,国内其他地区也不能幸免。当时英国社会最高明的观察家佩皮斯在1665年4月30日的日记中,首先提到这次瘟疫,他记下:“此地城中居民对那疾病已经感到十分恐惧,传闻中有两或三间房屋已被封闭。”但是一直到6月15日他才又报道说:“此城的疾病已十分严重,人们皆惊恐不已,死于瘟疫者自上周的43人增至本周的112人。”

剑桥市的情况相对比较轻微,幸运地躲过一劫,大学更是意外地未受到损害,校内第一次有关瘟疫的记载出现在1665年8月份的《剑桥年刊》上,指出那期间有种传染病夺走了一个姓詹宁斯的市府职员的生命。时间越进入夏日,情况就越加严重,于是当年(其后1666年亦然)的斯陶尔布里奇市集停止举行。这是因为害怕替剑桥招来太多游客而失去控制,特别是不愿见到来自首都的人。据《剑桥年刊》的记录,1665年间,隶属于剑桥的教区里,只有413人死亡,其中还有很多是由于其他的自然死因。该记录紧接着报告说在同年11月的两个星期之内,因瘟疫而死的人数共15人。在大学里,因为大部分的师生及职员都在夏天一开始就离校了,少数留下来的人也始终与市内老百姓保持最少的接触,好像中古时期的修士一样,把自己锁在避难所中,故而全年没有一件疫病发生。

牛顿确切离校的日期不详,不过记录显示他到5月23日前必定还留在剑桥,因为他那天付给普林教授58英镑的导师费。7月的大部分时间和8月初(学校于8月8日关闭)他都不在学校里,因为那些在夏天冒瘟疫之险留校的师生,可向大学申领6个半星期的伙食补助,而牛顿并未去申请。依照大多数人的说法,牛顿约于6月底7月初离开三一学院,从那以后,除了1666年初的一小段时间之外,将近有两年他都没有回去过。

二、灵感涌现

牛顿回到伍尔索普后住在母亲的庄园中,照传统的说法他在那时即获得了关于重力的伟大发现,还有使他不久后成名的数学上的突破。就在伍尔索普庄园旁的果园中,那个著名的苹果正如我们所期盼的那样在恰到好处的时间脱落枝头,触发了重力学说的发现。之后,我们以为只需要把这个伟大的事实发现加以公式化,《原理》这本伟大的著作就完成了!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无论知识有多么深邃、对科学的发展有多大影响,其发展过程远比传说要平淡无奇。事情的真相是,牛顿并不会侥幸地因为单一事件或者回到童年的环境,而让他内心深处产生某种推动力而得到启发,专心的研究和绝对的奉献,逐步揭露事实真相,才是比较可能的情况。正如有人问牛顿是怎么会想到这些前所未知的东西时,他回答说:“我经常将一些问题放在眼前,等待第一道曙光缓缓出现,再一步步地看到圆满、明亮的光辉。”

苹果的故事几乎可以确定是捏造的,要不然就是对事实的过度渲染。真正说来,它和早期记述牛顿的许多事迹是相通的,人们都指称牛顿一生中有两年最为重要——所谓神奇的1665年和1666年,这两年让他把所有的问题都想通了,但这绝对是把真相极度简化的结果。虽然牛顿在伍尔索普那段不算短的日子里有了许多灵感和直觉,且那些思想日后大都变成伟大的定律,成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但乡居期间培养的思想并未成熟也未定型,即使1665年和1666年的确是牛顿快速发展他知识的时期,这也应该只能算是他迈向成功的起步吧。如果我们要在牛顿的年表上标示他一生的成就,那么他的神奇岁月应该涵盖20年以上,从他回到伍尔索普开始,一直到1687年他发表《原理》一书为止。在17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他除了将直觉的概念逐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科学外,也腾出不少时间一心一意地钻研炼金术。

灵感究竟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仍然是个谜。尽管各种各样的传闻和记载都指出,牛顿在1665年和1666年间是如何地奋发用功,但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组发现之一——牛顿的数学和科学,是如何被启发出来的。

关于苹果的故事出自好几个源头,首先是斯蒂克利,这位传记作者在牛顿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1726年春天,到这位伟大科学家最后定居的肯辛顿访问,他们两人在花园中散步的时候,牛顿向斯蒂克利指出,正是在这样的地方,他第一次觉悟到重力的道理。斯蒂克利觉得十分有意思,在回忆这件事情时就加以强调。他说:“在几株苹果树阴之下,只他和我两人,谈论了许多事情,他告诉我,当年正是在与此相同的情景下,重力的观念进入了他的脑中。那一刻刚好落下了一个苹果,他开始陷入冥思。”

另外一个故事是极端崇拜牛顿的伏尔泰写的,他的著作《牛顿哲学原理》(1736)使这位英国科学家扬名法国。在该书的英文版中,他说:根据牛顿的外甥女康杜伊特太太所说,牛顿回到乡下之后。看到园子里的果子落满地上。就在1666年的某一天,他陷入深思之时,忽然想到物体掉落地面所走的是一条直线,如果这条线一直延长下去,它几乎会通过地球中心。如这段话所言,伏尔泰是从牛顿的同母异父妹妹的女儿凯瑟琳·巴顿,即康杜伊特太太那儿听来的二手故事,伏尔泰自己没有见过牛顿。

另外还有一桩当年的传说,是由彭伯顿传下来的。彭伯顿是《原理》第三版的主编,该版发行于1726年。他叙述那情景的手法也很相近:“导致他写出《原理》的最早思想启发,是在1666年逃避大瘟疫、从剑桥回家之后产生的。他时常单独坐在园子里,并陷入了对重力的沉思。”

这些不同版本的故事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都声称直接来自牛顿本人的说法,因此我们若仅根据牛顿自己的说法,不加推敲,只得信以为真。也许在1666年夏天的某一个下午,牛顿真的坐在苹果树下,看到一个苹果落下来,或许就是这个景象结合了其他因素,激发了他的思想理论。

但是苹果的故事也像是后人为他捏造的,或者是后人出于特殊目的添油加醋,我们几乎可以确定这样做是为了隐藏一个事实,就是引起牛顿重力理论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他接下来从事的炼金术。

实际上,牛顿在炼金术上的研究,在传统的科学界和一般社会人士看来都是不入流的,不过,有一个更实际的问题不容忽视:炼金术专注于把普通的金属炼成黄金这项工作,在那个时代里一向被统治者视为重罪。因此,甚至到了晚年,牛顿仍然要设法隐瞒他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为了保护他自己的生命财产,另一方面为了不使他辛苦得来的名誉——历史上最伟大科学家的名声受到玷污。

如果苹果的故事不可靠,那么牛顿又是如何想到重力的平方反比律的呢?这是说明所有的质量都会相互吸引的定律,亦即万有引力定律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一步是要靠他研究数学所建立的一套通用的数学原理,用以研究行星的运动。自从早两年,即1664年的春天,牛顿开始探索基础数学之后,他已经能够将全部已知的数学融会起来,并延伸至前所未知的领域。经过了60年之后,牛顿这样向人提起他自己:“在那些日子里,我正处于个人发明岁月的精华时期。”他已经熟稔曲线数学的最新方法,知道能够用切线来逼近曲线的原理,并作出相当程度的计算。他也和当时其他数学家一样追求精确,尤其是对曲线下面积(曲线与x坐标轴之间所涵盖的部分),以及曲线曲率(或为斜率)的精确算法特别有兴趣。

三、从微积分开始

一般学者都会同意,牛顿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最大影响当来自笛卡儿,那是因为他在1664年夏天自学笛卡儿的《几何学》之故。但是另有人指出巴罗教授在曲线和斜率数学上,曾作出相当贡献,所以牛顿可能从这两位先贤身上都学到了一些东西。

在1665年和1666上半年这段时间,牛顿研究这些问题颇有进展,设计出计算曲线斜率的一种精确方法,这种方法后来称为微分。欲了解这种数学方法我们需要重新提起之前所提过的,图是一种代表一组数值的方法,而这组数值刚好能描绘某种实况。上一章我们看到一个球体自高塔落下的例子,它以图解法展示了落下过程的实际状况。同样地,代数方程式也可以叙述同一落体的状态,所以图示和代数方程都可以表达同一状态,也就是说图示与代数方程是对应的,因此用适当的方法运算曲线方程,可以为数学家导出那方程式所反映的曲线性质。

牛顿最伟大的数学突破,在于领悟到某个方程的一种特定运算方法,它能够导出用该方程式来表示的曲线上的准确斜率,这种运算法就是微分的本质。另外有一种也是应用在方程上的运算方法(即后来所称的积分),可以算出该方程式所代表的曲线下方的面积。微分与积分两种方法合并起来就叫做微积分,它是数学家和科学家所依赖的强力有效的工具。

虽然有些时候这些研究被归入牛顿的“伍尔索普时期”,但事实上当牛顿还留在剑桥的时候就已着手这些研究了。照他自己的说法,早于1665年2月,他就开始发展初步的微分算法了。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是关于一种求和法,将曲线分割成无穷小的弧线线段,再把无穷个小弧线相加起来的算法(这是充分了解微积分技巧的必要门槛),这算法于1665年的5月完成。

一旦有了通用的微积分计算方法,牛顿的下一步就是将微积分应用到行星运行的实际问题上:行星环绕太阳的轨道、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以及如何用数学式的定律来表示那些运动。

当时常在自然哲学家心里盘桓的是绳子一端绑着石头的实验。将绳子的一端绑住一块石头,另一端由实验者握在手中在头顶上空转动,于是就能想像一块石头在空中做圆周运动的画面。从这个模式看来,石头被来自圆心的一股力拉住,同时又被另外一股力向外拉,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将前一股力称为“向心力”,后一股力称为“离心力”。因为这两股力互相抵消,所以石头保持在空中做圆周运动;如果绳子突然被剪断,石头就就会沿该点切线方向直飞出去。

四、重力观念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