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大导师——列宁
27670300000021

第21章 治国安邦(2)

第二天早晨,他的精神稍好些,但是伤势未见好转,而且有血液中毒的可能。

在出事的当天晚上,中央委员会发表了列宁被刺的公报,其中说:“工人阶级应当更加增强自己的力量,对一切敌人采取无情的、群众性的恐怖行动,来回击他们对领袖的谋害!”

为了狠狠地打击敌人的恐怖活动,以捷尔任斯基为首的肃反委员会,开始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活动,破获了许多反苏维埃的叛乱阴谋,逮捕并枪毙了一大批恐怖分子,其中包括刺杀列宁的卡普兰和诺维科夫。

在医生的精心医护下,列宁以顽强的毅力度过了危险期。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一个星期后,开始读书、看报,和看望他的人聊天。两个星期不到,已能下地走路,恢复锻炼。三个星期后,即9月17日,尽管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是他已经能出席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并主持政府工作,重新掌管红军的组建工作及其军事行动。

自从列宁被刺后,布尔什维克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焦虑地注视着自己领袖的伤势。各地、各条战线发出的电报和信件,如雪片般地飞向克里姆林宫,问候列宁的健康状况,祝愿领袖早日康复。

列宁被刺时,内战已经爆发,年轻的红军已收复了被白卫军占领的喀山和辛比尔斯克。战士们一听说自己敬爱的领袖被恐怖分子刺伤,立即发来电报:

“亲爱的伊里奇,我们已夺取了你的故乡辛比尔斯克,这是对你受的一处伤的安慰,我们将夺取萨马拉作为对你受的另一处伤的问候。”

几个星期后,萨马拉被攻克了。

第三次,即1919年1月,列宁险些被匪徒们杀害。

1918年到1919年冬天,莫斯科频繁发生匪徒劫持行人、抢窃车辆的案件。值勤的民兵为打击这股犯罪分子,常常拦住车子,检查过往乘客们的证件。

1919年1月的一个晚上,当列宁和他的妹妹玛丽娅乘车沿着索科尔尼基大道行驶时,似乎听到了车外有急促的哨声和“停车”的叫喊声。司机以为是值勤民兵查验证件,于是停下了车。

列宁的车子一停下,一群武装分子就围了上来。其中一个领头的喝令车里的人全都走出来,然后既不看他们拿出来的通行证,也不问他们的身份,便用手枪顶着列宁的额头,掏他的口袋。列宁泰然自若地盯着这个领头的,什么话也不说。

“你们是些什么人?拿出证件来!”玛丽娅厉声问。

“嗨嗨!罪犯是不需要证件的!”其中一个匪徒狞笑着。

这群匪徒在翻遍了列宁一行的衣兜后,便抢走了他们的汽车。整个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以致过路的人没有反应过来。所幸的是,这帮匪徒没有对列宁下毒手,使他又一次躲过了劫难。

当天晚上,被匪徒们劫持的汽车在城市的另一头发现了。车子停在雪地里,旁边躺着一名红军战士和一个民兵的尸体。

事后,经过莫斯科肃反委员会的严密侦查,匪徒们被捉住了。

三、反列强干涉

1918年春,苏俄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把从前属于贵族、资本家、地主、官吏、外国投资者的工厂、土地、矿山、银行、大型工商企业收归国有。这些做法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却激化了苏维埃政府同这些被没收了财产者的矛盾。尤其惹恼了英、法等国。这些国家曾经向俄国工业中投资了几十亿金卢布,而苏维埃政府宣布把这些投资收归国有,它们岂能善罢甘休!

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国内外仇视苏维埃政权的人走到一起,开始聚集反革命武装,向苏俄政府发动进攻。起初,发动进攻的白卫军(当时人们称俄国临时政府为“白色政府”,保卫它的军队,叫“白卫军”,也叫“白匪军”),他们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顿河、库班、乌克兰等边远地区,很快就被组建不久的苏俄红军击退了。

不甘心失败的白卫军转而求助于西方列强。于是,西方列强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出兵苏维埃共和国,企图里应外合一举把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由此在苏维埃俄国境内爆发了持续三年的战争(史称“三年内战”)。

自1918年3月9日起,英国、法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随后是罗马尼亚、德国、土耳其、波兰、芬兰、希腊、塞亚维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号称“十四国”,北从苏俄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摩尔曼斯克,西起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南自高加索地区,东至西伯利亚的海参崴,向苏俄发动了军事进攻。

1918年夏季,西方列强和白卫军先后占领了苏俄的巴库、高加索、里海东岸、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领土,控制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煤炭、石油和工业原料。同时,他们还在占领区里建立了傀儡政府,与苏维埃政权作对。

此时的苏维埃政权已经被压缩在俄罗斯中央的28个省里。这28个省都是工业区,其面积大约占全国领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共有居民5500多万,其中城市居民1100多万。而苏维埃政权却丢失了盛产粮食、燃料和其他工业原料的大片地区。

在决定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生死命运的时刻,从没有上过战场和受过军事训练的列宁,以一个伟大革命家、军事战略家和组织家的气魄和胆略,毅然挑起了统帅红军、领导人民和迎战列强的重任。

列宁早就预见到不甘心失败的国内外敌人,总有一天要向苏维埃政府发动进攻。他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告诫人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俄国的进犯!”他不断向全国人民发出“加快组建工农红军”的号召,督促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组建红军和征集兵员的法律、法令。经常在群众集会上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动员工人、农民、学生参加红军,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在他的亲自主持和过问下,红军的规模迅速扩大。到1918年五六月间,一支士气高昂的三十多万人的红军就开赴战场。1919年3月,工农红军人数已增加到150万人,在数量上超过了敌人。尽管红军在装备上还比较差,但是参加红军中的绝大多数官兵都是来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工人和农民,都有一颗为苏维埃政权而战、而献身的决心。

1918年夏天,敌人的攻势加强了,苏维埃俄国四面受敌。面对危急的形势,列宁果断地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全国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国家的一切工作转入战时轨道!”在最短的时间内,他组建了最高军事委员会、劳动国防委员会、总司令部,设立了参谋部、海军部、陆军部、共和国工农空军总局等。按正规军建制,把红军编成方面军、集团军,分成海军、空军、步兵、炮兵、骑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分别由他的最亲密战友担任要职。全国的战场也被划分成三个战区:东线、南线、北线,而列宁本人则坐镇莫斯科,不分昼夜,拟订军事计划,听取战况,下达指示,组织协调,提供后勤保障等。

整个内战时期,不仅充分展示了列宁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高超的行政领导艺术和军事战略家的才能,更体现了他知人善任、惟才是举,用人不疑,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德。

战争爆发后,成千上万的人都踊跃报名参军,甚至连一些曾经想刺杀列宁,被关在狱中的罪犯,也要求送他们上前线杀敌报国。列宁的侍卫长把这些人的请战书面呈列宁。列宁似乎完全忘记了过去的伤痛,当即批示:“审理谋杀我的案件到此停止,释放他们,满足他们上前线的要求!”这些人到了前线,不负列宁的期望,将功赎罪,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有的英勇牺牲,有的立下战功。

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布尔什维克党内仍存在着不同的派别,经常因一些重大问题,引起争论。列宁在处理和解决这些派别分歧时,十分谨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在十月革命时犯了严重错误,列宁曾严厉地斥责了他们。后来他俩改正了错误,因此在内战爆发后,列宁照样委以重任。他极力推荐季诺维也夫担任在1919年成立的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季诺维也夫认真贯彻列宁的指示,在领导共产国际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争取了许多国家的工人和国际友人声援苏俄反击外国干涉军。同时,他还把俄国革命的烈火引入帝国主义干涉者的后院,迫使他们回兵自救,从而大大减轻了苏俄内战的压力,缩短了苏俄内战的时间。

一向刚愎自用的托洛茨基,在历史上曾多次反对过列宁,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又站在列宁的对立面。但是列宁不计前嫌,在国内战争一开始,就委任他为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的重任。对此,托洛茨基极为感动。他上任以后,坚决维护列宁和党中央的领导权威,服从列宁的指挥和调遣。在内战期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前线度过的。为直接领导和指挥前线的战事,他把指挥部搬到列车上,行程达15万公里。他每到一处,就立即“传达列宁的指示,听取战地指挥员的报告,召集当地军政首长们开会,审阅电报文件,口授作战命令,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为内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托洛茨基忙于战事,无法脱身回莫斯科参加党的会议,“军事反对派”的代表戈洛晓金便在党代表大会上,给他扣上了“无视党纪,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的帽子。列宁当场替托洛茨基辩护说:“托洛茨基不参加会议是经过中央批准的。你作为大会的重要发言人,提出这样的指责,说他不执行党中央的政策,是一种狂人的指责。你一点根据也拿不出来。我提醒同志们,在共和国危难之际,不可轻易怀疑、批评一个人,尤其像托洛茨基这样的高级军事领导人。否则,就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列宁的高超领导艺术和崇高品德,使他在党内和军内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齐心协力,很快就扭转了内战初期的被动局面。1918年,经过一个夏季的苦战,东线的红军开始反攻,赶走了盘踞在伏尔加河地区的战略重镇喀山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一部分白卫军。三天后,收复了列宁的故乡辛比尔斯克。一个月后,红军又从南北两面击溃了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一举攻克了萨马拉市,取得了东线战场的决定性胜利。继而乘胜前进,于11月7日夺回了伊热夫斯克。

在东线胜利的凯歌声中,南线的红军也捷报频传。这里主要是以协约国集团为后台的、由邓尼金指挥的“俄国志愿军”,还有以德国为后台的克拉斯诺夫率领的哥萨克部队。这两支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但是在9月和10月间的两次浴血战斗中,却被红军第十集团军打得望风而逃。

在北线,红军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军企图从苏俄北方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兵分两路,先拿下西北重镇沃洛格达,然后进占“红色首都”彼得格勒。但是他们却遇到了红军的顽强抵抗。9月间,北线红军主力第六集团军在北德维纳河红军舰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数次鏖战,终于胜利地挡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粉碎了他们的战略企图。

到1918年底,年轻的红军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经过不到9个月的拼死战斗,就击退了外国干涉者的武装进攻,为取得内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发展军事

1919年是苏俄内战最艰苦的一年,也是布尔什维克党、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能否取得胜利的决定性一年。

外国武装干涉者在1918年的军事进攻失败后,决定改变计划,调整部署,增加军费,重点武装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三股白卫军势力。同时要求与苏俄邻近的芬兰、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增派兵力。这样,武装干涉军就达到了130万人。同时,还配备了飞机、坦克、大炮、机枪等重型武器。

武装干涉军的主力是高尔察克率领的白卫军。为强奸民意,师出有名,高尔察克于1918年11月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自封为“俄国第一执政”。西方列强立即承认,并派遣军事顾问予以扶植。

武装干涉军的部署是:高尔察克在东线进攻;邓尼金从南面来犯;尤登尼奇威胁北方重镇彼得格勒;芬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小国从波罗的海、白俄罗斯、西乌克兰方向出击;英、法、美、德、罗马尼亚等国则从黑海登陆,深入乌克兰和高加索腹地,抢占基辅、别尔姆、敖德萨、阿斯特拉罕、萨马拉、辛比尔斯克、喀山等战略重镇。

按照这一部署,外国干涉军和白卫军在同年春季,向苏俄发动了一次自内战以来最凶猛的进攻,使得红军驻守的一些地区得而复失。共和国再次处于危急之中。

如何粉碎敌人的进攻,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和军内发生了一场不小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红军的主攻方向是东线还是南线?由于列宁的坚持,苏俄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把红军的主攻矛头先指向东线,重点打击高尔察克。第二个问题是要不要继续起用旧军事专家?

在旧俄时代,俄军中有几十万军官,除了军事指挥员以外,大多数是有一技之长的专家,如医生、机械师、工程师、武器设计师、制造师、军事教官等。1918年,在红军组建初期,列宁顶住压力,力排众议,起用了一批旧军官,但只是一小部分,大约有三万多人。其中医生、护士、指挥员大约有一万五千多人。

这些人被召入红军后,为红军提供作战经验,传授军事技术,战地救护,设计和制造新式武器等,对于红军在头一年取得战争的初步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军中一些著名的高级将领,如十月革命后任俄军前线大本营军事指挥的邦契—布鲁耶维奇,1918年任苏维埃共和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瓦采齐斯,1919年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谢·谢·加米涅夫(不是指党的领导人之一加米涅夫),第二集团军司令绍林,后来晋升为苏联元帅的图哈切夫斯基、叶戈洛夫等人都是旧军官。还有不少加入红军的旧军官,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而英勇牺牲。

但是,也有少数旧军官背叛了苏维埃政权,给红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比如,1918年7月,东线司令穆拉维约夫在辛比尔斯克煽动部队叛乱,给红军造成严重损失。驻守乌法的部队司令员马欣叛变投敌,使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得以占领该城。1918年11月,南线红军参谋长柯瓦列夫斯基和司令员助理诺索维奇,向敌军提供情报,使红军进攻受挫。

因此,当列宁在1919年3月召开的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吸收旧军事专家为红军服务的问题时,反对的人就更有理由了。原“左派共产主义者”成员,东方战线法庭庭长索凌指责说:“吸收旧军事专家担任红军各级指挥员,是对党的军事政策的背离。”第十集团军高级军官,“民主集中派”成员卡缅斯基攻击说:“使用旧军事专家是给了沙皇尼古拉的余孽们以过分的权力。”