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小,所以小的是美好的。
Man is small, and, therefore, small is beautiful.
“小的是美好的”,听上去这就像是古典时代的哲人们提出的一个美学原理,当你看到这样一条富含哲理的格言的时候,你一定会说,若非来自黑格尔、温克尔曼、歌德那样浪漫的时代和那样幽默有趣味的人,是绝对难以提出来的,但是的的确确,这既不是古典时代的格言,也不是那个时代中的人的美学妙思;提出它的人也不是真正的美学家,严格地说,他属于发展经济学家,他就是英籍德国人E。F。舒马赫。
《小的是美好的》被看作是经济学上一次颠覆性的论述。这是一本把人当回事的经济学著作,处处洋溢着对人和生命的尊敬和关爱。E。F。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对世界提出振聋发聩的发问:我们拥有工业体系有好一阵子了,污染、环境、生态学这些之前还无人问津的用词,突然变得引人注目。那么,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风尚,一阵可笑的流行,还是哪根神经突然不对劲?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一代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就是,相信‘生产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有人会说,和过去相比,我们不是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并且受更好的教育?不错,我们大多数人是比以前好,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富裕的国度里,这不是我们所谓的“本质”,人类的本质不能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毋庸置疑,在生产问题中,科学技术发挥了无比巨大的作用。科技在电影中往往被幻化为巨大的怪兽,而科技的力量确实使人们一度忘乎所以。但是,科技进步如果继续朝着日益增高的暴力方向发展,将使人类有灭种之危。或者,我们可以赋予科技发展一个新的方向,有人又会问重新调整方向的代价又是什么呢?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提醒自己:计算生存的成本根本就是荒谬的。毫无疑问,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有它的代价:调整科技的走向,使它服务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在舒马赫看来,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经济结构,不外乎个人追求利润及进步,从而使人日益专业化,使机构成为庞然大物,带来经济的无效率、环境的污染和非人性的工作环境。由此,他倡导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应该以人为主要资源,提高教育水平,珍惜土地,更有效地运用工业资源,让科技充满人性。但是,这是对西方中心主义、对工业化强大话语权的反叛,在当今世界提出“小的是美好的”这一观点,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了解人类文明史的人会知道,自福特汽车开创产业化生产的先河以来,工业便进入了一个自我膨胀的时代,进化论在经济学上的延伸使人们产生幻觉,认为未来是一个无限增长的过程。经济学的宗教奉行的是对规模的追求超越一切,疯狂而且乐此不疲。而这正是舒马赫所极力反对的。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工厂林立,机器轰鸣,自认为伟大的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渐渐地,人类变得狂妄而自大起来,连公认的理智的经济学家都断言,世界的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人类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就在这一片喧嚣之中,有一个人保持着难得的高度的冷静。这位头脑冷静的学者,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工业发展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按下葫芦浮起瓢,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君不见,对资源的无度挥霍,已威胁到后代的持续发展;现代技术“创造”的副产品,正在侵蚀人们的健康;贪婪的人们争夺得你死我活,诱发了战争、暴力和罪恶;“非人性”的技术,使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丧失了幸福。种种迹象表明,一场空前的灾难正在悄悄地逼近地球,但人类却懵懂无知,依然痴迷于对“大”的追求。这种对“大”的追求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所有的这一切被舒马赫形容为“好比我们以不断地加速往车毁人亡的路线上行驶”。他提出,如果从经济学、物理、化学及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经济增长并不存在明显的限制,但当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来衡量时,必然陷入决策性的瓶颈。在工业化的不断挤压下,环境将会成为文明生态链上最薄弱的一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智慧的中心概念是持续性。除了达到经济的持续性,更要维持社会的持续性、生态的持续性。有句话说得精辟,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无疑,舒马赫说的是真理。在生产中,最大的那部分资本是由自然界而不是由人类所提供的,而我们却不曾认识到这一点。有了文明的人类几乎总是能暂时掌控环境,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事实上,他们并不了解自然的法则,结果呢,往往就是摧毁了供养他们的自然环境。而且当环境恶化的时候,他们的文明也跟着衰败。先不去理论眼前的整个世界是否已经面目全非,也不前去窥探西方到底疯狂到何种程度,只要看看当今中国的样子,足以让我们擦一把冷汗了。当代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文明的发展就已经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层出不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温室效应,酸雨,等等。近几年来的自然灾害似乎更加猖獗:洪涝灾害,非典,禽流感,地震,还有甲型H1N1流感。想想曾经大雾弥漫的伦敦、被水俣病阴影笼罩的日本以及饱受核辐射折磨的广岛长崎居民,我不禁思考,人们口口声声宣扬的工业文明,究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还是一种人性的毁灭、世界的颠覆?曾经有一则消息说,暖冬已经惊扰了西伯利亚地区冬眠的熊。然而就在同时,大洋彼岸有人还在讨论着刚刚出炉的全球富豪榜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不知道这是人类的无知,还是人类的无奈。有人说:“开化的人类踏过大地的颜面,足迹所过之处只剩一片沙漠。”这个说法也许稍显夸张,但绝非无的放矢。可见,人类文明在无休止地向前发展的同时,留给地球的是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当人类目睹这颗原本蔚蓝的星球变得黯淡时,难道内心就不会为之一颤吗?
记得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说过的一句话:“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这也许就是舒马赫先生“小的是美好的”这一主张的出发点吧。
毫无疑问,人类应当赋予科技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能将它带回到人类真正需要的方向,即回到人类真正的大小比例。想硕大无比就是自我毁灭。显然,大自然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很小,所以小的是美好的。”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应记住这句很艺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