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你的企业为什么不长久
27672900000003

第3章 八佰伴和田一夫成功之后就成了疯子

和田一夫将一家乡下的蔬果杂货店建设成为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家百货店和超市,员工总数达28000人,鼎盛时期年销售总额突破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旗下多家公司的股票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上市。在半个世纪中,和田一夫创造了八佰伴的神话,但是在1997年公司宣告破产。一夜之间,和田一夫变得身无分文。

“一切都是我的错!”和田一夫说。

1929年,和田一夫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热海市郊野的一个贫寒家庭。和田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就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的主人公阿信的原型,勤劳能干。像《阿信》中展现的那样,和田一夫的父母开办了一间名叫“八佰伴”的蔬果杂货店。作为家中的长子,和田一夫从18岁开始就边学习边帮助父母打理店里生意。

和田一夫天资聪颖,又少年老成,勤奋努力,向来出类拔萃,很使父母感到欣慰。但是在当时,卖杂货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和田一夫总是被人蔑称为“杂货仔”,为此他十分苦恼,年纪轻轻的他渴望读书,渴望接受高等教育,做一个风度翩翩的外交官。但在祖父老和田的规劝下,他最终转读日本大学的预科,准备来年进入经济系攻读。

有一次,学了一点儿商业知识的和田一夫回到了家乡,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事实:人口只有四五万的小小的热海市创造了一个日本之最,那就是物价是全日本最高的。而在这里,赊账是家常便饭,要知道赊账最容易妨碍资金的流通,甚至形成呆账,而标高价更是不符合公平和竞争的精神,这一对孪生怪胎像两条绳索,束缚着热海市的商业发展。但是当地人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儿。

而和田一夫凭着其商业天赋已经感觉到,八佰伴要发展,就必须改革,首当其冲的拦路虎就是赊账和标高价。

但就在和田一夫准备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的时候,他得到一条信息:有一位住在郡山市的商人在他开设的名叫红丸的商店中实行现款交易的买卖,不赊账,所有货品都以低价出售,结果生意兴隆。

全家人都来到红丸的商店进行观察,之后一致决定破除赊账,实行现款买卖,而这正符合了和田一夫早先的打算。

1955年11月1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就在这天,八佰伴正式实行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新举措。由于事先已做宣传,还没开门八佰伴门前就已经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开门,顾客蜂拥而上,一边惊叹售价较低,一边抢购商品。店员们忙得满头大汗,应接不暇,两部收银机没有一刻停歇。

第二天,八佰伴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消息就在热海一带传播,顾客更是纷至沓来,有的人甚至从几十里外乘车赶来八佰伴购货。

此后的八佰伴真正成为远近闻名的价廉物美的商店,而在“台风事件”中,八佰伴坚决不涨价的措施更是赢得了不少顾客,发展的速度一日千里。

但和田一夫并不满足,1961年,32岁的和田一夫参加了一个名为“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的商业组织,赴美国洛杉矶考察。考察的项目主要是当时在美国零售业十分流行的超级市场,向他们学习管理技术和经营策略。

在考察中,和田一夫发现,超级市场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对顾客来说,自由挑选商品,一次性付款,能获得很大的便利;对店主来说,可节省大笔开支。和田一夫把未实施自选的百货商店与超级市场的店员数做了一个比较,两者大约是5:1的比例。这就是说,超市可节省营业员的开支的4/5.

和田一夫决定把超级市场作为八佰伴今后的主营方向。两个星期的考察很快就结束了,他认为,走马观花地考察还不足以应付日后开办超级市场。视察团解散后,他又独自留了下来,来到一家超市做杂工,对商品的存库、分类、包装、上架、标价等都仔细揣摩,收工后把原始数据和心得记在笔记本中。赴美3个月,和田一夫记下的笔记就有四大本。

回到日本后,和田一夫便着手将自家的老店改成超级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33岁的他正式接替了父亲的社长职位。从此,八佰伴进入和田一夫时代。

但是,真正的和田一夫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可以说,是一个铸造虚假繁荣,堆积八佰伴经济泡沫,不断犯错直至灭亡的时代。这是企业家成功后心理极度扭曲导致以失败结局的典型案例。

如果说,最终的失败“一切都是我的错”,那么犯错的资本就是“一切都是我的对”。在此之前,八佰伴由一个小小的蔬果杂货店一跃发展成为初具规模,且具有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超级市场,这一切都是和田一夫的“对”,他确实功不可没。

正因为这个“对”,积攒了和田一夫日后“犯错”的心理基础,甚至成为毁灭的资本,罪魁祸首就是无节制地进行海外扩张。

第一,急于求成的心理,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线。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百货业开始大分化、大改组、大兼并。许多像八佰伴这样规模的公司遭到兼并的厄运。八佰伴坚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业绩不俗,但仍有遭受外强吞噬之虞。和田一夫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线。

他最先把目光投向了巴西。当时巴西正处于经济发展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1969年5月,和田一夫乘飞机飞往巴西东南海岸的大都市圣保罗市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他发现,当地的服务业十分落后。日本的服务水平比这里至少要先进一个世纪,八佰伴来圣保罗市发展,大有可为。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间百货公司开张。和田一夫带领全体职员站在店门口,一边频频鞠躬,一边不停地说“欢迎光临,请多关照”。

开张仪式过后,顾客如潮水般涌进商场。不到一小时,已有超过一万人进入店铺,店内挤得水泄不通,收银机前排起长队。这种情景和田一夫在国外从未遇到过。

第二,无所不能的心理,过度扩张。

在巴西开设分店成功后,和田一夫决定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他对国际化最明确的构想就是“环太平洋连锁化”。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开张;1984年12月22日,中国香港八佰伴第1号分店开张;1987年马来西亚八佰伴第1号店开张;1988年,中国台湾八佰伴第1号店在台中市开业……

1990年,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当年,和田一夫考察了北京和上海市场,了解到上海浦东地区开发的宏大计划,便毅然决定在浦东建世界最好的百货店。1995年12月,“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开业当天一共接待了107万名顾客,这不仅仅创造了八佰伴集团的一个新纪录,而且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初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同时却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和田一夫在日本的分店数增至58家,其中“新世纪半田”一次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而八佰伴集团在日本国内的总收益才900多万美元,如此不成比例的投资,一时间被日本同行引为笑谈。

1992年,他又斥资3.4亿美元在上海合资建造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上海新世纪商厦。他更大胆地宣布:要在2000年,在中国内地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3000家汉堡包快餐店。

然而,他犯了欲速则不达的经营大忌。他不惜负债求发展,给集团潜伏下巨大的危机。由于市场定位不准和过度扩张导致的底气不足,1994年八佰伴兵败北京;1995年,上海新世纪商厦也面临严重的危机……八佰伴的经营开始极度恶化,债台高筑,最终欠下13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公司不得不于1997年9月18日宣告破产,和田一夫的破产也同样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和田一夫的八佰伴倒下的90余年以前,奥地利一个叫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家就指出并分析过类似和田一夫这样的“急于求成”“无所不能”的心理,其实是源自人本身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超越意识”。

人有无限的贪欲。人总是希望自己可以无所不能,以便能够轻易地满足这些贪欲。所以,阿德勒指出,人先天具有某种“优越感”和“超越意识”,想超越邻居,超越朋友,超越对手,超越同行……人便在这种无休止的超越中获得成就感和很大的心理满足。

然而,只有神是无所不能的。所以,最初人们对自己无所不能的追求便成为直接对自己成为“神”的追求。阿德勒曾说:

“我们不打算轻率地刻画出任何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但是我们在所有的目标中发现了一种共同因素——想要成为神的努力。有时,我们会看到小孩子毫无顾忌地按这种方式表现出他们自己,他们说‘我希望变成上帝’。许多哲学家也有同样的理想,而教育家们也有些人希望把孩子们教育得如神一般。在古代宗教训异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目标——教徒必须把自己修炼得近乎神圣。变成神圣的理想曾以较为温和的方式表现在‘超人’的观念之中。据说,尼采在发疯之后,在写给施存堡的一封信中曾经署名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

尽管尼采在自己发狂时自诩为神,一旦清醒时他也会发现这不过是臆想而已,自己和任何人一样,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无所不能的“神”。所以,阿德勒就指出,人们这时就会在现实中寻找某种优越感的目标。他说:

发狂的人经常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他们的优越感目标,他们会断言:‘我是拿破仑’‘我是中国的皇帝’。他们希望能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中心,成为四面八方景仰膜拜的对象,成为掌握有超自然力量的主宰,并且能预言未来,能以无线电和整个世界联络并聆听他人所有的对话。

变成神圣的目标也许会以较合乎理性的方式,表现在变得无所不知而拥有宇宙间所有智慧的欲望中,或在使其生命成为不朽的希望里。

无论我们希望保存的是我们世俗的生命,或是我们想象我们能够经过许多次轮回而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人间来,或是我们预见我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永生不朽,这些想法都是以变成神圣的欲望为基础的。

在宗教的训导中,只有神才是不朽的,才能历经世世代代而永生。我不打算在这里讨论这些观念的是或非,它们是对生活的解释,它们是“意义”。而我们也以不同的程度采用了这种意义——成为神,或成为圣,甚至是无神论者也希望能征服神,能比神更高一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特别强烈的优越感目标。

人与生俱来的这种优越感与超越意识既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也有反面的、消极的意义。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就是某种超越意识,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激励人去奋斗、进取,去成功地实现一些在常人看来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但是,人的这种“优越感”和“超越意识”一旦到了疯狂的地步,那它就成为消极的了。它不仅不会把人变成无所不能、超越万物的“神”,而且还会把人送进万劫不复的地狱。

这就是人的这种“优越感”和“超越意识”的两面性。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超越情怀,使得和田一夫对八佰伴进行廉价与不赊销的改革,并适时在日本引进美国超级市场的先进经营方式,一次次变革,一次次地超越了同行,最终使得八佰伴在日本迅速地脱颖而出。而当和田一夫处于成功的巅峰时,他的心态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把人性的这种“优越感”和“超越意识”发挥到疯狂的地步,脱离自身的经济实力大肆举债、全球扩张……

如此,和田一夫不进地狱谁进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